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9 10:41:13

⑴ 课堂观察包括哪些流程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予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针对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地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认为进行课堂观察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心理准备。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本着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的诚恳态度,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 2、要全身心投入。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稍不留神就会错失一个值得研究细节。 3、要掌握观察要领。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注重多角度观察,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学。 (1)听:听教师怎么讲,是否清楚明白,启发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及参与热情。 (2)看:一看教师,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师生是否平等交流,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二看学生,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 (3)想: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如:老师的教育能力也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 (4)进入听课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二是进入教师角色,听课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观察、研究别人怎么讲课,这样就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引入讲课教师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即设身处地的想:这课要是我来上该怎样教? 4、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听完课后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翻翻听课记录,进行反复琢磨后,与执教者交流看法、建议,通过观察课堂这一活动使双方都获益。

⑶ 课堂观察是研究方法还是听课活动

课堂观察是一种听课的活动,主要是研究课堂的内容和过程,总结优缺点以及更好的改进的意见。

⑷ 课堂观察是研究方法,听课活动还是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观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仔细的查看,观察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工作。课堂观察就是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观察对象,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其他方面的情况等。课堂观察研究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课堂观察研究适用于课堂教学差别比较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案例分类研究等。课堂观察是校本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战场,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有研究学生的学,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及学习需要变化,这位教师就不可能成功施教。 一、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方式教师进行观察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针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成果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再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必要的实证和补充。第二,于自己的同事合作,请同事针对某个问题观察记录自己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症结所在,通过相互讨论、尝试,逐步解决问题。第三,向专业研究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硬研究问题,按照确定的研究目的和大致步骤,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必要资料收集全后,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研究结论。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特点在教学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策略中运用观察研究,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性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观察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课堂观察研究是目的性很明确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前,就已根据研究需要事先确定好了观察的对象、范围、方法和形式。第二,课堂观察研究是根植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能够比较真实的和直接的反映教师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第三,空调工程研究过程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反复地实践研究过程,在这种不断地实践、观察、分析与反思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四,课堂观察研究过程是一个有选择地主动地自我实践过程,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地需要选择观察时间、内容和程序。第五,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适宜教师个体研究和互助合作地研究,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教师对它有非常强地感性认识,便于听课者、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帮组教师改进自己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三、课堂观察研究的作用总的来说,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目的:为了为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并找到改进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引进和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忽然策略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查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促进教师自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进步的阶梯,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研究中,通过对一定的差距,激发教师探寻缩小差距的研究欲望,促其学习、尝试、反思,搭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体验创造的欢乐。通过观察研究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复杂性的劳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化,应运用一定的观察测量工具,对教师的教学采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素材,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的参考,促使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四、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课堂,只要是发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和现象都是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虽然从空间上说,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限定在课堂内的人物、事件上,但从时间和人数方面看,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大小和对象的多少又是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对一个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范围和观察对象要比研究教师群体少。如果是为了研究解决某个老师的教学问题或某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时的观察范围就只是单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教学实践发生、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或某个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行为的产生、变化与原因。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观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对象。无论对哪种课题研究观察,它的研究对象都必定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而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就不能构成教学。无论研究教师教的哪一方面,如教学设计的合理科学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等,如果只就教师而谈,是无法说清好与坏的,因为判断它们的好与坏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定。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除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有关外,还与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所充当的研究角色有关。