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07-05 10:42:08

㈠ 谈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摘录自《课程标准》)
2、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这只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并不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经过的7个顺序环节。所以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只注重对某几个要素的过程经历与能力培养,并不强求每个科学探究活动都必须经过这七个环节。
3、科学探究的选题:“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摘录自《课程标准》)
2、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环境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此时,大脑中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开动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动手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解放学生的嘴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我在教学中不设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争辨,培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
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加紧活动,甚至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促使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㈡ 什么是科学方法

什么叫科学?

“科学”本该是一个人类可信之真理;设立“科学”目的是能告诉人们宇宙中的一些事实存在、而真实真诚地解剖人们还不知道的许多事。可是达尔文的捧场们改变了“科学”含意的方向,它不是发现了不可知的事实存在去深入地研究、去探索,而是比平民百姓更简单扼要──丢掉。凡看不见的、想不通的、不能放进实验室的不管多么真实,统统搁置起来。或称为宗教信仰、迷信或唯心,一扫帚扫进垃圾箱,打入死胡同,自己不进去也不允许别人进去。“达尔文”的概念成了高于一切的科学代名词,所以人们期望的“科学”延续150多年来直到今天,世上才会有那么多的未解之谜。许多所谓“科学”现今已成了儿戏,完全失去了“科学”的价值。达尔文的“科学”应担负的工作仅仅只做了农民种蕃茹的哪点水平。一个明亮整洁的房间,因为灯泡的污垢使人模糊不清,看不见真相,连累了真正的高科技成果也受委屈。

人类若要真正的达到进步,首先要改掉“科学”含意的内在性,或者就干脆用更恰当的词来代替这二个字,让人得着真科学、享受真知识。

地球上的生命决不是“进化论”随机演化的结果, 科学地研究地球人真正起源绝不能单纯从生物斗争学角度进行,而应该从多元角度包括无形性、超然性着手研究。否则本届人类将永远得不到科学的实质,而只知道有“科学”这个词罢了。

不管是与不是,人类一般都不会去思考、还能听到算是表现身份最伟大的开口词:“我只相信科学”,当然这是好的。一般会讲这话的人都还自认是“有知识”的,殊不知这“科学”只不过是在奥秘的现成宇宙中进行探索,发现一点点蛛丝马迹的一门学科;讲得简单点,“科学”就是孩子用舌舔水果糖;这颗是香蕉糖,哪颗是巧克力,而且还常常是错误的。谁能让人看见真实、引人走进糖果厂呢? 特别是“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作为生物学混入科学队列后,人类已经晕头转向,是非难分。

北京猿人生活年代在教科书上教授人类这么多代,现今发现教科书传教人的年代误差20多万年;

构成生命的蛋白质分子必须有水分才能保持三维结构的固有观念,现今发现是错的;

历史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雄孔雀漂亮的羽毛是为了吸引异性;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隐藏自己、蒙蔽敌人的目的。然而,现今发现这两个观点似乎都不准确……等等。

2006年8月15日《都市快报》23版文章说:说起来不相信,天门学家不清楚什么是行星。……太阳系行星可能有8个,也可能有50个,现有教科书都将全部改写……。

教科书上的许多有关科学论述根据现今的科学发现,换句话说很多都是假的,但是,又无力改写。许多方面连大文学家也无法圆满解释,也不去解释,因为一解释就会推翻所有已知的知识。还有以人类现有科学水平和手段尚还无法解释和证明的许多难题,但又确实存在。天下也没有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敢说:宇宙中的一切我都能回答;也没有一本称“科学”的书敢写上“绝对正确”。

在这天外来客“智能活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谁会说:我只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有“天外来客”呢?

在这天外来客“智能活体”频频出现的今天,谁能解释:世界上从古到今,人类所有文字信息中,有哪一本的经典明白解释过宇宙的“天外来客”呢?

若是细心地去研究人间的天门学、地理学、中外历史学、生物科学、宗教信仰、历史以来在世上的所有文字符号中,你会惊奇地发现,真的还有一本书与被人类科学所发现的宇宙事实竟然如此地一致;

“玛雅人”、“诸世纪”……等等预言的准确性轰动了全球,引起了各界人氏的佩服。但人类真正的预言却就在人们眼皮底下、被人们归类到“宗教信仰”的、而且早就交给人类,从起初到未了的这本书:那就是远超“宗教信仰”和“科学”、也没有任何“科学”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圣经》。

顶尖物理学家杜林白在《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结论道:“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已将《圣经》在生活中做了多次试验。现在我完全相信:它是名符其实的正确无误的神的话语。对任何想了解这本书的人,这本书向他们揭露了宇宙所有奥秘。”

大科学家牛顿说:“我们看上帝的《圣经》是最崇高的哲学。我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实多过任何属世的史书。”

㈢ 科学研究方法哪些

1、探索性研究

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

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3、解释性研究

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3)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扩展阅读:

科学研究的起源:

