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篮球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

篮球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9 19:44:34

1. 篮球运动的研究方法哪些

球运动与其他球类运动项目的区别,在于它的运动形式的中心点是围绕球篮与篮球而展开,因而由此不断创造、发明、更新、完善、修订与发展了各种篮球专门技术、战术、规则、裁判法以及对活动者提出了身体、体态、素质、素养的特殊要求,其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高空的篮筐中而展开的。 由此,自篮球运动创建百余年来,国际篮球组织及各国篮球界人士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了种种新观点,出现了多种新技术、新战术,使篮球运动内容更丰富,活动更富于魅力。因而出现围绕空间展开的对抗,使篮球运动巨人化,称之“巨人运动”、巨人们的“空间游戏”等。透过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其特点可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殊的空间对抗规律特点
二、专项内容结构的多元性特点
三、竞赛的多变性和综合性特点
四、健身性、增智性特点
五、社会性、群众性特点
六、竞赛的商业化特点

2. 篮球的科研工作所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有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观察法在篮球科研应用于对运动员通过观察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能力而做出的方法

3. 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将沿着“智、高、壮、快、准、悍、巧、变”的方向发展,几种不同风格流派及多种多样打法并存,比赛更具魅力和观赏性。

4. 当前篮球的发展趋势

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一)队伍大型化,高大队员速度快、技术全面、位置趋向模糊
1.队伍大型化:身高与体重均衡。
2.良好的身体素质
3.全面的基本技术
4.位置模糊,能打两个以上的位置
(二)速度加快,节奏分明,进攻更注重效果。
1.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加快。
2.攻、守转换、技术衔接快。
3.节奏分明,更注重进攻效果。
(三)以球为主的攻击性、多变性防守运用更加普遍,贴身防守更 加凶狠。
1.以球为主,人、球、区兼顾。球动一次,5名防守队员位置都 必须变化一次。
2.对有球人贴身、平步、主动用力、抢步、抢位。
3.防守战术形式综合多变。
4.加强整体协同防守的意识和配合。
(五)善于变化,掌握主动, 比赛更具观赏性
1、技术运用的随机应变,变的基础是运动员的智慧和个人技术能力
2、战术运用的灵活多变
进攻战术:以个人进攻和基础配合为主;
防守战术:攻击性、多变性;
3、临场指挥的积极应变
(六)教练员训练、管理和指挥能力更显突出。
(七)全面与特长,集体与明星兼顾。
(八)强化准确,特别是提高投篮准确性,减少错误。
(九)对抗性增强,是技术、战术、身体、智慧和心理融为一体的全面抗衡。

5. 世界篮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篮球正向世界篮球发展趋势而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最早起源于美国,自1891年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初创时期、完善时期、普及时期、全面提高时期,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走上奥运赛场,更是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再创佳绩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仍继续向着“高”、“快”、“全”、“准”等趋势发展,从而使人感受到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以及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伯仲。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有制空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三、“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第二,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四、“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由上可见,若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与节奏;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结构,树立科学化训练思想,并与科学管理神妙结合。

6. 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代职业竞技篮球运动将继续向“高”、“快”、“全”、“准”、“变”和女子篮球“男子化”、明星更加突出、技战术运用向“精练化”、“技艺化”、“智谋化”的方向发展,而“高、快、全、准、变”等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继续发展,将会使人感觉到球场越来越小、比赛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筐越来越大、场上变化越来越快、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剧烈、核心球员的特殊功能越来越突出、女子篮球越来越接近男子。

