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科研的意义和方法
为什么要做科研。我拿着这个仿佛很虚无的问题问了我的导师、师兄、同学,身边的朋友和好多网友,给出的答案都接近,大概是说如果你不喜欢,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途径,更直白的人说的是一个手段,方便日后的晋升。但是这不是我期待的答案。首先我确信自己是喜欢科研的,我对一切寻找“为什么”的过程都怀有热情。然后我想知道的是科研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不是它能带给我什么。它能带给我的结果是附加的,如果没有这些便利和荣誉,我们为什么要做科研?
当一个行为的动机变得模糊,我向前推进了一步,去思考这个动词的宾语。科学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怎样被发现、推导和论证的。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去发现、推导和论证它。然后发现科学网和小木虫上很多人都在看一本书,《科学究竟是什么》,它竟然真的认真回答了我这个问题。看完后我知道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目的,感觉自己的信仰被巩固了一下。
科学可以描述和解释,但更多的被用来推演预测。我应该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所以才会不断叩问得到科学实质后“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而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去探寻一个已知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去解释一种现象,所以我才会觉得没有用,觉得这是“中医科学化”的一个权宜之计。这个目的和我的观点相违背,我觉得中医的部分理论是无法被科学论证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科学),另一部分是方法学上的问题,比如中医一直强调个体化治疗,这种治疗模式是无法使用RCT等手段去评价的。这应该是我迷茫的根本原因。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又觉得可以跟自己和解,比如寻找一下疗效机制还是有用的。它能提高临床疗效吗,或许不能。能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吗,更加不能。但是了解真相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我们发现某种治疗手段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实现的,这个答案或许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它是预测和反馈的前提。
⑵ 请问如何理解科学研究的含义呢
科学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类,主要有三种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分类,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
⑶ 文科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前一篇讲了自己的经历,痛陈了缘何我这种1986年入大学的文科生,也就是那种可怜巴巴不堪入眼的低洼水平。
必须要承认,随着时光荏苒,国内大学的法学学位社科院系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好。我读大学的同班同学,已经做上国内最好大学的系主任,也许很快可以做博士生导师了。他们在我荒废着快乐着生活的日子里,被派到一些最好的国外大学去读学位,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大量海归学者也加入了国内大学文科系的教师队伍。国际交流没得说,越来越频繁密切。尽管可以争议国内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仍然无法给中国的发展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而至少,他们可以比以前时代,更好的更原原本本地把西方的知识传承给中国学生。至少他们作为现代社会通识教育的提供者,越来越称职了吧。
现在的文科毕业生,素质更好,受到的训练更扎实。有一些根本的问题没有改变,甚至更加严重,到了近乎致命的程度——高校的研究与中国社会严重脱节。
一方面是中国发生的激烈变革,几乎不给学问家喘息的机会,太快了,实难进行稳定的观察和总结;二是国内文科系仍然没有完成消化吸收西方学术体系的工作,还在专心以继之。
这也许就注定了这个时代没有大家,只有孜孜以求,老老实实搬运传播西方学术精髓的一群蚁工。蚁工的工作是值得钦佩的。我本人不是一个崇洋的人,我不接受全盘洋化的思想,但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界寻找到中国学术大厦的基石之前,需要扎扎实实学会洋人的学术体系。这跟理工科是一样的,根本无法逾越,所谓的弯道超车是不存在的。
第三,国内学派的努力一直无法收获成果。我们仍然看不到令人欣喜的迹象——国内大学文科系出现了能够思考的学生,有立得住的学术思想苗头吗?没有这样的事。这样的人难以在中国高校存活,存活的都是听话的人愿意在现有的体系里做一个听话的分子的人,或者伪装成犬儒的人。
第四,大量的研究禁区存在,这也是不用争论的现实,谁都明白。其实这个并不能看做对学术研究的严重障碍,学术思想往往就是在重压下才能出来。但中国的文科院系中出不来这些东西。我猜想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天资很好的学者过于崇美崇洋。
⑷ 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⑸ 科学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科学研究的意义是推动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并采用最合理的方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整个世界向前发展。
⑹ 科研的意义是什么
科研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科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探索性研究。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并为日后周密而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描述性研究。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描述主要规律和特征。
3、解释性研究。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
⑺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教育必须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
(二)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不仅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所谓教育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的并经过教育实践检验的教育观念系统。这一观念系统的核心是教育规律的认识,它是经验事实的本质概括。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一个逻辑的上升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
(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代未来教育的改革家。他们不仅有科学家、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头脑,而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进行教育实验,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他们应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科学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⑻ 科学研究方法在科研中有什么作用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
2.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
3.利用假设作进一步的预测.
4.设计实验检验以上预测.
⑼ 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论文的重要意义
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