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

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学研究

㈣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
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
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
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
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
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
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
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
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
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
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
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
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
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
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
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
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
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
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
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
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
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
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
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
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
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
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问题》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4年

㈤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3种

一、经验方法
一般说来,科学研究就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统活动;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关的问题,而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中的,即在经验材料的背后.只有在关于对象的经验材料十分完备、准确可靠时,才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科研课题,即解决科学的问题.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就是经验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文献研究法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文献研究就是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有了这种了解,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前人和当代的成果作为进一步前进的起点,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避免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把精力放在创造性的研究上.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不同,社会调查法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经常使用问卷调查法.
3、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实验研究法
实验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开始是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后逐渐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者,即实验研究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体;实验对象,即实验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实验环境和手段,即实验对象所处的社会条件.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实验环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活动的特定社会条件;其实验手段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刺激、干预、控制、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实验研究的过程,就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理论方法
要达到完整的科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科学研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数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2、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㈥ 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统计法
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七、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㈦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科学探究。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透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科学探究。

教师应该精于设计,巧于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科学探究,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

3、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科学探究。

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探究点,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探究的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要素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积极投入探索学习.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究实验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能对探究过程做出简单报告。

㈧ 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1、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2、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4、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小而言之,如果我是画家浓墨重彩画了一幅画别人(可能还包括一些名家)看了都说好,可我自己很不满意。

5、因此科学研究应该定义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一种研究。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讲总是倾向于把主语理解为施事。”也支持了我们把语境看作语用条件的看法。

6、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结构状况,包括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科学研究则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他的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

7、从古到今大量的声乐表演活动和大量的个别课程进行声乐技能、表演方法的口传面授都只是声乐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的活动才能称为科学研究。

文献来源

8、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9、因此,所谓的“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从事科学领域或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全过程。

10、(见《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6页)科学研究是指“反复探索”的意思。英文叫“re-search”,其中前缀re是“反复”的意思。search是“探索”的意思。科学研究的内涵包含整理、继承知识和创新、发展知识两部分。

11、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这就等于说科研是对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望文生义,学术的学可解为学习、学科、学业,而术则可释为技术、方法、方式。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按照研究目的划分,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探索性研究。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解释性研究。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㈨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
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
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
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
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
都收集起来。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
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
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
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
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
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
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
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
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
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
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
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
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
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
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
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
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
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有不少
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
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
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
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
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
苯的化学结构的。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
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
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
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
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
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
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
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㈩ 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图书信息

体育科研方法概论
作者:杨世勇 主编

ISBN:9787500928645

页数:297

定价:¥15.00元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6-1-1

内容简介
教材在编写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前沿性。全面地总结和广泛吸收国内外体育科研方法更新、扩展的新成果,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最新成果:力求体现教材的先进性、新颖性和科学性,体现体育科研方法的前沿信息。

二、系统性。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为了完整揭示体育科研方法概论的学科体系,力求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准确认识和把握体育科研方法各层次、要素、结构、功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编写体系结构上按体育科研工作的实际进程系统化地撰写内容,以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规律。

三、适用性。本教材构思严谨、文字流畅、事例精典、通俗易懂,力求将体育科研实例与理论阐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使之既适于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本科与专科学生学习,又可供体育专业全日制学生以及体育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时参考。

目录
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

一、科学、技术、科学研究

二、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研究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和形式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形式

第二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方法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论

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科研方法论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结构

一、技术性方法与经验方法

二、一些具体学科的方法

三、逻辑(理论)的方法

四、数学方法

五、系统方法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功能

一、驾驭知识

二、促进创造才能

三、支配科学仪器

四、推动科技进步

第四节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趋势

一、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数学方法研究的水平日益提高

三、系统方法日趋重要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五、对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

第三章科学思维与科学创造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科学创造

一、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直觉与科学创造

一、直觉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二、直觉的特点

三、直觉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节想象与科学创造

一、想象的性质

二、想象的类型

三、想象的方法

四、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四节灵感与科学创造

一、灵感的性质

……

第四章 体育科学研究的程序

第五章 逻辑方法

第六章 经验方法

第七章 系统方法

第八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统计图表的绘制

第九章 论文的撰写、报告、答辩与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浏览:770
仿真树的安装方法 浏览:701
健身甩筒锻炼方法 浏览:942
集成吊顶灯安装方法图 浏览:475
肥胖体脂率测量方法 浏览:15
自己用什么方法去眼袋 浏览:650
常用的几种野外求救方法 浏览:443
电动料理机的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573
如何更改资费方法 浏览:880
水分的计算方法 浏览:884
里外双锁芯安装方法 浏览:263
甜甜圈发使用方法 浏览:155
500卡路里锻炼方法 浏览:894
怎么让孩子开窍的方法 浏览:618
性瘾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377
鸡饲料钓草鱼方法视频 浏览:244
低危型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08
欧姆龙耳温计使用方法 浏览:550
数罪并罚后附加刑的计算方法 浏览:828
水电工安装地线走线方法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