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跳起扣杀等,对下肢力量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前场的搓、推、勾、扑球、放球,还是在后场的挥拍吊球、扣杀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羽毛球运动对上肢、肩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要求也较高。所以,在教学、训练以及自我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注意增强上、下肢及躯干肌肉群的力量素质。
(一)上肢力量
羽毛球运动的上肢力量应重点发展、提高挥拍击球的力量及速度,使出球凶狠,给对手造成威胁。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
哑铃推举 哑铃体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 哑铃俯立侧平举
哑铃扩胸 哑铃两臂交换摆动
哑铃侧平举 哑铃前臂屈伸
哑铃体前臂交换推 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
*墙手倒立 *墙手侧立臂屈伸
俯卧撑 俯卧撑推起击掌
指卧撑 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4)肋木练习
握肋木两臂屈伸 侧上举
前倒推起 水平静力支撑
(5)沙袋球和实心球练习
单手正面推掷球 单(双)手体前上抛球
单手侧向推掷球 双手向后抛球
单手肩上前甩球 双手侧抛球
(6)杠铃练习
单手上举 站立推举 提铃上举
斜上推举 颈后推举 直臂上举
前平举 坐推举 卧推举
上提杠铃 转动杠铃杆 俯卧扩胸
扩胸:双手各持一杠铃片,做直臂扩胸动作
(7)单杠引体向上
2.常用的上肢专项力量练习方法:
(1)连续挥羽毛球拍:按羽毛球运动的各种击球动作,做快速挥拍和用力挥拍。
(2)挥网球拍:方法同上。
(3)持轻量的哑铃,连续、快速地做挥拍练习。
(4)对墙连续挥拍击球。
(5)对墙掷垒球。
(6)拉橡皮条上摆、下摆。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训练是关键。羽毛球运动员的负担量主要是在下肢,而下肢运动的特点是前、后、左、右等方面的转换步法。因此,加强下肢力量训练,能够为快速移动步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踝关节)。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静力半蹲
单腿蹲起
蹲起
单足跳
纵跳
屈体跳
侧向跳
挺身跳
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蛙跳
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
驮人跳
小腿力量对抗
拉手单足跳
侧弓步交换跳
挂肘跳
跳人马
(3)沙袋球、实心球练习
俯卧双脚夹球后摆起
俯卧双脚夹球腿屈伸
双脚夹球上抛
双脚夹球前抛
双脚夹球后抛
双脚夹球侧抛
双脚夹球向前蹲跳
跳跃沙袋球、实心球
(4)杠铃练习
肩负杠铃提踵
肩负杠铃蹲起
肩负杠铃半蹲起
肩负杠铃弓箭步换腿跳
肩负杠铃半蹲跳
肩负杠铃左右侧跨跳
肩负杠铃前、后、左、右跳
肩负杠铃弓箭步走
肩负杠铃蹬上台阶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8)沙坑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在沙坑中进行。
(9)负重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身穿沙衣,腿绑沙袋进行。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羽毛球运动中的转体步法,各种扣杀动作以及上网救球后回中心等多种动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肌肉力量。因此,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不能忽视提高躯干肌肉群(腹、背肌)的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
(1)徒手练习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
仰卧起坐转体
俯卧体后屈转体
(2)肋木练习
背悬垂直腿上举
背悬垂屈腿上举
背悬垂侧举腿
背悬垂举腿绕环
(3)沙背心、沙护腿练习
背屈伸转体
侧屈体
马头仰卧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
俯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4)静力腹肌和背肌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徒手或负重转体
(7)多球练习杀球
(8)徒手练习挥臂,结合转体,前屈动作明显
⑵ 力量素质的训练
(1)对抗性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用极限力量对抗固定的物体。
(2)负重静力练习:根据发展某一部位肌肉的需要,确定一定的姿势,身体姿势保持不变,负一不定重量练习。
(3)慢速力量练习:动作速度很慢,不借助反弹和惯性,靠肌肉的紧张收缩完成。效果非常好。 (1)绝对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85%--100%练习,次数:1—3次,组数:6—10组。
(2)速度力量: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65%--80%练习,次数:5—15次,组数:4—6组。
(3)力量耐力:一般以最大负重量的40%--60%练习,次数:15—30次,组数:2—4组。 (一)上肢力量
羽毛球运动的上肢力量应重点发展、提高挥拍击球的力量及速度,使出球凶狠,给对手造成威胁。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
哑铃推举 哑铃体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 哑铃俯立侧平举
哑铃扩胸 哑铃两臂交换摆动
哑铃侧平举 哑铃前臂屈伸
哑铃体前臂交换推 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
墙手倒立 墙手侧立臂屈伸
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
指卧撑 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4)肋木练习
握肋木两臂屈伸 侧上举
前倒推起 水平静力支撑
(5)沙袋球和实心球练习
单手正面推掷球 单(双)手体前上抛球
单手侧向推掷球 双手向后抛球
单手肩上前甩球 双手侧抛球
(6)杠铃练习
单手上举 站立推举 提铃上举
斜上推举 颈后推举 直臂上举
前平举 坐推举 卧推举
上提杠铃 转动杠铃杆 俯卧扩胸
扩胸:双手各持一杠铃片,做直臂扩胸动作
(7)单杠引体向上
2.常用的上肢专项力量练习方法:
(1)连续挥羽毛球拍:按羽毛球运动的各种击球动作,做快速挥拍和用力挥拍。
(2)挥网球拍:方法同上。
(3)持轻量的哑铃,连续、快速地做挥拍练习。
(4)对墙连续挥拍击球。
(5)对墙掷垒球。
(6)拉橡皮条上摆、下摆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训练是关键。羽毛球运动员的负担量主要是在下肢,而下肢运动的特点是前、后、左、右等方面的转换步法。因此,加强下肢力量训练,能够为快速移动步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足部辅具)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静力半蹲
单腿蹲起
蹲起
单足跳
纵跳
屈体跳
侧向跳
挺身跳
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蛙跳
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
驮人跳
小腿力量对抗
拉手单足跳
侧弓步交换跳
挂肘跳
跳人马
(3)沙袋球、实心球练习
俯卧双脚夹球后摆起
俯卧双脚夹球腿屈伸
双脚夹球上抛
双脚夹球前抛
双脚夹球后抛
双脚夹球侧抛
双脚夹球向前蹲跳
跳跃沙袋球、实心球
(4)杠铃练习
肩负杠铃提踵
肩负杠铃蹲起
肩负杠铃半蹲起
肩负杠铃弓箭步换腿跳
肩负杠铃半蹲跳
肩负杠铃左右侧跨跳
肩负杠铃前、后、左、右跳
肩负杠铃弓箭步走
