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给一套增壮身体的锻炼方案!
■增壮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体瘦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医治体瘦先要排除因甲亢、肝病、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然后采用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瘦弱测试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如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同时,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紧张,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这样肯定不会胖。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肥计划。
■身心愉快
瘦弱男女在饮食方面,有不少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现象。因此,应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增加膳食的摄入量,膳食应丰富多样。多吃碳水化合物,面食最管用,此外,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平日里更要口不离那些健康的零食,如花生、奶糖等,喝完啤酒再喝点果汁也是不错的主意。
在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情况下,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多余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瘦弱者体态健壮起来。胃肠功能较弱的瘦子,可选择鸡、鸭、鱼、羊的肝脏来食用,除此,鱼类也易消化和吸收。
■饮食多样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的。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奶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奶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奶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奶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改变进餐的程序
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它食物。
4.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选择经适度烹调的食物,如:蒸、炖、卤、炒、煮..等,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坚硬,不易消化。
5.保持心情愉快,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改善您颀长消瘦的身材时,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医师帮您一起找出为什么肉肉长不出来的原因,用一个健康的方式长健康的肉肉喔!
增肥可以考虑牛奶、杏仁、芝麻、腰果等食物,您可以将杏仁和芝麻粉加入牛奶来喝,腰果则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此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社会的人口分布结构中,体重不足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族群。只是目前社会一片减重风潮之下,那些体重过轻的人,反而是一般人羡慕的对象。可是,实际上体重不足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等症状。严重者更会出现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会增加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增重不增肥
在学理上增肥与增重的意义并不一样。因为“增肥”顾名思义是增加身体组织的脂肪比例,而“增重”除了脂肪的增加之外,应还涵盖肌肉组织的成长。我想您要问的应该是“增重”而非“增肥”吧?!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着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身体的改造工程呢?答案仍然是“饮食”与“运动”!
【饮食篇】
饮食方面,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奶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蛋白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至于吃肉或喝牛奶那一种方法较好?讲求效率的人,可以尝试喝高蛋白奶粉(例如三多奶蛋白),会比喝一般鲜奶、吃肉的蛋白质摄取量来的高,吸收利用率也比较好。
◎醣类的选择
醣类的摄取也是重要的一环,选择淀粉质较高的食物,例如白土司、馒头、白饭、地瓜、芋头、南瓜等。烹调时可以芶芡、羹汤、浓汤的型式,或在汤或果汁、牛奶中,加一些麦芽糊精(一般所谓的玉米水解淀粉,可直接加入食物中食用),增加热量的摄取。
◎脂肪的选择
油脂部分,可适量使用吸收利用率较佳的中链脂肪酸(MCT),以增加浓缩热量的摄取。纯的中链脂肪酸(MCT)因不含“必须脂肪酸”,需搭配一般油脂使用。建议可选用已混合必须脂肪酸的中链脂肪酸产品(例如:三多高热能),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一般建议中链脂肪酸占总油脂使用量,以不超过60%为原则。
【运动篇】
欲增重者的运动,以“重量训练”为主要方式,而非减重者所强调的“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是促进能量消耗的,而“重量训练”则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的。借助哑铃、杠铃与训练器材的使用,配合大肌肉群的完全收缩与放松,可以达到肌肉的建造工程。
那什么叫大肌肉群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及三头肌(手臂)。经由重量训练与饮食补充,可使大肌肉群成长,相对的便会累积一些体重。
目前在美国,已经在尝试对老人加以适当的重量训练,配合增重食品补充,来增加肌肉比例,以改善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会减少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早餐:一定要吃、才有活力!】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现榨柳橙汁一杯
2.低脂牛奶一杯
3.浇满糖浆、果酱、奶油的煎饼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一碗皮蛋瘦肉粥或小米粥
2.一杯豆浆或米浆。
3.一颗水煮蛋
【早上的点心:帮助身体储藏能量】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葡萄干、核果、花生、香蕉。
【午餐:快乐的进餐、才能吃胖唷!】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苹果一个
2.低脂牛奶一杯
3.三明治一个
4.生菜沙拉一盒
5.高纤饼干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奇异果一个
2.一杯优酪乳
3.一碗饭或一碗面
4.水煮青菜一份
5.高纤饼干一份
【下午的点心:不要让小肚肚饿着了】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奶昔一杯,高纤饼干几片、卤味小菜,或茶叶蛋一颗。
【晚餐:尽量按时进餐】
最好与家人或爱人一起用餐。甜蜜的感觉,会让肉肉更快长出来唷!
1.现榨果汁一份
2.冰淇淋或优酪乳一份
3.生菜沙拉或炒青菜一份
4.一碗饭或一碗面
5.一份瘦肉或鱼肉
6.饭后再吃点菠萝、木瓜、或西红柿。
【宵夜:尽量在睡前两个钟头进食】
在土司上涂满果酱、花生酱、奶油、大蒜酱。再喝一碗肉汤、牛奶、或豆浆。只要吃个意思就好了,以免吃得太饱,睡不着。吃完宵夜后,要刷牙漱口用牙线,才能睡觉唷!
