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多角度分析寓意的方法

多角度分析寓意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6 21:58:51

1. 对于一个寓言怎样才能正确的分析出它的寓意

解读寓言,一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 二、写作准备 1.了解寓言的基本内容,学习理解寓言的寓意。 2.了解寓言的一般特征,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 三、知识储备关于寓言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有人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团结,打击敌人。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这些教训,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南辕北辙》的最后一段中就直接点明了:“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另外,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着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着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四、写作指导 寓言往往是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寄托某种深刻的道理。故事是外壳,道理是内核,因此解读一篇寓言就是要善于透过表面故事去探寻其中蕴涵的深层道理。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会多种角度思考。解读寓言,一般要从其内容(即故事)入手,在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其深刻的寓意。有的寓言内容简单,寓意单一;有的寓言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得出不同的启示。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篇寓言的寓意。如《黔之驴》,我们可以从驴的命运方面总结寓意:批评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必将自招祸患的人;也可以从虎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还可以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思考,总结出寓意:要想做事成功就得坚持,不放弃,而且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甚至还可以从好事者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办事要因地制宜,否则会劳而无功的寓意。这样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拓展自己写作的思路,并有利于自己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相关写作。 二、学会联系生活解读。在进行解读寓言的写作,解读寓言的寓意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例加以说明。如理解《南辕北辙》时,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也说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这样联系现实生活来谈感受,会使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学会从形式谈特点。解读寓言还可从它的形式入手,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写作特点。自然,这对大家的要求要高些,同学们必须掌握文章的一些表现手法,再结合所要解读的寓言的表达特点来具体分析。如《杞人忧天》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的。杞人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晓之者”作解答,这样一问一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文章结构如一条线贯穿起来一样,层次分明。此外,有些寓言还常常采用对比、夸张、以小见大等手法来表现寓意,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2. 综合分析如何用多角度回答呢

在结构化面试中,有一种能力考察的非常多——综合分析能力,这类题目通常是要求考生对某一话题谈看法。想答好这类题,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对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往往较为容易,符合主流价值观即可,但是涉及到多角度分析问题,往往就令考生们非常头痛了,很多人只能够想到一两个点,思维打不开,因此导致作答内容过少而失分。今天教育专家给大家分享一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好方法。
一、辩证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指的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俗来讲就是能够看到一个问题的两面性。比如“校园暴力”,当看到这类话题时,大家往往会谴责施暴者的冷酷和嚣张,校园暴力行为不但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者扰乱了校园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但是,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这些施暴的孩子,其实也是隐藏的受害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疑惑、烦恼和苦闷,没有得到监护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再加上部分父母的过度溺爱、校园管理的缺位以及部分老师的不作为等因素,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也就有其必然性了。
二、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是相对简单的一种分析方法,指的是围绕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个利益方来进行原因分析或者影响分析,并且可以为后续的对策建议提供借鉴。常用的主体有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等等,在具体题目中,拆分出的主体也各有不同。例如,分析“网络直播乱象”这个话题时,涉及的主体就有网络主播、网络平台、监管部门、广大网友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打开思维,再进行分析作答。此外,当涉及“个人”这个主体时,不同的题目中可以有不同的寓意,根据题干信息,“个人”这个主体可以是“公民”、“青年人”、“党员干部”、“消费者”、“网友”等等。
三、层面分析法
层面分析法属于比较有深度的分析方法,通常在分析原因或者是对策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层面分析法。层面法包括观念、制度、操作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在观念方面,通常有思想、意识、态度、觉悟、素质、诚信等;在制度方面,通常有法律、制度、机制等;在操作方面,通常有监督、管理、软硬件投入、激励、惩罚、技术等。比如针对“高铁霸座”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从思想、制度、监管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或者是提出对策。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要根据题目的信息作出具体的阐述,不能太过笼统。比如,当我们在分析原因时,不能只说“意识不到位”,要讲清楚什么意识不到位,比如法制意识缺失、诚信意识缺失等。在提对策时,也不能只说“加强宣传”,要讲清楚以什么方式宣传、宣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等,比如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可以进行线上的公众号宣传以及线下的社区宣传,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垃圾分类手册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人们快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3. 如何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作为中考命题的考查点之一,近年来已成为中考卷中的热门题.所谓句子的深层含义,\x0d是指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似乎应当以肯定的、正面的表达为好).\x0d它蕴涵在表层含义之内,具有深刻的内涵、深透的意蕴.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在阅读中应多角度地反复推敲、揣摩,它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题,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检验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以及充分利用已知信息求解未知的能力.从命题范围来看,句子的深层含义包括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从考试题型来看,大多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什么”等这类方式出现.在答题时,结合中心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水平的层次标志着思维水平的层次,要提高自己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的能力,首先就必须加强对自己深层思维的训练.下面让我们以2005年部分省市中考卷中的典型题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x0d一、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x0d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x0d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x0d与文章的整体脱节,\x0d就句论句,\x0d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x0d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x0d下面请看《父亲不写信》(2005年河南题)中的一道题:\x0d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x0d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x0d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x0d,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x0d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典型题例:“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题目解析: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答案显然归纳不出.但是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x0d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再往后看第7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境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得出题目答案:\x0d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又是在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x0d二、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x0d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请看《初冬月》(2005年资阳题)中的一道题:\x0d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x0d……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x0d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4. 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一件事情

一件事情的分析要想全面,你必须得站在多个角度,这个角度是指立场不同的人,不是说一个人不同的思想出发点,比如说有一件事情你在学校的时候评了三好学生,你就要想自己报的是什么想法,老师报的是什么想法,同学报的是什么想法,然后学校这件事情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对一件事情必须要从多个立场出发,而不是说你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去想自己成了有什么好处,失败了有什么坏处,自己得付出什么,自己能得到什么,这只是你单人的个体的角度,而不是全面的角度。

5. 理解寓言寓意有什么方法

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还有作者当时的创作感情

阅读全文

与多角度分析寓意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鉴别方法 浏览:712
圣荷纳米霜使用方法 浏览:166
货车多利卡打不着火解决方法 浏览:395
韩束紧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12
摩托车前叉连接方法 浏览:427
交流和直接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465
龟田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66
曾仕强怎么使自己开悟的方法 浏览:251
大拇指甲沟炎治疗方法 浏览:911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汇总 浏览:330
u盘扩展内存方法手机 浏览:36
除螨包的最佳方法 浏览:24
瓷砖鱼池漏水最简单的补漏方法 浏览:16
智能化方法如何帮助开发软件 浏览:360
卷闸门的开关安装方法 浏览:795
汽车纽扣电池的安装方法 浏览:892
斗地主快速学会的方法 浏览:879
钢梁安装方法如何做挠度实验 浏览:228
砂砾压实度检测方法 浏览:900
黑底白字解决方法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