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茶具功能详细介绍及泡茶步骤
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于烧开水,常见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和不锈钢壶。茗炉:用于烧泡茶开水的炉子,现代茶艺馆常用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便于表演。随手泡:用电烧水,加热时间短,方便使用。开水壶:用于无需现场煮沸水时,一般备有热水瓶贮备沸水。
置茶器
茶则:用于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茶匙:用于将茶叶从茶则拨入壶中。茶漏(茶斗):用于小茶壶泡茶时,防止茶叶洒到壶外。茶荷:功能多元化,可判断茶叶多寡、决定置茶量、欣赏茶叶、闻茶香、将茶叶置入壶中。茶擂:适度压碎茶叶,使茶汤更浓。茶仓:分茶罐,泡茶前先将茶叶倒入,兼具节省空间与美观。
理茶器
茶夹:用于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茶匙:用于置茶、掏出茶渣、疏通壶嘴。茶针:用于疏通茶壶的壶嘴,保持水流畅通。茶浆(茶簪):用于刮去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浮起的泡沫。
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倒入茶海,根据人数多寡分茶。茶海可用于过掳倒茶时留出的茶渣。
盛茶器、品茗器
茶壶: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工夫茶时常用,一般一盏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闻香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杯碟:也称杯托,用于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
涤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茶盘:用于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也使用。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茶巾:用于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其他器具
壶垫:防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发出声音。盖置:放置茶壶盖、茶盅盖的小盘子。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茶佛:置茶后,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温度计:用于判断水温的辅助器。茶巾盘:可将茶巾、茶佛、温度计等放于茶巾盘上,使桌面更为整齐。香炉:喝茶时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
泡茶基本步骤:
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首先点火煮水,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沸水冲入茶壶中,盖沫。盖好壶盖,以沸水淋于壶上。第一壶茶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壶中,迅速倒出。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将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将茶倒入品茗杯(将品茗杯扣在闻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两指夹闻香杯,向内翻转),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后,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两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轻啜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