★★★★★★★★瘦人为何瘦★★★★★★★★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消瘦总有病根。找病因,除病根,是“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据保健专家分析,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
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精神因素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饮食
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瘦人如何练壮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若属单纯性消瘦,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至16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至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练8至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至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至60秒,每种动作间歇1至2分钟。一般情况下,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至15次,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
◇注意安全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不仅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而且要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以防不测。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要有人保护。最好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以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打好基础
消瘦者在初练阶段(2至3个月)最好能进健美培训班学习锻炼,以便正确、系统地掌握动作技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要注意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逐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有重点和针对性
消瘦者经过2至3个月锻炼后,体力会明显增强,精力也会比以前充沛。这时,应重点锻炼大肌肉群,如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等,运动量要随时调整。另外,同一个部位的肌群可采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器械进行锻炼,并且要使所练肌群单独收缩。随着肌肉力量的啬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显着。一般情况下,练习动作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变换一次。此外,锻炼时精神(意念)要集中于所练部位,切忌谈笑、听音乐等。所练部位肌肉的酸、胀、饱、热感越强,锻炼效果越佳。这样,再坚持半年到一年,体型就会发生显着的变化。
◇少练其它项目
消瘦者进行健美锻炼时,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不利于肌肉的增长,而且会越练越瘦。此外,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
◇合理的膳食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才能变胖。因此,消瘦者的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多样,不可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外,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百合、蔬菜、瓜果等。只要饮食营养全面,利于消化吸收,再加上适当的健美锻炼,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变得丰腴起来。
◇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消瘦者要使体型由瘦变壮、丰腴健美,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凭“一时热”,想“一口吃个胖子”的练法不行,因锻炼方法不对、效果不明显而丧失信心也不行,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后成功
Ⅱ 身体虚,应练什么气功
可以练习小周天,对体弱人很有效果。
首先,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取随息法消除之。
呼吸要求由缓慢细柔逐渐达到深长,若有若无,一似龟息。呼气时,意识随气息经胸胃直达小腹,心窝略内陷(即心窝下降法)。这时,练功者有气息下沉的感觉,即气贯丹田。意识若不随之而下,即无此感觉,也即有了杂念。
所说随息、心窝下降、气贯丹田,全是意识暗示,现实的呼吸仍然是鼻吸鼻呼,仅在呼气时意识暗示气贯小腹,用此法沉气既可避免产生杂念,又可避免久练后出现胃满胸梗之弊,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练习三月,小腹必然产生热气,此时即可运气,使通小周天。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
小周天所说丹田,为脐下一寸五分之气海穴。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小周天通达后,即可运用此法治病,但需事前弄清楚病区病灶与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关系,然后才能引气循经运行,气攻病所,取得预计的效果。例如,足少阳胆经所属病区病灶或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有疾病痛痒,即可引气循足少阳胆经运行。具体运行线路,用意识暗示丹田有热气下行,过小腹,绕阴器,过谷道,到尾闾,即向两侧旁开一寸五分沿足太阳膀胱经上行,抵后颈大椎穴会合,上达头顶百会穴,下颜面,向两肩的肩井穴去,然后入腋下三寸渊液穴,至乳前第二肋骨期门穴,斜向脐旁九寸章门穴,直下至环跳穴,再下经风市而至膝下外侧阳陵泉,达踝上三寸悬钟穴而抵终点足底涌泉穴止。
另一种小周天治病运气法,不经过小周天迂回老路,而是以意领气,抄直就捷,直达病所,医治疾病。此种方法若顺其势,可气到病除,若逆其势,则弄巧成拙,增加病情。
不论是静坐吐纳,周天运气或运气治病,都必须在收功前气沉小腹,然后微开双目,轻伸手足,缓慢移步;切勿匆促,然后按摩八会穴,辅助周天运气之不足。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聚会穴。这八个聚会穴是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血会隔俞穴、筋会阳陵泉穴、脉会太渊穴、骨会大抒穴、髓会绝骨穴(穴位部分请参见针灸书籍)。方法是在练功完毕后搓热手指,揿住穴位,徐徐摩搓至热,或搓36遍。
运气治病者可根据病情选穴。如胃病属腑,腑会中脘,即摩搓中脘穴至热,或36遍。肺病属气,气会膻中,即摩搓膻中穴。肝病属脏,脏会章门,搓章门穴,如此类推。
此外,另有八个穴位也可摩搓:1,拇指背拭目去心火;2,拇指擦鼻润肺;3,拇食指擦耳补肾;4,左右掌心擦面健脾;5,双手掩耳鸣天鼓清头脑;6,左右手搓玉枕关治神经衰落;7,左右掌摩擦腰眼治腰痛,8,摩擦左右足心治高血压、失眠。最后,双手抱肩摇动全身,使气血流通。
如此练习,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早晨练一次晚上不练,每次20-30分钟。
时间可以自己控制,不过别低于15分钟。
Ⅲ 如何强身健体
强健的身体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前提,而想要拥有这样的身体,我们就得在平日里多重视身体的保健,特别是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更应如此,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强身健体呢?下面,专家来介绍下。
1、晨跑:现在很多人都会进行晨跑,所谓晨跑,是指在早晨以跑步为主的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运动方式。晨跑之时主要是以慢跑为主,跑步之前最好摄入充足的水分,当然你也可以带瓶水在身边,坚持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这是体质差的人强身健体的好途径。
2、早餐:古语有云:早上吃好,但是很多人却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这很不利于身体健康。早餐是日常养生中最关键的一餐,尤其是对体质差的人,如果准备营养早餐对于强身健体效果更佳。
3、办公健身操:现在的人之所以体质差,是由于久坐不运动所致,慢慢的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办公室人群尤为突出,在办公室中我们同样可以锻炼身体,做做办公室健身操是个不错的选择。
4、晚上散步:白天都忙着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会有空闲,吃完饭后我们可以下楼散散步,同样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切记不能饭后立刻运动,要等20到30分钟后再去散步。
