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歌剧《卡门》的故事梗概、着名选段演唱的内容和音乐特点
透亮的莫扎特与棕黑的真实主义,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范畴在《卡门》中碰头相遇。出现这个奇迹,在整个歌剧史中仅此一次
歌剧《卡门》以鲜活的音乐笔触,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不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也使小说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剧《卡门》面前相形失色。举凡文学名着的改编,陷入简化、稀释乃至歪曲的窘境,为数并不在少。仅歌剧中的文学改编,古诺的《浮士德》和托马斯的《哈姆莱特》均是简化稀释的有名例证,就连威尔第的《奥赛罗》这样被公认可与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剧改编,也是以损失文学原作的诸多精华为代价。歌剧《卡门》的罕见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着名的”短篇小说,而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在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出版近三十年之后,比才主动建议采用这一题材写作歌剧,显然他是意识到了该故事中的深刻内涵和音乐潜能。尽管此剧排演时就因故事情节的大胆刺激备受挫折,但比才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终于将此剧搬上巴黎喜歌剧院舞台。可惜的是,比才不久因病谢世,无缘看到歌剧《卡门》在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凯旋。自1875年至今,《卡门》盛演不衰,一直是观众最喜爱的歌剧之一。《卡门》通过歌剧,通过音乐,走向世界。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着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比才用自己的生动音乐为《卡门》注入灼热的南欧色调和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在喧闹的塞维利亚街头和人声鼎沸的斗牛喝彩背后,演绎着一出令人惊诧的情爱悲剧。龙骑兵何塞受卡门诱惑,拜倒在卡门裙下。但两人发生龃龉,何塞以死要挟,卡门拒不屈从,最终导致惨剧。直截了当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配以光彩夺目的音乐和节奏铿锵的舞蹈。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连续观赏《卡门》二十次之多,他的一席话至今仍保留着当时因兴奋异常而忘乎所以的口吻:“这音乐令人愉快,但并非法式或德式的愉快,而是非洲的愉快。宿命笼罩着它;它的快乐短暂、突然、不求谅解。我羡慕比才有勇气表达这种欧洲文雅音乐先前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感性——这种更为南方、棕黑、烧灼的感性……还有爱情,被移到大自然中的爱情!爱情作为一种命运,一种灾难,讽刺、直白、残酷,就像大自然本身!结束这部作品的唐·何塞的最后喊叫——‘是我杀死了她,我……我亲爱的卡门!’,如此严峻、如此可怕地表现出构成爱情核心的悲剧性反讽,我从来没有见过。”
到底是精通音乐的大思想家。尼采以其典型的尖锐感受力,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歌剧《卡门》的实质。不错,《卡门》写的是爱情。但是,《卡门》不仅仅是在写爱情。或者说,《卡门》中的爱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它通过爱情,写出了感性生命的不可预测与不可捉摸,也连带写出了人生命运的乖戾、盲目和无情。卡门,一个吉普赛女郎,美貌泼辣,桀骜不驯。她是所有男人的猎物,又是所有男性的陷阱。何塞,一个普通士兵,循规蹈矩,恪尽职守。但他不自觉走入卡门的魔圈,厄运从此缠身,直至走向毁灭。这就是感性生命的原初状态——“南方、棕黑、烧灼”;这也就是爱情的本真原型——“讽刺、直白、残酷”。
然而,在歌剧《卡门》中,残酷的生活真实和刺目的道德悖论却从不给人以压抑和沉重的感觉。这必须归功于比才的音乐才智和敏锐判断力。“命运”的主导动机是不祥而阴沉的,但难得在音乐中刻意渲染,而且常常跟随卡门的身影,一变转型为小鸟式的轻盈灵活。卡门的音乐配置始终充满半音的诱惑和舞曲的节律,其音乐勾人魂魄的魅力否决了观众对她进行正统道德判断的可能。何塞令人同情又让人唾弃,比才利用音乐的色调变化充分展示了他的犹豫,无奈,情不自禁,痛不欲生,以及最后的歇斯底里。就连有点让人讨厌的斗牛士,比才也通过一曲雄健豪放的《斗牛士之歌》,使这个没有多少戏剧分量的人物在观众脑海中打下深深印记。
歌剧《卡门》通过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以轻松自如和明快干练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灼热的南国生活画面。如本文开头所言,这种黑白互衬、明暗相映、正反交错正是《卡门》最突出的艺术特质。《卡门》揭示出人生正面价值(爱情与自由)与负面威胁(堕落与死亡)具有反讽意味的相辅相成。它以逼真的写实展现出人性的辩证悲剧,但绝无半分多余的浪漫眼泪。这得力于作曲家能以超然物外而又体贴入微的心态对待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情境。为此,比才在《卡门》中获得了堪与莫扎特媲美的成就。《卡门》在莫扎特辞世八十余年后,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再现了莫扎特般的智慧,同时又预示了真实主义的来临。透亮的莫扎特与棕黑的真实主义,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范畴在《卡门》中碰头相遇。出现这个奇迹,在整个歌剧史中仅此一次。
