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Mn监测分析方法

Mn监测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5 05:24:45

① 重金属的检测有哪些方法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更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除上述方法外,更引入光谱法来进行检测,精密度更高,更为准确!
日本和欧盟国家有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但对国内用户而言,仪器成本高。也有的采用X荧光光谱(XRF)分析,优点是无损检测,可直接分析成品,但检测精度和重复性不如光谱法。最新流行的检测方法--阳极溶出法,检测速度快,数值准确,可用于现场等环境应急检测。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它与主要用于无机元素定性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相辅相成,已成为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
原子吸收分析过程如下:1、将样品制成溶液(同时做空白);2、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标样);3、依次测出空白及标样的相应值;4、依据上述相应值绘出校正曲线;5、测出未知样品的相应值;6、依据校正曲线及未知样品的相应值得出样品的浓度值。
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多种新型元器件的出现,使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用微处理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约了分析时间。现在已研制出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GC-AAS)的联用仪器,进一步拓展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领域。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其检测原理是:重金属与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可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下,比色检测。
分光光度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显色剂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而以有机显色剂使用较多。大多当数有机显色剂本身为有色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高。有些有色螯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进行萃取浸提后比色检测。近年来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显色体系受到关注。多元配合物的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分形成的配合物。利用多元配合物的形成可提高分光光度测定的灵敏度,改善分析特性。显色剂在前处理萃取和检测比色方面的选择和使用是近年来分光光度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原子荧光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特定频率辐射能激以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以此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虽是一种发射光谱法,但它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密切相关,兼有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两种方法的不足。原子荧光光谱具有发射谱线简单,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的特点,能够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分析汞、砷、锑、铋、硒、碲、铅、锡、锗、镉锌等11种元素。现已广泛用环境监测、医药、地质、农业、饮用水等领域。在国标中,食品中砷、汞等元素的测定标准中已将原子荧光光谱法定为第一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会跃迁到高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能量辐射,即原子荧光。原子荧光的发射强度If与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中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数N成正比。当原子化效率和荧光量子效率固定时,原子荧光强度与试样浓度成正比。
现已研制出可对多元素同时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它以多个高强度空心阴极灯为光源,以具有很高温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作为原子化器,可使多种元素同时实现原子化。多元素分析系统以ICP原子化器为中心,在周围安装多个检测单元,与空心阴极灯一一成直角对应,产生的荧光用光电倍增管检测。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计算机处理就获得各元素分析结果。
