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介绍短跑教学步骤及教学方法。要求每个教学步骤至少列出两种教学方法。
前倾身体:全程保持身体稍微前倾(但不至于跌到),不要弓腰。前倾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应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做2-3次深呼吸。然后,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抵足板上,脚尖与地面接触,后膝跪地,然后两臂伸直,4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有弹性地支撑在起跑线后,两手间距离略宽于肩,体重均匀地落在两手、前脚掌和后膝之间,肩、颈、背部自然放松,头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预备”口令后,平稳从容地抬起臀部,使体重落在两臂和前腿上。迈佳步短跑计时器设备整体简洁,便于快速拆装或移动,可根据校园跑道数量任意组合,核心三防设计,防水防尘防锈,可全天候全气候下工作,将系统效益最大化。此时,肩部略超出起跑线,臀部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前腿膝关节夹角为90°-
100°,后腿膝关节夹角为110°- 130°,注意力集中听枪声。
当听到枪声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关节领先迅速前摆,脚掌离地面不应过高,同时前腿快速有力地依次蹬伸髋、膝、踝关节,后蹬角为42°- 45°,上体前倾与地面成15°- 20°角。
❷ 练习短跑的方法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比赛项目100米.
短跑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 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 摆腿练习,要求腿 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9�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10 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❸ 小学体育学情与教材分析的要点有哪些
1.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和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差距,及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2.学习内容的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是为了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① 内容的选择:根据学习内容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优选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合理加工使之系统化。② 内容的组织:是将所选的内容进行单元化的系统安排。③ 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3.学生分析①学生的特征分析:年龄、性别、身体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已有的体育知识、学习动机等。②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起点。例如,在走动拍球的基础上--学习慢跑中拍球;在原地投沙包的基础上--学习助跑投沙包;在篮球运球的基础上--学习运球绕过障碍等等。4.教材分析教材名称?——项目技术教材特点?——本质特点重点难点?——明确具体适宜方法?——教法学法发展学生?——锻炼价值 分析教材是为了了解教材的特点与价值、确定教材的范围、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以及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最适宜等。①教材的选择---学什么?根据学习内容的层次,根据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优选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合理加工使之系统化。②教学目标---学多少?是将所选的内容进行单元化的系统安排。③确定教学方法----怎么学?5.阐明教学目标①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说明教师要做什么。②教学目标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测量、可观察,不应不切实际或模棱两可。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老师们将教学目标写得过于繁琐: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术目标、能力目标、行为目标等。6.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确定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体育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体育教学策略主要研究:课的类型与结构、教学的顺序与节奏、教与学的活动、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时空安排等。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① 学习准备:对学生的学习准备要了解、验明、启动、补偿。②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要有适宜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努力能够达成。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③ 目标范例:向学生展示学习活动完成时所要完成的规范动作,让学生有学习的目标和模仿的榜样。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动作范例。④ 内容的组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健康知识);注意教材的内在关联;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⑤ 恰当的教学指导:时机、方式⑥ 激发兴趣:讲解示范、提问、启发、讨论、实践--。⑦ 反复练习:练习的次数、组数、规格及要求等。⑧ 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理解或动作是否正确。⑨ 注意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体格、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兴趣、能力等不同,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设计是应用学科,它赖以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应用相关体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其本源又是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因此,广大教师还要关心体育学科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以及传播学、设计学、管理学、媒体学等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时将其中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去,经过实践检验后,再把这些理论丰富和补充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中去,将它们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指南和原则,使体育教学设计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❹ G4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情诊断在体育健康课中的运用总结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科技,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培训会上,我们讨论了两个实践问题:智慧环境下的教学智能反馈包括哪些方面?如何通过智能反馈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是根据智慧教学环境中学生使用平台课程资源、功能模块使用数据等生成的智能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挖掘教学行为数据与学习成绩间的关联,为师生提供教学建议和学习建议。
❺ 田径中短跑如何提高成绩有哪些训练方法