‘贰’ 歌剧卡门的赏析
歌剧《卡门》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卡比的经典之作。《卡门》是由一部小说改编,而卡尔为了让剧情发展跟合理的搬上舞台,在保留其中的精华基础加以大胆的改编,使情节线索变得简洁又集中,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本歌剧《卡门》共四幕:第一幕,卡门对唐荷西的一见钟情;第二幕,初显矛盾;第三幕,矛盾激化;第四幕,怒杀卡门。
歌剧的故事内容简单概述为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普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年青英俊的唐荷西,使他堕入情网,使之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后来唐荷西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后来卡门又爱上了勇敢潇洒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唐·荷西在嫉妒的愤怒中杀死了卡门。
歌剧《卡门》把直抒胸臆的歌词同热情奔放的音乐旋律结合起来,让卡门在歌唱中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塑造出感情炽热、热爱自由、个性鲜明的卡门形象第一幕卡门一上场就唱起了着名的《哈巴涅拉之歌》,明确表现出卡门热爱自由的特点。
歌中唱道:“爱情是只不羁的小鸟,人们难以将它驯服。纵然是恐吓、威吓,它都不会屈服。任你怎样喋喋规劝,它都不会轻易听从。”但是后来正是由于卡门这样的爱情观,让她和荷西一步步逼近绝路,正如纸牌占卜上说,“先是我灭亡,再是他灭亡”。
短短的2个多钟头里面,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剧情发展都符合戏剧的逻辑。另外虽然这不是悲剧但是正如有人评论“它有喜剧的因素”,这个并不难察觉,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和中间部分有很多轻快的桥段和音乐。是这部结局是悲剧歌剧并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伤感。
‘叁’ 卡门序曲与卡门区别 就是Beyond中黄家驹用吉他奏的那首卡门
卡门序曲说白了就是卡门的前奏,交响乐都比较长,分几段。 家驹弹得卡门是演唱会时的即兴演出,乐坛速度越快,纯粹是取悦观众,毕竟演唱会时很高兴,玩美了 哈哈 。并没有填词演唱版。
噔噔噔噔 噔噔噔噔 噔 噔噔噔噔噔噔噔 (自己哼唱卡门中ING)
回答完毕哈
‘肆’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唱法上有什么区别
一、抒情男音不同
1、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的音域一般是C3-C5。与抒情女高音的特征相仿,抒情男高音强调音色的明亮,声音优美柔和,气息的流畅,富于歌唱性。
2、男中音:抒情男中音这是以抒情见长的高男中音,音域为a—g2或a2。例如唐尼采第《宠姬》中的国王阿尔方索十一世、威尔第《茶花女》中的阿芒、比才《卡门》中的埃斯卡米洛等均属此类。
3、男低音:抒情男低音声音流畅、低沉,时而亦显轻快、抒情,富于歌唱性。音域通常为 E2-E4。
二、戏剧男音不同
1、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的音色要厚实些饱满些,而且精力充沛,它的音域一般为B2~C5。
2、男中音:戏剧男中音音域为f-e2至g2。嗓音结实、浑厚,情绪激烈。例如《罗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威尔第《奥赛罗》中的雅戈、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的鲍里斯、列昂卡伐洛《丑角》中的托尼奥、贝尔格《沃采克》中的沃采克等均属这一类型,其中有的角色(如沃采克)的音色更接近于男低音。
3、男低音:其音域与通常男低音相仿,区别是可适当向上下移动,富于戏剧激情。另外还有专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声音轻巧灵活、节奏自由,与专演正派角色的庄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性质不同
1、男高音:声乐曲中女高音、女低音与男低音之间的一个声部。
2、男中音: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包含男次高)之间的声部。大体有较高和较低的两类,前者的音域通常为a-g2,相当于现在一般称之为男中音的音域,后者为f-e2或f2(较低的音域)。
3、男低音:拥有人类最低沉的嗓音,这是人声最低的音域了,常用音域一般为E-d1(e1)。
‘伍’ 关于《卡门》的音乐知识简介
《卡门》 (Carmen,1875)
序曲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几段音乐之一了,虽然往往指得是第一段.歌剧的序曲非常简单,由两部分组成,基本上采用了现成的歌剧中的曲调.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第四幕中斗牛士入场的主题,一个是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痛快淋漓的第一部分过后,短暂的第二部分的情绪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卡门主题,或者说是命运主题.颤抖的弦乐给人以不吉祥的感觉.序曲的结尾很特别,最后的一个音令人狐疑的悬在半空中,无形中增加了一种紧张感.
大幕拉开,现在是在塞维利亚广场上,班长莫拉莱斯(Morales)和一帮龙骑兵无聊的看着过往的行人.这时卡门的对立面米开拉出现了,她向莫拉莱斯打听一个叫何塞的下士.莫拉莱斯告诉她何塞会在换岗时来.莫拉莱斯想留住米开拉,但米开拉说她会等会儿再来,然后就走掉了.