(四)电化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电化学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它以经典极谱法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示波极谱、阳极溶出伏安法等方法。电化学法的检测限较低,测试灵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如国标中铅的测定方法中的第五法和铬的测定方法的第二法均为示波极谱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将恒电位电解富集与伏安法测定相结合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一次可连续测定多种金属离子,而且灵敏度很高,能测定10-7-10-9mol/L的金属离子。此法所用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很好的痕量分析手段。我国已经颁布了适用于化学试剂中金属杂质测定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国家标准。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分两个步骤。第一步为“电析”,即在一个恒电位下,将被测离子电解沉积,富集在工作电极上与电极上汞生成汞齐。对给定的金属离子来说,如果搅拌速度恒定,预电解时间固定,则m=Kc,即电积的金属量与被测金属离了的浓度成正比。第二步为“溶出”,即在富集结束后,一般静止30s或60s后,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反向电压,由负向正扫描,将汞齐中金属重新氧化为离子回归溶液中,产生氧化电流,记录电压-电流曲线,即伏安曲线。曲线呈峰形,峰值电流与溶液中被测离了的浓度成正比,可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峰值电位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示波极谱法又称“单扫描极谱分析法”。一种极谱分析新力一法。它是一种快速加入电解电压的极谱法。常在滴汞电极每一汞滴成长后期,在电解池的两极上,迅速加入一锯齿形脉冲电压,在几秒钟内得出一次极谱图,为了快速记录极谱图,通常用示波管的荧光屏作显示工具,因此称为示波极谱法。其优点:快速、灵敏。
(五)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利用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随样品中的成分及其多少变化而变化来定性或定量测定样品中成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分析迅速、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分析元素范围广、谱线简单,光谱干扰少,试样形态多样性及测定时的非破坏性等特点。它不仅用于常量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也可进行微量元素的测定,其检出限多数可达10-6。与分离、富集等手段相结合,可达10-8。测量的元素范围包括周期表中从F-U的所有元素。多道分析仪,在几分钟之内可同时测定20多种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法不仅可以分析块状样品,还可对多层镀膜的各层镀膜分别进行成分和膜厚的分析。
当试样受到x射线,高能粒子束,紫外光等照射时,由于高能粒子或光子与试样原子碰撞,将原子内层电子逐出形成空穴,使原子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离子寿命很短,当外层电子向内层空穴跃迁时,多余的能量即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并在教外层产生新的空穴和产生新的x射线发射,这样便产生一系列的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是各种元素固有的,它与元素的原子系数有关。所以只要测出了特征x射线的波长λ,就可以求出产生该波长的元素。即可做定性分析。在样品组成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元素间无相互激发的条件下,当用x射线(一次x射线)做激发原照射试样,使试样中元素产生特征x射线(荧光x射线)时,若元素和实验条件一样,荧光x射线强度与分析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根据谱线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的检出限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其溶液的检出限大部份为ppt级,实际的检出限不可能优于你实验室的清洁条件。必须指出,ICP-MS的ppt级检出限是针对溶液中溶解物质很少的单纯溶液而言的,若涉及固体中浓度的检出限,由于ICP-MS的耐盐量较差,ICP-MS检出限的优点会变差多达50倍,一些普通的轻元素(如S、 Ca、Fe 、K、 Se)在ICP-MS中有严重的干扰,也将恶化其检出限。
ICP-MS由作为离子源ICP焰炬,接口装置和作为检测器的质谱仪三部分组成。
ICP-MS所用电离源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其主体是一个由三层石英套管组成的炬管,炬管上端绕有负载线圈,三层管从里到外分别通载气,辅助气和冷却气,负载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10000k的等离子焰炬。被分析样品通常以水溶液的气溶胶形式引入氩气流中,然后进入由射频能量激发的处于大气压下的氩等离子体中心区,等离子体的高温使样品去溶剂化,汽化解离和电离。部分等离子体经过不同的压力区进入真空系统,在真空系统内,正离子被拉出并按照其质荷比分离。在负载线圈上面约10mm处,焰炬温度大约为8000K,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电离能低于7eV的元素完全电离,电离能低于10.5ev的元素电离度大于20%。由于大部分重要的元素电离能都低于10.5eV,因此都有很高的灵敏度,少数电离能较高的元素,如C,O,Cl,Br等也能检测,只是灵敏度较低。