“高”:主要包括身高、弹跳、高空技战术和空间对抗能力等,要成为世界强队必须具备一定的“高度”。目前世界强队中男队的平均身高约为200~205厘米(中锋身高约215厘米,前锋身高约200~210厘米,后卫身高约190~200厘米);女队的平均身高约为183~185厘米(中锋身高约195~200厘米,前锋身高约185~190厘米,后卫身高约175~180厘米)。除了身高之外,优秀运动员也都具备了出色的弹跳,许多男子运动员的净跳高度超过了100厘米,比赛中争抢篮板球的高度可达到330~350厘米以上,例如NBA的飞人乔丹,他的助跑摸高超过380厘米(空中飞行的实际距离超过1米)。被称为“滑翔机”的德雷克斯勒(职业生涯1983~1998年)面对着355厘米高的篮圈照样能扣篮。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盖帽祖师爷”之称的拉塞尔(身高206厘米),可以轻松地摸到篮板上沿(395厘米)。有资料可查的能扣篮的最矮的运动员是身高“号称”60厘米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托捏·勃加斯。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美国的黑人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表演了扣篮动作。现世界着名的美国女子篮球运动员莱斯莉(洛杉矶火花队,身高196厘米,2002年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及多次W74BA联赛等重大赛事的最有价值球员获得者),在2002年赛季的WNBA联赛中成功扣篮,成为第一个在职业联赛中扣篮的女子篮球运动员。我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高度”的球员,例如前国家队队长孙风武(身高186厘米)可以轻松地双手正、反扣篮;王非(前国家队队员,曾任国家队主教练,身高192厘米)在比赛中可将队友投篮未中的球直接按进篮筐。来自山东的宋涛(身高208厘米),是第一位被NBA球队(亚特兰大鹰队)选中的中国球员。近年来又涌现出了胡卫东(身高198厘米)、王治郅(身高214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等一批能完成“空中接力扣篮”的优秀选手。当然,优异的身高及弹跳只是成为优秀选手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具备高超的空间技、战术和空间对抗能力。从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看,世界强队在提高技巧的同时,身高增长日趋平缓,但体重明显增加。这说明身体的对抗将日趋激烈。

“快”:快速是篮球运动的核心和灵魂。现代高水平竞技篮球由于进攻时间的限制使得攻防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各队不断强化“快”的意识和“快”的训练,使得比赛中各个环节的衔接越来越快,运动员完成技战术的动作速率及转换越来越快,各种有针对性的制约与反制约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味求快,因此,节奏的控制与把握更能显示出控制比赛水平的高低。

“准”:具体反映在投篮和传球的准确性上,其中首先以远投和强对抗下的投篮命中率为代表。其次还表现为攻守技术运用的准确性的提高,以及实现技、战术配合在时间、空间、节奏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全”: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智力、思维、技战术水平、协同配合等攻守能力全面均衡。同时,要求队伍具备全面的风格,兼容各种打法,不能偏废。

“变”:技、战术的发展和规则的变化及对手的具体特点等迫使运动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并适当调整技、战术的运用。现代篮球运动既是实力的对抗,又是智谋的决战,在各队实力日趋接近的比赛中,如何面对赛场的千变万化已成为取胜的关键。

“星”:现代篮球比赛中,明星球员的作用日趋重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作风顽强、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心理稳定、得分能力强、攻守兼备、智勇双全,在全队最困难和最需要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挺身而出,率领全队渡过难关。因此每个队都应有自己的明星球员,都应该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明星球员。

“技”:现代篮球比赛已将技、战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有时,篮球比赛场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展示其高超技巧、体能和智慧的艺术舞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健康向上的启迪。

“阵”:在排兵布阵中苦思冥想,细致演练。依据自己现实的条件,结合对手的具体情况,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本队个人和全队的特长,以扬长避短,尽可能有效地抑制对手的特长,争取比赛的主动。

“帅”:教练员是一队之主帅,负责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决定着球队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一强一弱、实力相当或决战的关键时刻,他对赢得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女子篮球“男子化”:现代的女子篮球运动与男子的差距日益缩小。以前只在男子篮球中才出现的技、战术等,现在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女子篮球中。

7. 试述篮球运动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趋势

篮球的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8.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有制空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三、“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第二,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四、“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由上可见,若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与节奏;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结构,树立科学化训练思想,并与科学管理神妙结合。

9.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现代篮球运动首先表现为多层次性:职业竞技、群众业余、商业赞助等全方位发展,特别是群众业余篮球活动的迅猛开展,爱好者越来越多,3人篮球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就是一个例证。篮球运动的健身娱乐价值迅速提升。其次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被逐渐关注和开发,由于参与人数多,观赏性强等特点,引起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等的关注。来自政府及社会较大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篮球运动的环境。
现代职业竞技篮球运动将继续向“高”、“快”、“全”、“准”、“变”和女子篮球 “男子化”、明星更加突出、技战术运用向“精练化”、 “技艺化”、 “智谋化”的方向发展,而“高、快、全、准、变”等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继续发展,将会使人感觉到球场越来越小、比赛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筐越来越大、场上变化越来越快、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剧烈、核心球员的特殊功能越来越突出、女子篮球越来越接近男子。

