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基本功 、基本动作和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
(二)达标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基本功 、基本动作和对抗的徒手动作教学。
(三)学生喊练教学法 主要用于武术组合动作和武术套路 、以及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
‘贰’ 武术套路学习方法
武术套路的学习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a、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慢速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手型、步型的变化。
b、要求姿势准确、工整
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示范速度可逐渐加快至正常速度,并进一步改进动作细节,使动作姿势准确,工整。
c、学习完整动作
通过正常速度的、连贯的、完整的示范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完整动作,体会完成完整动作时,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要求动作之间衔接自然、;连贯。用力顺达、恰当。
d、通过分析体会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师对学生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的分析,可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体会精神与动作呼吸与劲力之间的配合,逐步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结合起来,进一步达到神形兼备的要求。
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 a、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有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拳术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围绕重点选择相应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例如选择“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则可选择前俯压腿、前拍脚、交替摆跳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作为一般练习,为飞脚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b、首先传授难动作或复杂动作
难动作是指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高,必须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复杂动作是指动作的路线、方向变化大,对身体协调要求较高的动作。在套路教学中的动作确定为最好安排在每次课套路教学之前,在学生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传授。这样既能为套路教学辅平道路,节省教学时间,又能保证学生对难或复杂动作的多次重复练习和前后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c、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
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分节时要请注意每一节中的教学重点不要太多,一般1-2个,要围绕重点动作安排准备活动和预备性练习。教一小节告一段落,让学生消化巩固后再进行下一节,做到有教有练,稳步前进。分节时要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不宜断势。同时,要注意示范位置的变化不宜太多。
‘叁’ 大学选修的武术套路有哪几种
如果是选修课的话,学习内容就比较简单了,包括以下内容:
(1)五步拳
(2)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初级长拳
(4)初级棍术
(5)男生初级刀术 女生初级剑术
(6)可能安排一些散打技击的内容
如果是专业院校的话学的就比较细了,比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院就下设武术套路、散打、体育养生以及民族民间体育等比较细致的专业。
大学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势
(一)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的特点
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3.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优势
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源于起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以及其强身健体的显着功效,同时也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中国武术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使其成为国人心中神圣的行为。这正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效果。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一般的体育运动效果都仅仅是对外在表现的强健,然而武术确实一种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于练武的人,历来就提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习武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这不仅仅有利于提高练武者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正在成长的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太极拳,在表演的时候,动作行云流水。在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就有一段太极拳的表演,是那般的安详、优雅、流畅。一身白衣,疾徐有序、松柔圆活的身架,直如云生云灭,潮来潮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肆’ 武术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朋友你要说明白;你说的那个武术是那一种?我这一种;你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