肩负杠铃蹬上台阶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8)沙坑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在沙坑中进行。
(9)负重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身穿沙衣,腿绑沙袋进行。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羽毛球运动中的转体步法,各种扣杀动作以及上网救球后回中心等多种动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肌肉力量。因此,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不能忽视提高躯干肌肉群(腹、背肌)的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
(1)徒手练习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
仰卧起坐转体
俯卧体后屈转体
(2)肋木练习
背悬垂直腿上举
背悬垂屈腿上举
背悬垂侧举腿
背悬垂举腿绕环
(3)沙背心、沙护腿练习
背屈伸转体
侧屈体
马头仰卧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
俯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4)静力腹肌和背肌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徒手或负重转体
(7)多球练习杀球
(8)徒手练习挥臂,结合转体,前屈动作明显。
⑶ 身体各部位的力量训练有哪些常用手段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散打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跳起扣杀等,对下肢力量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前场的搓、推、勾、扑球、放球,还是在后场的挥拍吊球、扣杀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羽毛球运动对上肢、肩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要求也较高。所以,在教学、训练以及自我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注意增强上、下肢及躯干肌肉群的力量素质。
(一)上肢力量
羽毛球运动的上肢力量应重点发展、提高挥拍击球的力量及速度,使出球凶狠,给对手造成威胁。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
哑铃推举 哑铃体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 哑铃俯立侧平举
哑铃扩胸 哑铃两臂交换摆动
哑铃侧平举 哑铃前臂屈伸
哑铃体前臂交换推 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
*墙手倒立 *墙手侧立臂屈伸
俯卧撑 俯卧撑推起击掌
指卧撑 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4)肋木练习
握肋木两臂屈伸 侧上举
前倒推起 水平静力支撑
(5)沙袋球和实心球练习
单手正面推掷球 单(双)手体前上抛球
单手侧向推掷球 双手向后抛球
单手肩上前甩球 双手侧抛球
(6)杠铃练习
单手上举 站立推举 提铃上举
斜上推举 颈后推举 直臂上举
前平举 坐推举 卧推举
上提杠铃 转动杠铃杆 俯卧扩胸
扩胸:双手各持一杠铃片,做直臂扩胸动作
(7)单杠引体向上
2.常用的上肢专项力量练习方法:
(1)连续挥羽毛球拍:按羽毛球运动的各种击球动作,做快速挥拍和用力挥拍。
(2)挥网球拍:方法同上。
(3)持轻量的哑铃,连续、快速地做挥拍练习。
(4)对墙连续挥拍击球。
(5)对墙掷垒球。
(6)拉橡皮条上摆、下摆。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训练是关键。羽毛球运动员的负担量主要是在下肢,而下肢运动的特点是前、后、左、右等方面的转换步法。因此,加强下肢力量训练,能够为快速移动步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踝关节)。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静力半蹲
单腿蹲起
蹲起
单足跳
纵跳
屈体跳
侧向跳
挺身跳
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蛙跳
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
驮人跳
小腿力量对抗
拉手单足跳
侧弓步交换跳
挂肘跳
跳人马
(3)沙袋球、实心球练习
俯卧双脚夹球后摆起
俯卧双脚夹球腿屈伸
双脚夹球上抛
双脚夹球前抛
双脚夹球后抛
双脚夹球侧抛
双脚夹球向前蹲跳
跳跃沙袋球、实心球
(4)杠铃练习
肩负杠铃提踵
肩负杠铃蹲起
肩负杠铃半蹲起
肩负杠铃弓箭步换腿跳
肩负杠铃半蹲跳
肩负杠铃左右侧跨跳
肩负杠铃前、后、左、右跳
肩负杠铃弓箭步走
肩负杠铃蹬上台阶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8)沙坑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在沙坑中进行。
(9)负重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身穿沙衣,腿绑沙袋进行。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羽毛球运动中的转体步法,各种扣杀动作以及上网救球后回中心等多种动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肌肉力量。因此,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不能忽视提高躯干肌肉群(腹、背肌)的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
(1)徒手练习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
仰卧起坐转体
俯卧体后屈转体
(2)肋木练习
背悬垂直腿上举
背悬垂屈腿上举
背悬垂侧举腿
背悬垂举腿绕环
(3)沙背心、沙护腿练习
背屈伸转体
侧屈体
马头仰卧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
俯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4)静力腹肌和背肌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徒手或负重转体
(7)多球练习杀球
(8)徒手练习挥臂,结合转体,前屈动作明显。
羽毛球运动的速度主要指动作完成速度、反应速度、场上移动速度等。强调速度是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使进攻与防守、前场与后场、拍与拍之间体现出一个快字,使之连贯、衔接紧凑,以防止脱节、松散。因此,必须重视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速度素质是运动员基本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一般速度训练
常用的方法:
(1)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小步跑;
(2)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后蹬跑;
(3)原地或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
以上(1-3)可以合为一个综合项目,反复练,按时间练,一般可以练20分钟一组,练两组就可以了.
(4)快速跨步跑;[60米左右]
(5)上坡或下坡跑;[60米左右]
(6)快速跑台阶;[70级台阶]
(7)加速跑;[100米最佳]
(8)快速后踢腿跑;[30米左右]
(9)快速摆臂(站立或坐姿);[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0)快速拉橡皮条;[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1)30至100米全速跑。
以上(4-11)为一个综合项目,可以每次练两项,如今天把上坡或下坡跑和快速跑台阶拿出来练.每种跑10组就可以啦.若能更多~那可以在加.