10. 篮球发展趋势及篮球规则

目前篮球发展的趋势是:小球当道,中锋消亡,增加三分出手。
篮球的规则有:
第11条队员和裁判员的位置
11.1一名队员的位置由他正接触着的地面所确定。
当队员跳起在空中时,他保持他最后接触地面时所拥有的相同位置。这包括界线、中线、3分线、罚球线、标定限制区的各线和无撞人半圆区的各线。
11.2一名裁判员的位置的确定与一名队员的位置的确定相同。当球触及裁判员时,如同触及裁判员所位于的地面一样。
第12条跳球和交替拥有
12.1定义
12.1.1在第1节开始时,一名裁判员在中圈、在任何两名互为对手的队员之间将球抛起,一次跳球发生。
12.1.2当双方球队各有一名或多名队员有一手或两手紧握在球上,以至不采用粗野动作任一队员就不能获得控制球时,一次争球发生。
12.2程序
12.2.1每一跳球队员的双脚应站立在靠近该队本方球篮的中圈半圆内,一脚靠近中线。
12.2.2如果一名对方队员要求占据其中一个位置,同队队员不得围绕圆圈占据相邻的位置。
12.2.3然后裁判员应两名互为对手的队员之间将球向上(垂直地)抛起,其高度超过任一队员跳起能达到的高度。
12.2.4在球到达它的最高点后,球必须被一名或两名跳球队员用手拍击。
12.2.5在球被合法地拍击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应离开他的位置。
12.2.6在球触及非跳球队员之一或地面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得抓住球或拍击球超过两次。
12.2.7如果球未被至少一名跳球队员拍击,则应重新跳球。
12.2.8在球被拍击前,非跳球队员的身体部分不得在圆圈上或圆圈(圆柱体)上方。
12.2.9违反第12.2.1、12.2.4、12.2.5、12.2.6和12.2.8是违例。
12.3跳球情况
当:
·宣判了一次争球时;
·球出界,但裁判员们无法判定谁是最后触球的队员或意见不一致时,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不成功的罚球中,双方队员发生违例时。
·一个活球夹在篮圈和篮板之间时(罚球之间除外)。
·任一队既没有控制球又没有球权球成死球时。
·在抵消了双方球队的相等罚则后,没有留下其它要执行的罚则,以及在第一次犯规或违例之前任一队既没有控制球也没有球权时。
·除第1节外,所有节将开始时。
一次跳球发生。
12.4交替拥有定义
12.4.1交替拥有是以掷球入界而不是以跳球来使球成活球的一种方法。
12.4.2交替拥有掷球入界:
开始于:
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球时。
结束于:
──球触及场上队员或被场上队员合法触及时。
──掷球入界队发生违例时。
──掷球入界中活球夹在篮圈和篮板之间时。
12.5交替拥有程序
12.5.1在所有跳球情况中,双方球队将交替拥有在最靠近发生跳球情况的地点掷球入界权。
12.5.2在跳球后未在场上获得控制活球的队应拥有第一次交替拥有球权。
12.5.3在任一节结束时,对下一次交替拥有有权的队应在记录台对侧的中线的延长线以掷球入界开始下一节,除非有进一步的罚球和球权罚则要执行。
12.5.4应由指向对方球篮的交替拥有箭头来指明对交替拥有掷球入界有权的队。当交替拥有掷球入界结束时,交替拥有箭头的方向立即反转。
12.5.5某队在它的交替拥有掷球入界中违例,使该队失掉交替拥有掷球入界。交替拥有箭头应立即反转,指明违例队的对方在下一次跳球情况中对交替拥有掷球入界有权。于是将球判给违例队的对方在最初掷球入界地点掷球入界继续比赛。
12.5.6在:
·除第1节之外的其他每节开始前,或
·交替拥有掷球入界中。
任一球队犯规不使掷球入界队失掉该交替拥有掷球入界。
第13条如何打球
13.1定义
在比赛中,球只能用手来打,并且球可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受本规则的限制。
13.2规定
队员不能带球跑,不能故意踢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阻挡球或用拳击球。
然而,球意外地接触到腿的任何部分,或腿的任何部分意外地触及球,不是违例。
违反第13.2是违例。
第14条控制球
14.1定义
14.1.1当某队一名队员在控制活球中正拿着或运着一个活球,或可处理一个活球时,球队控制球开始。
14.1.2当:
·某队一名队员控制一个活球时。
·球在同队队员之间传递时。
球队继续控制球。
14.1.3当:
·一名对方队员获得控制球时。
·球成死球时。
·在投篮或罚球中,球已经离开队员的手时。
是球队控制球结束。
第15条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
15.1定义
15.1.1投球(投篮或罚球):队员手中持球,然后朝对方球篮将球掷入空中。
拍:用手直接把球打向对方球篮。
扣:用一手或双手迫使球向下进入对方球篮。
拍和扣也认为是投篮。
15.1.2投篮动作:
·开始于:队员通常在离手前开始做投篮连贯动作,根据裁判员的判断,他已经向对方的球篮投、拍或扣球,开始得分尝试时。
·结束于:球已离开队员的手时,如果是跳起在空中的投篮队员,他还须双脚落回地面。