② 环境空气中金属锰用什么方法测定

可以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者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参考国标GBZ/T 160.13-2004

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13-2004
————————————————————————
工作场所空气中
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 [包括金属锰(Manganese)和二氧化锰(Manganese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18-1995、GB/T 16017-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所、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树椿和徐方礼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原理
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仪器
4.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4.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烧杯,50ml。
4.6电热板或电砂浴。
4.7具塞刻度试管,10ml。
4.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
5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硝酸,ρ20=1.42g/ml。
5.2盐酸,ρ20=1.18g/ml,高纯。
5.3高氯酸,ρ20=1.67g/ml。
5.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硝酸中。
5.5盐酸溶液,0.12mol/L:1ml盐酸加到99ml水中。
5.6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将MnSO4•H2O于280°C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锰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6.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6.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6.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7分析步骤
7.1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7.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0.20、0.50、1.00、2.00、3.00ml锰标准溶液,各加盐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0.20、0.50、1.0、2.0、3.0g/ml锰浓度标准系列。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7.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μg/ml)。
8计算
8.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o = V × ————— × ————— ........(1)
273 + t 101.3

式中:Vo—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8.2按式(2)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

10 c
C = ――――― ........(2)
Vo

式中:C-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g/m3;
c-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浓度,μg/ml;
10—样品溶液的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8.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
9说明
9.1本法的检出限为0.026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3~3μ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5%。
9.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4%。
9.3样品中含有100倍Al3+、Ca2+、Cd2+、Cr6+、Cu2+、Pb2+、Zn2+等不产生干扰;100倍Fe3+、Fe2+有轻度正干扰;Mo6+、Si4+有轻度负干扰。若有白色沉淀可离心除去。
9.4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

第二法磷酸-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0原理
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磷酸溶液中,锰离子被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高锰酸盐;在53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11仪器
11.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11.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11.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11.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11.5烧杯,50ml。
11.6具塞比色管,25ml。
11.7分光光度计。
12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12.1硝酸,ρ20=1.42g/ml。
12.2高氯酸,ρ20=1.67g/ml。
12.3磷酸,ρ25=1.68g/ml。
12.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900ml硝酸中。
12.5磷酸溶液,2.3mol/L:取16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ml。
12.6高碘酸钾。
12.7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将MnSO4•H2O于280°C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磷酸溶液中,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磷酸溶液稀释成30.0μg/m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13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13.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13.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13.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14分析步骤
14.1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14.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磷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稀释至25.0ml,摇匀,取10.0ml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磷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14.3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10、0.20、0.40、0.60、0.80、1.00ml锰标准溶液,各加磷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3.0、6.0、12.0、18.0、24.0、30.0g锰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中加入约0.2g高碘酸钾,于沸水浴中加热20min;取出冷却后,在53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14.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含量(μg)。
15计算
15.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15.2按式(3)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

2.5m
C = ――――-― ........(3)
Vo


式中:C-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系数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g/m3;
m-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含量,μg;
Vo-标准采样体积,L。
15.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
16说明
16.1本法的检出限为0.3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3~3.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6.7%。
16.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7.5%。平均回收率为95.3%。
16.3显色完全后,可稳定2h。样品中锰含量过高时,用磷酸溶解时即可出现高锰酸盐的颜色,不影响测定,分析时可减少样品液的用量。
16.4铁不干扰本法;铬干扰测定时,可用过氧化氢使高锰酸的颜色褪去后,测量铬的吸光度,然后从总吸光度减去铬的吸光度。
16.5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

③ 怎样测定土壤中锰的含量

1:土壤和植物中锰的测定--高锰酸盐比色法。
http://wenku..com/view/31cfa4d53186bceb19e8bb08.html

2:土壤交换态锰的测定----1 mol·L-1NH4OAc浸提—KMnO4比色法;
----1mol·L-1NH4OAc浸提—AAS法
http://jpkc.njau.e.cn/analysis/05wenbengjiaoan//page/c7/c7-3-2.htm (这个比较全面)

3: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_鲁如坤(1998),page54.

④ 锰矿石在实验室的化验分析方法有哪些分别如何操作

手工湿法分析。。。。。。。
大致规程如下:取适量锰矿(200目以下),加入磷酸15ml左右,硝酸ml左右,加热冒磷酸烟,取下加入硝酸铵固体约2g,用洗耳球吹尽氮氧化物,稍等,加入水约80ml,冷却至室温,用硫酸亚铁按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计算结果用含量相当的标准式样进行代换。。。。
这是做锰的,还有做别的,如有需要可以详细联系。。

⑤ 氧化锰的测定

39.3.5.1 高碘酸钾光度法

吸取10.0mL溶液(B)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5mL(1+1)H2SO4,加热蒸发至冒白烟,取下冷却,然后按本章39.2.5碱熔系统中氧化锰的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分析步骤操作。

39.3.5.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取溶液(B)直接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分析步骤详见锰矿石分析中37.2.7锰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为0~12μg/mL。

⑥ codmn检测方法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COD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COD 5大检测方法与原理。

1. 什么是COD?

