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某一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案。
答:可将具有异常性状植株的后代与没有异常性状原始植株的后代种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两者的差异,如果两者没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当确定该异常性状是由遗传变异引起时,可依正反交,如果出现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如果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没有差异,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
当确定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时,就可进一步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明确控制该异常性状表现的遗传机理(如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显性性状的类型、基因对数、是否独立遗传、有无基因互作以及是否属于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等)
同时将矮秆植株与原始高秆植株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为矮秆株,且F2出现3矮:1高的分离比例,说明该矮杆性状受制于一对显性基因;如果F1仍表现为高秆株,F2可出现3高:1矮的分离比例,说明该矮秆性状受制于一对隐性因,必要时需采用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
如果是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性状,F2将出现基因互作的分离比例,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等情况则可以通镜检的办法进行判断和分析。
❷ 现有一新发现的未知植物材料,请你对它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请简要写出你所采用的方法及分析的目的。
杂交,培育
首先判断性状,是要多对还是一对?植物大多不分雌雄,有两性,雌雄等,此不作分析,之后两植株杂交{先研究一对性状},可得出是否为纯种,之后再种子自交【纯种情况下】,可得出显隐性,若为杂合子,即可知显隐【无中生有为音信】同种自交,若还有疑问,可及时解答
❸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如何使染色体更分散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生物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玻片标本,经数码显微照相,可获得染色体照片。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描述,从而阐明生物的染色体组成,确定其染色体组型,这种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众所周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植物遗传性状表现的直接控制因素,学习和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可以为进行细胞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经典的数量遗传学把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认为数量性状是由许多作用相等的微效基因共同影响的。进行数量遗传学分析,要选取表型对立的亲本杂交,建立适宜的子代实验群体,观测群体性状的表型分布,个体或品系间表型的相关,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所得观测结果配合群体均值、方差、协方差的理论模型,估算基因数目,计算遗传力,描述与数量表型相关基因的特征,诸如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等。
用于遗传分析的定量抗病性指标很多,诸如病害潜伏期、病斑长度、病斑数量、病原菌繁殖量、发病率、发病严重度、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等等。这些指标都具有数量性状的一般特点,其变异是连续的,在杂种一代往往表现出两亲本的中间类型,无显性和表现部分显性,有时还会出现超亲分离,表现杂种优势。定量抗病性的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子二代既有基因型分离的差异,又有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异。控制定量抗病性状的基因数目多,单个基因效应小,但其作用是可以累加的。经典数量遗传学并不企图认知单个的基因,而是用统计的方法从基因的总效应上进行分析。
不同的定量抗病性指标,遗传基础可能不同。因而同一个品种对同一种病害的定量抗病性,因选用的指标不同,遗传分析的结果也不相同。在进行定量抗病性遗传分析时,应选择病理学意义明确、差异明显而稳定、易于定量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性状。国内一些研究单位习惯选用病情指数作为定量指标,并不合理。病情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标,其两个组分,即发病率与严重度,不论病理学意义和遗传基础都不相同。即使病情指数相同,由于两者的贡献率不同,也并不是等值的。
抗病性的定量性状对环境高度敏感,在进行遗传分析时,必须保持环境要素稳定并适于发病。环境不适宜,品种在一个地方表现抗病,而在另一个地方就可能表现感病。环境敏感性状难以准确测度,往往低估抗病性状的遗传率。
❺ 植物的遗传学实验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其用途有哪些
M缓冲液使细胞骨架中的微丝保持稳定。在M缓冲液中,其中咪唑是缓冲剂EGTA 和EDTA螯合 Ca离子,溶液并提供Mg离子,在低钙条件下,骨架纤维保持聚合状态并且较为舒张,便于观察。
戊二醛主要是起固定作用,且能较好地保存细胞骨架成分。
❻ 植物传基因育种方法有哪些
1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容易性状,是一种最为传统的方法。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嫁接:优点是能大幅度改良植物提性状,缺点是工作量大,成本高,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3植物体细胞加倍育种法:优点是大副度提高果实体积,缺点是盲目性高,成本高,所用的药[秋水仙素]还有毒。
4离体培养:生产周期长但能获得遗传特征稳定的个体。
5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但生产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所要的植物品种。
❼ 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措施有什么
下面的是我从《植物营养学》上找到的,比较权威。
改良植物营养性状的可能途径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常规育种
包括以下4种小方法:
1)引种,直接从外地引入适合本地栽培条件的植物品种或品系
2)选择,引种后还可以在进行选择,选择出咋特定土壤环境中生长的品种
3)杂交与系谱选择(系谱育种),既选择两个适当的亲本进行杂交,从杂交出的后代分离出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个体
4)群体改良,通过反复循环选择---互交---评价的过程而获得新的改良群体
二、细胞遗传学方法
三、植物遗传工程
如还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