虽然投篮队员被认为是在做得分尝试,但他的手臂可能被对方队员抓住,以此来阻碍他得分。在这种情况下,球是否离开队员的手不是关键因素。
在跑动的合法步数和投篮动作之间没有联系。
15.1.3投篮动作中的连续运动:
·开始于:球在队员手中停留,并开始投篮动作(通常是向上)时。
·在投篮尝试中须包括队员的手臂和/或身体运动。
·结束于:球己离开队员的手时,或者,做了一个全新的投篮动作时。
第16条球中篮和它的得分值
16.1定义:
16.1.1当活球从上方进入球篮并停留在球篮内或穿过球篮,是篮中球。
16.1.2当有极少部分的球的部分在篮圈中并在篮圈水平面以下时,就认为球在球篮中。
16.2规定
16.2.1球已进入球篮,对投篮的队按以下方式计得分:
·一次罚球中篮计1分。
·从2分投篮区域中篮计2分。
·从3分投篮区域中篮计3分。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中,在球已触及篮圈后,在球进入球篮之前被一名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合法触及,中篮计2分。
16.2.2如果队员意外地将球投入本方球篮,中篮计2分,登记为对方队的场上队长名下。
16.2.3如果队员故意地将球投入本方球篮,这是违例,中篮不计得分。
16.2.4如果队员使整个球从下方穿过球篮,这是违例。
16.2.5为了使队员在掷球入界获得球权时,或者最后1次,或者仅有1次罚球后抢篮板球时可以尝试投篮,比赛计时种必须显示0:00.3(3/10秒)或者更多。如果计时钟显示0:00.2或者0:00.1,唯一的投篮方式就是拍球或者直接扣篮得分。
第17条掷球入界
17.1定义
17.1.1由界外掷球入界队员将球传比赛入场内时,掷球入界发生。
17.2程序
17.2.1裁判员必须将球递交给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或置于他可处理。只要:
·裁判员距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不超过4米。
·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是在裁判员指定的正确地点。
他也可将球抛或反弹给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
17.2.2队员应在最靠近违犯规则或比赛被裁判员停止的地点执行掷球入界,正好在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
17.2.3只有在下列情况中,在记录台对侧的中线延长线执行掷球入界:
·在非第1节的所有节开始。
·由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或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引起的罚球之后。
掷球入界队员应在记录台对侧,分别跨立在中线延长线的两边,并有权将球传给位于比赛场地上任何地点的同队队员。
17.2.4在第四节的最后2分钟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期间,在后场拥有球权的队暂停之后,随后的掷球入界应在记录台对侧,该队前场的的掷球入界线处执行。
17.2.5控制活球队的队员或拥有掷球入界权队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后,随后的掷球入界应在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执行。
17.2.6每当球进入球篮,但该投篮或罚球无效,则随后的掷球入界在罚球线延长线执行。
17.2.7投球成功或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成功后:
·非得分队的任一队员应在该队端线后的任一地点掷球入界。这也适应用于成功的投篮或成功的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罚球后的一次暂停或任一比赛的中止之后,在裁判员将球递交给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或将球置于他可处理后。
·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可横向移动和/或后移,并且球可在端线后的同队队员之间传递,但是,当界外第一位队员可处理时,5秒钟计算开始。
17.3规定
17.3.1执行掷球入界的队员不应:
·球离手超过5秒钟。
·球在手中步入场内。
·掷球入界的球离手后,使球触及界外。
·在球触及另一队员前,在场上触及球。
·直接使球进入球篮。
在球离手前,从界线外指定的掷球入界地点(投篮成功或最后一次罚球成功后,从该队的端线后掷球入界除外)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横向移动总距离超过1米。然而,只要情况许可,他从界线后退多远都可以。
17.3.2在掷球入界中其他队员不应:
·在球被掷过界线前,将身体的任何部位越过界线。
·当掷球入界地点的界线外任何障碍物和界线之间少于2米时,靠近执行掷球入界队员在1米之内。