(二)专项速度训练
专项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移动的速度和挥拍击球的速度。
常用的方法:
(1)快速徒手和持拍挥拍练习;[100次*4]
(2)快速对墙击球练习;[时间训练:30分钟]
(3)快速挥网球拍练习;[50次*4]
(4)快速挥轻量哑铃练习;[50次*4]
(5)快速多球的各种击球练习;[根据不同单一技术而定]
(6)快速拉橡皮条练习;[如将橡皮条绑在一支撑物上,手拉橡皮条另一端,进行挥拍动作50次*4]
(7)利用羽毛球场地进行快速前后往返跑,快速滑步跑,快速侧身交叉跑,快速组合步法移动等;[20次*4/种}
(8)快速跳绳(各种跳绳方法)。[可以分时间或次数联系,一分种快速跳
⑷ 如何训练打羽毛球时的力量与速度
速度训练
羽毛球运动的速度主要指动作完成速度、反应速度、场上移动速度等。强调速度是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使进攻与防守、前场与后场、拍与拍之间体现出一个快字,使之连贯、衔接紧凑,以防止脱节、松散。因此,必须重视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速度素质是运动员基本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一般速度训练
常用的方法:
(1)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小步跑;
(2)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后蹬跑;
(3)原地或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
以上(1-3)可以合为一个综合项目,反复练,按时间练,一般可以练20分钟一组,练两组就可以 (4)快速跨步跑;[60米左右]
(5)上坡或下坡跑;[60米左右]
(6)快速跑台阶;[70级台阶]
(7)加速跑;[100米最佳]
(8)快速后踢腿跑;[30米左右]
(9)快速摆臂(站立或坐姿);[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0)快速拉橡皮条;[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1)30至100米全速跑。
以上(4-11)为一个综合项目,可以每次练两项,如今天把上坡或下坡跑和快速跑台阶拿出来练.每种跑10组就可以啦.若能更多~那可以在加.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现出来的能量。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跳起扣杀等,对下肢力量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前场的搓、推、勾、扑球、放球,还是在后场的挥拍吊球、扣杀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羽毛球运动对上肢、肩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要求也较高。所以,在教学、训练以及自我训练中,应科学地、系统地注意增强上、下肢及躯干肌肉群的力量素质。
(一)上肢力量
羽毛球运动的上肢力量应重点发展、提高挥拍击球的力量及速度,使出球凶狠,给对手造成威胁。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
哑铃推举 哑铃体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 哑铃俯立侧平举
哑铃扩胸 哑铃两臂交换摆动
哑铃侧平举 哑铃前臂屈伸
哑铃体前臂交换推 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
*墙手倒立 *墙手侧立臂屈伸
俯卧撑 俯卧撑推起击掌
指卧撑 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4)肋木练习
握肋木两臂屈伸 侧上举
前倒推起 水平静力支撑
(5)沙袋球和实心球练习
单手正面推掷球 单(双)手体前上抛球
单手侧向推掷球 双手向后抛球
单手肩上前甩球 双手侧抛球
(6)杠铃练习
单手上举 站立推举 提铃上举
斜上推举 颈后推举 直臂上举
前平举 坐推举 卧推举
上提杠铃 转动杠铃杆 俯卧扩胸
扩胸:双手各持一杠铃片,做直臂扩胸动作
(7)单杠引体向上
2.常用的上肢专项力量练习方法:
(1)连续挥羽毛球拍:按羽毛球运动的各种击球动作,做快速挥拍和用力挥拍。
(2)挥网球拍:方法同上。
(3)持轻量的哑铃,连续、快速地做挥拍练习。
(4)对墙连续挥拍击球。
(5)对墙掷垒球。
(6)拉橡皮条上摆、下摆。
(二)下肢力量
下肢力量训练是关键。羽毛球运动员的负担量主要是在下肢,而下肢运动的特点是前、后、左、右等方面的转换步法。因此,加强下肢力量训练,能够为快速移动步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踝关节)。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静力半蹲
单腿蹲起
蹲起
单足跳
纵跳
屈体跳
侧向跳
挺身跳
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蛙跳
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
驮人跳
小腿力量对抗
拉手单足跳
侧弓步交换跳
挂肘跳
跳人马
(3)沙袋球、实心球练习
俯卧双脚夹球后摆起
俯卧双脚夹球腿屈伸
双脚夹球上抛
双脚夹球前抛
双脚夹球后抛
双脚夹球侧抛
双脚夹球向前蹲跳
跳跃沙袋球、实心球
(4)杠铃练习
肩负杠铃提踵
肩负杠铃蹲起
肩负杠铃半蹲起
肩负杠铃弓箭步换腿跳
肩负杠铃半蹲跳
肩负杠铃左右侧跨跳
肩负杠铃前、后、左、右跳
肩负杠铃弓箭步走
肩负杠铃蹬上台阶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 沙坑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在沙坑中进行。
(9)负重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身穿沙衣,腿绑沙袋进行。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羽毛球运动中的转体步法,各种扣杀动作以及上网救球后回中心等多种动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肌肉力量。因此,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不能忽视提高躯干肌肉群(腹、背肌)的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
(1)徒手练习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
仰卧起坐转体
俯卧体后屈转体
(2)肋木练习
背悬垂直腿上举
背悬垂屈腿上举
背悬垂侧举腿
背悬垂举腿绕环
(3)沙背心、沙护腿练习
背屈伸转体
侧屈体
马头仰卧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
俯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4)静力腹肌和背肌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徒手或负重转体
(7)多球练习杀球
( 徒手练习挥臂,结合转体,前屈动作明显。
⑸ 怎么锻炼身体柔韧性
柔韧性锻炼的项目包括:体操、广播操、太极拳、瑜伽等,也可以自编简单的体操,像香港武星李小龙,就有一套自编的柔韧性锻炼体操。这些柔韧性锻炼可以使肢体、躯干“尽量缓慢地拉长”,扩大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避免和减轻损伤;还可以使僵硬的肌肉得到松弛,减少肌肉疲劳;同时能延缓血管壁弹性的下降。
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在范围小的空间,如办公室、家里随处可做无论选择何种柔韧性的运动,每次最好运动30~40分钟,每周不少于3~4次,持之以恒。
坐式脊柱转动
锻炼目的:解除背部的紧张状态。
动作要求:端坐在椅子上或床边。双脚平放在地上,脚踝在膝盖正下方。左手放在右大腿外侧,右手向后伸,身体转向右侧。身体转动的时候,不要弯曲。可以用手来促进身体的伸展。
时长:只要伸展到舒服的位置即可,维持10~15秒。每侧重复4次。