5、正常休息: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免疫系统机能,从而抵御各种病毒的入侵,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正常的作息时间,毕竟早睡早起身体好吗,体质差的人更应该注意。
6、忌烟酒:吸烟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过量饮酒同样有损身体健康,身体差的人应该杜绝吸烟,少量饮酒,这样同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7、中药调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中药调理下身体,到当地的老中医那里叫他根据你的情况开服中医药剂来调理身体,切不要自行配药,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进行配制。
看过上述专家介绍的内容,我们知道如何强身健体了,专家提醒,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坚持,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的,另外,我们也不能过于信赖于中药调理,这只能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Ⅳ 中医养生 教你气血不足怎么调养
目录: 第一章:老中医教你如何从身体看血气 第二章:女人血气不足如何调养 第三章:中医民间补血饮食的六个秘方 编者按:血气是中医说上的一个概念,即维持生命的一种动力,从哪些能看出人血气不足呢?人体气血不足怎么调养呢?补血的食物有哪些呢? 老中医教你如何从身体看血气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 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
Ⅳ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人们在长期锻炼过程中不断摸索、长期实践、多年积累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指导人们进行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法则。
一、 松静自然
“松”,是指“身”而言;“静”,是指“心”而言;“自然”,是针对练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来的,姿势、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要舒展、自然。“松静自然”不仅是确保练功取得功效的重要法则,而且也是防止练功出现偏差的重要保障。
(一) 关于松静
1. 身心放松的重要意义
身心放松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医学中用于防治因情绪紧张而产生一系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谓放松,就是在保持稳定姿势的情况下,或在缓慢的动作过程中,习练者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皮肤、肌肉、关节,以致脏腑和大脑等部位都处于松弛状态。身心放松,一方面有利于机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能加速进入自我调整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
放松不仅有助于身体的调节,而且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有良好的作用。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慈善、和蔼和面带微笑的喜悦状态,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达、平静的。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向转化。相反,表情紧张的状态,将导致身体状态的恶化。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中的放松就是建立在身心相互影响的基础上。
2. 放松训练的方法
(1) 放掉心中牵挂的事情
在练功前,首 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求练功者既要把长期积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也就是说,心要平和,要松弛。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习练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又要注意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2) 学会由“身”到“心”的放松
根据身心相互影响的道理,一般放松应由身体开始再转入“心”的放松。也就是说,形体的放松为心态的平和创造了条件。身体放松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松,不能僵直,不能绷紧。只有这样,才能为“心”的放松创造条件。
(3) 只有心的放松才能达到入静的目的
古人生活的模式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人际关系简单,物欲较少,调和“一心”较容易。现代人则不同,每天除了处理许多繁杂的事物外,还要接受很多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生活上的物欲刺激也随处都可发生,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诱惑。激烈的竞争、快速的工作节奏,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浮躁、疲惫不堪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入静就非常困难了。为此,要依照“调心之法,首重自然”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经常保持愉悦、祥和、知足的心态。在练功实践中逐步剔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使自己的心态逐渐回归到无私、无欲、豁达、开朗的境界。
(4) 借助形体训练使意念获得放松
如果一时难以实现“心”的放松,可以借助形体在紧张和放松的反复训练中体验“松”的感觉,学会放松。这个放松的感觉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找到。如果你找到了令人惬意的“松感”,就可以用意念使全身放松下来。也可以用心理暗示的办法使自己的身体由上到下松弛下来,还可以反复默念一些有助于放松的词语,如吸气、静、呼气和松等。这种方法运用熟练后,会有效地帮助练功者快速入静。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心放松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祥和的心境,保持正确的姿势,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可以使人体在紧张中求得放松。常言道:“形正则气顺体松”。
(二) 关于自然
1.“自然”的内涵
自然之本反映了宇宙万物之规律,“自然”是贯彻在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全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影响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重要因素。所以,自古以来的思想家,都对自然法则作过深刻的阐述。《老子》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视,就在于“道”和“德”对万物生长繁殖都不予干涉,而是顺其自然。庄子继承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主张无条件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自然为本”不仅蕴涵着深层次的道理,而且还道出了顺其自然的修炼法则。
2.“自然”体现出一招一式的匀、细、绵、长
在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过程中,无论行走坐卧或站立,都要做到自然舒适不拿劲。如放松时要面带微笑,做动作时要求动作圆匀、缓慢,这是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又如运用意念时,要似有似无,绵绵若存,呼吸也要自然平顺,做到匀、细、绵、长。所以“自然”是获得较好的练功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讲求人与自然界二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条件主动锻炼,而不损害心态平衡和生态平衡。我们知道,世间万物生长都应顺应四时阴阳。《黄帝内经》详尽地阐述了顺应自然以养生的观点,揭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代理。这是因为,春夏阳气渐升至大盛,是为秋冬的收藏做准备;秋冬阴气渐升至大盛,是为春夏的生长做准备。故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身心要顺应四季自然规律和变化。
二、 动静相兼
动静相兼是指“动”与“静”的有机结合,这里的“动”是指“动功”,“静”指的是“静功”。“动功”和“静功”是各有特点且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类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一) 动静相兼的内涵