不久号声从远处响起,士兵们开始换岗.这时有一群天真的顽童出现,他们模仿着龙骑兵的样子迈着大步,十分认真却也滑稽可笑.剧本上写着越小越好.这时有一段儿童合唱,非常动听.柴可夫斯基喜爱"卡门",并在他自己的感觉"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中引用了这段合唱以示对拜耶的尊敬.在音乐中可以听到儿童们模仿军号的声音, 第二幕中,卡门也有一段模仿军号的声音,但却大不一样. 换岗后莫拉莱斯告诉何塞有位姑娘来找过他,何塞知道一定是米开拉. 这之后新到任的苏尼卡(Zuniga)中尉和何塞有一段谈话.吉罗将它改为宣叙调,删掉了大段的对白,也淡化了何塞的形象.在这段谈话中,我们知道米开拉是一个孤儿,被何塞的母亲收养.何塞和米开拉从小一起长大,并深爱着米开拉.然后何塞开始修理自己枪上的撞针链子.这时工厂女工们上场了.她们一下子就成为了男青年们和龙骑兵们目光的焦点.
女工们在一边抽烟一边唱.这一场景曾令首演时的观众们震惊."卡门"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这段女工合唱,将温柔的情话比作飘动的烟云,而歌曲也如歌词般飘渺.卡门终于登场了.她的第一句歌词便展现了她的性格:"何时爱上你们?天哪,我说不清...可能永不爱...可能在明天...但不是现在,请躲开."
接着卡门唱了着名的哈巴涅拉"爱情象一只自由鸟".这是歌剧中极少的几支带有西班牙色彩的曲调之一.因为原曲是一个叫伊阿迭尔(Yradier)的西班牙人写的.拜耶对原曲作了很大的改进.而歌词几乎全部是拜耶自己写的.这段的关键词是爱(L'amour)和要当心(Prends garde a toi).
何塞一直在忙于自己的撞针,根本没有注意卡门,而卡门却注意到他.卡门将自己胸前的一朵花扔给何塞,引起一片哄笑.在哈巴涅拉的副歌声中,卡门,女工们和青年们都下场了.何塞拾起花,闻着,唱道"要是世界上真有女巫,她就是".吉卜赛的魔力开始起作用了.恰在这是,米开拉上场了.何塞藏起了花.两人有一段动人的二重唱.
米开拉带来了何塞的母亲的一封信和一些钱,还带来了母亲对爱儿的一个吻.何塞非常激动,他想起了母亲和美好的家乡,他吻了米开拉,让她带回赤子对母亲的亲吻.米开拉走后,何塞读了母亲的信,知道母亲希望他娶米开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差点被卡门和她的花朵诱惑.
何塞正要扔掉花,工厂里突然传出骚乱声.原来在和另一个女工吵架中,卡门用切纸烟的刀子在对方脸上划了个十字.工厂女工们冲出大门,分成了两派.一方说是卡门,一方说不是,各不相让.这是一段绝妙的合唱,演唱很有技术.合唱一开始要保持原有的速度, 还要注意看指挥,还要注意音色优美,而女工们都在争吵中,很难同时做到.争吵以互相拉扯对方的头发而告终.
苏尼卡命令何塞带人进去看看.何塞带了卡门出来.何塞叙述了了解到的事实,于是苏尼卡中尉转过脸等待卡门的回答.卡门用一段不着边际的歌曲来回答他.最后苏尼卡中尉叫人捆了卡门的手,交给何塞看守.当两人单独在一起时,卡门立刻变的无比温顺.她告诉何塞你已经爱上了我,因为那朵花的魔力已经起作用了.何塞对她提起花显然有点生气,虽然他实际已有点心动,他叫卡门不要说话.
于是卡门开始唱起赛格迪亚舞曲."卡门"作为一部喜歌剧,又于传统的喜歌剧不同. 拜耶在一些地方适当的采用了音乐而不是对话.比如这一段音乐.它用卡门富有吸引力的歌声成功的推动剧情迅速而自然的发展.这是一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音乐,具有弗拉门戈音乐的和声,节奏和配器.卡门唱着在赛维利亚城城门边的帕斯蒂亚酒店中,她将和情人一起跳赛格迪亚舞,喝曼扎尼亚酒.当她唱出她的情人只是一个下士时,何塞坐不住了. 他需要卡门的承诺.卡门继续用歌声向他保证.随后苏尼卡中尉出现,命令将卡门送入监狱.在何塞押送卡门经过一座桥时,按预定计划,卡门推倒何塞,逃掉了.第一幕也随之结束了.
第二幕的间奏曲很短小,如前所述,在首演时得到了Encore.音乐中使用了何塞稍后在他去帕斯蒂亚酒店路上唱的小曲的主题,所以在"卡门组曲"中这段又被称为"阿尔卡拉的龙骑兵".
场景转到帕斯蒂亚酒店,这里是走私犯们碰头的地方.苏尼卡中尉坐在卡门身边.卡门突然站起来,唱起了波希米亚之歌.歌词是从描写格拉那达地区波希米亚舞蹈的文章中节选出来的.整个歌曲中兴奋,激动和越来越疯狂的情绪与歌词配合的非常贴切,音乐就如同歌词一样,从第一段的"唱歌跳舞,多么快活"到第二段的"越跳越快,越唱越响亮" ,"热情奔放",和最后第三段的"旋转如飞","欢乐又疯狂".
