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制作年画
民间年画的印制方法大体相同,只有几个不同地区的做法稍异。一般说来绘刻年画原版到印刷成画需四道序:
一、画师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
二、刻工将画师定稿用粉糊反粘在刨平的梨木或杜木板上,留画稿墨线剔去空白处,完成墨线版;
三、画师将墨线印出的画样,再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一般不超过五块;
四、刷工将每幅年画的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开始将纸数百张压在刷印画案的固定位置上,再把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用手翻纸,蒙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右手用板刷刷画版上面的纸,如此一张一张在固定位置上,将纸刷完,然后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完纸张后,再换一版,直到全部完成一幅画后边为止。
刷印色彩的次序是:先印墨线,次黄色,再蓝色 (蓝、黄二色套印呈绝色),紫、橙、大红、有的最后套印金粉。这样印制年画的方法在全国各地作坊中占大多数,只有天津杨柳青作坊印完套色版后,还要由当地画工开相(即将人物的头脸用七八道手工敷粉填红,勾眉画眼)和补空(没套印的衣饰等物),才算完活。在苏州早期仕女娃娃画和山东潍县一部分画中也曾染脸开相,但较简率。山东高密年画中有一种“铺灰画”。即用炭条勾画出线稿,再将纸铺在稿上,炭色即在纸上隐约地现出轮廓,如此可铺三五张,然后如写意般的填画出色彩。最后也要敷粉点唇,画眼开相。四川绵竹的年画,只用墨线版印出轮廓,不用色版套印,全凭画工手绘。有的添补金色团花时,则用捺印法,将花样刻成图章型,最后用手捺在画面上。还有一种漏版印制年画的方法,过去贵州和河南开封皆承传此一古法,即用木版印出墨线年画后,色版不用木板刻制,而用数层纸裱成方形硬厚纸方,浸入融化的黄蜡中,浸透后取出,晾干,呈半透明的纸板,而后按需要套印的色彩在浸蜡的原纸板上镂空,一色一版;印色时,将纸版覆在墨线画坯上,用刷蘸色刷版,即将颜料漏在画面上。这种方法易污染画面,现在不传了。再有就是只用木版印出墨线,或印出后抹一道红绿色,这种方法常是印制纸马神像之类用。在四川绵竹和天津杨柳青尚传宋代“过稿”技法于年画作坊中。“过稿”是画师完成一幅画稿后,即作为底样,然后用薄粉纸覆在底样上,重描一遍,如此一而十,十而百,到满足市场需要为止。此乃北宋刘宗道、杜孩儿等民间画家传授而来。四川绵竹和天津杨柳青传世之“底样”,尚有不少存于民间,十分珍贵,应继续访求。
⑵ 画年画用什么笔和纸
画年画可以用毛笔或者彩笔都可以,选择的纸张的材质只要墨水能印上就行。
年画在汉族民间是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汉族农耕社会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每逢过年,我国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张贴这样一幅画:一个大胖小子,面带笑容,脸蛋红扑扑地抱着一条大鲤鱼。
这样的年画,被大家称作“年年有余”。“年年有余”这幅年画寓意深刻,简单地说,就是取“鱼”和“余”的同音,寄寓了“年年都有剩余,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
年画中体现着老祖宗对后辈人的训导:保持和发扬老一辈人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告诫我们生活应该有计划,不能吃光用光,从而做到“年年有余”。
现如今,“年年有余”这个寄寓,不仅仅出现在年画上,而且出现在剪纸、餐桌上。每逢过年,“年年有余”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年夜饭,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寄寓希望的象征。
年尾越近,年味越浓,用一张年画,集结普天下的喜庆颜色,把一段叫春节的时光,浓妆艳抹,让时间发酵时间,用年味渲染年味。一笔一笔,都描在年轮上,一张一张,都贴在岁月里,是辞旧,也是迎新,有年画的春节,才有年味。
⑶ 年画怎么画
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一般说来,套色木版年画有四道工序:
(一)、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
(二)、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最简单的年画怎么画?制作方法是什么。