动静相兼,是练习形式上的动与静的紧密配合及合理搭配,是思想与形体的活动及安静,二者是相对的,行动则神易静,静及又能生动。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般来讲,动对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润滑关节和强壮肢体有良好的功效,而静对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和安定情绪等有独特的作用。只有两者结合,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使身体强健,体质增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指联系中意念要集中在动作、穴位、经络、气息的运行上,排除一切杂念,达到相对的“静”。虽然形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但要体会体内气机的运动,如气血的流通、脏腑的活动等,即静中有动的感觉。
(二)“动功与静功”
“静功”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的论述,这是对静功方法的具体描述。静功功法的类型归纳起来有吐纳、行气、打坐、禅定、炼丹、静坐等。静功的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外静内动,强调意和气的训练。就是说,身体的外部形态表现为安静不动,而体内的气血在意念的驱使下按一定的规则有序地运行着,故古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说法。
“动功”是指有形体运动的功法。动工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故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人的动作千变万化,因此,自古以来的动功功法很多,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在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强调动静结合。这是因为,从人体生命整体观来看,人的生命运动应遵循精神和肉体统一的整体的生命运动规律。具体讲,人体是“形”“气”“神”各有所司。故“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之处其位,守其脏,而不得相干也。故形非其所安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也就是说,养生之要在于“将养其神,和弱其风,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俯仰”(《道原训》)。就“形”“气”“神”而言,动功和静功在习练功效上各有所侧重。所以,我们倡导动静相兼,以实现生命运动整体优化的目的。
动静相兼,要更具习练者的体质、精神状态和练功的不同阶段,灵活地调整动力和静动的比重。有的人应以动功为主,有的人应以静功为主。就是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练功阶段,有时侧重于动功,有时则应侧重于静功。究竟怎样选择,一方面考老师指导,另一方面靠自己的体验进行调整。
三、 练养结合
练养结合,是指练功和自我调养结合起来。练功对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只顾练功,不注意调养,就违背了练养结合的原则,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健身效果。两者必须密切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 关于练功
关于练功,应明白练功的目的、练功的方法以及与练功相关的问题。
第一,功法选择。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功法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功法。如静功,有站式、坐式或卧式。对于身体强壮者,可选择站桩,站桩消耗体力大,气机发动快。站桩又有直立站桩和屈膝站桩两种,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采用。身体弱的练习者,可以选择坐式,坐式又分端坐和盘坐(散盘、单盘、双盘)。对于腿脚较硬的老年人,可先从端坐练起,待上身姿势掌握好以后,再进入散盘或其他盘姿势;对于体力尚好、腿脚还能坚持单盘的练习者,可从单盘开始,慢慢过渡到双盘;对于站立或坐着不方便的人,可取用卧式。各种择功方法不是绝对的,关键要依据个人的情况。对于年轻人来讲,还是从屈膝站桩或双盘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为好。
第二,功法强度的选择。尤其动功,要根据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不要超强度练习,否则影响健康。第三,时间长短的选择。对于体力差的人,适宜选择时间不长的功法。
第四,练功环境的选择。选择好的练功环境,不仅有利于入静,而且有利于气机发动,功效显现快。练功环境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绿荫草坪等环境幽静的地方。切忌在人声喧闹、河岸湖边、楼顶阳台、风口山坡等地练功。
(二) 关于调养
关于调养,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养生一词,原是广义的。养生又称摄生,乃养护保养性命,以达长寿的意思。
自古以来,因不知护养或护养不当而伤身的事例很多,故从老子、庄子起,均反复阐述养生之旨。史载,古代寿星彭祖认为“致寿之道无它,第莫伤之而已”,指出“忧愁悲哀伤人,寒暖失常伤人,喜乐过度伤人,愤怒不解伤人,远思强记伤人,汲汲所愿伤人,阴阳不顺伤人”七个伤身的因素。晋朝葛洪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原则。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个适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即“物极必反”。养生也是一样,以“适度”为尺度,如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饮食五味的适度和体力房事的适度等,这些看起来普通,但十分重要,真正做到又是十分不易。
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是说正常的精神情志变化(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七情过度(突然地、剧烈地、长期地),就能损伤五脏,造成疾病,甚至暴亡。
饮食五味的适度,是说要注意饮食。人体虽因饮食五味以生,但如过量过偏,亦可因饮食五味以损,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包括两方面,一是饮食过量可以致病,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十过于偏嗜(食物种类及五味的偏嗜)也能致病。另外,饮食过冷过热也不适宜,要做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提倡“饮食有节”,主张“寒温适中”,反对“以酒为浆”。
体力房事的适度是指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及体力劳动适度,二是房事要适度。《黄帝内经》示人“行劳而不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东汉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要贯彻动静结合与适度的原则。房事的适度为历来养生家和医家所重视。精者身之本,要保养肾精,反对“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房事过度会造成肝、脾、肾三脏的亏损,易致萎、厥、血枯等重症。房事适度不是让人“绝欲”,而是“节阴阳而调刚柔”,要“顺应自然”切莫纵欲。
总之,无论精神意志、饮食五味,还是体力房事的过度都能致病。从养生来讲,重在适度和调节,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懂得“凡物之用极皆自伤也”的道理。这是因为,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因素突然地、剧烈地、长期地作用(诸如过度、不节、偏嗜、妄为、放纵、强力、长期不止等),使机体本来的生理机能超越正常范围的活动,或过度消耗,都能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出现病理现象。
练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标准,为此练功不仅要得法,而且要注意习练的强度和调养运用。把养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效果。
(三) 顺应自然保养生机
顺应自然以养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以护养调摄的意思,即所谓“和与阴阳,调于四十”“因时之序”“顺四时适寒温”。这是正常的四季气候变化,人们必须自觉顺应。二是指顺乎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状态以养生。这就告诉练功者,练功时,应注意四时环境的变化。
关于顺应自然要有正确的认识,即有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种。为说明问题,以人体适应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为例:被动适应是指练功者的情态倍的地适应自然界冷暖的变化而增减衣服;主动适应是指通过自身御寒机能的提高来抗寒,天冷了,就主动调动机体去适应寒冷的天气,而不是靠增加衣服。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给人体带来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我们倡导主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它能尽快的将人体引导到生命运动素质优化的良性状态。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都是为了保养生机,只是方法和效果不同而已。
