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GDP如何计算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的计算方法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I+G+X-M)。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GDP的确定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附注: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GDP指标分析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
② 一个城市gdp具体怎么统计的
你好,GDP的统计是一个按照既定方法,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加工计算的过程。从企业层面来说,GDP的计算是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增加值进行汇总得出的。具体来说,增加值的计算遵循生产法,即先计算总产值,再减去中间投入,得出的差额即为增加值。
确定统计方法后,关键步骤是收集相关数据。国内GDP的计算,需要对94个行业进行分类处理,分别计算。我国的GDP统计,基本上遵循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使用各种类型的资料进行加工计算。这些资料主要分为三部分:统计资料、行政管理资料和会计决算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需要其他资料,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这些资料通常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获得,因此在第二年年底,会根据这些新的资料对GDP进行一次最终核实。
在GDP的统计中,有两个主要的难点。首先是统计时间紧迫,年度GDP的初步核算数需要在年后20天内完成,季度GDP也是如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往往只能依靠推算,这会影响到数据的精确度。其次是中间投入数据的获取非常困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中间投入繁多,要从大量的原材料和服务中准确获取数据非常不易。
因此,GDP的数据需要经常修订。从国内的情况来看,GDP数据会经过三次核算: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每一次核算都是基于越来越可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请注意,本信息部分基于网络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自身独立判断进行决策,并注意风险控制。
③ 城镇化率如何计算
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
城镇化率,也称为城市化率,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式通常是该地区的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一、确定相关概念
1. 城镇人口:是指在城市或城镇中居住的人口数量。
2. 总人口:是一个地区内的全部人口数量,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二、进行计算
城镇化率 = 城镇人口 / 总人口 × 100%。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城镇化率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越高,表明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
三、详细解释
1. 数据收集:要进行城镇化率的计算,首先需要收集该地区的城镇人口和总人口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来源于政府的人口普查或统计部门。
2. 计算过程: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城镇化进程的程度。
3. 结果解读:城镇化率的百分比结果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数值越高,意味着该地区的人口更多地集中在城市或城镇中,也意味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更加成熟和集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率只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一个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总的来说,城镇化率的计算是基于人口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其结果反映了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程度。这一指标对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以及社会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 如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统计一个城市的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包括两部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好办,到人口统计年鉴或者市人口办一查就知道了,都登记备案的;流动人口就难办了,原来有外来人口登记管理条例,但是还是有很流动人口不在案,简单的办法是是采取抽样调查,分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抽样统计,计算流动人口总数。二者相加就是总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