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

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30 04:23:58

‘壹’ 常用的危险识别技术有

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事故隐患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较普遍存在的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二、物的安全状态

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3)电

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4)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5)振动

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X射线、g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

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贰’ 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时共有几种方法

摘要 您好,亲。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叁’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有哪些

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2)危险源辨识准备

3)危险源辨识方法

4)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后续说明)

风险评价办法:

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包括以下两种

1、专家打分评价法

(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2、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3)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1)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 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肆’ 常用的两种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是什么

有以下几种办法,你看看是不是你所要的了:
a)成立评估小组。由输油站队和施工单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评估小组,所有评估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有能力针对本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b)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施工项目所涉及的范围,然后确定评估对象,包括施工的各个阶段,作业任务、装置、设备设施等。

c)收集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情况等。

d)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环境、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e)风险分级。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处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需要制定的应急预案、管理方案等。

f)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措施。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低于标准值的风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条件变更导致风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伍’ 事故隐患的排查的方法有哪些

1、根据标准化规范来看,隐患排查首先要确定制度与隐患排查小组,明确责任人,同时统计本单位企业内相关的场所、人员、环境、设备等等可能暗含隐患的地方。

2、制定相关巡视检查表,按制度规定定期巡查,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检查等。检查表要细化到小项,检查人签字。

3、根据排查的隐患结果,及时整改或者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方案应包括目标、任务、方法、经费、时限等要求。重大的事故隐患还要根据预案来采取应急措施。

4、隐患排查治理结束后应记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对该情况进行评估,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环境、制度、设备等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再提高。

5、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企业与单位要狠抓安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活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患于未然,这样不仅保证了人身与财产安全,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5)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处理程序:

1、组织机构

单位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本单位矿长任组长,安全员任副组长,各班组长为成员。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单位办公室,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二级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任组长。

2、排查与报告

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安督办,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3、报告形式

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口头报告。

书面报告:报告人要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督办,一份部门自己留底备查。(详见隐患报告登记表)

单位各班组进行的专业安全检查和各部门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也应同时报告安督办进行登记备案。

4、核实与处理

各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

各部门自己能够解决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能自己联系解决的自己联系解决,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安督办,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报告人特别是越级上报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经查实报矿长处理。

‘陆’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方法一、危险材料识别

识别出哪些东西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材料,如易燃或爆炸性材料等,找出它们所在位置和数量,处理方法是否适当。

方法二、危险工序识别

找出所有涉及高空或高温作业、使用或产生易燃材料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工序,了解企业是否已经制定有关安全施工程序以控制这些存在安全危险的工序,并评估其成效。

方法三、用电安全识别

包括检查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插座插头是否严重超负荷、电线是否老化腐蚀、易燃工作场所是否有防静电措施、电器设备有无定期维修保养以避免散热不良产生热源等。

方法四、工作场地整理

检查工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是否堆积大量的可燃杂物(如纸张、布碎、垃圾等),材料有否摆放错误,脚手架是否牢固等等。

方法五、工作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识别

工作场所由设施、工具和人三者组成一个特定的互相衔接的有机组合的环境,往往因为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可能将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无限扩展。识别环境中的安全危险性十分重要,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员是否能立即撤离,电源是否能立即切断等等。

方法六、安全事故警报

找出工作场所是否有安全事故警报装置或安排,并查究它们能否操作正常。

方法七、其它识别

留意工作场所是否有其他机构的员工在施工,例如:当装修工程进行,装修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均可增加安全隐患。

(6)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风险管理的方法

一、反应性方法:当一个安全事件发生时,很多IT专业人员感到惟一可行的就是遏制情形,指出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尽可能快地修复受影响的系统。反应性方法可以是一种对已经被利用并转换为安全事件的安全风险的有效技术响应,使反应性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严密性,可帮助所有类型的组织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资源。

二、前瞻性方法:与反应性方法相比,前瞻性安全风险管理有很多优点。与等待坏事情发生然后再做出响应不同,前瞻性方法首先最大程度地降低坏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柒’ 设备故障分析方法有几种

没有统一说法,常规有:
FTA:故障树分析;
MTTR:平均修理时间;
MTBF:故障平均间隔时间;
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捌’ 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选定作业活动→分解工作步骤→控制措施→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风险分析→定期评审。

(8)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R = L × S   

式中:R —风险度  L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 —事件发生后果严重性

‘玖’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三种

危险源辨识方法分别有现场主动法、工作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这三种。
1、现场主动法:让现场人员主动起来,提出现场的危险源究竟有哪些。
2、工作分析法:分析一下现场的作业流程或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能否造成危害。
3、现场调查法:但不确定现场情况时,可以去现场查看。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危险源辨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从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全体员工的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设备事故危害性分析用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鉴定母牛发情常用哪些方法 浏览:9
学生党下横叉的快速方法 浏览:504
绿萝生虫子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浏览:514
女性最佳取环方法 浏览:363
手机信号最强的方法 浏览:802
图片粘贴排版方法视频 浏览: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报 浏览:75
小学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浏览:76
当体温升高时常用哪些方法降温 浏览:38
车窗抛物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604
盐水去头屑的最佳方法 浏览:227
冬季开花花卉怎么养正确方法图文 浏览:957
如何制作腐植酸的方法 浏览:47
体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浏览:320
口袋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折呢 浏览:18
压力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153
肾上腺素的释放水平检测方法 浏览:281
仪表总耗气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浏览:923
每天百分比计算方法 浏览:178
98乘以99分之8的简便方法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