在同苏尼卡中尉的谈话中,卡门知道何塞因为放走了她而被降了职,还被关了一个月, 刚刚被放出来.卡门很高兴.这时外面传来了欢呼声.斗牛士艾斯卡密尤出场了.苏尼卡中尉邀请艾斯卡密尤进来喝酒.于是艾斯卡密尤开始唱起"斗牛士之歌".
这或许是"卡门"中最着名的唱段了.着名歌剧评论家纽曼(E. Newman)说这是一首绝妙的装腔作势的歌.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拜耶标记到要唱得愚蠢些(with fatuity).歌词描述了斗牛场上的紧张场面.而副歌中对爱情的吟唱暗示着剧情的下一步发展.这段的关键词还是爱情(L'amour).在副歌的结尾,卡门,艾斯卡密尤等人轮番唱出爱情这个词,而艾斯卡密尤一上来就对卡门产生了好感.歌曲一结束,他就对卡门表达爱慕之情.不过卡门此时还爱着何塞,她对斗牛士表情冷淡.
斗牛士和苏尼卡中尉相继离开了酒店,离开时,苏尼卡中尉说他会在点名后回来.只剩下了卡门和她的两个朋友梅塞德丝(Mercedes),弗拉斯基塔(Frasquita).随后两个走私犯子丹凯尔(El Dancairo)和雷曼达多(El Remendado)来到了酒店.
两个走私犯子需要抢一批货物,他们需要三个女人的帮助.几个人有一段精彩的五重唱.它有点象前面的女工争吵时的合唱,非常难唱.因为音乐节奏很快,又很有风趣,还必须唱得清楚.在欧洲,尤其在法国,每当演唱这段五重唱前,观众都会认真坐好,以便洗耳恭听,尽享乐趣.歌中,走私犯们认为"无论是对人搞欺骗,还是盗窃,还是愚弄,都需要有女人一同干,没有女人就是不行",弗拉斯基塔和梅塞德丝也同意了,但卡门不同意.在追问声中,卡门说"我已陷入情网!(Je suis amoureuse)".这句话犹如一颗炸弹,立刻引起一阵混乱.不过走私犯们不久就想出了办法,他们要卡门把何塞拉下水,卡门同意了.
何塞出现了,其他人都已经逃出,只剩下了卡门.卡门开始为何塞跳舞,她嘴里哼着歌,用响板伴奏,何塞看得目不转睛.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的省会,这里以弗拉门戈舞着称.而弗拉门戈舞的一个特点就是常用响板或铃鼓为自己伴奏.
忽然远处传来了军号声,若隐若现.拜耶强调要用军号而不是小号.何塞注意到了号声,这是点名号,他要回去了,而卡门却不以为然,她仍接着跳舞.两人的性格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当卡门发现何塞打算听从号声的召唤回营时,她怒不可遏.她用漂亮的言词来讽塞.她也模仿了号声,但效果与第一幕中的顽童合唱迥然不同.最后她叫何塞滚开.
何塞感觉非常委屈,他从衣服中拿出卡门扔给他的花,唱起了着名的咏叹调"花之歌" "花之歌"的曲调以前曾出现在拜耶的一部未完成的歌剧中,后来被放到了这里.它的结构是不寻常的.它只有一段歌词,乐句也并不重复,也不象其它的咏叹调有副歌.所以这段咏叹调可以视为何塞个人感情的一次发自肺腑的对爱情的表白.
在随后的争吵中,老实规矩的何塞和自由奔放的卡门之间格格不入.何塞唱着永别了转向门口,却正好遇到点名后如期来到的苏尼卡中尉.苏尼卡中尉的厉声斥责令两人拔刀相向,走私犯们立刻一拥而上,将苏尼卡中尉缴了械.何塞袭击了一个军官,他现在已别无选择了,只有和走私犯们一起走.第二幕完.
第三幕的间奏曲选自拜耶的另一部杰作"阿莱城姑娘" (L' Arlesienne).这里介绍一下"阿莱城姑娘",它是为都德(Daudet)的戏剧的27段配乐.这是拜耶在接下"卡门"后又接下的工作.拜耶迅速完成了整部配乐.但这部作品的首演也失败了.它在空空如也的剧场里上演了21场.都德的朋友都感到懊恼,害怕音乐的坏印象会连累了剧本本身.但到如今却主要是由于拜耶的音乐才使人们想起都德的戏剧.1885年它再次首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拜耶在首演后迅速对其中的四首作了改动,就成了今天的第一组曲.它在两个月后的10月10日的演出获得了掌声.第二组曲是拜耶死后由吉罗编选完成的.这首小曲具有田园诗般的风格,似乎与整部歌剧的风格不太一致,也许只是在进入更为沉重的后两幕的一个小小的放松.
幕起,走私犯们正在山间吃力而小心翼翼地前进,从音乐中可以感到这是一件秘密而危险的勾当.大家一起唱道"要当心,当心别跌交",随后几个人高声唱道"我们无所畏惧向前方",音乐最后又"要当心"的曲调上.
从随后何塞和卡门的谈话中知道卡门已不象以前那样爱何塞了.梅塞德丝和弗拉斯基塔正在用纸牌为自己算命.卡门后来也加入了,这就是着名的"纸牌三重唱".
