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是课件中打错字了,是“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表现型就是性状,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当然表现型有时也会受环境影响,一般基因型中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则表现为隐性性状。
判断显隐性状可以让两个性状相同的个体杂交看后代是否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也可以让两个性状不同的个体杂交看后代是否均为一种性状。
‘贰’ 怎样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请简单详细一点
1、定义区分: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另一个则暂时不表现。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判断方法:
(1)定义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另一种性状叫隐性性状。在应用定义法判断时,一定要满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种这个条件。
(2)性状分离法:
某一性状的个体自交,或具有相同性状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二代既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与亲本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性状分离比法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得知,在性状分离现象中,子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应为3∶1,故在子代3∶1的性状分离比中,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占1/4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4)假设法
在不能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判断时可以进行假设。
即假设(假设1)某一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事实不符合,则假设1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
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假设2)另一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若与事实不符,说明最初的假设(即假设1)成立。
(2)研究人类显性性状的方法扩展阅读: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另一个则暂时不表现。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把生物的性状区分为各个具体的单位称为单位性状。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显现不同的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简称显性,定义为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孟德尔把在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
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无论用白花作父本,红花作母本,还是用红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子一代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白花或其它颜色的花。红花相对于白花来说,红花是个显性性状,因为红花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显性性状;
网络:隐性性状
‘叁’ 如何通过设计实验区分性状的显隐性
1、自交法:确定显隐性性状的首选方法,通过观察其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即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这种方法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都适用。其原理是看杂合子的表现型,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杂交法:让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相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⑴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具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即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相同,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遗传,也适用于伴X遗传。其原理是孟德尔的显性性状的定义。如范例1中可以根据此法由第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推知显性性状是圆粒。
⑵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时,可选用突变型和野生型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正交: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反交: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雌性。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野生型且与性别无关,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的子代都是野生型或野生型多于突变型且与性别无关,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通用方法,特别是自交法和杂交法无法判断的,均可用此法。考虑各种情况,通过设定基因来探究后代的表现型是否符合题意(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作比较)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
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题目中提供的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肆’ 研究基因遗传规律的主要方法
研究基因遗传规律的主要方法是[
]
A.由基因表达出的性状推知的
B.仅从理论分析总结出的
C.用显微镜观测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
D.通过测交实验总结的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所以基因和性状之间有对应关系。研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推测基因的传递规律。
考点名称:生物的性状
1、生物性状:生理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2、性状类型: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5)显性相对性: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事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知识点拨:
1、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生物性状的鉴定: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测交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杂交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自交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测交
‘伍’ 判断一个人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有几种方法
最本质的方法是假设推理,无中生有为隐性。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没有的性状,后代有性状就是隐性。