猫式蜷身运动
锻炼目的:脊柱伸展的好办法。
动作要求:双膝、双手支撑身体,跪趴在地上,手腕在肩膀正下方,膝盖在臀部正下方。收腹,背部向上拱起,就像猫那样。尤其注意后背腰椎的部位,尽量向上伸展。收腹,回到背部平坦的姿势。想象你可以在后背上放一盘食物。接着,腰椎有控制地向下弯成弓形,尾骨朝上。
次数:有控制地做4~8次。
贴墙屈体运动
锻炼目的:活动脊柱。
动作要求:背部靠墙站立,整个脊柱都接触墙。确保腰椎与墙接触。双脚距离墙大约30厘米。身体就像从墙上缓慢剥下来一样,一次一块椎骨,直到感觉双腿后面绷紧为止。腹部吸气,后背再“剥”回墙壁,一次一块椎骨。这项锻炼似乎很简单,但是要掌握节奏,要求一次只能“剥”下一块椎骨。
次数:6次。
全身伸展
锻炼目的:伸展全身,尤其是腹部和脊柱。
动作要求:仰卧,手臂伸展置于头上方。全身从指尖到脚趾缓慢伸展、拉长。后腰部可以逐渐离开地面。手臂缓慢放回体侧,呼吸和缓。
时长:保持伸展的姿势30秒,然后重复一次
舒臂抬背
锻炼目的:增强躯干肌肉的力量,舒展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动作要求:面朝下俯卧,前额放在地面上,手臂置于体侧;上半身抬起,离开地面,同时指尖努力向脚趾方向伸展;手臂从后方向天花板的方向举起;手臂放回地面,放下身体。
次数:8~12次。
伸展臀部屈肌
锻炼目的:臀部屈肌是身体里最强壮的肌肉。它们缩短的时候,容易拉扯腰椎,并且能够压缩椎骨的椎间盘,产生疼痛。伸展臀部屈肌可以有效预防疼痛。
动作要求:弓步。前腿的膝盖要在脚踝正上方,膝盖骨与第二个脚趾在一条线上。后腿伸开,骨盆下压。你可能需要双手来帮助支撑身体。
时长:维持10~30秒。换另一侧。
瑜珈
古老的瑜珈艺术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能锻炼。瑜珈更是个完整的体系,从很多方面影响思想、身体、精神和情感:身体(通过骨骼、肌肉、器官、循环、神经);气(“prana”是“呼吸”的意思,瑜珈修持者认为这是我们的生命力在流动);心理(通过感觉和情绪);以及精神上(通过心灵,进入到更高的意识境界)。真正练习瑜珈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瑜珈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哈达瑜珈(hatha yoga,最常见的瑜珈气功和姿势),八步瑜珈(astanga),热瑜珈(bikrum),串联体位瑜珈等。哈达瑜珈基于呼吸和身体放松,动作平缓;八步瑜珈和串联体位瑜珈对身体的挑战性比较大;热瑜珈要在特别热的房间里进行。
在接下来几页中,你将对瑜珈有个初步的体验:身心集中,增强柔韧性、力量和平衡性。考察不同的风格,找出适合自己的练习。
锻炼:初级瑜珈
搭桥
益处:促进消化,增强腹部器官功能。减轻背部疼痛感和颈部的不适。增强骨盆底部肌肉。
准备:平躺,尾骨前移,伸展腰部,呼气。调动骨盆底部肌肉。
姿势:脚后跟拉向身体。平放双脚,从大脚趾到小脚趾平均分配重量。注意力集中于骨盆底部肌肉,收腹,臀部收紧提髋,同时膝盖相对,大腿内侧用力,除头部、肩部外,臀部和腿部离地。
平躺转体
益处:放松肩膀。有助于消除便秘和脂肪堆积。减轻腰部的不适。
准备:膝盖并拢,双手置于膝盖下方,抱膝抬起,放松髋部屈肌,提高髋部灵活性。
姿势:双臂打开到体侧,与肩膀成一条直线。头左转,膝盖移向右肘。保持膝盖、小腿、大腿并拢,脚后跟弯曲,强化伸展效果。如果后背下部无力,那么双腿不要提至肘部的位置,和臀部在一条直线上或者位于臀部下面。在身体两侧重复练习
依次伸腿
益处:有助于拉伸 绳肌,消除腰部的紧绷不适。有助于调整骨盆的位置,使膝盖强健,并帮助减轻坐骨神经疼痛。也有助于锻炼深部腹肌(腹横肌)。
准备:仰躺于垫子上,依次抱紧每条腿,拉向身体。头不要后倾,颈部伸长。
姿势:双腿依次举起,吸气抬腿,呼气时放下腿。伸展 绳肌,膝盖抬起以调动股四头肌。如果腰部不适,那么相应地弯曲膝盖。每条腿举起6次。
猫姿伸展
益处:消除颈、肩周围以及腹部肌肉的紧张。感受椎骨之间的空隙,改善身姿和中央神经系统的功能。
准备:像小猫一样四肢着地,身体弓起,双手在肩膀下方,膝盖在臀部下方。膝盖分开,与臀等宽,促使腹肌和肩膀放松。
姿势:双臂前伸,肩随之下沉。双臂向前伸展的时候,体会肩膀舒展的感觉,并将额头或下巴放在垫子上。
狗姿伸展
益处:降低心率。舒缓僵硬的肩膀。伸展脚踝,锻炼双腿。有助于防止更年期的阵发性潮热。
准备:俯卧,腹部贴地。双肘弯曲支起,双手放在垫子上。前额放在垫子上。
姿势:手掌根部牢牢压在地上,利用肘部力量和腹肌收缩的力量拉动尾骨前移,同时膝盖向后舒展,脚趾蜷曲,脚后跟不动。臀部向上抬起,上身随之向后移动,脚后跟缓慢放回地面。手掌平均施力,从手掌处继续提起身体,并通过脚后跟舒展下肢;同时,双肘内侧肌肉相对伸展,上臂转向外侧。
中级/高级瑜珈
第一勇士
益处:促进消化,减轻胃痛。锻炼腹肌,增强膀胱和后背肌功能。
准备:从站姿开始,双脚跳跃分开大约1.2米。迈步或跳跃分开双脚。双臂伸展,手腕和脚踝在同一条垂线上。指尖伸直,手掌转向上方。双臂上举,掌心相对。不要弯曲拇指。
姿势:右脚旋转90度,左脚随后。髋部平稳,臀部与地面平行。右膝弯曲,成直角;左腿用力伸展。重心移到后腿外侧,并提起内侧踝骨。髋部平稳,脊柱充分伸展。换右侧练习。
半月姿势
益处:锻炼脊柱下部和支配腿部肌肉的神经。消除骶骨和 绳肌的紧张,有助于后背中上部的肌肉舒展。
准备:站立,双脚跳跃分开大约1.2米。左脚转向内侧,右脚呈90度转向右侧。右脚脚跟压向地面,脚趾伸向天花板的方向。右膝盖收紧,脚趾放回地面。身体侧压,右手(或指尖)伸向地面时,呼气。左臂向上伸直,头转向左臂,向上看。
姿势:从准备动作开始,右膝弯曲,右手侧伸向下,一直摸到右脚外侧,左脚随之移近。然后右手撑地,距离右脚约30厘米,右腿直立。左腿大脚趾和脚跟用力,抬起并伸直。左手抬起,与右手成一条直线,保持身体平衡。左脚跟用力伸展。左臀转向后方,扭头,看左手,颈部不要用力。换左侧重复练习。
倒立
益处:强健手臂肌肉。消除肩部紧张感,恢复活力,感觉轻盈。促进血液循环。
准备:狗姿。重心集中在两个手腕之间。双手成扇形打开,中指指向前方。有意识地锻炼小腿外侧肌肉,大腿前面用力提起身体,双腿后面努力伸展。颈部伸长,打开胸膛,舒展脊柱。肩膀向后下拉向腰部。
姿势: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指尖距离墙壁几厘米,想象你在用双臂推开地板。踢腿,双腿依次倒立。尽量长时间维持平衡,凝视地面上的某一点,从后腰部到脚后跟舒展身体。
前屈身运动
益处:让心脏和肾上腺休息。促进消化和肝脏功能。有利于整个生殖系统。
准备:端坐在地板上,两腿伸直并拢。提起上身,手臂伸展,握住双脚。大腿压向地面,强化伸展效果。胸部打开。
姿势:抓住脚掌,手指扣紧或者握住脚腕。上身前倾,从腰部开始前屈,腰两侧均衡伸展。前额放在膝盖上,滑向胫骨。肘部分开,胸部进一步打开。
端坐转体
益处:调和腹部器官。改善肝脏、肠、肾的功能。减小腰围。消除背部的疼痛。
准备:端坐,两脚前伸。左腿屈起,脚掌着地,与左大腿内侧有一掌的距离。左手沿左膝盖内侧向前伸,直至握住左脚掌。右手放在后背,手掌向外。移动左臂,从左腿内侧环绕左腿后,与右臂一同放在背后,双手握住。
姿势:腿的位置如上。脊柱伸直,躯干向左转90度,呼气。右肩向前移,右肘关节放在左膝盖上。重心放在身后左手上。用力伸展左脚脚踝,进一步向左转身。抓住背后的左手,握住手腕。(如果你的双手在背后握不住,不妨试试上图中我的姿势,位置有所改变。)在另一侧重复动作
⑹ 抱膝跳的图片和动作的规范
结合自身实践,介绍几点中学武术教学经验,基层武术课安排是阶段性,很难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术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第三,在武术教学时,要根据武术的特点进行归类记忆有助于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第四,在武术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5)灵活多样的教法。 基层教学不同于高校教学,基层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四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一节体育课,一般需要安排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把课时计划好、完成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往往给基层的体育老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武术教学。