教师在课堂观察研究中可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两种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出现,一般都是研究自己某种教学方法、策略、结构、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类问题。当教师自己是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气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的感情、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等,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课堂的整体气氛,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和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它从面上整体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故在进行观察研究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观察对象。一般可以重点观察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的学习气氛,如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和素材,可提供某种因素实施时,教学中的氛围条件材料,说明效果的实证材料,只有掌握真实的反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观察典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应作个体化的典型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时,可重点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的速度、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状态,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来判断: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还是各自为政、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双眉紧锁,啧有烦言,焦躁不安,左顾右盼……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形体动作来判断: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以手托腮,或搔首摇头;在理解了一个难点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摇晃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注意观察,不难理解。教师在观察研究中的另一种角色是被已经者。这一般都出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性研究中。当教师是被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者可能是该教师的同事,也可能是其他的研究者。这时课堂观察研究的对象,通常包括教师和学生。既要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还有观察学生是如何学的,从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影响作用。观察范围包括教学前的设计、教学设施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态度、教法;教师上述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学生各方面反映。如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映是否积极?回答是否到位?可以判断及时提问的合理和有效性的素材。第二节 课堂观察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计划——实施计划进行系统地观察反思——重新计划——再进一步观察反思。具体地说,就是确定研究问题与目的——选择观察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处理资料——讨论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进一步行动。总的说来,课堂观察研究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完成后,一般还需要依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结果,发现原观察设计的不足,进行新一轮的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所以课堂观察研究可细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调整设计、再实施、在分析六个环节、 一、明确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教师常常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清晰化、我们在了解学校开展观察研究的情况时,常听到大家说,开展观察研究很难,不知道观察什么,也不会设计观察表,更不知道怎样去观察。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些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难住了大家,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观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哪些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认识到有问题难,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更难。认识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有一位老师感到他要观察研究阅读教学问题,这还不能说他已经明确了要观察研究的问题。因为“阅读教学问题”这还只是给出了问题所属于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阅读教学哪一方面的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还是阅读形式与效果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问题明确具体,才会知道要观察什么,才可能初步设计要观察的工具和方法。 二、明确观察目的 虽然已经清楚了观察要研究的问题,但还需要思考清楚,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观察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获得什么?这个观察研究能起什么作用?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素材?能说明什么?这些素材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观察目的是为了使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直到能清晰明确地说出要观察什么。 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这个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最有效指导措施,还是为了发现在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哪些阅读方法,这两种观察目的是有差异的,就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观察侧重点和观察设计差异。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最有效的指导措施,那么观察重点就会放在每种措施实施的基础条件、过程和效果上。设计的观察工具不仅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不仅有供教师用的,还有供学生用的测量工具。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在阅读中可以完成和如何完成哪些方法的指导。设计的观察工具就主要是与阅读方法和指导完成情况有关的观察工具。我们做过观察研究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结果辛苦观察获得的材料对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作用。 观察目的如何细化、具体化?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观察研究某教师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具体化和细化的过程。 首先,明确是要研究哪方面的教学效果,涉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情感还是价值观?第二,在上述项目中选定一项后,如能力,再具体到是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第三,在第二步选定了哪项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通过观察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的水平?还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变化的情况。第四,如果确定是要观察研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某几个方面变化情况?就需要根据学生学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词恰当、观点阐述、交际策略、身体语言、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一步确定是哪几方面。通过进行观察已经比较学生的原有水平和现有水平的差异,就可研究了解阅读教学的效果。

⑹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如下面表1所示)。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⑺ 课堂观察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予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设计

⑻ 课堂观察是什么研究方法,它是定量研究方法吗

行动研究法。是定量研究法。

⑼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王建华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拓宽知识面。 王建华 2012 5 19

阅读全文

与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阳痿早泄的锻炼方法 浏览:142
有没有免费手机pdf转word方法 浏览:567
中医面治疗音哑用什么方法有效 浏览:24
初中说明方法有哪些 浏览:866
俄罗斯新冠肺炎口服药物治疗方法 浏览:595
鉴别是不是海参的方法 浏览:786
cfd模块安装方法 浏览:196
治疗排卵障碍的方法 浏览:705
用声音的方法检测经络图片 浏览:445
雨水的食用方法 浏览:68
硫酸铜的分析方法 浏览:318
猪不吃怎么办最有效方法 浏览:663
oppo手机hd怎么关闭两种方法 浏览:504
高精度电阻测量方法 浏览:421
手机卡顿流量解决方法 浏览:616
简单小吊灯的制作方法 浏览:418
物联卡使用方法 浏览:90
千秋架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656
病毒培养方法和技巧 浏览:162
冬天生菜种植时间和方法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