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
以物价增长率测定通胀率:
通胀率,即物价增速之测量,等于[(当前物价-预期物价)/预期物价](需明确,价格涨幅以基期物价为准);
而在传统经济学框架内,通胀率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发行货币总数-所需货币数)/所需货币数×通胀率。
此公式反映了货币超额与所需货币数量之比,可用于衡量通胀、货币贬值程度。
通胀率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物价增幅分类——分为年升幅1%-3%、3%-6%、6%-9%、10%-50%及高于50%五档。
2.按估算标准分类——分为专家预测的通胀和意外通胀两大类。
3.按价格波动幅度分类——分为不同步和同步两类。
4.按表现形式分类——包括显性通胀、隐性通胀、抑制性通胀三种。
5.按原因分类——包括供需通胀、效益成本通胀、结构性通胀、混合型通胀、资金短缺型通胀、信用扩张型通胀及国际流通型通胀等。
法律依据:
《我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我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我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六条我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第七条我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 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怎样计算
计算公式:(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名义利率
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即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也可以将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增长率来代替)。
一般银行存款及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利率都是按名义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储户或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回报就会被通胀侵蚀。
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2)通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
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
所以,股票投资者在实际利率为负的初期还可以继续加码,但如果负利率持续时间过长,由宏观调控引发的风险就会加大,需要随时考虑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