违犯第17.3款是违例。
17.4罚则
将球判给对方队员在原掷球入界的地点掷球入界。
第18条暂停
18.1定义
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请求中断比赛是暂停。
18.2规定
18.2.1每次要暂停应持续1分钟。
18.2.2在暂停机会期间可以准予暂停。
18.2.3当:
·(对于双方队)球成死球,比赛计时钟停止以及当裁判员已结束了与记录台的联系时。
·(对于双方队)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的罚球成功后球成死球时。
·(对于非得分队)投篮得分时。
一次暂停机会开始
18.2.4当队员在掷球入界或第1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可处理球时,一次暂停机会结束。
18.2.5在上半时的任何时间每队可准予2次暂停;在下半时的任何时间可准予3次暂停,以及每一决胜期的任何时间可准予1次暂停。
18.2.6未用过的暂停不得遗留给下半时或决胜期。
18.2.7除了对方队员投篮得分并且没有宣判犯规后准予的暂停外,应给首先提出暂停请求的教练员的队登记暂停。
18.2.8在第四节的最后2分钟或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内,在一次成功的投篮后比赛计时钟停止时,不允许得队暂停,除非裁判员己停止了比赛。
18.3程序
18.3.1只有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有权请求暂停。他应与记录员建立目光联系或亲自到记录员处清楚地要求暂停,并用手做出正确的常规手势。
18.3.2一次暂停请求只可在记录员发出该次暂停请求的信号之前被取销。
18.3.3暂停时段:
·当裁判员鸣哨并给出暂停手势时开始。
·当裁判员鸣哨并招呼球队回到比赛场地上时结束。
18.3.4暂停机会一开始,记录员就应发出他的信号,通知裁判员已提出了暂停请求。
如果某队已请求了暂停,在对方队投篮得分时,计时员应立即停止比赛计时钟并发出他的信号。
18.3.5在暂停期间以及第2节、第4节或每一决胜期开始之前的比赛休息期间,队员们可以离开比赛场地并坐在球队席上,被允许在球队席区域内的人员可以进入场地,只要这些球队成员留他们的球队席区域附近。
18.3.6如果第1次或仅有一次罚球,球置于罚球队员可处理之后,任一队请求了一次暂停。如果:
·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罚球成功。
·最后一次或仅一次罚球随后还有在记录台对侧的中线延长线的掷球入界。
·在多次罚球之间宣判了犯规。这种情况下,应完成多次罚球,在新的犯规罚则执行之前。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后,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犯规。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新的犯规罚则之前。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后,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违例。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掷球入界之前。
这次暂停应被准予。
如果一个以上的犯规罚则造成连续的罚球单元和/或球权,每个单元分别处理。
第19条替换
19.1定义
替补队员请求中断比赛成为队员是一次替换。
19.2规定
19.2.1在替换机会期间球队可以替换队员。
19.2.2一次替换机会开始:
·(对于双方队)当球成死球,比赛计时钟停止,以及当裁判员已结束了与记录台的联系时。
·(对于双方队)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成功后,球成死球时。
·(对于非得分队)在第4节的最后2分钟或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投篮得分时。
19.2.3一次替换机会结束于掷球入界的队员可处理球时,或第1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
19.2.4队员已成为替补队员和替补队员已成为队员,分别不能重新进入比赛或离开比赛,直到一个比赛钟表运行片段之后球再次成死球为止。除非:
·某队场上队员已被减缩到少于5名。
·作为纠正失误的结果,拥有罚球权的队员已被合法地替换后坐在球队席上。
19.2.5在第四节的最后2分钟或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期间,在一次成功的投篮后比赛计时钟停止时,不允许得分队替换,除非裁判员己停止了比赛。
19.3程序
19.3.1只有替补队员有权请求替换。他(不是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应到记录台清楚地要求替换或者坐在替换椅子上。他必须立即做好比赛的准备。
