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记录方法

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记录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5 18:16:13

❶ 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法: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具体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

实验室的观察:计划严密,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二)按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三)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一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如:人类学家深入偏远地区对落后地区部落和氏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与艺术的研究。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公开也可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表面化,不易深入了解。

(四)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它常用于对研究对象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方法较灵活,但获取材料部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及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

❷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❸ 观察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观察研究分为以下种类.
(一)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分.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的观察,由实验法特点所决定,这种观察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联系.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按观察的方式分.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类分.
参与性观察,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
(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❹ 非结构性观察法有哪些

教育观察法
定义: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这通过感观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类型:
自然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观考察)
控制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通过仪器观察)
结构性观察法 系统观察法
非结构性观察法 随机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法

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一)观察准备工作 (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准备所用的辅助工具、确立观察途径)
(二)实际观察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 观察计划的参考格式
教育观察计划
一、 研究课题
二、 观察目的、任务
三、 观察对象、范围(观察谁)
四、 观察内容(要收集哪些资料)
五、 观察地点(在什么地方观察)
六、 观察的方法和手段
七、 观察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八、其他(包括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拟定计划人:
年 月 日

(二) 实际考察中常用到的方法实况详录法
例1,
学生争执事件记录表

学生
年龄
性别

❺ 观察分为哪四类

(一)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分.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的观察,由实验法特点所决定,这种观察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联系.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按观察的方式分.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类分.
参与性观察,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
(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❻ 根据观察的程序不同观察法可分为什么

根据观察的程序不同观察法可分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观察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都采用二分法进行分类,按观察过程是否事先确定具体观察项目和观察程序的严密程度,可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观察法的种类

按是否借助仪器和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间接观察是利用仪器或技术间接地对现象和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自然观察也称现场观察,通常采用纸和笔对偶然现象或系统现象作描述性的记录和分析,控制观察又称实验室观察或条件观察,通常要求观察程序标准化,观察问题结构化。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❼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哪些

在定性教育研究中,参与观察是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2.观察活动中研究者有时候,研究者可以准备一些标准的记录格式,这样会使记录工作简单一些。 二、

❽ 给我讲一讲心理学中行为的观测与记录几种记录方法的区别

按照不同的维度,观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被观察者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可分为隐蔽性观察和公开性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置身于被观察对象中,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设置了可控的自然观察情景及观察的资料是否能够作量性分析,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以上六种观察常常相互交叉,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具体的观察过程中。下面,结合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分别介绍三种典型的观察方法:描述性观察法、取样观察法和评价观察法。

(1)描述性观察法。描述性观察法是指通过详细记载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具体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描述性观察法要求写得具体,不用归纳,不用抽象的形容词和副词,要设法写出具体行为,要设法停留在最小可能的推论层次上。其中,日记描述法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行为和事件作详细记录,有背景、情节;轶事记录法是专门对事件进行记录,尤其是有选择地对有价值、感兴趣的某一事件、某一片段进行记录;连续记录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事件或行为进行连续的、完整的记录,强调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描述性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样本较小,记录信息、分析综合资料所需的时间太长。

(2)取样观察法。取样观察法的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行为或事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以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取样观察法包括三个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是对所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其次是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最后是设计记录表。取样观察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时间取样观察法,即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该方法由于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一般用于研究高频率发生的外部行为。二是事件取样观察法,该方法是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是研究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其测量单位是行为本身。事件取样观察所研究的行为事件较为完整,便于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它把行为事件从具体背景中抽取出来,从而割裂了事件与其背景的联系。事件取样观察法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研究各种行为或事件。三是个人取样观察法,这种方法对单个被试连续取样,以个人为单位,在观察中,观察者选择一个被试,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记录表记录该被试的全部中心行为或事件。个体取样便于了解对象完整的行为、情绪、态度及事件的整个进程,利于分析其动机。由于取样的数量较少,为了保证所获得资料的代表性,必须随机选择被试。

(3)评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也称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这是一种操作简易、能够较快概括出被试行为差异程度的方法。

❾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三种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视频记录,文字记录,绘画记录这三种。

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 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各科教学中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观察力即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着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

它是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力是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的智力,就要重视培养人的观察力。

阅读全文

与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记录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身甩筒锻炼方法 浏览:942
集成吊顶灯安装方法图 浏览:475
肥胖体脂率测量方法 浏览:15
自己用什么方法去眼袋 浏览:650
常用的几种野外求救方法 浏览:443
电动料理机的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573
如何更改资费方法 浏览:880
水分的计算方法 浏览:884
里外双锁芯安装方法 浏览:263
甜甜圈发使用方法 浏览:155
500卡路里锻炼方法 浏览:894
怎么让孩子开窍的方法 浏览:618
性瘾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377
鸡饲料钓草鱼方法视频 浏览:244
低危型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08
欧姆龙耳温计使用方法 浏览:550
数罪并罚后附加刑的计算方法 浏览:828
水电工安装地线走线方法 浏览:574
冬天果树育苗基质最佳方法 浏览:414
灵芝孢子粉食用方法和什么同吃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