四、 循序渐进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操练,动作虽然简单,但要纯熟掌握,需通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达到。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设想几天之内就能运用自如,必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全套功法。我们倡导打好基础,习练功法一步一个脚印,勤于动脑,善于总结,不骄不躁,这是确保功效早日显现的重要保证。
(一) 动作、呼吸、意念的训练要循序渐进
首先,学练动作时要循序渐进。就是说,要在弄清每一动作姿势的前提下,一招一式地练习,动作要做到规范自如。
当整套动作能基本掌握后,就要把呼吸加上去。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得当,力求做到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下,加上呼吸。呼吸 要做到匀、细、绵、长,流畅自如。要想达到这种要求,不经过长期练习是做不到的。
当姿势掌握的比较自然,呼吸也基本达到要求后,要逐步加上意念。要注意,意念配合是动作和呼吸运作过程中意念运用的活动。初学时,意念可以重一些,等练到一定程度,意念应放轻,到习练纯熟时,意念要轻到感觉不到的程度(俗称“无意念”)。也就是说,意念的训练要坚持两点,一是意念与动作、呼吸密切配合,动作、呼吸、意念同练,不要顾此失彼;二是运用程度由重到轻,由轻到无。
(二) 功效显现要有循序渐进的思想准备
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者有的特别注意练功的效果,总希望功效出现越早越好,程度越明显越好。这种急躁情绪是要不得的,这种心态会使心绪烦乱,影响气机发动和气血运行,有碍功效显现。因此,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应心绪安定、不急不躁,这样反而有利功效增显。为此,建议习练者不要天天做比较,最好练功一段时间之后,作一次总结,体会一下功效增进情况,这是纠正急躁、引导习练者走上循序渐进轨道的好方法。
(三) 练功时间安排和练功强度也应逐步增加
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逐渐增加练功强度和习练时间,不能超越自己体能的限度,过急地安排练功时间和强度。
五、 持之以恒
同是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习练者,但取得的功效差别很大,是什么原因?原因可以举出很多,如修炼不当、杂念太多、外部干扰等等,然而,不能持久是诸多因素中最易出现而又难以克服的毛病。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因地因时消除或躲避外部干扰的影响。对于不能持之以恒的练功者,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持之以恒是发自习练者内心的行为表现,一旦习练者自己偏离习练的法则,或操之过急,或时练时停,或巧取捷径,习练将半途而废。总之,坚持练功要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要在端正自己练功目的的前提下,调整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点点滴滴功效的累积效应。
(一) 持之以恒有利良性生命状态的形成
在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生理状态的基本特征是大脑皮质活动的有序化,我们称这种状态为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对人体的生理状态是有影响的,即经常练功的人,其生理、心理状态都展现出生命活力旺盛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招一式的习练得到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艰苦锻炼,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提倡练功后看效果,而不是练功前为自己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要牢牢树立起持之以恒的信念,下定决心,一招一式地学习,一日复一日地习练。如果能这样,在经过长时间锻炼后,就会发现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没有持之以恒的艰苦锻炼,良性生命状态是难以形成的。
(二) 把持之以恒贯彻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全过程中
要把持之以恒贯彻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全过程中,并以此进行意志磨练。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是强身健体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的极好时机。可以想见,一个意志坚强的习练者,必然会在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过程中能较快地体验到功法的真谛。这一切,定会能很好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变化,尽快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 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我们讲的“循序渐进”这个原则,是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绪,不要过激过猛,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练功法,适度而行。这里的“持之以恒”是针对练功效果的形成过程。练功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体魄强健是有过程的,也就是说,新的生命状态形成有一个过程。所以既要倡导循序渐进,又要注意持之以恒。
练习传统体育养生功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与常年有恒的意志,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刻苦耐劳,不急不躁。长期锻炼,能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培养人们勤学、自觉、刻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与意志品质。
以上五个方面概述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事实上,用现代体育观来看,合理有效的健身锻炼对人的整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有积极的影响。它不仅是全面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抗御各种疾病的灵丹妙药与延年益寿的有力武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健身与人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生动地反映了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健身养生作为个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个人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向社会承担的义务,自觉地投身到科学的传统养生锻炼中去。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
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方法虽然繁多,但基本要领是相同的,主要有身体端正(调身)、呼吸深长匀细(调息)和心神宁静(调心),有人称其为练功要旨,也有人称为三大要素。三者之间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主导调身和调息。
一、 身体端正——调身
身体端正要领在于调身。所谓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使机体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人的姿势千变万化,但不外乎行、卧、坐、立四种基本形态,古人称“四威仪”,并要求“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些也是养生所要求的。调身主要是注重身型和身体运动,同时强调呼吸和意识的配合,这种功法利于改变身体形态,使身体强壮。调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练形中调身到最不舒服,如在导引动功及站桩时降低功架,一般适宜青少年及体质好无残疾者,可以提高功力;二是练形调身到最舒服,如自然站、卧功等,一般适宜老年人及体质弱者,以达到养身延年的目的。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锻炼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需要量的积累,因此,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可强大运动量,由舒服练到不舒服再到舒服,功夫自然就提高了,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强壮。