三重唱的前一部分实际是一段精彩的二重唱.梅塞德丝和弗拉斯基塔要从牌中看到自己的命运.她们交替唱出自己看见的.弗拉斯基塔看到一位英俊的青年,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首领;梅塞德丝嫁给一位阔老,终于成为一个有钱的寡妇.她们的歌声最后停留在各自的关键词财富(Fortune)和爱情(Amour)上.这是卡门也来看看命运好坏.脚本上写着"几乎是道白地"唱:"方块!黑桃!死亡!(Carreau,pique...la mort !)"有人说只有到歌剧院里去听,才能体会死亡(mort)一词震撼人心的力量.命运已经决定了,卡门准备等待这个结果的到来.这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最后梅塞德丝和弗拉斯基塔又唱起了愉快的歌曲,与卡门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效果.
两个走私犯子回来了,告诉大家有三个税务官在城门口,卡门立刻说可以让她们几个女人来对付.何塞很生气.最后何塞被留下来看守货物.
这是另一侧米开拉出现了.为了让米开拉唱一段咏叹调,何塞和走私犯们一起先下场了,下场时他在枪里装好火药.米开拉唱了一段咏叹调,这是歌剧首演时便受欢迎的三段最通俗的曲调之一(另俩段是第一幕中的二重唱和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音乐表达了米开拉害怕的心情,共有三段歌词.开始唱道"我说我从来不会害怕",显然是为自己壮胆,一副弱女子形象.但到中段"我要仔细看看那女人",歌声立刻变得高亢有力,而在"那曾经是我爱的人"一句又温柔无比.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歌词一样,不过这会却显得有力量了.
突然一声枪响,米开拉立刻藏了起来.艾斯卡密尤出现了,他的帽子上有一个弹孔,但他毫不在乎.何塞随后出现.艾斯卡密尤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个斗牛士,为爱情而来.他所爱的人是一个吉卜赛人,叫卡门.她曾经爱过一个士兵,不过她对他的爱已经结束了.马上艾斯卡密尤就意识到那个士兵就是面前的走私犯,一场打斗不可避免.在脚本中,这场打斗分为两个阶段:先是何塞被艾斯卡密尤击败,但艾斯卡密尤饶了他,但何塞不服气,他们又开始打,这次是艾斯卡密尤滑倒在地,被卡门救起.拜耶显然不想把这一段作为高潮,于是在打斗中艾斯卡密尤的刀折断了,何塞正要结果了艾斯卡密尤,卡门和其他人赶了回来, 救下了艾斯卡密尤.艾斯卡密尤邀请大家去看他斗牛,并加上一句"谁爱我,请赏光",随后缓慢离去.(不过,在我看过的ERATO的VIDEO中,还是打了两次.)
这时大家发现了米开拉.米开拉告诉何塞,他的母亲已经病得不行了,还想见他一面. 何塞是个孝子,他就和米开拉一起离开了.不过他说"但,我还要回来!".
第三幕是以斗牛士在幕后的唱段结束的.歌中唱道:"斗牛士啊,你要保持警惕".
令人兴奋的第四幕间奏曲为转入一个十分欢乐的场面作了铺垫.第四幕是很简短的一幕.场景是在塞维利亚市斗牛场的外面.各式各样的人物出现在场上.我们现在知道了序曲中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来自这里.虽然有朋友的警告说何塞就在附近,卡门仍平静地说"我等他".不久,两人见面了,死亡也快到来了.歌剧进入了最后的高潮.
这是一段二重唱.在这段音乐中,卡门的音调变化不大,却始终很坚定.而何塞的感情却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的全过程.另外背景的合唱几次恰到好处的出现,促成了何塞感情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剧情的前进.
一开始,何塞就恳求卡门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卡门也斩钉截铁的拒绝了他.最后恳求与回答交织在一起,却又那样格格不入.然后何塞忧伤地轻声问卡门"难道你已不爱我?" 卡门没有回答,何塞又大声地问了一遍.卡门平静地回答"我已不爱你".何塞于是唱出了一曲凄凉的歌,恳求卡门别把他抛弃.卡门唱出了歌剧中最着名的一句歌词"要自由生,也要自由的死(Libre elle est nee et libre elle mourra!)",这就是卡门.
突然间斗牛场里传出了欢呼声,艾斯卡密尤斗牛即将获胜.卡门很高兴,而何塞则在合唱声中变得绝望了.他开始威胁卡门.当欢呼声再次传来,何塞已到了疯狂的边缘.他不愿卡门属于另一个男人.何塞:"我的忍耐已到了头",卡门回答道"杀死我吧,要么让我走" 当卡门把何塞给她的戒指扔回给何塞时,何塞彻底绝望了."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声从斗牛场里传出,但在欢快的音乐中我们能听到命运主题的影子.艾斯卡密尤获胜了,人们走出斗牛场,却看见何塞扑倒在卡门的尸体上:"你们抓走我吧.是我杀死了她!啊,卡门!我爱慕的卡门!"歌剧在爱慕(adoree)这个词上结束. 全剧终.
"卡门"将永远是永远舞台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这个作品是一遍雅俗共赏的理想的歌剧.
