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反

研究方法反

发布时间:2022-01-09 21:22:24

A. 研究方法的评述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多种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它们在流动单元研究中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为后人研究流动单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总体说来,上述方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上述方法强调成因单元(或沉积相带)内影响流体渗流的地质参数的差异性,虽然应用多种参数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对成因单元本身的分布及单元间渗流屏障(沉积屏障、成岩屏障和断层屏障)的分布重视不够,即对各类地质界面现象研究不够,而地质界面的复杂性正是陆相储层的重要特色。对于陆相地层来说,由于砂体时空分布的复杂性,砂体及渗流屏障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对地下流体运动的影响更大。其流动单元的研究,应重视界面的变化。

其次,前人在流动单元研究中,已开始注意到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演化的控制作用及其导致的流动单元质量的差异性。但在流动单元划分及展布研究时,对成岩(或成岩效应)在流动单元划分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复合砂体内部的成岩胶结带作为渗流屏障对地下流体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应成为划分流动单元的重要标志。

最后,一些学者在流动单元研究时,过分地强调了流动单元在垂向上的分层性,将流动单元看作为更细级次的“地层单元”(只不过这种地层单元在垂向上反映了单元内储层质量相似而单元间储层质量相异的特点),而忽视了平面上渗流差异的特征。如Daries(1996)对西得克萨斯一个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研究时,将研究层段在垂向上划分了12个流动单元。但在平面上,同一流动单元在岩石类型、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与厚度乘积、含烃孔隙体积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性(Daries,1996)。我们认为,同一流动单元内部岩性和物性的相似性不仅要体现在垂向上,而且也应体现在平面上,这样才能达到流动单元的研究目的。

总之,研究储层流动单元,应重视各类地质界面的变化,注重其在平面上渗流差异的特征。

B.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二是蚀变矿物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三是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与矿化有关岩脉的时代间接推断矿脉形成时代。本书主要应用这三种不同的年代学方法确定矿床成矿时代,同时注意不同方法所得年龄的对比分析与相互验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铼-锇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能直接测定辉钼矿等矿石矿物的形成时代,然而这种方法在我国目前尚处在试用阶段,在燕山地区尚未全面展开该项测年工作。

一、普通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与年龄计算公式

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是直接测定成矿时代的重要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金属矿床。目前常用的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包括单阶段模式如Holms-Houtermans模式,二阶段模式如正常铅混合模式、瞬间增长模式与连续增长模式,多阶段模式如简单的三阶段铅混合模式等。但这些模式都存在严格的应用条件。单阶段模式只适合于封闭体系、无后期铅混染的少数几个整合矿床;简单的二、三阶段模式要求体系相对封闭,各阶段异常铅只能来自于单一的且铀、钍、铅同位素比值均一的源区,还要求体系在各阶段的铅同位素均匀分布。这些模式在一般的造山带与地盾、地台区,都能有效地用于确定矿床成矿时代。然而,燕山陆内造山带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过程,矿质具有两种以上的复杂来源;成矿体系多属开放体系,铀-钍-铅同位素混合过程也颇为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上述几个特殊的铅同位素模式不足以概括本区常见的开放体系铅的混合过程,以至于使本区已积累的近百组铅同位素资料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利用,求不出有地质意义的成矿时代。为此,笔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常见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混合过程,建立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演化模式,推导其年龄计算公式。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基本假设

(1)同一来源的206Pb、207Pb、208Pb、204Pb以相同的概率进入同一样品。不同铅同位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使这一假设在各种地质过程中都能成立。

(2)同一时代地质体的N(238U)/N(204Pb)(即μ值)与N(235U)/N(204Pb)(v值)可以变化;铀的丢失与加入常造成这种结果。

(3)当铅混合时,铅同位素可来源于两种以上不同的铅源,包括正常铅铅源与放射成因异常铅铅源;同一铅源对不同样品的贡献可以不一样,即同一体系不同样品的铅同位素来自于任一源区的概率可以不一样。

(4)体系中的铅可以来自于一个至数个放射性成因铅源,将N(238U)/N(204Pb)=μi的源区叫μi源。

(5)铀、铅及其同位素在地幔中均匀分布。

(6)铅在最后一阶段混合后,保持其同位素比值,直至现代。

2.二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

设样品来自于t1时形成正常铅的概率为α1,来自于T至t2时期形成的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α2。t2混合时,设有m个μi源,样品中混合铅来自于μi源的概率为βi。t2混合之后,样品铅同位素组成可表示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式中:

为第二阶段(t2)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

为第一阶段(t1)体系铅同位素组成,由H-H模式确定: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a0、b0为T=4550Ma时地球的初始铅同位素组成;α1+α2=1,