二、 呼吸深长匀细——调息
呼吸深长匀细指的是调息,它主要是指对呼吸的控制要缓慢。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练人的元气,从而达到内气鼓荡、精气流畅,正如中医所讲的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气血流畅,百病皆无,进而周天运行,气达全身。练功时调息多数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下进行练习。
调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除了大脑以外的其他部位、器官产生特殊的变化。调息也可以支持调身,这是因为练形调身过程中需要氧气和其他物质,这些都离不开呼吸的作用。调息中的腹式呼吸有利于呼吸肌肉的锻炼。
所谓练呼吸调息,即练功者通过调控呼吸修炼,以达到培育人身正气、清心安神和息烦调节情绪的目的。如何进行调息,《素问》中说:“所有来自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有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故曰返本还原,久饵之,令深根蒂也。”这就是说有肾病的人,应在早晨3~5点钟面向南,专心凝神,控制呼吸,然后引颈咽气,如咽硬物之感,如此七遍,常年坚持,就能使肾病康复。这里的呼吸方法并非专治肾病,而是在时间上有所强调而已。因为早晨3~5点钟正是肺经最盛的时间,肺主气,肾主纳气、练肺补肾之用。调控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归纳为一下八种类型。
(一) 自然呼吸法:包括自然胸式、腹式呼吸及混合呼吸。
(二) 腹式呼吸法:包括顺腹式、逆腹式潜呼吸和脐呼吸。
(三) 提纲呼吸法。
(四) 鼻吸、鼻呼口吸和鼻吸口呼之法。
(五) 炼呼与炼吸法。
(六) 吐字呼吸法。
(七) 数息和随息法。
(八) 意呼吸法。
三 、心神宁静———调心
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意识、意念的调整叫调心,这里的心,不单纯指心脏,而是指古代养生理论认为的由“心”支配的体内意识和体外意识。调心的目的就是训练大脑思维对外界的反应,并且这个反应是无意识的,如练习养生功的入静,就是为了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
调心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 意想放松法:主动地以意识引导身体各部位放松,并使思想相对集中,以解除身心紧张状态。
(二) 注意默念法:默念字句,默念词句,化杂念为正念,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
(三) 意想数息法:默数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数息和随息两种。
(四) 排除杂念法;排除各种思想杂念与干扰,集中注意力。
Ⅵ 辟谷养生有什么具体的方法
辟谷养生,是通过心能量启动和开发,同时运用自然催眠等方式让受试者进入不进食物,只喝水,在身心放松作用下,调节全身身心,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培充人体正气,达到养生,开智,开发人体潜能一种方法。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接收心能量。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师运用心能量来修养身心。记载:“辟谷除了自我暗示,更需要服气等方法的练习。”
辟谷养生虽然是一种好方法,如果不通过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其它事故。
辟谷养生,是通过运用道家、古代医家的辟谷养生秘法,让顾客进入不饿不渴的状态。不饿就不进食或吃一些能量丹和辟谷丹。因在辟谷养生状态下通过能量催眠开启了人体的潜能,进入了阴性的消化系统,能自动的在暂时间内吸收自然能量和微量原素,自动补充人体在辟谷期间的营养所需,不会出现头晕眼花现象。
由于充分让人体阳性消化功能休息,
让我们阴性消化功能启动吸收能量,维护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这犹如龟蛇等动物冬眠状态一样,不吃不喝,却能健康生存下来。
很多人也都尝试过不饥饿疗法,却有饥饿感。所以不通过特殊处理而自己辟谷的人,感觉非常吃力,饥饿难受,异常疲倦,有气无力,头昏眼花;没有通过特殊的能量修炼,没有能量作保证和补充,不知道吸收自然能量方法,不懂得内养精神,采气,吞服灵气,不知道激发人体潜能和激活生理功能,调动信念力,自己辟谷忍受不住强烈的饥饿感,这是实施的是断食疗法。这与辟谷养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辟谷养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和打通人体与自然的通道,吸取自然精华能量,增补人体元气和气血,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能量,进而全面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系统,获得健康人生。
在家断食自己操作,不知道吸入能量的通道和机关,也不会运用方法补充能量,人体在没有食物和空腹状态就会造成机体失衡,出现乏力,头昏眼花等现象,不仅无法长期的坚持,也不能养生调病,而且还会紊乱生理功能而致病,故而跟专业的辟谷养生师指导下进行辟谷养生减肥,功效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尤其是通过心能量贴和点穴封穴手法,本身带有高能量,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密码,融入体内后就能促进脂肪分解,脂肪分解后变成糖补充到血液当中,人就不会产生饥饿的感觉。
1、辟谷养生与饥饿有本质区别,所以辟谷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下进行服气、吞气、静坐冥想,吸收能
辟谷养生书刊量,才是辟谷养生的核心,否则没有能量作保证,就会出现副作用,或者没有辟谷养生指导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出现不良的事故,导致不安全因素。
2、辟谷养生,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辟谷养生方案,切不可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辟谷养生由浅入深,逐渐提高的,要确定辟谷养生的时间长短要量力而行,比如开始三天、五天、七天等,让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当然一些特殊的只能现场随机而变。
3、低层次的辟谷养生可吃点水果、蜂蜜之类的进行调节;高级的辟谷养生,或者是辟谷减肥,要根据不同的身体壮况,决定是全辟谷,还是半辟谷。
4、辟谷养生三天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高血压患者,练习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下蹲,如下蹲后应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来,不要急速爬起,过分剧烈的动作也要避免,以便造成体力不支,或者头晕等现象。
5、辟谷养生期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舌苔变厚,口中发苦、发涩,口臭,皮肤可能也会有酸臭味,还有的腋下或其它地方有异味,臭味,小便变黄变浊,面色暗淡,无大便(尤其是全辟谷有的四天也不会排便)或拉稀便如酱油状、柏油状,甚至奇臭,还有的带脓血,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身体排毒的表现。如果原来便秘者可多喝水加苹果,或蜂蜜,特殊的时候可以服点泻药以求把宿疾泻掉,一般辟谷养生,腹泻是不用药调治的,毒气排光自然腹泻就会停止,毒素清理之后,将很快转为正常。
6、辟谷期间,大多数人都有气冲病灶反应,这是中医所讲,正邪相博,表面上病会有加重现象,或把隐藏的病,曾经没有治愈的病激发出来,出现这种现象时要正确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应是身体好,气感强、祛病快的表现。气冲病灶的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冲过之后病情将会进一步好转或彻底治愈。同时辟谷养生指导师也要及时据辟谷者出现的现象,多观察。辟谷者也要随时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辟谷指导师,以便正确及时处理。
7、最好在晚上10时正结束所有活动,或进少量水果,到了10:30就打坐,聚集能量,吸收自然之气。利用心理能量,进行放松身心,观想和意念不要强求,顺其自然,也可想也可不想,打坐采气时间长短因人而已。打坐感觉可能很明显,有的人自然辟谷时还无气感,这时才有气感。
8、恢复饮食后不要马上进补,中期要有三至五天的恢复期后才可正常饮食,进补也要七天后为宜。辟谷养生期间禁止性生活,不要过于剧烈运动,在辟谷养生后复食期也要暂时停止性生活。
9、辟谷者心情要保持乐观豁达,心平气和,整个辟谷养生期间都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尤其不能生气。
10、辟谷养生开始三天,由于习惯性的动作,少数人有饥饿或难受,或有疲乏感;四天之后,人体就比较轻快,也没有饥饿或难受的反应了,而且还会轻松,没有进食的欲望了。此时就能感受到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体内,身体也变得轻盈。
Ⅶ 2016年5月3日早晨养生堂的三个保健动作医生教的三个养生操
敲打经络是保健最根本的方法。中医认为敲打经络可以治疗任何疾病,某一种病一定属于某一种或几种经络范畴。比如心脏病就敲打心包经;肺病就敲打肺经等等。下载国家标准经络图,再了解一下各种病的经络范畴(参见“求医不如求己”最后的附图)你就会变成自己的保健医生了!!