1 小议“旋风脚”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转)
1.研究目的
“旋风脚”的动作结构复杂,它作为武术跳跃动作中的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武术运动中难和美的特点,掌握此动作,不仅能增强套路的演练气氛,而且可为套路难度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旋风脚”是武术跳跃技术中较难掌握且比较复杂的动作。因此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因而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难点。
传统的武术教法把练习作为刺激的条件,运动行为表现则为刺激后作出的反映。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记忆和机械模仿学习状态中。旋风脚是属于封闭性运动技能。由于在完成这种技能时外部环境稳定,所以相对来说,处理内部的反馈信息,比处理外部的反馈信息更为重要。专门化知觉是以运动员在长期从事某一运动项目或某一技能动作时所产生的各种相应感觉为刺激物,在相应的皮层区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神经联系。因此,它能向技能活动者提供动作的有关运动进行状况及环境因素或器械变化的。
信息,这种具有专项特点的感知信息,即专门化知觉信息,就为动作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监督、调节作用的最为重要的内部信息反馈系统。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专门化知觉的培养来提高“旋风脚”的教学质量。我们以“旋风脚”的武术教学为例。通过3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探求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效果,为武术跳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常德市武陵完全中学初二(一)班学生30人,常德市业余体校武术班学生30人,共60人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通过观察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确定“旋风脚”的整个动作过程包括上步、起步、转体腾空里合腿、落地4个部分。我们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掏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武术跳跃专门化知觉的3个培养重点:①助跑的时间节奏知觉;②制动起跳的垂直用力知觉;⑧空中造型或击响展体的空间知觉。“旋风脚”的典型技术及其动作焦点;旋转跳跃的旋风脚,其动作焦点是制动起跳,即助跑接起跳时放脚及蹬摆动作。(所谓“动作焦点”,是抬运动技术动作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即技术动作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肌肉动作。
(4)教学实验法:实验目的,初步探求不同运动水平教学对象在武术教学中“旋风脚”的最佳训练方法。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电教手段,结合运用“动作焦点”与“意识焦点”的关系进行分析。(意识焦点是指运动者在运动中应主要注意的技术环节。)实验分为2大组——普修组(A组)和专修组(B组),各大组又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3小组。(见表1)每组都采用8学时学习,学完应安排2学时复习,找评测试方法与标准:技评测试采用,“单盲”,标准略。
(5)数理统计分析法
(见后)
3.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1实验方法有效性探析
专修各组实验前后测评成绩自身比较的结果表明(见表3),本文提出的3种关于“旋风脚”教学训练的方法都具有效性。
根据实验设计,第1组不进行电化教学,旨在探求统一“意识焦点”对“旋风脚”教学的效果。我们知道,某一技能动作的“动作焦点”是它本身所固有的,它展示了技能动作体系的客观物理特征,不因学习对象不同而改变;而“意识焦点”表达了学习者在完成特定技能动作时没有把握技能动作焦点,则其意识焦点的指向性就会模糊不清,或是自以为是的地方产生敏感。这必然会影响学习者的中介控制系统,不利于调整自己的技术动作,从而在“旋风脚”的教学时产生障碍。实验前,通过文献资料的调整确立了“旋风脚”的动作焦点,
即重点培养学生垂直起跳的用力知觉,并采用多种手段及时使用与助跑的时间接触知觉和击响展体的空间知觉连接起来,以保证整个动作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结果显示,这种方式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学习“旋风脚”动作程度,从而加快整个动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伍’ 怎么练习好武术套路
要学好武术,就要培养武术意识。套路记不住,就将其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记忆磨透,最后再组合起来。
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现在在专修武术(挺差的),如楼下说的,最好找几个人教教.