‘陆’ 判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判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第一、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全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第二、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柒’ 如何判断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如何能够根据调查一些家
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同生不同,同显”
解释:“同生不同”意即两个表现型相同的生物杂交,其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类型;“同显”即亲本的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而后代中的新类型则为隐性性状。
2、“不同生同,同显”
解释:“不同生同”意即两个不同表现型的亲本,生出同一表现型的的子代(父本类型或者母本类型);“同显”即后代的这种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3、“无中生有,有为隐性”
解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遗传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那么该病为隐性病,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
4、“有中生无,无为显性”
解释:一对都患某遗传病的夫妇,只要生出正常的孩子,就符合“有中生无”,那么该病就是显性病,致病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捌’ 人类常见性状的显性与隐性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和显性基因隐性性状和隐性基因二、禁止近亲结婚 画遗传图解学生思考、交流,并作出各种猜测。认真地听孟德尔的故事思考问题,找出豌豆闭花授粉的特点和这7种相对性状区别大的特点。通过阅读,让学生试着描述子一代中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而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被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给掩盖了。学生练习画遗传图解。并试着统计后代中显隐性的比例。学生能很容易地进行解释原因,并能画出遗传图解。学生思考回答,有可能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近亲不能结婚。让学生明白婚姻法的规定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自身应以身作则,并做好宣传工作。 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地画出一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遗传图解。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个单眼皮的孩子,为什么?孩子跟妈妈一样双眼皮,爸爸单眼皮的性状是不是没有遗传给孩子呢?同学们有很多有道理的推测,但光有推理是不够的,有些现象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的实验。介绍孟德尔的背景资料。自然界中有那么多生物,孟德尔为什么要选择豌豆?豌豆有许多的性状,但孟德尔所选的这7种性状有什么特点?告诉学生认真观察,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的图片和文字,问:“高茎和矮茎杂交后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是不是消失了?为什么杂交第二代矮的性状又出现了?”并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们把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没有显示出来的那种性状称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板书)通常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教给学生写基因型和画遗传图解。并板书: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让学生推算隐性性状在第几代杂交后代中可以出现,后代中显隐性的比例是多少?回到刚上课时遇到的几个问题上去,让学生自己解释原因。双眼皮的父母不一定不生单眼皮的孩子,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该怎么办呢?也就是说一对健康的夫妇有没有可能生下有病的孩子呢?引出第二个问题,板书 近亲结婚(把禁止两个字先不写。)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讲解达尔文和摩尔根都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他们的后代都出现了遗传病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板书 补充“禁止”两个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表示出来就是遗传图解。请同学们画出来。 学生:画遗传图解。 教师:基因的传递、性状的遗传情况都可以用这样的遗传图解来表示。请同学们再来分析几个遗传现象。出示投影片, ① 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呢? ② 妈妈双眼皮爸爸单眼皮,小强却双眼皮,是不是小强只遗传了妈妈的基因而没有遗传爸爸的?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原因,作出多种猜测。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介绍孟德尔小时侯的故事以及他做的多种植物的杂交实验。 学生:通过阅读孟德尔的简介,认识到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 教师: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豌豆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找出豌豆的特点:闭花授粉、相对性状区别明显等 教师:做实验时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实验容易成功。 (板书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师:阅读第33页上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想一想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在哪儿?矮的性状为什么不见了?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把杂种豌豆再种下去,后代却有高有矮,矮的又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 教师:是的,也就是杂种豌豆虽然表现出高茎,但其体内含有矮的基因,只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高矮这对相对性状中,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 (板书 1、显性性状和显性基因 2、隐性性状和隐性基因) (板书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师:通常情况下,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请同学们写出产生杂交一代和杂交二代的遗传图解。 学生:练习画遗传图解。 教师:隐性性状在第几代中才能出现? 学生:在杂交第二代中才出现。 教师:为什么豌豆的后代中高的多矮的少?它们有一定的比例吗? 学生:因为高是显性,只要有一个A在,就表现高,而矮是隐性,只有两个基因都是a时才表现矮。在杂种二代中,高矮的比例是3:1。 教师:现在谁能解释刚才的问题? 学生:看来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第一种情况是爸爸妈妈都是杂合体,都正好把隐性基因传给了小明;第二种情况是妈妈把显性基因传给了小强,所以小强是双眼皮。 教师:说的非常好。双眼皮的父母不一定不生单眼皮的孩子,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该怎么办呢?也就是说一对健康的夫妇有没有可能生下有病的孩子呢? 学生:有可能。 教师:(出示摩尔、达尔文的照片),摩尔根与他的表妹结婚后生下了有病的孩子,达尔文也有类似的不幸。引出第二个问题,(板书 二、近亲结婚 把“禁止”两个字先不写。) 学生:非常感叹。 教师:为什么正常的夫妻会生出有病的孩子呢? 学生: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 教师:说得很好,所以我国的婚姻法规定什么? 学生:近亲不能结婚。 教师:是的,禁止近亲结婚。(板书 补充“禁止”这两个字) 教师: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仅要自己以身作则,还应该在你的周围做好宣传工作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