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反映了水中受物质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中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COD以mg/L表示,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检测出的COD数值,水质可分为五大类,其中一类和二类COD≤15mg/L,基本上能达到饮用水标准,数值大于二类的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其中三类COD≤20mg/L、四类COD≤30mg/L、五类COD≤40mg/L属于污染水质,COD数值越高,污染就越严重。

2. COD 5大检测方法

(1) 重铬酸盐回流法

测定原理:在硫酸酸性介质中,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硫酸银为催化剂,硫酸汞为氯离子的掩蔽剂,消解反应液硫酸酸度为9mol/L,加热使消解反应液沸腾,148℃±2℃的沸点温度为消解温度。以水冷却回流加热反应反应2h,消解液自然冷却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以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硫酸亚铁按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水样的COD值。

优缺点:回流装置占的实验空间大,水、电消耗较大,试剂用量大,操作不便,难以大批量快速测定。

(2) 高锰酸钾法

测定原理: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COD,所测出来的COD称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样加入硫酸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高锰酸盐指数。

优缺点: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比国标法小,但是缺点是试验中需要回滴过量草酸钠,耗时长,并且酸性高锰酸钾法氧化性较低,氧化不彻底,所以测得高锰酸盐指数比重铬酸盐指数低,通常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相差3-8倍。因此,CODCr主要针对还原性污染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废水,而CODMn主要针对污染物相对较低的河流水和地表水。

(3) 分光光度法

测定原理:这种方法的原理与国标法相同。其测定原理也是在酸性溶液中,试液中还原性物质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三价铬离子,三价铬离子对波长为600nm的光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其吸光度与三价铬离子浓度的关系服从郎伯一比尔定律。三价铬离子与试液中还原性物质的量有关,因而通过测定三价铬的吸光度可以间接测出试液的COD值。

优缺点:此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国标法来说,有效的节省了消耗在配置化学试剂的时间,无需进行滴定,操作方便。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实验中消解过程仍需耗费2小时。

⑦ 锰酸锂中锰含量的测定方法

锰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过硫酸铵作氧化剂)

试样用磷酸分解后,以硝酸银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锰氧化至七价锰,以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式如下: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 4H2O

铬、钒、铈定量干扰。

本法适用于1%以上锰的测定。

【试剂配制】

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 0.2g指示剂溶于100mL 2g/L碳酸钠溶液中。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Fe2+)≈0.02mol/L 称取8g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溶于1L5%(V/V)硫酸中(如混浊须过滤),贮于棕色瓶中。

标定:量取30.00m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于30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20mL硫-磷混酸,5mL盐酸,3滴5g/L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0.02mol/L 1/6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紫色,即为终点。

【分析步骤】

称取0.2000g试样于300mL锥形瓶中,加15mL磷酸,3~5mL硝酸,置于高温电炉上(360℃)加热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摇动,使试样分解,一直加热至瓶内液面平静无气泡,取下,冷至70℃左右,加100mL水溶解稠状物,加入1mL 10g/L硝酸银,10~15mL 200g/L过硫酸铵溶液,4粒玻璃珠,加热煮沸7min,取下,在流水中冷却至室温,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加入3~4滴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继续滴定至亮黄绿色,即为终点。

【注意事项】

加热煮沸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如煮沸时间太短,过剩的氧化剂未完全破坏,使结果偏高,煮沸时间太长,形成的高锰酸易分解,使结果偏低。因此,煮沸时间以出现大气泡后开始计算,再保持7min为宜。

【计算】

Mn(%)=0.01099CV/G*100%

式中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量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1099—七价锰的毫克当量;