还有,下面是我的作业,顺便发上来晾晾.哈哈.
武术意识培养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一、什么是武术意识
武术意识有三层意义。其一是人们意识到的武术的存在及其功能,是人脑对武术感知水平的反映,是人们对武术的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属于武术意识的日常概念。其二是指科学的广义的武术意识。它泛指人们意识到的武术运动的内容、性质、形式、功能及其意义在人脑中的反是映。这种层次的武术意识,是在思维诉基础上人对武术运动的最高水平的认知。其三即指狭义的武术意识,也是文章的着重点。
狭义的武术意识是指武术运动员或武术习练者在武术运动中一切意识到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状态。例如,武术比赛中运动员意识到双方的身体状态和技战术状态,从而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技战术计划,去争取胜利。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武术实战中的进攻意识、防守意识、战术意识、争胜意识等,通过套路攻防动作的演练充分表现出来,而且要形象、逼真,具备实战意识状态。
二、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是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人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中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而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的特征。例如,在少年规定拳第三段,弓步上冲拳接弧行步里合击响这一组动作中,通过攻防动作演练的姿态,神态、身法和动作节奏变化的态势,来表现武术的攻防意识。其演练的技术要求是:上肢动作随身法、步法的转换,拧腰、抄掌,弧行步第一步要缓起缓落,紧接着摆掌摆头一气呵,以警觉的目光注视左前方,塑造出神如捕鼠之猫的待发动作,随即是轻缓隐蔽的第二三步(似猫行),第四五步突然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里合腿击响动作(俗称耳门腿),以生动具体的表演风格完成了一组由观察试探过渡到突然袭击的动作,而且节奏鲜明,富有神韵,较形象地体现出了武术实战意识的状态。对练套路中的攻防意识,那就更要求形象逼真了。
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思维,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以节奏处理的技巧、以特有的武术精气神,把武术的技战术动作与演练者的情感体验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使套路演练迭荡起伏,似乎是在演绎一场充满激情的战斗故事,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武术意识的意义,在于它决定着运动员攻防意识的表达能力。初习武者,人的意识参与多,但表现不出专门化的武术意识;中等水平的习武者,意识参与减少,能表现武术意识,但表现能力不强;高水平的武术运动员,动作达到了自动化,基本上没有意识的参与,但有意识的监督、调节,而武术意识的表现能力则强。由此可见,武术意识是套路运动员提高攻防表现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
三、武术意识的培养
(一)首先要从身体形态、神态、身法方面着手。
1.身体形态是指武术基本动作的姿态。它是表达武术意识的载体。其技术要求以并步抱拳为例:两腿直立,双拳抱于腰两侧的中后部,双肩后展,上体微向前倾,自然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敛臀。头左摆90º,目视左前方,目光要犀利。以这样的身体形态姿势,能给人一种伺机而动的备战意识。
2.神态是指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面部的表情,目光神韵,意贯周身,塑造出武术攻防意识的神态、气势。以弓步顶肘为例,它的神态要求是,随着左弓步左臂紧敢,右掌助力,身到、步到、肘到、眼到,目光炯炯、面部神勇,从而显示出英勇顽强的内在气质,这种精神状态有利于进攻意识的培养。
3.身法是指身体躯干结合武术攻防动作变化的技术方法,身体的变化反映着武术技战术动作的调整。以前点步格肘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腿支撑,左脚前点,上体后仰,腰微左拧,左掌铺助右臂屈肘格挡,目光沉着机警,给人一种避其锋芒、以柔克刚的感觉,有利于防守意识的培养。
(二)要在理解动作攻防含义的基础上培养武术攻防意识
武术套路中的攻防技术,是通过“招式”来体现的,其技击方法极其丰富。因此掌握套路“招式”的用意,对培养运动员的攻防意识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练员、运动员去拆解套路中的“招式”,使运动员掌握动作的攻防含义。以长拳竞赛套路的第二段——侧踹腿接马步架冲拳为例,其攻防意义是:侧踹腿落地、右脚插步(俗称偷步)、右掌抓左肩,擒拿固定来犯之手,左臂随左脚上步屈肘上绕后,按压对方肘部,呈擒拿之势(俗称鹞子抓间)。当对手化解后,我方右拳顺势攻击对方胸部,当对方反击我方头部时,右拳随之上架,左拳趁机攻击对方胸部(俗称黑虎掏心连环打),呈马步架打之势。让运动员理解“招式”的攻防含义,有助于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
(三)要从套路演练节奏上抓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节奏是指攻防动作的速度、力量、幅度的变化。套路中的攻防技术运用,就是借助套路演练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攻防意识。以虚步藏刀接弓步扎刀为例,其技术要求是:右手持刀后藏,左手推掌诱敌,以布阵的姿态表现出一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意图。其节奏变化处理是:左掌以轻缓、柔活的推掌手法诱敌,当对手来攻时,藏刀以猛虎下山之势突然弓步扎刀。这些快与慢、刚与柔、大与小的处理技巧,有利于武术节奏意识的培养。
(四)要在攻防动作的情感表达上培养武术情感意识。