;T为地球年龄。

模式Ⅰ当α1=1,α2=0时,由(3.1.1)、(3.1.2)式知,二阶段铅退化为单阶段铅。这时为正常铅,样品点在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据(3.1.3)、(3.1.4)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3.1.5)式与(3.1.3)、(3.1.4)式可计算成岩或成矿年龄t1与源区μ,v值。该模式相当于H-H模式(G.福尔,1983)。

模式Ⅱ0<αi<1,i=1,2;β1=1,βj=0(2≤j≤m),μ1=μ;这时(3.1.1),(3.1.2)式可简化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3.1.6)、(3.1.7)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当αi对不同样品取值不一样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直线斜率为R,如图3-1所示。样品点分布于增长曲线的弦上,等时线与增长曲线的两交点对应时代t1与t2相当于两次普通铅的形成时代。该模式相当于前述已有的正常铅与正常铅混合二阶段模式。当已知t1与t2之一时,可据R求出另一时代。

模式Ⅲ-1当i=1,2时,0<αi<1,0<βj<1(1≤j≤m),βj

(βj·μ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但αi对所有样品取恒定值。这时,由(3.1.1)、(3.1.2)式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3.1.8)式中,

为混合铅同位素比值。这时样品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直线斜率较大(图3-2),据(3.1.8)式能求出t2。当其它条件相同,而βj对所有样品取定值(1≤j≤m)时,由(3.1.1)、(3.1.2)式可知,样品点的铅同位素组成均匀分布,在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求出t1或t2值。

模式Ⅲ-20<αi<1,i=1,2;0≤βj<1,1≤j≤m;α1对不同样品皆非恒定值,βj对不同样品非定值;这时,若

(βj·μj)趋于μ,则由(3.1.1)、(3.1.2)式导出:

图3-1模式Ⅱ图解

Fig.3-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Ⅱ

图3-2模式Ⅲ-1图解

Fig.3-2Lead-isotope evlution of modelⅢ-1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于

(βj·μj)趋于定值μ,所以X′t1与Y′t1近为定值。代入(3.1.9)、(3.1.10)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与t2之一。

,则由(3.1.9)、(3.1.10)式可以看出,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1分布,甚至会落在t1左侧;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2点分布,部分样品点会落在t2右侧。增长曲线如图3-3。当t1与t2相差较大时,该模式相当于连续增长模式;当t1与t2近似相同时,则等时线由弦而渐趋于切线,这时相当于瞬间增长模式。

模式Ⅲ-3当0<αi<1,0≤βj<1(i=1,2,1≤j≤m),βj、αj对不同样品皆非常数时,若样品的α1值仅取几个定值之一,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呈图3-4所示分布状态,即分布于一组平行直线上。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或t2,斜率R可表示为:

图3-3模式Ⅲ-2图解

Fig.3-3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2

图3-4模式Ⅲ-3图解之一

Fig.3-4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βj·μj)为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βj·μj)不为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若αi对不同样品都不一样时,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图3-5),这时无法求出t1或t2的真实值。

图3-5模式Ⅲ-3图解之二

Fig.3-5The second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3.三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

设一阶段铅的分离时代为t1,二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t2,三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

为二阶段普通铅源i的同位素比值,

为t3体系中铅同位素比值;设有m个放射成因铅源μi,有n个普通铅源;t3时刻混合时,体系铅来自于普通铅i源的概率为εi,来自于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εn+1;当εn+1>0时,μj源铅进入样品的概率为βj,则

=1,且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3.1.12)、(3.1.13)式为一般情况下三阶段铅混合时的定量关系式。不同条件下,三阶段混合铅具有不同特征,对应于不同的铅演化图,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ε1=1,εi=0,2≤i≤n+1,这时三阶段铅退化为二阶段铅。

(2)0<ε1<1;εi=0,2≤i≤n;0<εn+1<1,这时(3.1.12)、(3.1.13)式可写成: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Ⅳ当β1=1,βj=0,2≤j≤m时,(3.1.14)与(3.1.15)式可写成: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若放射性铅与普通铅在T到t2期间有相同的演化过程和成分,即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相当于G.福尔提出的简单三阶段模式;且样品点或呈线性分布(图3-6),或分布于一点。据等时线斜率R能求出t2与t3之一: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Ⅴ-1当所有样品的ε1、Xt2、Yt2取相同值时,则ε1·Xt2、ε1·Yt2为常量。若βj对所有样品取相同值,0≤βj≤1,1≤j≤m;这时三阶段样品铅同位素构成一点。据(3.1.14)、(3.1.15)式,有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只有当ε1及Xt2、Yt2都已知时,才能求出t3;一般情况下,若上述三参数未知,则无法计算出真实年龄t3

模式Ⅴ-2当ε1及Xt2、Yt2为常量,而不同样品βj不同时,1≤j≤m,若

不为恒定值,则据(3.1.14)、(3.1.15)式,可推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图3-7),直线斜率一般较大。据R能求出t3

