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卫生经济学 health economics: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人口、卫生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政府制订科学而高效的卫生政策,指导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制订科学的经营策略,指导消费者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本书不仅介绍了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而且还联系国内外相关的实践进行了阐述。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导论、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市场、药品流通体制与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卫生总费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医疗机构的成本分析与核算、疾病经济负担与健康投资分析、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
⑵ 怎样学好学前教育卫生学
学好学前卫生学,首先要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意义,即研究、保护、增进和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可以从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开始研究,研究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研究促进幼儿健康的措施;研究评价幼儿健康的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统计法、实验法、体检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⑶ 什么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 某一特定的现场人群中应用现场调查技术,采用一定 的工具和手段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认识事 物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⑷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向
(1)环境化学毒物的毒理学:主要开展常用农药、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基础毒理学研究。采用现代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2)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围绕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矽尘、镉、砷、氟等),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定量评价和监测所致危害的程度并提出预防对策。本方向有长期接尘研究现场和国际合作关系。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为研究石英与人类肺癌的关系,选定了十个接尘与肺癌关系研究队列数据库,其中三个是由我们建立的。
(3)热与毒物耐受的分子机制:探讨热休克蛋白、金属硫蛋白等在热耐受与毒物耐受和易感性的作用机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4)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与防治:对长江、汉江及武汉东湖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资料,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饮用水污染对健康危害的机制研究。
(5)环境医学监测新技术:以生物发光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为手段,开展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危害的生物监测研究。建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于现场使用的监测方法,研制以生物传感器为探测元件的监测仪器。
⑸ 环境与健康研究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因此,在研究内容和方法学上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般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探索导致或影响该病在人群中发生与流行的决定因素或病因,最终提出控制疾病流行的措施。通常采用描述性(包括生态和现况)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定群)研究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从不同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群体其它反应差异来探讨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环境流行病学除与一般流行病学共有的方法学特征外,它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学上有如下特点。
1.由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不仅反映为疾病,而是一个反应较广的健康效应谱。更经常地是研究发病前的一系列健康效应,包括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的改变。
2.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因素较多的是物理和化学因素。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其对健康的影响,如磷肥厂氟污染大气对居民健康影响等;或出现健康异常,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暴露因素研究,例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宣威肺癌、林县食道癌、克山病、大骨节病病因研究,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病因学研究等。
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污染、改善环境、保护人群健康。通过对环境和健康监测,发现有害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健康的损害,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环境流行病学特别注意暴露-效应关系和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这是制定环境卫生学标准、法规、条例的重要依据。
⑹ 学校卫生学的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
一、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二、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方针保护儿童健康和发育
第三节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一、学校卫生学的内容
二、学校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四节学校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校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二、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必须确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第五节学校卫生学发展简史
一、我国古代的儿童少年卫生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学校卫生学
三、新中国学校卫生学的发展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解剖生理特点
一、骨骼系统
二、肌肉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循环系统
五、消化系统
六、泌尿系统
七、神经系统
八、内分泌系统
九、免疫系统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一、童年期(6、7岁-11、12岁)
二、青春发育期(11、12岁-16、17岁)或(11、12岁-18、19岁)
三、青年期(15、16岁-24、25岁)
第三节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三、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四、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的非均衡性与统一性
五、生长发育包括密切联系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六、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自己的特点
第四节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的特征
一、生长发育处于长期加速的趋势
二、年龄特征
三、性别特征
四、城乡男女发育的差异
五、地区差异和民族特征
第五节生长发育的调查和评价
一、生长发育的调查
二、生长发育的评价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第一节心理卫生的意义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二、心理健康的目标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的异常心理表现
二、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三、亚健康状态
第三节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的心理卫生
二、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三、青年期的心理卫生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第一节学习的生理
一、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的特点和规律
二、学习时的生理机能变化
三、学习和记忆
第二节学校作息制度的卫生
一、学年安排
二、一周的安排
三、一日作息制度
四、课程表的编排
五、虚弱儿童作息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教学的卫生
一、讲课的卫生
二、阅读的卫生
三、书写和绘画的卫生
四、唱歌的卫生
五、考试的卫生
……
第五章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
第六章学校的膳食卫生
第七章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
第八章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卫生组织
第十章学校卫生的调查研究方法
附件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附件二简易食物营养成分表(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