(三)、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过5块);
(四)、刷工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白纸数百张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最简单的年画怎么画?制作方法是什么。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⑷ 绵竹年画在中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的传统制作方法是什么
绵竹年画的中国已经有了3000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年画的制作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要用木版印出大致轮廓,然后再进行填色。不过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小技巧,如果不掌握的话,就会让年画的形象比较差劲。
年画的线条是很古朴流畅的,并且内容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会出现花鸟鱼虫以及山水。
⑸ 年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主要有刻版、套印和手工绘制两种。不论哪种年画的制作,其创作制作的过程都要经过构思、构图、起稿、绘制或刻版拓印、着色等步骤。构思即“立意”,要画什么,怎么画,首先在脑子里有个初步的设想。当作者在深人生活中发现了所要表现的题材后,便要进一步考虑如何表现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即用什么形式,用什么样的技法去表现,并同时考虑其用线的刚柔,用色的效果。做到在画前“胸有成竹”,因此立意是年画创作的关键。立意完成后,最先要解决的是“构图”,年画中一般都是平面的装饰性构图为多。即在构图中追求饱满、均衡、对称等效果,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在这个阶段中要注意根据构图的基本规律,从画面的内容出发,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构图,同时要注意构图上应有取舍。当作者根据画面的内容定下构图后,就要画稿子了。传统本版年画和新年画的起稿都是用铅笔或木炭画素描稿,所不同的是木版年画要适应木刻的需要,即在完成素描稿后要在其基础上改画成木刻稿。在画素描稿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稿要画得认真、仔细、完整。第二,要保存最初素描稿,在拷贝纸上勾墨线,便于以素描初稿为依据来修改。第三,画中每个细节要考虑周全,不能疏忽大意。
⑹ 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
1、起稿:师绘制线描画稿;首先选好题材、确定内容,然后由画师构思起稿。拿出初稿后由画店反复审稿、画师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由画师再勾线制稿,最后交出一张墨线稿、一张色彩稿和几张分色稿,以供刻板。
2、刻版:好采用木质细腻而坚韧又不易磨损翘裂的黄杨木,也可以用梨、枣等木板。木版片的厚度以二寸左右为宜,以防走样和伸缩变形。刻版是一种精巧的专门技艺,主要由刻版师来完成。
3、印刷:印版印制出版样,然后根据画面色彩,制作套色印刷的木版。
4、配色:年画使用的使用的墨汁均为艺人自己调制,应选用上等的烟煤(或墨灰)与面浆一起调匀,发酵沉淀至少一个月后才能使用。这样的墨色才能清晰均匀、饱和适度。印刷用色最早采用国画颜料,如胭脂、藤黄、花青、石绿等,色调典雅饱和,但国画颜料成本较为昂贵。
5、印刷:大都是用色版套印,一版一色,一般要套印五、六次才能把一幅年画印好。套印最讲究的是套版准确而不偏移,印出来的作品才能与原作保持一致。
6、开脸,即画眼、描眉、点唇、敷粉等。
⑺ 年画的创作技巧有哪些
在年画的制作技巧上比较突出的技法有:传统年画的粉脸处理方法和线条的运用技巧。由于粉脸需加白较多,所以在画面比较满而色彩又比较花的情况下,能把脸表现得比较突出。但粉脸也不是单一的,它根据画面上色彩的相互关系及周围的环境,而使脸色各不一样,有偏深、偏浅、偏红、偏绿等之分。新年画中大部分作品,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技巧。民间年画中的线条不是一般绘画线条的起笔落笔所产生的勾勒效果和笔触趣味,而是通过刀刻的过程使线融合成一种有力的、具有版画效果的线条,它线条粗细均匀、简练、流畅。并根据不同的物体质感运用不同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