图3-6混合铅模式Ⅳ图解

Fig.3-6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Ⅳ

图3-7模式Ⅴ-2图解

Fig.3-7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V-2

模式Ⅵ当所有样品点的Xt2、Yt2恒定时,若0≤βj≤1,1≤j≤m,βj非常数;而Xt2

,则据(3.1.14)、(3.1.15)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近为常量。据(3.1.16)、(3.1.17)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分布特征类似于模式Ⅲ-2,如图3-8所示。

模式Ⅶ当Xt2、Yt2恒定,ε1、β,对不同样品取不同值时,若

不恒定,且ε1仅有几个可能的值,则混合铅样品点分布于几条平行直线上,直线斜率

据之能求出t3,否则,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混合铅演化如图3-9所示。

图3-8模式Ⅵ图解

Fig.3-8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Ⅵ

(3)当不同样品的Xt2、Yt2不同,0≤εi<1,1≤i≤n+1时,有下列模式:

模式Ⅷ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点εi相同(1≤i≤n),0≤βj<1(1≤j≤m);则有几种可能性:

模式Ⅷ-1若βj恒定,1≤j≤m,则(3.1.12)、(3.1.13)式可写成:

图3-9模式Ⅶ图解

Fig.3-9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于βi为常量,对所有1≤j≤m都成立,所以

c与d皆为常数;样品点仍呈线性分布,其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如图3-10示。据R能求出t1与t2之一,而求不出t3

图3-10模式Ⅷ-1图解

Fig.3-10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1

模式Ⅷ-2若

相同,但βj不同时,则任一(Xt2,Yt2)点都对应一条三阶段等时线,所有样品点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图3-11),r1一般大于r2

,据之能求出t2与t3之一;r1为二阶段等时线斜率,据之能求出t1与t2之一。只有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才有可能据该模式求出t1、t2或t3,否则,r1与r2难以确定,无法计算年龄。

图3-11模式Ⅷ-2图解

Fig.3-1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2

模式Ⅸ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εj值相同,βj值不同,

亦因样品不同而不同,这时(3.1.12)、(3.1.13)式中

为常数,由(3.1.12)、(3.1.13)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沿两组斜率较大的平行直线分布。当样品点足够多而能求出r1,与r2时,则可据此求出t1、t2或t3

模式X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但εi,β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时,则据(3.1.12)、(3.1.13)式,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或呈线性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后一种分布状状只有当εi对不同样品点仅取几组确定值时才能出现,据平行直线的斜率能求出t3,斜率r2为:

非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恒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Ⅺ当(Xt2,Yt2)不呈线性分布,而呈星散状分布时,则三阶段铅样品点仍呈星散状分布,这时无法求出t3与t2的真实值。

模式Ⅻ当(Xt2,Yt2)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而βj、εj恒定时,由(3.1.12)、(3.1.13)式可得出样品点的(Xt3,Yt3)仍呈线性分布,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图3-12);据斜率r1可求出t1或t2,详见模式Ⅲ-3,但无法求出t3

模式ⅩⅢ当(Xt2,Yt2)呈线性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其斜率为r1),若ε1恒定,βj对不同样品取值不尽相同,则由(3.1.12)、(3.1.13)式可导出: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分布于一个菱形区域内,类似于图3-11所示的三阶段铅样品点的分布状态;据两组直线斜率r1、r2能求出t1、t2或t3,r2表达式为:

非常数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为常数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开放体系多种情况下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可以看出,混合铅样品点呈同一或类似分布状态时,可对应一个至数个不同的地质过程。因此在应用铅同位素研究地质问题时,应尽量取足够多的样品;在样品点足够多的前提下,结合其它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合理地解释铅同位素的演化,求出成岩、成矿时代。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图3-12模式Ⅻ图解

Fig.3-12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Ⅻ

二、其它研究方法简介

1.据矿石蚀变矿物的K-Ar法、Rb-Sr等时线法、裂变径迹法确定成矿时代

上一章已述,燕山地区大部分类型的矿化都伴有强烈的蚀变,蚀变阶段性与矿化阶段性存在良好对应关系,两者形成时间相近。因此,蚀变矿物的同位素年龄能代表成矿时代。

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钾长石等适合于K-Ar法年龄测定,白云母、绢云母的K-Ar法年龄能较好地反映同期矿化时代。

近矿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等的单矿物Rb-Sr等时线法年龄也能准确地反映成矿时代,是确定矿床形成时代的良好方法。

