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8 12:56:10

㈠ 审计重要性水平公式

中普事务所审计系统V10.0产品,可实现年报审计、税务审计、IPO审计、财务审计、高新专项审计、清算审计、信贷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注销清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尽职尽调审计、外币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财务数据分析、账证查询打印等业务。以中注协、中税协、各地等行业协会等最新版的《审计工作底稿指引》为基础,内置有数十套审计及税审工作底稿模版,并将风险评估底稿、控制测试底稿以及实质性测试底稿、审计报表及报表附注等设置在工作底稿模版中;软件功能及底稿全面支持企业年报审计、IPO审计(三年又一期)、税务审计等各项事务所审计的需要。通过功能强大的数据采集导入工功能,实现财务数据的获取,提供完整的调整分录编制功能,底稿、报表及附注自动取数生成审定数据。
功能亮点如下:
ü 支持年报审计、税务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业务的实现;支持审计历史记录信息共用,通过审计业务模板切换,实现同单位、同年度不同审计业务项目的审计作业,避免繁琐的重复操作,造成时间损失;
ü 全面支持IPO审计,可快速生成三年又一期的报表、底稿、附注、合并报表及合并附注等;
ü 系统采用流程化导航方式,指引性强,操作简便,易学易用;
ü 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支持数据库直连采集、客户端网络采集、账套备份数据采集、Excel手工账导入等多种方式,以及支持财务软件国标和地方标准接口数据的直接转换;数据采集只读不写,保障财务系统安全性;
ü 严谨的项目管理功能,按年、按客户、按项目类型分组管理;项目立项可成立项目小组,项目负责人对组员进行工作安排、底稿分工;项目过程实时监控、复核;项目及已审信息支持跨年重用;
ü 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丰富多样、执行速度快,支持各种表账证多级穿透查询分析;数据管理分类清晰,工作底稿、函证管理、审计调整、凭证抽查、账龄分析、报表审计、报表附注等;
ü 可自动批量生成银行与往来等询证函;可对函证发送与客户回函情况进行管理,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到“函证结果汇总表”底稿中;可对无法收回的发出函证批量生成替代测试;
ü 自动快速生成底稿审定表、明细表(含科目明细、辅助核算明细、账龄明细)、检查情况表、附注数据等;底稿编辑时,可进行相关信息(科目、辅助核算、明细账、凭证等)的追溯查询、取数公式修改、重新取数、交叉索引、复核等操作;
ü 附注编辑数据与工作底稿相关联,从Excel工作底稿中自动读取,并可自动将数据生成到Word格式附注中;
ü 包含 “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注协”、“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税务审计”、“医院”、“内控审计”、“IPO审计”、“小企业验资”等若干个类别的最新审计底稿模版;
ü 底稿模版按照各行业协会及事务所审计需求进行设计,可以全面满足事务所的底稿使用要求,兼顾大型事务所及小型事务所审计的需要,业务伸缩性强;
ü 底稿模版支持用户修改与自定义设计,开放性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的审计模版调整;
ü 完善的调整分录编制与调整统计功能,可调整明细科目、辅助核算对象、报表项目、账龄区间结果等明细项,自动生成审定后的报表、底稿和附注数据;可自动生成重分类调整分录、利润及利润分配结转调整分录;调整分录支持跨年连续审计;
ü 底稿功能强大,支持自动读取分工科目底稿、不适用科目底稿批量检测、执行审计程序批量选择、适用底稿批量取数生成、表头信息批量变更、多级底稿复核、批量打印、批量导出等功能;
ü 支持审计报表、报表附注合并功能,完善的关联方统计、抵消分录与合并处理功能,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们更好的完成审计合并报表及合并附注工作;
ü 存储了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审计案例及其他相关信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随时查阅和引用;
ü 灵活方便的项目和财务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便于同项目不同机器之间单机版软件的数据交互,避免重复建项、重复导入,节省审计时间成本;项目工作记录多机合并功能,可将不同单机版软件中的单人分工内容进行合并汇总;
ü 灵活的软件应用模式,支持单机、多机联网使用。

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

那么在季报、中报等短于一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时,如公司经营状况未发生重大变化时,报表使用者进行判断的基准应不会相差很大,投资者看待季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在具体业务中评估重要性以及数量和性质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I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㈢ 如何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才能得出财务报表反映的结论。

㈣ 计算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1)按照资产总额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0000*0.5%=100万元
按照利润总额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000*7%=70万元,
注册会计师应该选用最小错报水平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70万元
(2)
(1)标准无保留意见。虽然没有对120万元应收账款函证,但是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证明其是真实、正确的,可以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
(2)无法表示意见。公司全部存货账面总额为12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60%,注册会计师不仅无法估计损失,也无法实施监盘程序,审计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只能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3)保留意见。2010年应计提折旧=2000*(1-6%)/20=94万元,错报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70万元,发表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公司虚列2010年投资收益1015万元,这项错报使得公司的利润总额从-15万元变成1000万元,由亏损变为盈利,错报性质严重,发表否定意见。