‘陆’ 卡门和卡农有什么不同
卡农简介: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说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一种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当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时,即称为卡农。其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起句或主句,随后进入的各声部称为应句或答句。
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门舞曲
梅里美(1803-1870),法国着名作家,与同代人雨果、巴尔扎克齐名。经典之作《卡门》1847年发表,经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又成为西方歌剧经典中的瑰宝。
‘柒’ 跪求歌剧《卡门》的故事梗概、着名选段演唱的内容和音乐特点
比才歌剧-《卡门》(Carmen),四幕歌剧,剧本:亨利、梅拉、路德维克、哈勒维,原着:普罗斯伯、梅利美,1875年3月3日法国巴黎喜歌剧院首演.
《卡门》是法国普罗斯贝尔.梅里美写的短篇小说,后来成为着名歌剧《卡门》的主题。
歌剧《卡门》,四幕歌剧。1875年3月3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剧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军曹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于是,霍塞与卡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霍塞的爱情,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
歌剧《卡门》已成为所有歌剧院中最受观众欢迎、表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还被改成了舞剧、音乐剧,并通过电影电视传到了千家万户。歌剧中那些着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脍炙人口。
但是,1875年的《卡门》却被看作一种失败。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巴黎批评界对这部旋律优美、配器出色、创意惊人的歌剧的大肆贬低说明了他们的无知和恶意。然而,当时的评论家只是表达了一种广泛的观点:巴黎上流社会无法容忍这部歌剧的题材。
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
关与歌剧《卡门》的评议:
歌剧《卡门》是比才在歌剧艺术上登峰造极之作,至今依然是世上演出率最高的剧目!
歌剧卡门里的着名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剧情一开始,性感的卡门慢步出场,大群俊男即时围着卡门大献殷勤,卡门媚眼一抛,却盯上了目不斜视的哨兵唐霍塞,于是便踏着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对唐霍塞诱之以色,示之以爱.唱词里尽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
《剧情简介》
第一幕 塞维里亚城广场
广场左侧为骑兵队驻扎军营,近中午时分,一群官士兵正无趣地看着广场上人来人往,打 发时间。突然间,人中出现一位神色稍带慌张小姑娘, 她是来自乡下的的蜜凯拉,到城 里要寻找在骑兵队担任下士军职的未婚夫;在骑兵队士兵询问之下,才知道她要找的就是 唐贺塞, 但是贺塞此时仍在站岗,蜜凯拉则借故离开,以免骑兵队其它士官兵的搭讪。
未久,远处传来由贺塞带队回营换班的卫兵的脚步声, 广场上的孩童们纷拥而上,模仿 起骑兵队行进的模样(士兵之歌)。 在换班时,有一士官转告贺塞,方才有位女子前来探访他,并大略描述了对方模样,贺塞 一听,知道是来自家乡的未婚妻蜜凯拉,遂静候蜜凯拉再度来访。此时已近中午时分,广 场对面的烟草厂午休钟声响起, 一群烟厂女工蜂涌而出,人手一支烟,来到广场上和情人 约会(烟厂女工合唱:烟雾缭绕飘向天际)。 忽然间有一群男士们问起:“卡门到哪儿去了?” 随即就是卡门大剌剌地登场,只见男士 们团团围住卡门,想一睹她诱人的风采, 但是卡门只对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专心做事的贺 塞产生了兴趣, 她有意无意地唱着:“爱情就像是一只难以驯服的小鸟,也像是放浪不羁 的吉普赛孩童,郎虽无心,妹却有意, 如果你不爱我,而我却爱上了你,那你可就要当心 了!”(哈巴奈拉舞曲)。
