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啥
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文献综合法和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
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毕业论文
㈡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㈢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
在介绍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就要阐述清楚问卷是自制,还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价值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质量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
研究的创新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3)本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㈣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研法,对比法,实证法等
㈤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农业节水及灌区地下水模拟研究中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书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根据灌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预测不同农业节水措施对灌区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灌区适宜的节水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利用ArcGIS技术研究灌区水循环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灌区水文气象和地下水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相关法及R/S重标极差法等方法对灌区蒸发量、降水量、泾河径流量及其他气象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利用ArcGIS地统计学方法对灌区水循环要素进行空间分析,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
2.灌区农业节水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分析
在调查统计节水改造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灌区干支渠道衬砌改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水型灌溉制度等方面研究农业节水措施对灌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3.基于钻孔资料和GMS的灌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空间结构变化可视化模型
根据灌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和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灌区典型剖面钻孔岩性、岩相等资料,参考地震及其他相关物探等资料,刻画灌区地下水系统地质、水文地质结构及其空间展布,建立灌区地下水系统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4.灌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根据灌区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以及地下水长期观测等资料,分析灌区地下水流动场、水化学场及水文地质参数演变等,查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灌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及其原因,综合灌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生态水位及工农业需水量分析成果,建立基于GIS面向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动态评价。
5.基于地下水模型的适宜农业节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开采模式
在灌区地下水现状开采条件下进行模型预报,设计农业节水措施的不同方案,利用建立的地下水模拟模型对每一个方案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定量分析,提出灌区适宜农业节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开采模式。
二、研究方法
(1)应用ArcGIS技术和现场调查统计等方法,收集并整理灌区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对灌区水循环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灌区农业节水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2)利用灌区水文地质钻孔资料,通过GMS软件建立灌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寻求更为准确表达含水层空间结构的技术方法,揭示灌区含水层系统空间结构,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综合应用ArcGIS,GMS,PMWIN软件,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MODFLOW软件中EVT蒸发蒸腾模块的源代码,使其能模拟非线性蒸发,利用灌区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田间试验资料及节水改造统计资料等,针对灌区节水改造条件下水循环变化的实际情况,模拟分析农业节水措施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三、技术路线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4所示。
图1-4 研究技术路线 Fig.1-4 The framework of technical routes
㈥ 论文的研究方法一栏该怎么写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查法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实证研究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㈦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
1.3.3.1 机载成像光谱数据获取
本研究使用的成像光谱数据来源于两种机载成像光谱仪,新疆东天山土屋东-三岔口试验区的成像光谱数据获取使用澳大利亚HyVista公司最新研制的第二代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机载成像光谱仪(HyMap),对山东招远地区使用国产成像光谱仪OMIS-I获取数据。表1-3-1为HyMap和OMIS-I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1.3.3.2 岩矿光谱特性测试
岩矿光谱测试分析将使用美国光谱分析设备公司(ASD)研制的FR-Pro光谱仪和地球物理环境研究所(GER)研制的红外智能光谱仪。
表1-3-1 HyMap、OMIS-I成像光谱仪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1.3.3.2.1 ASD FR-Pro光谱仪