㈤ 审计方面的问题: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如何计算的

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

使用者

关注的重要信息

主要使用者

财政部门

(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

次要使用者

主要投资者

(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

媒体

(1)合规性(2)决算

一般公众

合规性

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该建设项目确定为非常敏感项目,故取常规指标中的最小值,及采用支出总额的0.5%作为系数确定重要性水平。

计算结果及修正因素:根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该项目支出总额为410万元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结果为
410万元×0.5%=2.05万元),为方便计算,将本次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0万元。

在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水平时,要全面、客观地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弊比金额小的错弊更重要,但有时错弊金额不大,但性质上是严重的,如国债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虚报工程投资支出0.5元占为己有,要比扩大建设规模超概算投资5.0元更为严重,所以要紧密联系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构成。

评估审计风险,首先在编制审计方案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般为5%,也可确定为3%、1%,但不可能为0。其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固有风险水平,在审前调查后,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的诚信和能力、财务人员的变动及其素质、业务性质、会计期间(特别是期末)的异常变动和复杂的会计处理、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等情况确定评估固有风险水平。实际工作中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固有风险水平分别为60%、50%、40%,也就是即使在各种情况较好,出现重要错误可能性较小情况下,固有风险的水平也应高于40%,相反只要有某种迹象表明可能存在重大错弊,就应当将固有风险确定为100%。再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评,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经济业务以及相关控制手续的执行是否及时和有效、业务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关键点控制是否存在、控制目标是否满足、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各项控制是否发挥作用等因素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实际工作中一般分为低(内控健全有效)、中(缺少某些控制环节或有少量的控制失效)、高(内控失效)、零(不可依赖)四个档次,控制风险水平分别为20%、50%、80%和100%。应当注意的是,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同,内部控制是管理的过程,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书面或约定的管理制度。最后利用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检查风险的计算公式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审计风险评估

1、本次审计项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为5%.

2、固有风险评估
固有风险的总体评估: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按照稳健性原则,将固有风险水平确定为中,即50%。

3、控制风险评估
控制风险水平综合评估: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由于缺少一些控制环节,初步确定控制风险为中,即50%。

4、审计检查风险的确定
按照风险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5%/(50%×50%)=20%,
即要求的检查保证程度为80%,说明在今后的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大样本和较多证据,应以余额测试为主。

三、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协调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二者之间存在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对评估的审计风险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调整,并调整相应的审计实施方案。只有准确地确定重要性水平,谨慎地评估审计风险,合理地整合审计资源,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业务质量,规避审计工作风险,充分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㈥ 重要性水平分配怎么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审计风险(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高。

原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现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从承接审计业务开始,历经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到完成全部约定事项签发审计报告为止,任何一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底稿。

具体地讲包括:在审计计划阶段获得有关被审计单位基本状况的资料、营业执照、政府批文、合同章程和协议、董事会会议纪要等,由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编制的调查表、审计风险与重要性评价初步评估资料、审计计划、审计程序表、分析性测试表以及由双方共同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等。

在审计实施阶段针对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和结果资料,针对交易和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询证函、项目明细表、实物资产盘点表或调节表、分析性测试表、项目差异调整表、调整分录汇总表、试算平衡表、重分类分录汇总表、项目审定表等等,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形成或获取的期后事项审核表、管理当局声明书、律师声明书、审计报告、已审会计报表等等。

㈦ 如何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主要是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即注册会计师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用的百分比来计算确定。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判断基础:资产总额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净利润。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7)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cpa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变动幅度。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审计风险(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高。

㈧ 审计重要性水平估计

这个是理论上的算法,仅供参考。并且各个算法数据差异较大,利润可能是负数,那怎么计算,以哪个为准?严格讲,从职业谨慎角度,应以较小的数字。学习时深有同感。
实践中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个人意见,就是个引起关注数额、影响出具报告的数字而已。这个数据定大了,可能发现不了问题,小了则效率受影响。也不好直接给你个数字,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个数字在你一到被审计单位时就会准确确定。
希望能帮到你!

㈨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
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㈩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怎么确定 的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性质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二是从“定量”的角度考虑重要性。即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中错误或舞弊的数量方面分析确定审计重要性

三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确定的低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发现和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四是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

阅读全文

与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什么方法对付领导给你穿小鞋 浏览:350
羊奶粉食用方法 浏览:926
圆椒坐果的正确方法 浏览:250
用什么方法可以查出妻子出轨 浏览:696
美的电压力锅使用方法指示灯在哪里 浏览:779
电动车霍尔线检测方法 浏览:769
人体详细锻炼方法 浏览:150
不绣钢管道连接方法 浏览:531
自己如何减肥方法 浏览:806
训练武磊的方法 浏览:831
新宝贝破零的技巧方法 浏览:48
xp的打印机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69
高一化学我原来的方法有什么错误 浏览:570
汉酱真假酒鉴别方法 浏览:97
亏电手机激活方法 浏览:416
补课班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管理 浏览:346
listview类的常用方法 浏览:308
眼部精华液使用方法 浏览:559
塑料膨胀钉的安装方法 浏览:17
小学生床帘安装方法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