19.3.2一次替换请求可以被撤销,但只可在记录员发出该次替换请求的信号之前。
19.3.3替换机会一开始,记录员就应发出他的信号通知裁判员已替换请求提出。
19.3.4替补队员应停留在界线外,直到裁判员鸣哨、给出替换手势和招呼他进入比赛场地。
19.3.5已被替换的队员不必向裁判员或记录员报告,允许他直接去他的球队席。
19.3.6替换应尽可能快地完成。已发生第五次犯规或已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队员必须立即被替换(大约30秒钟内)。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如果有不合理的延误,应给违犯的队登记一次暂停。如果该队没有剩余的暂停,可登记教练员一次技术犯规(“B”)。
19.3.7如果在一次暂停或非半时的比赛休息间中请求替换,该替补队员必须在进入比赛前向记录员报告。
19.3.8如何罚球队员因为:
·他受伤了。
·他已发生第五次犯规。
·他已被取消比赛资格。
他必须被替换。罚球必须由替换他的替补队员执行,并且该替补队员在比赛的下一个计时钟运行片段前不能再次被替换。
19.3.9第1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球置于罚球队员可处理之后,如果任一队请求替换,则在下列情况下替换应被准予:
·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成功。
·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后还有在记录台对侧中线延长线掷球入界。
·在多次罚球之间宣判了犯规。这种情况下,多次罚球应完成,在新的犯规罚则执行之前允许替换。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后,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犯规。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新的犯规罚则之前允许替换。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后,在球成活球前宣判了一起违例。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掷球入界之前允许替换。
如果一个以上的犯规罚则造成连续的罚球单元,每个单元分别处理。
第20条比赛因弃权告负
20.1规定
如果球队:
·在预定的开始时间后15分钟,球队不到场或不能使5名队员入场准备比赛。
·他的行为阻碍比赛继续进行。
·在主裁判员通知比赛后拒绝比赛。
那么,该队由于弃权使比赛告负。
20.2罚则
20.2.1判给对方队获胜,且比分为20:0。此外,弃权的队在名次排列中应得0分。
20.2.2对于两场比赛(主和客)总分定胜负的一组比赛和季后赛(三战定胜负),在第一场、第二场或第三场比赛中弃权的队应使该组比赛或季后赛因“弃权”告负。这不适用于季后赛(五战定胜负)。
20.2.3如果在一次联赛中,一个球队弃权两次,该队应被取消资格,并且该队在所有比赛的结果都视为无效。
第21条比赛因缺少队员告负
21.1规定
在比赛中,如果某队在场上准备比赛的队员少于2名,该队由于缺少队员应使比赛告负。
21.2罚则
21.2.1如判获胜的队领先,则在比赛停止时的比分应有效。如判获胜的队不领先,则比分应记录为2:0,对该队有利。此外,缺少队员的队在名次排列中应得1分。
21.2.2对于两场比赛(主和客)总分定胜负的一组比赛,在第一场或第二场比赛中缺少队员的队应使该组比赛因“缺少队员”告负。
第22条违例
22.1定义
违例是违犯规则。
22.2罚则
将球判给对方队员在最靠近发生违例的地点掷球入界,正好在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除非本规则另有规定。
第23条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23.1定义
23.1.1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除队员以外的地面或任何物体时,即是队员出界。
23.1.2当球触及了:
·在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时。
·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地面或任何物体时。
·篮板支撑架、篮板背面或比赛场地上方的任何物体时。
是球出界。
23.2规定
23.2.1在球出界、甚至球触及了除队员以外的其它物体而出界之前,最后触及球或被球触及的队员是使球出界的队员。
23.2.2如果球出界是由于触及了界线上或界线外的队员或被他所触及,是该队员使球出界。
23.2.3在争球期间,如果队员移动到界外或他的后场,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第24条运球
24.1定义
24.1.1运球是指一名队员控制一个活球的一系列动作:掷、拍、在地面上滚动球或者故意将球掷向篮板。