人们都知道武术内容多种多样,其套路错综复杂,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武术教学课时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阶段性的。所以基层武术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1、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勾、掌、拳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然后才能顺利学习套路。例如,初级长拳的教学,其动作表面看似简单,但实质上该套路具备了长拳的穿、蹦、跳、跃、方向变化等运动特点。所以必须先教武术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练习。然后教学生五步拳。因为五步拳包括了武术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动作少而简单、方向变化少,初学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进行初级长拳的完整教学。只有对基本功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才能清理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学生也会轻而易举地掌握长拳等武术套路。 2、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改单一的徒手操为武术操,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弹腿冲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的转换、双臂绕环、仆步轮拍、正、侧压腿等。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具备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便于今后进一步学好套路。 3、根据武术特点,归类记忆 武术套路功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讲解时可以进行模拟示范,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记忆。为使动作教学简单化,应首先帮学生找出套路动作的规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势与收势方向应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练初级拳时,拳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套路,在复习课上,教师应采用启发和提问式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记忆。如在初级拳的教学中,不防这样提问:本套路中冲拳动作有哪些?推掌动作有哪些?亮掌动作有哪些等等。通过这样归类提问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套路,使表面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成有序可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4、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 (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学,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长拳时,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时就容易多了。 (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 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 (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 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 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 (5)灵活多样的教法 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参考资料:基层武术教学
⑺ 游泳都有哪些项目最难的哪种呢
一、游泳与其它体育项目比较: 有如下几个不同因素:
1、教学环境不同:由于浮力、阻力、压力、使初学者容易产生怕水的心理。
2、呼吸不同:游泳时的呼吸方法与平日不同,它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口(或鼻)在水中呼气,吸和呼之间有一段闭气,同时还必须与动作有节奏的配合,是学游泳过程一个重要内容。
3、改变直立姿势,俯卧或仰卧在水中,在不习惯的姿势中完成动作。
4、没有发力的固定点,利用水的对身体的浮力和升力推动身体前进。
二、游泳教学的几个阶段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以熟悉水性为主,克服怕水心理,初步了解动作,感性认识。动作表现紧张,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呼吸急促。
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掌握正确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和动作协调性,消除错误动作,改进技术动作。
3、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反复练习,轻松自如地游动,达到自动化程度。开始针对性地练习,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系统练习,提高身体各方面素质,为达到一定训练水平。
三、游泳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如何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问题?明确目的:培养兴趣:了解学生的心理。
2、直观性原则:正确的动作示范,生动的形象讲解,手势的运用。
3、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地推进,逐步提高。
4、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教学的任务、内容、要求、组织教学法、要力求符合、年龄、性别、基础、以及场地、气候、水温等实际情况、使教学对相能够接受,顺利进行。
5、巩固性原则:在已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6、 各教学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关系、互为补充的。最主要是自觉积极性原则它是各原则的前提。
四、蛙泳教学:蛙泳技术动作比较复杂:腿部动作是基础,速度85%来自于腿部,呼吸是关键,任何泳式的教学顺序都是按腿、臂、手脚配合进行。
(一)、腿部动作教学:
目的:掌握蛙泳腿部动作,是决定蛙泳学得好或学得差关键,
难点:脚腕外翻和蹬夹动作。
方法:(1)俯卧池边出发台上(长凳上):示范讲解,收腿、翻脚腕、蹬夹拼拢、停(滑行)的分解,再连贯起来做腿的完整动作,最好是由一人练习同伴体会和纠正动作来进行练习,有利于观察、体会、练习、示范的作用。
(2) 水中练习: 手扶池边(扶梯或水线),
躯干----肩膀浸入水中腰腹肌肉稍紧张, 臀靠近水面,防止塌腰、挺腹、臀下沉。
收-------慢收,小腿和脚在大腿投影之内:
外翻----向外翻脚要充分,小腿和脚内侧对准水,脚心朝上。
蹬夹----向外向后弧形蹬夹要连贯,速度相对要快。
停-------两腿并拢伸直漂一会。
(3)扶板练习与呼吸练习:收腿要慢,蹬腿用力,收腿抬头吸气,蹬腿低头呼气。
错误:(1)收腿时不翻脚掌;(2)只蹬不夹;(3)臀部上起下伏;(4)收腿过快。
纠正:(1)绷脚尖,陆上强化翻脚动作,勾脚蹬水。
(2)双膝向外,收腿时两膝内扣。
(3)收腿时头肩过低, 抬高头肩, 蹬腿时才能低头, 小腿大腿同时发力, 髋关节熘?
(4) 收腿过于用力, 强调收腿时要慢, 蹬腿时要用力.