短跑的训练方法 (一)学习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 (1)集体原地弓步摆臂练习。 要求:深吸一口气,注意肩部放松下沉。练习过程中体会摆臂的正确动作。 (2)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 要求,练习者的同伴手扶练习者肩部(预防耸肩动作)。同时注意观察练习者的脸、颈、肩和双臂动作,及时提醒练习者注意这些动作要放松。 (3)慢跑中摆臂练习。注意随着跑速的提高,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 (4)手扶肋木做跑的模仿练习。注意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两个技术环节。 (5)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加速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膝、踝关节的放松和途中跑各环节的正确技术。 (6)站立式起跑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练习。注意摆臂配合。要求在神经系统和肌肉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中速跑练习,体会和掌握途中跑技术。 (7)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轻松惯性跑练习。要求学生体会放松跑的效果,并通过反复跑的练习提高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 以下几个练习主要是在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用来提高素质和巩固技术熟练程度采用的。 (8)三至四个人一组的50~60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练习者既有竞争意识, 又要动作放松自然,步伐开阔,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姿势和动作正确。 (9)让距离跑。将学生分成前后两排,位置左右错开,跑得较快的学生编在后排,开始时,做原地高抬腿跑或站立,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出,后排学生追赶前排的同学。 (10)行进间30~40米计时跑。要求加速时先逐渐增大步幅,后加快节奏的方法进行。 (11)接力游戏。可以采用迎面接力或沿跑道依次接力,主要是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二)学习掌握起跑后加速跑技术教学方法 (1)正面斜撑肋木,做推手摆臂练习。两人一组,互要观察练习者面、颈、肩各部位的放松情况和摆臂的幅度和方向,及时指出错误动作,并帮助纠正。 (2)正面斜撑肋木,做高抬腿跑练习。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大腿快速有力的前摆动作。注意前摆时脚离地面不太高,后蹬时,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 (3)直体前倒接加速跑20~30米后做不减速惯性跑练习。 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提起足跟,直体前倒。当身体失去平衡瞬间,迅速跑出。要求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4)由体前屈开始,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惯性跑。 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一臂在前自然放松,一臂屈臂在后。然后前移,至身体失去平衡时迅速跑出。 (三)学习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游戏,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①黑与白。把练习者分成两排对面站立,也可采用背向站立或迎面行进等形式,命名一队为"白队",一队为"黑队"。 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喊"黑"或者"白"的口令,两队听到口令后互相追拍。 ②喊号接球游戏。练习者站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报数。教师持一球站于圆心,游戏开始时,教师将球抛起后喊号,被叫的学生迅速起动,跑到圆心接球。 (2)采用各种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3)学习安装起跑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自行安装。 (4)全组学?quot;各就位"、"预备"口令时的动作。要求练习者练习时,本小组其他同学指导练习者完成动作。依次轮换,并且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动作)。 (5)用胶皮带做阻力起跑练习或双人抗肩的阻力起跑练习。要求躯干保持前倾姿势,阻力适当,以不影响练习者动作的连贯性为准。 (6)在斜杆下做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要求斜杆前端不要压得太低,以免产生低头躲杆跑的错误。 (7)蹲踞式起跑练习(无口令)。要求学生经过反复练习,选择出适与自己的起跑器安装方法和最佳起跑姿势。 (8)听口令后蹲踞式起跑30米。要求练习时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并注意体会正确技术。 (9)"预备"口令与"呜枪"之间,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做起跑练习, 要求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10)蹲踞式起跑60米。可以采用让距离的追逐跑或计时跑等形式。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加速跑和途中跑的衔接技术。 (11)改进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步幅的练习。在起跑器前按照正常的落地位置,画出标志,要求练习者起跑后脚落在标志上。 (四)学习掌握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 (1)叫号追拍游戏。学生站成5~6米半径的圆圈。逆时针1-3报数。游戏开始时,教师喊号,相同号数的练习者逆时针追拍他前面的同学。要求游戏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谈一谈圆周跑和直道跑的不同之处。 (2)原地摆臂练习。 (3)在一个半径10~15米的圆圈上,用慢速、中速和快速等不同的速度跑,反复体会弯道跑技术以及与跑速的关系。 (4)在弯道上,中速跑、快速跑60~80米,体会和掌握弯道跑技术。 (5)学习进弯道跑技术。直道上15~20米加速跑,在进入弯道前2-3步时,有意识地内倾身体,用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着地,进入弯道后快跑40~50米。 (6)学习出弯道跑技术。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弯道。进入直道时,顺惯性做2~3步自然跑进,使向内倾斜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姿势,然后加速跑20~30米。 (7)直道→弯道→直道跑150~200米。 (8)学习弯道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9)弯道起跑40~60米。要求起跑时身体正对弯道的切点方向。 (五)学习掌握终点跑技术教学方法 (1)在走和慢跑中做撞线动作。当离终点线一步时做上体前倾双臂后摆的撞线动作。做这个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一根终点带,让学生分组练习。 (2)中速跑30米后的撞线动作。 (3)加速跑40~60米。跑过终点后逐渐减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不改变跑的动作。 (4)加速跑40~60米做撞线动作。要求在最后10米开始加大摆臂的幅度和力量,在最后一步做撞线动作。 (5)预防过早前倾上体撞线的练习。把终点带延后50厘米,做各种距离跑的终点撞线练习。 (6)100米全程跑终点撞线练习。
❻ 初中体育短跑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简析:
快速跑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快速跑教学要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快速跑锻炼。本课时是初二年级快速跑教学第三课时,是在初一年级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基础上进行的途中跑技术——发展步频步幅方法教学。快速跑教材的技术教学竞技化味道很浓,但新课程的实施指出教师应逐渐淡化教材的技术教学,本课从竞技化教材内涵出发,开发了快速跑教材丰富的竞技体育教学资源,不仅使学生体验了与学校体育明星同场学习、同场竞赛的乐趣,激发学生快速跑兴趣,提高了跑的能力,学会如何正确的崇拜明星,而且为学校竞技化项目的教学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人,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初二年级的学生1、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一年的新课程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已有了很大转变,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自控能力。这是本课教学必备条件。2、他们的兴趣是一种课程资源,