24.1.2当在场上己获得控制活球的队员将球掷、拍、滚、运在地面上,或故意将球掷向篮板并在球触及另一队员之前再次触及球时是运球开始。
当队员双手同时触及球或允许球在一手或双手中停留时运球结束。
在运球的时候可被掷向空中,只要掷球的队员用手再次触及球之前球触及地面或另一队员。
当球不与队员的手接触时,队员可行进的步数不受限制。
24.1.3队员意外地失掉和随后在场上恢复控制活球,被认为是漏接球。
24.1.4下例情况不是运球:
·连续的投篮。
·一次运球的开始或结束时漏接球。
·从其他队员的附近用拍击球来试图获得控制球。
·拍击另一队员控制的球。
·拦截传球并获得控制球。
·只要不发生带球走违例,将球在两手之间抛接并在球触及地面前允许在一手或两手中停留。
24.2规定
队员第一次运球结束后不得再次运球,除非在两次运球之间由于下述原因他在场上己失去了控制活球:
·投篮。
·被对方队员触及球。
·传球或漏接,然后触及了另一队员或被另一队员触及。
第25条带球走
25.1定义
25.1.1当队员在场上持着一活球,其一脚或双脚超出本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动是带球走。
25.1.2在场上正持着一个活球的队员用同一脚向任一方向踏出一次或多次,而其另一脚(称为中枢脚)不离开与地面的接触点时为旋转(合法移动)。
25.2规定
25.2.1对在场上接住活球的队员确立中枢脚。
·双脚站在地面上时:
──一脚抬起的瞬间,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移动时:
──如果一脚正触及地面,该脚成为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双脚同时落地,一脚抬起的瞬间,则另一脚成为中枢脚。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一脚落地,于是,该脚成为中枢脚。如果队员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停止,那么,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25.2.2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
·双脚站在地面上时: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但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移动时:
──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中枢脚不得抬起。
·停止时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开始运球,在球出手之前哪只脚都不得抬起。
──传球或投篮,一脚或双脚可提起,但在球出手前不得落回地面。
25.2.3队员跌倒、躺或坐在地面上:
·当一名队员持球时跌倒和在地面上滑动,或躺,或坐在地面上获得控制球是合法的。
·如果而后该队员持着球滚动或试图站起来是违例。
第26条3秒钟
26.1规定
26.1.1当某队在前场控制活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运行时,该队的队员不得停留在对方队员的限制区内超过持续的3秒钟。
26.1.2队员在下列情况中应被默许:
·他试图离开限制区。
·他在限制内,当他或他的同队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并且球正离开或恰已离开投篮队员的手时。
·他在限制区内已接近3秒钟时运球投篮。
26.1.3为证实队员自身位于限制区外,他必须将双脚置于限制区外的地面上。
第27条被严密防守的队员
27.1定义
一名队员在场上正持着活球,这时对方队员处于积极的防守姿势,距离不超过1米,该队员是被严密防守。
27.2规定
一名被严密防守的队员必须在5秒钟内传、投或运球。
第28条8秒钟
28.1定义
28.1.1当:
·一名队员在他的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
·在掷球入界中,球触及后场的任何队员或者被后场的任何队员合法触及,掷球入界队员所在队仍拥有在后场的球权。
·该队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该队的前场。
28.1.2当:
·没有被任何队员控制,球触及前场时。
·球触及或者被双脚在他前场的进攻队员合法触及时。
·球触及或者被有部分身体在他后场的防守队员合法触及时。
·球触及有部分身体在控制球队前场的裁判员时。
·运球队员在后场往前场运球过程中,双脚和球都进入前场时。
就是球队使球进入该队的前场。
28.1.3当先前已控制球的同一队由于下列情况的结果被判在后场掷球入界时,8秒钟应从剩余时间处连续计算:
·球出界了。
·一名同队队员受伤了。
·一次跳球情况。
·一次双方犯规。
·双方球队的相等罚则抵销。
第29条24秒钟
29.1规定
29.1.1当:
·一名队员在场上控制一个活球时。
·在一次掷球入界中,球触及任何一名场上队员或者被他合法触及,掷球入界队员所在的球队仍然控制着球时,该队必须在24秒钟内尝试投篮。