(二)、手臂动作与完整动作教学:
目的:掌握蛙泳手臂动作与呼吸配合,完整配合动作依次用力的相互关系。
难点:划水路线与呼吸动作。
方法:(1)模仿练习:弯腰,两手并拢往前伸,掌心向下,稍停,两手同时向侧后下方划水;平颏下(下巴)时 ,掌心斜相对,屈臂收手至颏下;两手并拢向前伸直稍停。
(2)手臂动作,呼吸动作,完整配合的相互关系:手臂与呼吸练习:两手分开时,抬头吸时,伸手时,低头呼气。稍停。手臂、呼吸与完整动作练习:(弓步站立)划水抬头脚不动,收手同时收脚(注意:翻脚腕),蹬腿低头两臂同时并拢前伸,
按口令做:“1”---划水。
“2”----收手同时收腿(收腿结束时开始翻脚)。
“3”----蹬腿手伸直。
“4”----手脚伸直稍停。然后再进行第二个动作。
错误:(1)划水时手掌过平“摸麻将”,超过肩的延长线:(2)划臂时蹬腿,吸不到气;
纠正:(1)划水时手掌沉肘,划水时掌心向外侧下,高肘屈臂,要求:平肩收手,加强手臂力量练习。(2)划手腿伸直,蹬腿手伸直,强调先伸、再蹬、漂一会儿。强调低头时在水中吐气,划臂时抬头深吸气。
五、爬泳(自由泳)教学
爬泳动作形象接近人们在陆上的行走动作,臂、腿动作比较简单学,但比蛙泳较费力一些,是专业运动员用来训练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的泳式。它前进动力90%来自于手臂动作。
(一)、腿部动作练习
目的:学习两腿轮流交替的上下鞭状打动作,为学习爬泳完整配合技术打下基础。
难点:鞭状打水动作。
方法:打腿时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发力,膝和踝关节放松伸直,大腿带动小腿作上下鞭状动作,腿向上时膝关节伸直,向下稍屈,两腿上下活动嗝幅度约35厘米左右。练习时坐在池边,两手后撑,两腿前伸,并拢内旋。直腿模防打水动作。下水练习时,要求, 两手伸直,头部夹在两臂之间,两边侧头轮留换气,从开始要求直腿逐渐过渡到膝踝适当放松弯曲的鞭状打水。
错误与纠正:(1)屈膝过大,小腿打水;纠正:小腿过于紧张,用直腿打水练习,体会大腿带动小腿动作;(2)勾脚尖打水(锄头脚)。原因:踝关节灵活性差。纠正:踝关节灵活性差,要求崩直脚尖,多做压踝关节活动。
(二)手臂动作与呼吸配合教学
目的:掌握手臂动作与呼吸配合是学好爬泳完整动作的基础。
难点:推水与呼吸动作。
方法:(1)弓箭步一脚前一脚后,一手扶膝盖一手帖大腿外侧,移臂时肘高于手,移平肩膀时,手腕在肩的延长线擦入水,抱水时保持高肘的位置屈臂,沿身体中线向后作“S” 型划水,划到挤下时用力推水到大腿。口诀:“移臂提高高,入水伸远远;划水正中线;推水碰大腿”。(2)一臂前申,另一臂后直对齐,轮流屈臂划水动作。
错误与纠正:
1、臂入水后向下压水。原因:过早用力划水,纠正:入水时手指
先入水,肘关节高于手腕。
2、手掌摸水,原因:沉肘划水。纠正:屈臂高肘划水,小臂与水面垂直,掌心向后对着脚尖。
3、手臂在半腰出水。原因:没有推水动作。纠正:划水结束时手臂要直手腕触同侧大腿。
4、抬头吸气;原因:怕呛水,喝水,不敢转头.纠正:吸气时,身体纵轴转动,转头时一耳浸在水中,吸气时作"咬肩"动作.
5、吸不进气;原因:不会在水中吐气。纠正:强调水中吐气;划水推水时,口将出水猛吐深吸气。
6、划水结束时身体下沉,手出水困难。原因:掌心向上,没有推水。纠正:划水后程碰大腿时,掌心向后推水,利用惯性提肘带动手臂出水前移(象是摸到开水壶一样烫手,快快抽离)。
六、仰泳教学
仰泳时,仰卧在水面上,呼吸较其它泳式简单易掌握。划臂动作是仰泳前进速度的主要动力,但对初学者来讲,腿是基础。
(一)腿部动作教学
目的:掌握仰泳正确的仰卧姿势和腿的上下鞭状踢水,保持身体平衡,为学习手臂和配合动作打下基础。
难点:鞭状动作。
方法:(同爬泳一样, 一个俯卧, 一个仰卧),但用力相反,要求:屈腿后上踢,直腿下压,膝和脚不能露出水面。
错误与纠正:
踢水时膝部露出水面:原因:髋关节未充展开,收髋踢水和大腿下压不够。纠正:大腿积极下压,大腿带动小腿向上踢水,或用直腿打水纠正。
(二)臂动作与完整动作配合教学
目的:掌握仰泳两臂轮流屈臂划水动作与完整动作的教学。
难点:屈臂划水。
方法:(1)一手前伸夹耳一手划水练习,移臂时,先提肩后移臂,手臂直,提肩移臂至眼睛垂直线时,手臂开始外旋,掌心向外,手臂在肩的延长线(靠近耳朵)小指头先入水,手臂直且下深。抱水时,前臂不动,小臂抓水勾起。手腕、肘关节齐平肩膀时,掌心对准脚尖同时用力向后推水,推水将要结束时,手腕下压,(象是摸到开水壶一样烫手,快快提起)。马上出水,不要停顿。(2)一臂前申,另一臂后直对齐,轮流屈臂划水动作。
错误与纠正:
(1)两臂划水分解,不连贯。原因:推水动作结束时,手臂在体侧停留。纠正:强调,象是摸到开水壶一样烫手,马上出水,不要停顿。
(2)划水时,水花太大,手腕出水。原因:入水点不够深度,过早用力,纠正:强调,先滑深后抱水,再用力向后加速划水。
(3)身体摆动严重。原因:入水点太开,肩关节灵活性差,推水不到位。纠正:加强肩关节柔韧性练习,手臂要在头部的前方入水。推水结束时,手臂碰大腿手腕要下压。
(4)踢水没水花。原因:头部抬得太高, 脚的位置太低。纠正:注意上踢时要用力,直腿下压时要放松。
(5)“坐” 着游。原因:怕呛水,不敢把头的后部浸入水里。纠正:头部稍后仰,挺胸、躯干要展平。
七、蝶泳教学
蝶泳也称为海豚泳。这个泳式技术较复杂,游起来较费力,在教学中,一般都安排在其它三种泳式以后再进行。
(一)躯干与腿部动作练习
目的:掌握蝶泳躯干和腿的波浪动作,学会腰腹用力是学习蝶泳基础。
难点:波浪动作。
方法:(1)原地站立,两臂上举伸直。腰腹前后摆动,模仿海豚波浪动作,挺、屈、提、伸、四个动作的连贯性。
(2)爬泳打水动作原理两腿并拢同时做上下打水练习,体会腰发力,有节奏上下摆动,呈鞭状打水。向上动作不要用力过大,往下压水时要用力。
错误与纠正:
(1)小腿屈伸打水,没波浪。原因:躯干没有参与动作,只用小腿用力打水。纠正:躯干参与动作,严格地按挺腹、屈膝、提臀、伸膝打水顺序做动作。
(2)头、肩起伏过大。原因:动作概念不清。纠正:手、头、肩相对固定,腰腹用力带动下肢做波浪动作。
(二)手臂与呼吸配合的教学
目的:掌握蝶泳手臂动作与呼吸配合是为蝶泳完整动作打下基础。
难点:呼吸动作。
方法:(1)手臂动作:原地开立,身体前倾,离支撑物约一手臂距离,模仿蝶泳两手移臂动作和划水路线:两手碰大腿,吸气抬头、提肩空中移臂(肩高于手腕,手背向前,手掌心向后),两臂前移平肩时低头,两手空中前伸在肩的延长线“入水”,入水后即向外内旋屈肘抱水,(使肘处于较高位置作“S” 型加速划水)。边推水边提肘出水,借惯性力移臂。
(2)手腿动作与呼吸配合:手臂入水时脚打第一次水,手臂划水时抬脚,手臂划水至脐下发力推水时,脚打第二次水。(即一个划水动作,两次打水)
(3)手、脚、配合要有节奏,两次用力的比例是即第一次入水时用力1~2分力量;第二次推水用力是8~9分力量,即“1928” 用力法。
错误与纠正:
(1)划水后出水移臂困难。原因:推水无力、停顿、掌心向上捞水。纠正:推水时掌心向后,利用惯性提肘转肩向前移臂。
(2)直臂划水。原因:概念不清。纠正:高肘屈臂划水,掌心要向后。
(3)手、脚、配合脱节。原因:手臂入水后停留过长,配合差。纠正:手臂入水后接着就要向后划水,并进行第二次打腿。
(4)躯干没有波浪动作,原因:手臂入水时不积极低头提臀。纠正:手臂入水时要积极低头提臀,腿向上打时,膝关节伸
目的:初步掌握游泳的呼吸方法、节奏、过程、适应头部浸入水中的刺激,是消除怕水心理的重要手段。
难点:用口吸气,人们习惯用鼻子吸气,要改变这一习惯是有一定难度的,吸气时一定要用口,呼气时一定要用口或鼻一齐呼。吸----闭----呼要有节奏,蛙泳、自由泳的抬头和低头换气时间分别为1:3和1:5。即吸气快呼气慢。
方法:1、双手扶池边,用口吸气后----闭气----然后慢慢把头浸入水中,象吹腊柱一样把气呼出(但不能呼完呼尽),然后抬头用口吸气,
2、熟练一次性换后,逐渐把吸、闭、呼的动作连续不停地做30个以上不停者为完成。
3、自由泳侧向转头,保持一耳浸在水中,两边轮换。
错误:用鼻吸气;没有在水中呼气,怕水。
纠正:讲清动作要领,可用手捏鼻;练习时要用力呼气,要连续冒出气泡。
九、浮体与站立练习