FR-Pro光谱仪采用高级吸收滤光片、标准内置光闸和漂移锁定自动校准功能,采样扫描时间短,操作简单,软件包功能强劲,标配1m长标准光纤探头(也可另外延长光纤)。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工作波长范围为350~2500φ,室内外两用,单光路系统;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光谱分辨率是3φ;在短波红外波段上,光谱分辨率是10φ;光谱采样间隔350~1050φ段为1.4φ,1000~2500φ段为2φ;色散元件包括一个固定的两个快速旋转的全息反射光栅,探测器Si(512列阵)和InGaAs(2个),探测器响应线性为±1%,PE制冷恒温;视场角(FOV)为1°,3°,5°,8°,10°,25°可选;测试时间小于0.5s;数据存取为计算机硬盘;量化值为16bits;测试精度为3%(可见光,近红外反射率)和5%(短波红外);波长精度为±1φ。
1.3.3.2.2 GER-IRIS-Ⅲ型红外智能光谱仪
光谱测试仪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实验室配备的GER-IRIS-Ⅲ型红外智能光谱仪。仪器具有双光路系统,目标地物和标准参考板同时测量。其基本性能指标为:光谱范围为0.40~2.50μm(可见光、近红外以及短波红外);带宽为2~4φ;通道数为800;总视场为6°;光谱分辨率可见光为2φ,近红外到短波红外为4φ;光栅特征的闪跃值500、1200、2200φ;扫描区间为400~790φ、750~1800φ、1750~2500φ;标准参考板为聚四氟乙烯标准白板。
1.3.3.3 样品鉴定与分析
为了配合岩矿光谱特征研究分析,尤其是岩矿光谱特征与成因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岩矿识别验证分析,本次样品鉴定分析试验将采用岩矿样品高温实验、样品岩矿鉴定和化学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
㈧ 基本研究方法
本章将应用多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来对研究区的砂体进行表征(图5-8)。多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是在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经过构造解释建立初始波阻抗模型,通过相关计算、反复迭代,最终得到地层波阻抗数据的过程[98~100]。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由测井资料计算声波测井的速度模型,然后通过频带展宽的办法,通过测井和标准层位约束,正、反演迭代井旁道,使最后迭代结果和速度模型达到容许的误差,这样通过内插外推的办法实现剖面的反演[101~105]。对于反演后的资料还需要其他资料法检验,如井资料、时频分析资料。
图5-8 测井约束反演流程图
1.标准层位的拾取
该反演方法不但要求有井资料的约束,而且还要有标准层位的约束,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在反演的目的层段,对反射比较清楚的层位,进行追踪拾取。原则上拾取的层位越多反演的效果越好,但是一般在目的层段,反射较清楚的层位是不多的,加上反射同相轴有时分叉或合并。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准确地拾取层位。因此,在一个目的层段,把反射同相轴较清楚、连续性较好的层位拾取准确就可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穿过断层的层位的拾取问题,对于有断层穿过的层位,首先要上下、左右分析地震剖面,然后确定层位到底向哪个方向延续,再进行拾取。
2.测井资料的标定
要得到高质量的反演剖面,对井资料首先要作环境、井径等一系列的校正。然后再把各条测井曲线相互对比并检查相互之间是否一致。我们在作测井约束反演时,一般利用声波测井曲线。声波测井速度的变化,不但有小的层间速度差异的变化,而且还有随着埋深的增加及压实的趋势速度的变化,而检验这两种速度的变化是伽马测井曲线和深感应测井曲线。校正和检查完测井曲线以后,接下来便是声波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标定工作。首先第一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为了节省工作量和比较准确地和地震记录对比追踪,从地震记录图中提取子波比较好。如果该井有VSP资料,时-深关系比较好确定,可以结合VSP的时-深资料来对比层位。如果该井没有VSP资料,必须要准确地求取平均速度,作相应的时-深转换进行标定。
3.约束反演
做完以上工作以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约束反演。首先选取子波,建立速度模型。子波的提取有许多方法,到底哪种子波较好?我们通过大量的试算工作以后,发现从测井和地震联合匹配提取子波比较好。从采用这种子波反演的结果来看,既展宽了频带,提高了纵向分辨率,又能使反演结果的多解性最小。以过老451井第165测线为例。从地震道统计求取子波反演的结果,看到的分层比较明显,并且也比较可靠。采用从测井和地震联合匹配提取子波反演的结果,结合井资料来看,效果比较好,分辨率明显提高。
利用测井约束反演地震资料识别储积体的直接依据是储积体的速度,故在解释储积岩体之前,首先应明确研究区内目的层岩性的速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反演资料识别储积体提供依据。反演速度剖面均采用彩色显示,不同的彩色代表不同的层速度。
具体识别方法是:结合地质情况,分析综合录井图上储集岩体岩性组合和含油气性;将目标岩性段标定在录井或测井曲线上,并确定出速度范围;在反演速度剖面对应位置对比定位,确定代表目标岩性的速度层在速度曲线上的位置;根据速度连续变化的准则,向井旁横向追踪储集岩体,确定出储集岩体的位置、厚度和相对大小;多条剖面闭合,构成储集岩体的平面分布及立体形态。
㈨ 研究方法
地下水系统演化:即在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叠加状态下地下水动力场及地下水化学场的演化。本书主要研究内容是地下水系统演化和地下水水环境保护。因此,本书综合采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数学等研究方法。以演化的观点为指导,动态地研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特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动力场、化学场的相互关系;以环境的观点为依托,系统地研究地下水主要超标因子的来源与形成机理,并进行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分区,为地下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具体方法如下: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框图
1)用MapGIS和SUFER8.0刻画了研究区不同时期地下水流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水化学场,以及主要因子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阐明了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化。
2)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地下水Fe离子升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3)用DRASTIC模型和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系统内在脆弱性分区,为保护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在查阅国内外大量专业文献,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结合目前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地下水系统演化和地下水环境保护两条主线,充分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最后在分析研究地下水动力场、地下水化学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探讨了总硬度升高、Fe离子含量升高的机理,并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区。为保护水环境以及改善水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