Ⅷ 如何进行按摩保健训练
按摩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保健治疗方法。按摩的手法有推、擦、揉、拿、按、叩、击、抓、拍打、捶打、指揉、点按、掌揉等多种手法,也可用手拿健身器材对机体的部位、穴位进行按摩或拍打。主动按摩,即自我按摩,是自己用双手对机体进行按摩的一种主动运动。
1.按摩的保健作用1.促进血液循环因为皮肤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容纳人体的五分之一的血液。但在通常情况下,多数皮肤毛细血管都处于关闭状态,血液量少。按摩直接的作用能促进皮肤毛细血管的开放,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充分滋养皮肤,同时促进了皮肤组织中废物的排放。
2.改善皮肤的呼吸按摩作用有利于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改善了皮肤的呼吸与排泄废物作用,对皮肤起到了润滑和保护的作用。
3.美容健肤作用按摩能够刺激皮下弹性纤维组织,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从而可防止肌肉萎缩和皱纹的发生;按摩并能减少皮下过多的脂肪,保护皮下脂肪层正常厚度。
4.疏通经络、舒筋活血的作用中医认为,经络内与脏腑组织,外与皮肤、肌肉、关节相连。现代有学者研究证实,经络是一种特殊的液晶物质,它在人体内以体液的形式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及内脏等组织的一种间隙通道之中。按摩身体的皮肤、关节、肌肉便可使全身或局部的经络疏通、气血运行,使机体趋于相对的平衡和保持协调。按摩可治疗因经络阻塞而导致的痛疼疾病。
5.强壮筋骨的作用因为按摩可使血流畅通、经络运行,便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正常代谢,使肌肉和骨骼得到充分的滋养,故筋强骨健。
6.扶正祛邪,增强免疫作用按摩的上述作用综合起来,便可起到增强人体的自身修复和调整的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增强免疫的功能。
2.常用的保健按摩部位1.头部按摩用双手指微屈,从前发际处梳向后发际处,亦可用梳子代替,每天干梳两次,一次以两分钟梳一百次为宜,也可稍加长时间或回数。因为头部神经的特殊性,按摩梳头时对头部神经的刺激,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摄氧量,延缓脑细胞衰老,所以头部按摩有益于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有益智醒脑、增强记忆、止痛除烦、抗衰老、防脱发的功效。
2.面部按摩面部按摩亦称干洗脸。将两手摩擦生热后,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与手掌,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反复有节奏地进行,可按摩数十次。按摩时也可利用有营养的美容品作按摩介质,其效果更好。因面部毛细血管较多,按摩后,可促使其循环,又因按摩可增进面部的弹性,所以面部按摩后会使面部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并可增强面部抵抗刺激的能力。
3.双耳按摩用双手做拉双耳、扫双耳、弹双耳、揪双耳的运动,称作双耳按摩。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是肾之外窍,所以常称作双耳按摩,能够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肾的功能,从而起到聪耳健脑的功效。
4.颈部按摩先用双手做颈部两侧的偏抹按摩十遍,再用双手的虎口轮流作颈喉部的正抹按摩数十遍。因人的颈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按摩颈部便可促进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基础代谢,调节钙磷代谢从而起到防病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胸部按摩双手自然弯曲,用手指尖有节奏地叩击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约2分钟,也可用双手掌揉拍前胸150次左右。因胸部有胸腺,人进入青春期后,胸腺就会慢慢萎缩,而胸腺主宰着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老年人倘若能经常作胸部的按摩,就可刺激,激活胸腺的功能,有助于增进人的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再则胸部按摩,还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流循环,可防止胸闷、心悸、心绞痛、冠心病。胸部按摩能增强肺功能,提高肺活量,对防治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有一定的作用。
6.腹部按摩取站、坐、卧姿均可,先用右手掌按在肚脐处,然后以肚脐为圆心,活动手掌用暗劲以顺时针方向作绕脐划圈按揉,慢慢扩大到肚腹的边缘;然后,换左手,用同样的方法,用暗劲以逆时针方向作绕脐划圈按揉。按揉的速度以每分钟约100次左右为宜。按摩时间以脐腹部有微热感为宣。腹部按摩最好安排在睡前和早晨起床为宜。凡患有内脏肿瘤,急性腹痛、内脏出血及女性妊娠期、月经期均忌做腹部按摩。刚吃饱饭也不宜按摩,如有便意,可先排大小便后再按摩。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按摩,可增强脾胃消化吸收饮食精华的功能,加强生化气血的作用,又可活血导滞,促使全身经脉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认为,腹部按摩,可牵动腹内脏器和腹壁肌,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腹部血液循环,使胃肠蠕动加强,促进胃液、胆液、小肠液的分泌,增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肝脏对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及解毒作用。因此,揉腹按摩对防治胃肠道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壮体质、促进消除腹壁脂肪也有独到之处。
7.背部按摩可手拿健身锤、健身袋做背部的叩击;也可用双手反向背部各抓热毛巾的一头,分别做上下、左右的拽拉以按摩背部;还能够用背做撞树运动。背部按摩,用手拿热毛巾做背部的摩擦为最好,因为通过摩擦和水温刺激,热气使背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液的回流量增加,对血液循环和体液的再分配发生良好的影响;操作时手臂不停,也是一种全身运动,对心肺功能都有好处。擦背的时间可从三分钟开始,适应以后慢慢延长到十几分钟,以擦得背部皮肤发热、发潮红为度。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通过按摩背部,可使督脉得到一定的调整锻炼,可振奋全身之阳气。再则脊柱两侧有很多治病强身的俞穴,这些俞穴受到按摩刺激后,会使与穴位相联系的各个器官功能得到强化,会对祛病强身有一定的功效。
现代医学也证明,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它们起着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血管和内脏活动的作用。当受到按摩运动时,可刺激皮肤及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增强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小野教授的研究指出:背部皮下大量体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但这些细胞平时总处于一种抑制休眠状态,当用毛巾擦皮肤时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动起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并能进一步发展成网状细胞,这就加强了人体的免疫功能,收到杀菌和抗癌的效果。