G—称取试样量,g。

⑧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铬锰的含量怎么测定啊

铬的测定
二、试剂
1、硫酸溶液
1+1
2、高锰酸钾溶液
10g/L
3、碳酸钠溶液
200g/L
4、二苯碳酰二肼乙醇溶液
2.5g/L
称取0.25g二苯碳酰二肼溶于94ml无水乙醇和6ml冰乙醇中,贮存于棕色瓶中。
5、铬标准溶液
1ml溶液中含有2μg铬
称取0.373g预先于105℃干燥1h的铬酸钾,溶于含有1滴氢氧化钠溶液(100g/L)的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GB/T602—88)。移取2ml该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临用前制备。
四、分析步骤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
0、1.00、2.00、4.00、7.00、10.00ml铬标准溶液。
分别加入1ml硫酸溶液,加水至约90ml,加3ml二苯碳酰二肼乙醇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用3cm吸收池,以水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以铬含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烧杯中,加1ml硫酸溶液、30ml
水,溶解。加入1ml高锰酸钾溶液,加热煮沸至二氧化锰全部沉淀。加水至约90ml,于搅拌下分次慢慢加入30ml碳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其他加入的试剂与试验溶液的制备完全相同,并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
4、测定
将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用双层中速滤纸干过滤,弃去最初滤液,用移液管分别
移取50ml滤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调至中性,再过量1ml,加水至约90ml,用3ml二苯碳酰二肼乙醇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用3cm吸收池,以水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工作曲线查出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中铬的质量。
五、计算
(m1—m2)×
10-6
0.0005(m1—m2)
w10
=
—————————×100
%
=
————————
m×(50÷250)
m
式中
w10——
铬的质量分数,%
m1
——
试验溶液中铬的质量,μg
m2
——空白试验溶液中铬的质量,μg
m
——
试样的质量,g
够详细吧?

⑨ 用什么方法检验溶液中的锰离子

二硫酸钾检验:取样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若出现紫红色,则里面会有锰离子。

较稳定,不容易被氧化,也不容易被还原。锰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第四周期,第VIIB族,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加热时能和氧气化合,易溶于稀酸生成二价锰盐。

在酸性溶液中,+3价的锰、+5价的锰和+6价的锰均比较容易发生歧化反应。

(9)Mn监测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实验室制备可以用火法制备金属锰,火法冶炼包括硅还原法(电硅热法)和铝还原法(铝热法)。

1、铝还原法(铝热法):

铝热法采用铝作还原剂,利用还原氧化锰释放的化学热进行冶炼的一种生产金属锰方法。MnO比热效果小反应实际上不能进行,最好用四氧化三猛检验。

2、硅还原法(电硅热法):

当采用硅锰与锰矿熔炼时,二氧化锰在1000℃高温下分解成四氧化三猛和氧气在熔融炉渣中,四氧化三猛被Si置换分解,MnO最后被Si再还原为金属锰。用硅(Si)或低碳硅锰还原,发热量小,必须在电炉内进行。

⑩ 锰用什么定量分析方法可测定矿业

锰和铁的测定单独进行的,锰的测定是把锰氧化成高价锰,再用标定了的硫酸亚铁还原,从而得锰的结果。一般的矿石不需要用掩蔽剂。

阅读全文

与Mn监测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浏览:770
仿真树的安装方法 浏览:701
健身甩筒锻炼方法 浏览:942
集成吊顶灯安装方法图 浏览:475
肥胖体脂率测量方法 浏览:15
自己用什么方法去眼袋 浏览:650
常用的几种野外求救方法 浏览:443
电动料理机的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573
如何更改资费方法 浏览:880
水分的计算方法 浏览:884
里外双锁芯安装方法 浏览:263
甜甜圈发使用方法 浏览:155
500卡路里锻炼方法 浏览:894
怎么让孩子开窍的方法 浏览:618
性瘾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377
鸡饲料钓草鱼方法视频 浏览:244
低危型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08
欧姆龙耳温计使用方法 浏览:550
数罪并罚后附加刑的计算方法 浏览:828
水电工安装地线走线方法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