蚀变矿物的裂变径迹法年龄常较实际成矿时代偏小,其上限能大致代表成矿时间(杨应平,1985,硕士论文)。

2.据赋矿围岩时代与矿区岩脉时代间接推断成矿时代

当有充分的资料说明矿化与围岩成岩作用存在成因联系时,围岩时代能代表成矿时代下限。表3-1说明燕山地区中生代赋矿岩体时代与矿化时代的一致性。

当矿区内存在大量岩脉时,根据岩脉时代及岩脉与矿体相互穿切关系,也能较好地推断成矿时代。

表3-1岩体与其中金矿时代对比表

3.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成生、活动时间推断成矿时代

任何控矿构造都属于某一个或某些构造体系,皆有一定的形成与活动时期;因此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时代能定性推断部分矿床的成矿时代。古构造筛分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C. 研究方法

针对河流相沉积的特点,以测井、钻井、地震、测试、试采及化验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沉积相精细分析技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层位标定技术、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多井测井约束反演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储层横向参数三维预测技术及各种图形编辑与输出技术;遵循宏观与微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原则;从划分地层层序、建立不同级次的等时地层格架入手,利用相控-等时原理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沉积精细分析、储层非均质性与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气藏精细描述、气藏数值模拟、产能预测、储量估算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其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是避免穿层、准确划分储层层次的关键;沉积相精细分析是储层横向对比预测的基础;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是储层成因单元定量评价的工具;层位标定技术、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储层横向参数三维预测技术是井间横向预测的有效手段;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技术是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化;各种图形编辑与输出技术是表征储层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

D.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

在介绍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就要阐述清楚问卷是自制,还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价值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质量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

研究的创新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4)研究方法反扩展阅读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E. 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3.1.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3.1.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3.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3.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3.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3.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3.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3.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F. 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与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社会学诞生于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其研究方法也多受科学理性的影响,主要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实证主义方法。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的二十多年里,社会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也多为实证主义方法。然而,后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崛起对其产生了难以抗拒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追求科学、理性、客观、普遍的和二元对立的方法,后现代社会学研究则致力于解构科学、理性的神话,追求多元的、价值关联和主体间性的方法,对更好的认识生活世界、获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半根基主义①的视角来讨论后现代思潮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方法论和研究方式的冲击。主要观点是: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从而也带来了研究方式上的差别,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必须把两者恰当地融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 为了既能突显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传统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冲击和挑战,又有利于两者的对比,本文先对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分别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中受到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批判的方法论进行深入讨论,从崇尚科学主义、崇尚理性、对普遍主义、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执着追求和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倾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其在现代社会学研究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并简略地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为了能更好的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转向的社会基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分别论述了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现象的变化。再由此论述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转向,即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常人方法学。 其次,在对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分析基础上,具体从反科学主义、反理性至上、反本质主义、反普遍论、反中心论与对差异性、片断化的强调、超越个体主义,强调主体间关系和否定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等方面来深入分析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所倡导的方法论。 再次,通过分析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对社会学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的影响,具体的总结了一些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式与研究技术,如布迪厄的关系研究方法、福柯的考古学与系谱学方法以及其定性研究方法的倾向,强调“语言”的作用和谈话技术、对现象的历史生成和“解构”视角的强调等。 最后,文章基于半根基主义的立场,对有关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浅略的讨论,得出必须把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后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应用于社会学研究,走一条新的研究方法的道路。具体表现为:必须把科学与非科学、理性与非理性结合起来,同时并存、互为补充;必须取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方法,而不能用单一视角去观察社会、研究社会;必须认识到社会学研究不能拒绝意义追求,但也要避免意义的碎片化;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要同时注重方法的特殊性和融合,在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上要相互补充。

G.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的区别

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研究方法多指那些具有明确定义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多是指那些没有明确定义名称的方法。

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

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研究方法的使用

科学研究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选题阶段通过可以借观察法、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等来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而保持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

调研文献阶段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从各种期刊、图书、档案等传统文献和现代的光盘、网络等新型资源当中,查找相关的学术信息,研究成果。在提出假说和构建理论阶段,可以借助公理化方法、从抽象到具体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等,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通过符号化而成为显性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与研究方法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圆顶蚊帐的正确方法 浏览:688
潮汐发电最佳方法 浏览:828
生长快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90
索尼耳机连接手机方法 浏览:715
苹果6splus静音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54
平面向量的内积计算方法 浏览:127
阁楼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92
有啥方法可以让牙齿快速掉落 浏览:432
去鱼腥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166
截视频的方法 浏览:338
李永乐老师方法论讲解视频 浏览:780
经络按摩仪的使用仪的使用方法 浏览:242
不锻炼也能瘦腿瘦臀的方法 浏览:417
怎么弄火的方法 浏览:791
男最爽的的慰方法图片 浏览:391
害虫常用调查取样方法有哪些 浏览:535
吉他四五弦安装方法 浏览:610
搬家打包电脑方法 浏览:384
手足湿疹的治疗方法 浏览:794
摄像头输出连接方法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