8.足三里按摩足三里穴在外膝眼直下约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按摩可用健身锤适度用力叩打两腿足三里穴;也可用双手指稍用力推按足三里穴,每次约2~3分钟,每天至少两次。足三里穴是全身保健强壮要穴,有“长寿穴”之称,被历代中医针灸家、养生家所看重。因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合有汇合之义,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充分调动全身经络之气,推动胃经的气血运行,以起到扶正培元,祛病健身的效果。中医针灸大夫常取针灸足三里来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等肠胃疾病;还常用来治疗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头痛、头晕、鼻炎等病;还常用来强壮身体预防传染病。
9.小腿肚按摩取合适的坐姿,先抬起左腿,放在一物体上,然后用双手稍用力揪抓、挤压小腿肚;然后,换右腿在同样的揪抓、挤压运动。也可用双手轮换拍打左右小腿肚。可每天早晚各练1遍,每次以出现小腿肚有麻、胀、热为最好。因腿部有人体六条经络,通过对小腿肚的挤压和拍打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下肢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和大脑,缓解身体供血不足的状况,并有扩张血管、减少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压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按摩小腿肚对高血压、低血压、偏头痛、神经衰弱、面部神经麻痹、冠心病、早搏、心律不齐、关节炎、一些胃肠病、妇科病有防治作用,并有延缓腿部过早衰老和强壮作用。
10.涌泉穴按摩涌泉穴位于脚掌前端凹陷处,洗脚后用手轮流搓两脚的涌泉穴,即为涌泉按摩。每次搓至100次至200次为好。中医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肾经之精气,经络之气,将从这里如泉水一样地涌出。洗浴后经常做涌泉穴按摩,能够补肾益精、聪耳明目、延缓衰老,还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对治疗肾水亏虚、虚火上炎之头痛、高血压、失眠,口渴、咽干等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脚底布满了与全身各器官相关联的反射区,但因为脚部离心脏最远,是全身气血运行最薄弱的环节,按摩涌泉穴后,脚底的反射神经的功能增强,对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有特殊的作用。因此,脚被视为人体“第二心脏”,脚底的保健按摩是增强体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之一。3.保健按摩的留心事项①保健按摩应持之以恒,做到生活化、规律化,以形成有益的生理反射作用。
②应在平静、愉悦、专心致志的心态下进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保健按摩可因人而异,有些人可做从头至脚的全身按摩,通常需用时20~30分钟。有些人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单做局部按摩,但每项局部按摩每次应很多于2分钟。
④做按摩时,最好能自己做主动按摩,不要让别人代替,因为每次的主动按摩都促使了手与上肢的活动,手的活动与上肢的活动也有特定的保健功效。
⑤凡患有恶性肿瘤、脓毒血症及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均不宜做保健按摩。
⑥最好能与一个或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常进行保健按摩的操作交流和心得交流,以提高保健按摩的保健祛病效果与兴趣。
Ⅸ 什么是养生瑜伽
养生瑜伽,是一种来源于古印度的运动。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运用一些动作和姿势,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让身心的达到最好的状态。可以消除身体的疲惫感,让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还可以让心态变得更积极。
很多运动是需要到户外,或者是健身房才可以完成,瑜伽却很简单,只需要在家用一张瑜伽垫就可以完成了,用这种简单、方便,而且又很快捷的方法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9)中医养生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规范要求
一、暖身很重要。不要一开始就做高难度的动作,以免造成运动伤害。最好先做一些瑜伽暖身动作,循序渐进,避免身体受到惊吓。
二、练习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相对安静,空气一定要流通。不要在太软的床上练习,准备一个瑜伽垫子,然后穿着睡衣,光脚练习。
三、练习瑜伽不一定非要照猫画虎,完全按照光盘的动作完成,练习者能够记得多少动作就做多少,动作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心所欲,只要保持呼吸的平稳和心态的平和就可以。
四、练习瑜伽时,每个动作一定都要保持3至5次呼吸,练习瑜伽后应该感觉心情的愉悦而不是身体酸累,甚至痛苦。
五、练习瑜伽千万不要勉强,瑜伽不一定每天都要做,只有在你心情好、身体感觉好、时间空闲时做瑜伽,才会事半功倍。
练习后注意:
① 0.5-1小时以后再进食。瑜伽练习中,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按摩,需给予一定的休息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提升器官机能。
② 休息0.5-1小时后再洗浴。瑜伽练习后体感非常敏锐,短时间内应避免忽冷忽热的刺激,从而保证体内能量有序流动。同时,能够避免毛孔过度扩张所造成的油脂清洗过度,从而保养皮肤天然保护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瑜伽
Ⅹ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疗法,那我们能经常拔罐吗
我们国家在中医院里面也有相关的针灸拔罐子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在处理一些腰酸背痛,风湿,腰肌劳损。等等一些疼痛性的问题,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且已经纳入了医保。因为他们长期的训练造成肌肉的酸痛,拔罐子这种方法简单,把罐子拿下来,那一刻训练造成的酸痛就能减轻,所以各国运动员都非常热衷拔罐子。
既然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治疗术,我想,它总不会归属西医吧?何况,这两个治疗术既使是想要卖身投靠西医,人家也不会认账、只会将其打入"不科学"范畴的。不过,管它科学不科学,包括鄙人在内的中国民间,终究是会将其传承下去的。因为它太有效了。拨罐,刮痧,按摩,针灸等都是中医的一种治病方法,它是通过对人体表皮的刺激来减轻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