情感是人与各种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显着的外部表情和动力作用。而套路运动攻防动作的内容多、变化多,情感就是要根据攻防动作变化的需要,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快速的进攻动作的情感,应是奋进的、激昂的,灵活机动的防守动作应是自信的、机警的。演练者应把娴熟的技术与积极的感情融合起来,去营造一种攻防氛围,以此来培养武术的情感意识。
(五)要在武术动作的劲力、协调上培养功力意识。
功力是指运动中劲力充足、顺达、准确,它体现着能有效地攻击对手。以冲拳为例,它的技术要求是:力由腰发,传于肩、达于肘、催于手,力贯拳面,使劲力充足,准确击中有效部位。协调是指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器械的协调配合的完整性,从而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从动作完成的功力上去体现进攻的威力、防守的灵活,以此来培养武术的功力意识。
(六)运动想象训练加强武术意识的培养。
想象本身就是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想象训练是指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回忆武术攻防动作的表象、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景,以强化武术攻防意识的心理训练方法。其要求是:(1)想象的攻防动作要具体生动,形象逼真,而且想象时要获得深刻的意识体验;(2)想象训练要与技战术动作训练结合起来,要真正做到想、练结合,这样才能把感知水平的武术意识,培养成思维水平的武术意识。
‘陆’ 武术套路的完整法与分解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完整法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教学中可根据教材难易适度,动作结构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积极创造条件。
那么,在中学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该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1、要会讲,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炼,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时,把技术规格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进行术语化讲解,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教学要求要根据教学要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次序地逐步提出,这样才能使要点的讲解起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作用;武术动作的讲解顺序,一般先下肢步型、步法,再讲上肢手型、手法,然后讲上下肢配合和器械运用方法;另外武术讲解要结合动作的攻防含意,让学生掌握动作使用方法,有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不仅要会讲,而且要会做,练习时应以教师领做为主。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把动作生动、形象、直观正确地表现出来,同时,也需要把动作的娴熟、优美程度表现出来,当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示范要注意示范速度(先慢后快),示范位置、示范面、领做等四个方面。要知道,教练的示范动作质量的好坏,正确与否,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甚至不可估量的影响。
3、具备了会讲,会做,还要会教。教要教得法,教得不得法,结果等于是个零。所以教要教的得法,这一点也很重要。武术教学中主要以完整法与分解法进行教学,分解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积极创造条件,所以,必须与完整教学法及时配合,一般都使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方法,手段措施,场地与器材等等都要合理安排,并且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手段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由浅人深,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即要考虑到完成共性的要求,又要考虑到个性发展的时机,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以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这是学习武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柒’ 武术步法套路
抱球桩又名矛盾桩
动作要领:
以左脚在前为例.身体自然站立,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一60度,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间距一脚半左右.两脚站成半丁半八字形状,即所谓“丁八步”,身体下坐,重心落于后脚,慢慢随功夫增强,双腿力量分配可以前三后七,前二后八,前一后九皆可.左脚脚趾抓地,脚跟虚起,膝有上提前指之意,右大腿里裹,前膝与后胯形成自然挣扯的力量.双臂环抱,十指撑开,掌心向内呈抱球状,前手高度在眉与嘴之间,后手与胸同高,肘微下附,前手高于后手,鼻尖与前手腕、脚尖形成一条直线,两眼目光从前手腕关节处含蓄望出.身体劲力后靠,头直项竖,头部毛发如有细线上提之意.
可意感双手各捏一小汽球,梢节微加用力,细心体会关节的抻拉感.不能让球破裂也不能让它飞走.
注意事项:
一,整个身体好象靠在弹簧绳上一样,后腿不要考虑曲折角度大小,要保持起跑前那个感觉,关节蓄上力.也可以好象摸上人要放不放的那个劲,但千万不可真的把劲做出来.
二.前手为盾后手为矛只是大成拳的一个劲,那么前手为矛后手为盾不是也可以吗?不可执着于此.
三、膝盖前顶,好象有个枪头真顶膝盖就破了,不顶就掉了.有上提之力,请注意在我讲述桩的站法时,一定要把所的意变成力,有了功夫自然感觉很明显,比如头上份量会越来越重,膝盖上压住了份量,臀部好象坐上了大弹簧,顶要顶出力.坐要坐上力,这才是出功夫的表现.