一曲即毕,贺塞仍然未正眼瞧卡门一眼, 卡门遂主动走上前去搭讪,并且从胸口掏出一朵 红花,朝贺塞扔去。在众人取笑贺赛声中,卡门又如旋风似地离去, 只剩下赛仍在卡门 这一丢所造成的小小震撼之中。忽然在贺塞背后传来一阵轻声呼唤,回头一看, 原来是蜜 凯拉来了!她带来了贺塞母亲的问候与一封信,贺塞在感受亲情温暖之余, 彷佛又见到了 美丽的家乡与慈祥的母亲, 并且在心中默许将要娶蜜凯拉为妻 (二重唱:母亲的问候), 而蜜凯拉又是一阵害羞 ,借口说要去街上买点东西,稍后再回来拿贺赛写给母亲的信。
就在蜜凯拉走开没多久,烟厂里传来尖叫与打斗声。卡门和另外一名女工发生争执,大打 出手,其余女工则各自拥护一方,相互指责对方。骑兵队队长祖尼卡指派贺赛进入工厂内 调查,并且将卡门逮捕到案。纷乱终告一段落,随后众人散去,广场上只剩下卡门与贺赛 两人,卡门诱惑贺塞把她放走,并且和她前往城墙边一家小酒馆饮酒作乐 (塞桂迪拉舞曲);贺塞原先还严词拒绝,但终究 抵挡不了卡门魔力般的吸引力,遂解开了捆绑卡门双手的绳子,卡门则和贺塞串通好,在 押送她前往监狱的路上,她会出奇不意地把贺塞撞倒,然后再一溜烟地逃走。被迷惑已深 的贺塞竟然答应了卡门的要求,而这样天真的想法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贺塞则被队 长祖尼卡拔除肩上官阶,下令收押坐监。
第二幕 塞维里亚城墙边的小酒馆
在酒客、走私客、吉普赛人混杂的昏暗小酒馆中,卡门和两位女伴—弗拉丝基塔、以及麦 赛德丝—随着热烈激荡的吉普赛舞曲翩然起舞 (吉普赛之歌)。 就在酒店老板宣布打烊时间已到、众人即将离去之际,外头又涌进另一批群众,原来是斗 牛士艾斯卡米罗在众人拥簇之下,来到酒店中小小庆祝一番,原本要离开的酒客为了一睹 鼎鼎大名的艾斯卡米罗的真面目,又都留了下来,而艾斯卡米罗为了答谢众人支持,唱起 了着名的“斗牛士之歌”,叙述斗牛场上的紧张 与刺激。末了,艾斯卡米罗注意到坐在一旁的卡门,他原本想向这位诱人的吉普赛女子献 上殷勤,未料卡门却回上一句:“现在要爱上你是不可能的。”但艾斯卡米罗仍满怀希望 离去。
终于等到大伙儿散去,两位走私头子—丹凯罗与雷门达多—上场了。他们宣称有一笔好生 意可做,但是需要女士们的协助;卡门则表示,她现在正沉醉在爱情中,工作对她来说则 是其次,两位走私头子和卡门的两位女伴大感意外,赶忙要她想清楚点 (五重唱:有一笔好生意要做)。 此时远方传来了一阵嘹亮的歌声,卡门跑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她“现在”的心上人唐贺塞 来了!卡门为了达谢贺塞为她所做的牺牲,于是翩然起舞,以飨爱人;好巧不巧,就在贺 塞沉醉于卡门曼妙舞姿
的同时,远方传来了军队归营的号角声,贺塞虽舍不得卡门,但是又顾及军职与荣誉,打 算忍痛离去,此举惹得卡门大为不悦,于是贺塞掏出卡门先前丢给他、而现在早已“由红 转黄”的那朵小花,借此证明他对卡门的爱意。贺塞告诉卡门,当他在狱中,每日都会看 着这朵花、思念着卡门 (花之歌);卡门听后,由嗔转喜,她要贺塞和她 一起到山上过着吉普赛人般的生活,充份享受自由;贺塞原本差点又陷入卡门动人的诱惑 ,但倏地又想到了自己有军职在身,无法随卡门四处流浪。正当贺塞准备离去时,骑兵队 队长祖尼卡忽然出现了!原来他也是爱慕卡门,因为无法忘情,又回来和卡门搭讪,不料 又见到刚出狱的贺塞也在场;祖尼卡用“以上待下”的命令口气要贺塞实时返营,两人之 间还发生了激烈的打斗,卡门见状,赶紧呼叫求援,结果则引来了一大群同伙的走私客将 祖尼卡制服。状况发展到此,贺塞已是骑虎难下,只好随卡门一同过着以穹苍大地为家的 吉普赛人漂泊生活。
第三幕 夜晚的荒山谷地
在一段长笛与竖琴导奏的音乐声中,场景移至夜晚的荒山谷地。走私队伍扛着吃重的行李 ,缓缓爬上山坡(走私者合唱)。在大伙儿暂歇之后,贺塞走到卡门身旁,打算与 卡门讲和,卡门却冷冷地回说她现在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爱贺塞了,她请贺塞好自为之。随 即卡门和同伴拿起了纸牌玩起算命游戏,不料却都出现“死亡”的象征 (乐团奏出“命运主题”):“先是我死、再来就是他 (贺塞)!”卡门虽感无奈,却也只好接受,因为纸牌是诚实不会说谎的 (纸牌三重唱)。
走私队伍休息结束之后,即将下山进行交易,只留下贺塞一人留守营地。此时蜜凯拉在山 地向导带领下登场,她此行是要找到已被卡门完全迷住心窍的贺塞,劝他早日回家。在向 导离去后,蜜凯拉独自一人身处荒山野地,她祈求上天保佑,完成使命 (咏叹调:我无所畏惧)。当蜜凯拉发现贺塞身影 时,正想开口呼喊贺塞,却只见贺塞拿起枪枝瞄准某一特定目标射击,原来这时有另外一 位访客上场了,这位访客就是斗牛士艾斯卡密罗,他此番上山则是要寻找心爱的女人—卡 门。
贺塞见到情敌出现,不免妒火中烧,两个人之间发生激烈打斗,适巧被赶回来的走私客给 拉开。艾斯卡密罗临走前礼貌性地邀请大家参观他即将在塞维里亚城举行的斗牛表演,随 后就唱着斗牛士之歌的曲调下山去了,而卡门此时的心也完全被艾斯卡密罗给掳获,贺塞 见状,更是气忿难平!