随着我校快速跑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不断出现,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成为我校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学生经常会到操场看运动员训练,和运动员交谈。另外将这些体育明星请到课堂中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追星心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到正确的技术。3、他们的差异性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技术掌握状况存在着一定差异。
三、教学设计: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在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快速跑教材学校竞技体育资源的开发,使本课技术教学重点得到解决。
2、通过有效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把学生的追星心理与教材教学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追星心理,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3、通过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步频、步幅与跑速的关系,学会发展步频、步幅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快速跑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以及与人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追星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技术特点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追星方式。
❼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学情分析工具有翌学、考考、问卷星等。学情分析方法如下:
1、自然观察法,认真对学生个体的言谈、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书面材料法,书面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有资料,一类是诊断性资料。现有资料包括:学生填写的各种档案资料,如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等,成绩单、操行评语等。
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活动来进行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点,方便掌握第一手资料。
4、调查研究法,调查法是深入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调查时要记下某些重要的内容,调查后要对了解到的内容做适当地整理,为学生做分析提供宝贵材料。
5、测验法,测验法适合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学习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依据。
❽ 田径短跑项目特点
短跑类项目体能特征分析
[摘要]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目,随着运动员技术的不断完善,其体能水平往往是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通过文献、比较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尝试结合短跑类项目的特征,分析其体能的构成,探索短跑类项目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为从事短跑类项目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跑项目体能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体能的概念尚未统一,一般认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等。三个要素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一种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到体能整体的水平。其中,形态、机能的变化是体能能力变化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1短跑类项目特征概述
1.1短跑类项目一般包括60米、 100米、200米、400米跑及4×100米和4×400米等项目,是田径运动径赛中距离最短、强度最大的项目,要求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
1.2短跑类项目是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速度能力是其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全程的成绩取决于反应速度、加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以及技术的质量。在不同距离的项目中三者的构成比例虽有不同但是都是三种表现的完整结合。其中,400米可视为较长段落的短跑,速度耐力的作用尤为重要。而100米对起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爆发力要求极高,体现为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位移速度并维持快速的最大用力至终点。接力短跑是每个运动员的单跑速度,以及传、接棒技术。
1.3短跑类项目肌肉工作特点是属于(肌肉活动)动力性工作,以肌肉的爆发用力起跑、极大强度的途中跑和最大用力冲刺跑完成全部过程。工作部位以下肢为主,包括大小腿的肌群,上肢和躯干肌肉虽不产生动力但在运动过程中起着保持姿态和平衡的重要作用。
1.4短跑类项目竞赛规则相对简单,运动成绩是以运动员完成比赛相应距离的最短时间为依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准确测定评判,客观公正。
2短跑类项目体能特征
2.1短跑类项目形态特征
❾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观察法,资料法,问卷法,实验法。认真对学生个体的言谈、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学情分析的方法
观察法:这是老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考查学生或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学情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许多珍贵的资料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
资料法:这也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
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题,班级日记,成绩单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问卷法: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有开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闭式的如选择题,也有图表式的等等。
实验法: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它是有计划地控制规定条件,特别是限定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了解的情况,能重复验证,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❿ 体育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问题提出 由于全国各地的教案五花八门,没有相对统一的格式,因此在一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中,有的写得比较详细,有的则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学情分析"原本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即将要教的内容、学过多少、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对教学内容有无真实兴趣等情况,对于体育教师施教课堂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的体育教学设计往往只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来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果经常是低效的教学,与课前教学预设相距甚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作一个比较细致的理论分析,期望为广大的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