四、当年我练拳时,选杰恩师先让我站的撑托桩,身体筋感觉拉开扯上了劲了以后才开始让我站中步矛盾桩,体会手臂按上份量后,身体内动发力给对方抖出去.劲一个接一个顺序去求,哪个地方好,在真实的搭手过程中哪就可以发的出力,但在动荡的过程中腿能发的出力的人找还未曾见到过.这绝对不是筒单的曲折角度和蹬地全身协调的问题.矛盾桩可以很好地解决与对方搭手,给上你劲那一刹间身体劲力转换的问题.当然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我感觉从撑托桩还是矛盾桩几手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你桩功的深入程度。具体给身体带来的生理变化,这个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站桩时身体劲力一定要后靠,同时要把身体悠起来,自身整个份量是提着的,与人搭手劲提着才可怕,落在对方身上是一个整体。也就是王芗斋老先生说的 “练提不练顿.练道不练放.”提的好藩的力才大,遒的好放的力才丈.反过来说练顿绝没有提的劲,总练放道的劲肯定蓄不好.
六、矛盾桩是人站整了以后,考虑力的运用,要始终考虑与对方一接触的东西,矛盾桩的水平是从中间走的东西,抱着往外一展,这点在站时要细心体会.
七。一些老先辈讲直接站矛盾桩等于小学生直接上大学.我的体会是不站桩时也有桩劲的感觉方可站矛盾桩
‘捌’ 武术教学方法手段
一、顺序教学法
所谓顺序教学法,就是按动作结构顺序进行教学。即在武术套路教学时,从预备姿势开始,逐个动作按顺序教至收势而结束。这样教学,不破坏套路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套路概念,并能认识各动作之间的联系。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效果也比较好。我在教简化太极拳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动作不难、套路简单的武术教学。如果动作比较难,套路比较复杂的武术教学,采用这种方法就不太适合,效果就不太好。
二、塔式教学法
所谓塔式教学法,它不是像顺序教学法那样按顺序从头教到尾,而是宝塔式的重复教学,如1,1、2,1、2、3,1、2、3、4,……即学会第一个动作后,再学第二个动作。在学第三个动作之前,必须重复第一和第二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进度慢,但根据我们实践,证明其进度是快的。因为凡是学一个动作就掌握一个动作,教完一个套路,学生也就学完一个套路。学完一个套路,学生基本都能记下来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每一个重复的周期中,只要强记强学一个动作,其余的动作因多次重复复习,不知不觉地就学会并记下来了。同时还因为多重复,不但训练了基本功,基本动作,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大脑皮层神经过程活动性高,可塑性,模仿能力强,条件反射容易建立,但也容易遗忘。如用塔式教学方法,因为有多次重复复习,避免了遗忘得快,解决了难学易忘的困难,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可逆教学法
所谓可逆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动作、套路的结构需要,不按套路动作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
可逆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是经常被采用的。一般综合教学法为最好。但综合教学法是建立在顺序教学法、塔式教学法和可逆教学法之上的。所以这三个教学法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结合起来选择运用,不能强调哪一种方法好,而忽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
另外,开始教武术时不专门练基本动作,把这些结合在套路教学中去解决,认为这样作可以一矢二鸟。其结果这一步是不能省的,还得走回头路。
采用可逆教学法的优点还在于学习复杂的套路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容易学会和掌握。例如初级长拳的“大跃步前穿”,这是一个跳跃动作,要达到腾空摆臂亮掌,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用可逆教学法把它提出来教,不管你用顺序教学法也好还是采用塔式教学法,只要你教到“大跃步前穿”这个动作,你就得把它提出单独教会,否则你的套路教学就教不下去。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初级剑中的跃步上挑、歇步上崩,动作都较复杂或难,最好采用可逆教学法教学,并且以这个动作为中心,向前后串连其它套路动作。
‘玖’ 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
武术套路,先基本动作,步法,手法,步型,手型,组合,精彩动作,定势动作,段落,半套,全套。
要求,先易后难,先上肢后上肢,先会,后精,先统一,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