就当走私队伍要再度出发时,有人发现大岩石后面有一身影,贺塞一看:竟然是蜜凯拉! 蜜凯拉告知贺塞:母亲重病,不久人世,请他速回家中,而贺塞虽心有不甘,但在离去前 ,他还是撂下一句话给卡门:“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第四幕 塞维里亚斗牛广场
斗牛表演当天,广场上人群携攘,小贩、赌客、观众齐聚,等待表演开始。随后,在群众 欢呼下,艾斯卡密罗登场 (斗牛士进行曲);他向一旁的卡门倾诉爱意,愿 把在斗牛表演中的荣耀献给卡门。此时,弗拉丝基塔与麦赛德丝发现贺塞也混在人群中, 她们提醒卡门要格外当心,但卡门不以为意,并走出斗牛场外,准备和贺塞把话说明白。 此时的贺塞已经是穷困潦倒,他为了卡门抛弃了军职与家庭,他请求卡门念在过去之间的 一段情,回心转意,但卡门不为所动,表示她已不再爱贺塞了。此时斗牛场中一阵欢呼, 卡门闻声要转身进场,贺塞一个箭步挡住卡门的去路,他两次逼问卡门是不是还爱着斗牛 士艾斯卡密罗,而卡门不耐贺塞威胁,丢还了贺塞先前送给她的戒指,贺塞一怒之下,拿 起短刀刺进卡门的胸膛。适巧斗牛表演结束,众人散场,只见倒在血泊中的卡门、以及趴 在卡门身上痛哭的贺塞!(幕落)
‘捌’ 卡门的音乐特色
前奏曲
《卡门》的前奏曲堪称所有音乐作品中最家喻户晓的,也是最精彩的歌剧前奏曲之一。它由对比强烈的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氛热烈欢快,是由两个主题构成的减缩再现复三部结构。第二部分是通常所说的“命运”主题。在弦乐令人颤栗不安的震音背景下,由大提琴、单簧管、大管和一支短号奏出,其中独特的增二度音程人留下深刻印象:
哈巴涅拉
第一幕中卡门出场时所唱的这首着名的《哈巴涅拉》向众人表达她独特的爱情观:“你不爱我,我也要爱你;我爱上你,你可要当心!” 主题旋律那洒脱的节奏和带有三连音的半音下行音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华丽飘逸,活泼而轻佻,生动地表现了卡门的魅力和奔放不羁的性格。
“哈巴涅拉”,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十九世纪传入古巴,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这首《哈巴涅拉》是比才应卡门的扮演者、女中音歌唱家加莉玛丽的要求而写的,她认为卡门第一次出场时应有一首出色的歌,于是作曲家根据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蒂尔(1809-1865)的一首《哈巴涅拉》创作了此曲,并与女主角一起,先后修改了十三次才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这首《哈巴涅拉》,即我们熟悉的《爱情是一只难以驯服的小鸟》。
在塞维利亚城墙边
《在塞维利亚城墙边》是卡门引诱唐霍塞将她放走所唱起的一首塞吉迪亚舞曲,音乐极具挑逗性。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斗牛士之歌
第二幕中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所唱起的这首着名的《斗牛士之歌》,绘声绘色地描述斗牛的场景。这或许是“卡门”中最着名的唱段,着名歌剧评论家纽曼(E.-Newman)说这是一首绝妙的装腔作势的歌。它充分展示了艾斯卡密尤自高自大的性格。歌词描述了斗牛场上的紧张场面。而副歌中对爱情的吟唱暗示着剧情的下一步发展。
花之歌
男主人公唐霍塞的咏叹调《花之歌》可谓是一次发自肺腑的对爱情的表白。唐霍塞从怀中取出卡门当初扔给他、而今已经枯萎的花,向卡门深情地表白自己在狱中对她的思念之情。这首《花之歌》没有咏叹调常见的对称结构,而是源源不断,层层推进,将歌者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优美真诚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人心。
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卡门》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门、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第三幕中的《纸牌三重唱》,是全剧中最精彩的场面,也是最精彩的歌曲。重唱的音乐和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不祥之兆。
比才在《卡门》中,还采取了分曲编排的结构方式,灵活运用主导动机,在调性上做到连贯统一,使音乐推动了剧情的深化和发展。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当时比才受到了法国相异习俗的影响,他笔下的卡门与梅里美小说原着已经有了不少区别,他所刻画的歌剧人物总是与地方民族风格的模仿紧密相连的。在刻画人物方面,他运用了纯粹的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来刻画主人公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敢做敢当的吉普赛女郎,并专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突出响板节奏的“赛吉迪亚舞曲”或欢快撒脱的“吉普赛歌曲”,以及卡门每次出场时,无论是与霍塞女伴的对话还是重唱都是一系列集聚民族特色的片断。歌剧的重要环节还贯穿了西班牙典型的“斗牛士”和与之相配的风格性歌曲。这使得歌剧情境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具有独特的力、强烈的戏剧真实性的音乐戏剧作品,其抒情的部分散发着一种轻柔温和的感伤情绪。这里没有任何人为的造作的东西,一切都是带着粗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现出来的。音乐紧凑而爽朗,带着炽热的南国气质,吸引力极强。总之,因比才的改革,使得法国的歌剧更加有力、热烈而且戏剧化,在世界的舞台艺术中也占据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够将人性的善恶与冲突描绘得真实贴切,对后辈写实派颇具影响力。而《卡门》粗犷的自然美,充满了强烈的民间特点,热情、奔放、独具特色的音乐,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卡门》不但对法国歌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直接促进了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