目的:消除怕水心理,体会漂浮感觉,掌握浮体后站立的身体位置改变本领。
难点:闭气、漂浮、前伸。
方法:1、抱膝浮体练习(浮西瓜):原地站立,深吸气后,下蹲低头抱膝。双膝尽量靠近胸部,前脚掌蹬离池底,成低头碰膝团身,身体会自然地慢慢漂浮在水面上。站立时,两手前伸向下按压水抬头,两腿同时伸直,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即可站立。
2、蹬边滑行:背向池壁,一手扶池边一臂前伸一脚站立一脚掌紧贴池璧。深吸气后低头,身体成俯卧姿势后,收站立脚,两脚用力蹬离池壁,两臂夹紧头部后脑身体笔直向前滑行。
错误:浮不起来:蹬璧无力。
纠正:明确要领,没深吸气,过于紧张;蹬壁前臀部尽量靠近池壁,大小腿尽量收紧,蹬边要用力。
十、踩水练习
目的:学会了踩水,才能彻底消除怕水心理增强安全感。
难点:手、腿合理协调动作。
方法:手扶池边,身系浮衣踩水练习:单手或双手扶边,身体直立,双腿屈膝,脚跟、臀部、肩膀成一条直线,两脚底朝向外侧下蹬水,连续不停地做收屈--外蹬。下巴、肩膀、手臂浸入水中,手臂外划下压收碰胸口。注意呼吸要有节奏进行。
错误:(1)身体下沉;(2)不能持久。
纠正:(1)手在胸前做向里向外的拨水动作,增加浮力:(2)双腿同时向外蹬。感觉下沉时用力,不沉时放松。保持体力。
历史与发展自古至今,无论是为了捕猎、逃避猛兽或是遇上海难时得以自救,游泳都是一门重要的求生技能之一。远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已有类似捷泳的活动。古罗马人兴建的巨大浴池,更是上流社会人士作为余暇游泳及社交活动之场所。早期的游泳活动,只被视为贵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训练的一个重要部份,直至十八世纪末期,工人阶级参与游泳的时间及机会增多后,游泳才开始成为一种普及的活动。
竞技游泳源于英国及澳洲,后来传入其他国家,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的游泳比赛开始普遍起来,游泳总会亦相继成立。英国业余游泳总会(前身为都会游泳总会)于1869年成立,是第一个成立的国家游泳总会。在1850年至1860年间,英国与澳洲已有际游泳比赛。当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4年6月16日在巴黎成立时,游泳已被列为1894年的奥运项目之一。至于国际业余游泳联会(FINA),则成立于1908年。
蛙 泳 蛙泳是第一个作为比赛的泳式,而且自由泳及蝶泳也是从中发展出来。在1940及1950年代,由于很多日本泳手利用规例的漏洞在长距离比赛中潜泳,从而获取利益,游泳规则于1956年便有所更改,只容许泳手在起跳后及转池后,在水面下只可作一次划手及蹬腿动作。为了减低水的阻力及加强推进力,胸泳的划手及蹬腿动作曾有过多次的改革,不过,基本泳姿就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出入。
自由泳 澳洲人韦利士于1850年使用了一种双手在水面前移的泳姿,这可算是捷泳的雏型。及后英国泳手约翰特拉真于1873年采用了一种用胸泳腿再配合双手交替前爬的泳式,后来澳洲人李察卡尔又根据特拉真及亚历韦咸的泳式,创造了一种‘浅打水’的踢腿方法。自此之后,腿的踢法就只有少许的变化。
仰 泳 早期的背泳只是仰浮在水面上,然后再用胸泳的踢腿推进。19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有泳员使用手部在水面上过头前移的泳式,踩踏式的踢腿方式,则要到1912年的奥运会才开始出现。
蝶 泳 蝶泳的划手方法是由德国泳手Erich Rademacher首次在1926年的胸泳比赛中使用,当时,他仍使用胸泳的踢腿方式。195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国际业余游泳联会(FINA)决定将此泳式与胸泳分开,因而增加了蝶泳,而且泳员更可以采用海豚式的踢腿方法。
游泳运动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游泳,根据现有史料的考证,国内外较一致的看法是产生于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古代人。他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作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游泳。
我国历史悠久,水域辽阔。记载中游泳,始于五千年前。但游泳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得以发展还是近几十年的事。
现代游泳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60年代,英国不少地区的游泳活动就开展得相当活跃。 18世纪初传到法国,继而成为风靡欧洲的运动。
1828年,英国在利物浦乔治码头修造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这种泳池到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大市城相继出现。
183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游泳组织,同时举办了英国最早的游泳比赛。
1869年1月,在伦敦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乐部联合会(现英国业余游泳协会前身)并把游泳作为一个专门的运动项目正式固定下来。并随之传入各英殖民地,继而传遍全世界。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被分为衫游泳和竞技游泳两大类。实用游泳又分为侧泳、潜泳、反蛙泳、踩水、救护、武装泅渡;竞技游泳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
竞技游泳,从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就列入了奥运会正式项目。发展到现在,各种锦标赛,国际大型比赛不断推动着竞技游泳的发展,使它的技术动作更完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当今世界,欧美体育强国的游泳仍是领先水平。我国泳坛健儿吴传玉早在1953年布加勒斯特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就取得过100m仰泳的冠军。而中国女将在90年代初创造的一系列优异成绩,才真正使中国游泳引起国际泳坛的注意。
⑻ 瑜伽环抱膝式,充分按摩背部,缓解背部酸痛,要怎么做
这些都是专业的动作,你可以查看一些专业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学到很多细节和要领,而且也可以请教专业的瑜伽老师,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⑼ 如何锻炼柔韧性
柔韧练习
1、正(反)压肩:正(反)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正压时体前屈直臂压肩,反压时下蹲直臂压肩;2、悬垂:正(反)手握单杠或其他物体,人体保持悬垂姿态;3、牵引:利用社区健身点的上肢牵引器械两臂交替练习;4、转肩:双手握住1米左右的棍、绳、毛巾等物的两端,直臂或屈臂做体前和体后的转肩。
下肢柔韧性练习1、弓箭步压腿;2、后拉腿:一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另一手抓异侧的脚背,向后拉腿。3、正(侧)压腿:正(侧)立单脚支撑,一腿搁于一定高度的物体上,两膝伸直,身体前倾(侧屈)下压。