一次24秒钟内投篮的构成:
·在24秒钟装置的信号发出前,球必须离开队员的手,而且
·球离开了队员的手后,球必须触及篮圈或进入球篮。
29.1.2在临近24秒钟结束时尝试了一次投篮,并且球在空中时24秒计时钟信号响:
·如果球进入球篮,没有违例发生,信号应被忽略并且计中篮得分。
·如果球触及篮圈但未进入球篮,没有违例发生,信号应被忽略并且比赛应继续。
·如果球未碰篮圈,一次违例已发生。然而,如果对方队员即时和清楚地获得了控制球,信号应被忽略并且比赛应继续。
关系到干涉得分和干扰得分的所有限制应适用。
29.2程序
29.2.1如果裁判员停止了比赛:
·因为不控制球的球队犯规或者违例(不是因为球出界)。
·因为任何与不控制球的球队有关的正当原因。
·因为任何与双方球队的都无关的原因。
球权应判给先前控制球的球队。
如果掷球入界在其后场执行,24秒计时钟就复位到24秒。
如果掷球入界在其前场执行,24秒计时钟就按照下述原则复位:
·当比赛被停止时,如果24秒计时钟显示为14秒或者更多,24秒计时钟不应复位,而是从被停止的时间处连续计算。
·当比赛被停止时,如果24秒计时钟显示为13秒或者更少,24秒计时钟应复位至14秒。
然而,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如果对方将被置于不利,24秒计时钟应从停止的时间处连续计算。
29.2.2如果某队已控制球或双方队都未控制球时,24秒钟装置错误地发出信号,此信号应被忽略并且比赛应继续。
然而,如果根据裁判员的判断,控制球队已被置于不利,比赛应被停止,24秒钟装置应被纠正并且把球判给该队。
第30条球回后场
30.1定义
30.1.1当:
·球触及后场时。
·球触及或者被有部分身体接触后场的进攻队员合法触及时。
球触及有部分身体接触后场的裁判员时。
是球进入某队的后场。
30.1.2当一个控制活球队的队员在他的前场最后触及进入前场的球,随后他或他的同队队员又首先触及进入后场的球,球己非法回到后场。
这个限制适应于某队前场的所有情况,包括掷球入界。然而,它不适应于队员从他的前场跳起,仍在空中时建立新的球队控制球,然后落在该队的后场内。
30.2规定
控制活球的队员不得使球被非法回到他的后场。
30.3罚则
球应判给对方在他们的前场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正好在篮板后面的地点除外。 [1]
第31条干涉得分和干扰得分
31.1定义
投篮或罚球:
·开始于:当球离开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的手时。
·结束于:
──球从上方直接进入球篮并且停留其中或穿过球篮时。
──球不再有进入球篮的可能性时。
──球触及球篮时。
──球触及地面时。
──球成为死球时。
31.2规定
31.2.1在一次投篮中,当一名队员触及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上的球时,并且:
·球是下落飞向球篮中。
·在球已碰击篮板后。
干涉得分发生。
31.2.2在一次罚球中,当一名队员触及向球篮的、触及篮圈前的球时,干涉得分发生。
31.2.3干涉得分限制适用于:
·球不再有进入球篮的可能性前。
·球触及篮圈前。
31.2.4当:
·在一次投篮,最后一次或者仅有一次罚球后,当球与篮圈接触时,队员触及球篮或篮板。

阅读全文

与篮球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沉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浏览:981
基金净资产的计算方法在哪里约定 浏览:395
怎么快速学习数学的方法 浏览:256
鉴定母牛发情常用哪些方法 浏览:9
学生党下横叉的快速方法 浏览:504
绿萝生虫子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浏览:514
女性最佳取环方法 浏览:363
手机信号最强的方法 浏览:802
图片粘贴排版方法视频 浏览: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报 浏览:75
小学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浏览:76
当体温升高时常用哪些方法降温 浏览:38
车窗抛物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604
盐水去头屑的最佳方法 浏览:227
冬季开花花卉怎么养正确方法图文 浏览:957
如何制作腐植酸的方法 浏览:47
体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浏览:321
口袋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折呢 浏览:19
压力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154
肾上腺素的释放水平检测方法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