腰腹部柔韧性练习坐(站)位体前屈、站位体侧屈、转体。
拉伸大腿后部肌肉
坐在地上,右腿在体前伸直,左腿弯曲,外侧贴近地面,与右腿组成三角形,背部挺直,从胯部开始前倾,双手抓住右脚脚尖,保持这个姿势30秒,手触脚尖时不允许有弹动式动作(触不到脚尖也没关系)。换腿做。每条腿拉伸3-5次。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一
坐姿,双脚脚底在身前相互贴紧,膝盖向外撑并尽量靠近地面,双手抓住双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数10,放松,然后重复3-5次 。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二
坐姿,双脚在体前伸直并分开,保持背部和膝盖部挺直,从胯部向前屈体,双手从腿内侧去抓住双腿的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感觉大腿内侧被拉紧,放松,然后重复3-5次。
拉伸小腿(后部)肌肉
俯身,用双臂和一条腿(伸直,脚尖着地)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于体前放松,身体重心集中于支撑脚的脚尖处,脚跟向后、向下用力,感觉到小腿后部肌肉被拉紧,保持紧张状态,数10 ,放松,重复3次,然后换另一条腿做3次 。
拉伸背部肌肉
坐姿,双腿在提前贴紧伸直,上身前倾用手指去碰触脚尖,尽量让腹部胸部靠近腿部,保持20秒,放松。然后重复3-5次。
2、热身时需要活动的关节:肩关节、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肩部环绕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腹部用力收紧,双肩利用肩背肌群力量向后环绕10次,再向前环绕10次。单肩左右交替向后环绕、向前环绕各10次。
摆胯及绕跨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略比肩宽,双腿微屈,手放在胯骨上。上身正直,利用腰胯力量使胯部左右摆动各10次,注意腹部收紧。然后顺时针逆时针环绕各10圈。
· 扭膝旋转练习
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手扶膝,轻轻转动膝部,可以先从左至右转动,再从右至左转动,各自转动或交替转动10~15次。
· 脚尖环绕练习
直立,抬起右脚离地15cm左右,脚跟固定脚尖画圈,顺时针逆时针各10圈。而后换左脚。
另外,广播操、跳橡皮筋、踢毽子及新颖的健身球等都能有效发展柔韧性。
4练习方法
柔韧性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的其他组织的弹性伸展能力。经常做伸展练习可以保持肌腱、肌肉及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柔韧性得到充分发展后,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将明显加大,关节灵活性也将增强。这样做动作更加协调、准确、优美,同时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由于动作幅度加大、扭转过猛而产生的关节、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
发展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法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比较流行的伸展方法,它是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有一定酸、胀和痛的感觉位置,并维持此姿势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停留10~30秒应该是理想时间,每种练习应连续重复4~6次为最好。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控制使用力量,比较安全,尤其适合于活动少和未经训练的人,它由于拉伸缓慢可避免拉伤。
2、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主动或被动的弹性伸展练习是指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主动的弹性伸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弹性伸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利用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进行练习时,所用的力量应与被拉伸的关节的可能伸展力相适应,如果大于肌肉组织的可伸展能力,肌肉或韧带就会拉伤。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做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伸,再逐渐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
发展柔韧性锻炼模式
1、柔韧性练习强度柔韧性练习应采用缓慢、放松、有节制和无疼痛的练习,做到“酸加”、“痛停”“麻停”。只有通过适当的努力柔韧性才会提高。随着柔韧性在锻炼过程中的提高,练习强度应逐渐加大。
2、柔韧性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柔韧性每种姿势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是逐渐增加的,应从最初的10秒练习时间,逐渐增加至30秒,每种姿势应重复次数在3次以上。如果是平时体育锻炼时的柔韧性练习,5~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专门为了提高柔韧性练习或运动员的训练,则练习时间必须达到15~30分钟。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初次练习易产生不适感,甚至酸痛感,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疼痛感和不适应感才能消除。如果柔韧性练习停止一段时期,已获得的效果就会有所消退。因此,柔韧性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4、柔韧性练习要全面不论是准备活动中的伸展练习,还是专门发展某些关节柔韧性练习,都要兼顾到身体各关节柔韧性全面发展。因为在身体活动中,完成动作要涉及几个相互关联的部位甚至全身。
5、柔韧性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每次伸展练习之后,应做些相反方向的练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这有助于伸展肌群的放松和恢复,如压腿后做几次屈膝下蹲动作。
安全告诫
(1)在进行较大强度肌肉伸展练习前,必须做热身活动,使身体微微出汗。
(2)肌肉伸展产生了紧绷感或感到疼痛时就应该停止练习,防止拉伤。
相关文献
电磁屏蔽橡胶的研究进展-橡胶工业-2013年 第2期 (7)
太极拳与中老年人健康的调查分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 第1期 (3)
谈舞蹈教学中柔韧性的训练方法-歌海-2013年 第1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