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跳绳技巧教学
跳绳技巧:
1、练跳绳前先把跳绳摆放好
要把跳绳放在两个膝盖弯里,或者自然的垂到脚后跟处。
2、选择合适的跳绳长度
跳绳太长太多都不好,不利于顺畅的练跳绳。可以根据你的身高选择适合的跳绳长度。跳绳之前你可以把跳绳两端拽到最长,跳绳卡在膝盖弯里,胳膊正好伸直了,说明跳绳的长度适合。
3、跳绳时用手腕带动跳绳,而不是手臂
跳绳时手臂尽量避免大幅度晃动,而是高启手腕在灵活的转动跳绳,这样跳的时间长,也不容易累。
5、选择软硬适中的人造草坪、木质地板或塑胶跑道上进行练习。在技巧和力量不足的时候,尽量避免在硬质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
6、刚开始练习时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可多采用双脚同时起落,跳起的高度不宜太高,以免关节因冲击过大而受伤
跳绳是一项简单健康又易参与的一种体育运动。对于儿童而言,这项运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和协调能力,可谓好处多多。在日渐寒冷的冬季,跳绳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方法,让孩子们动起来吧!
❷ 单摇跳绳技巧教学
跳绳活动源远流长。当女娲“乃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时,绳子便伴随着人类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绳子来记事,也用它来捆扎收获的农作物,或拴使牛马、捆绑猎物等等,绳子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绳可能源于原始的农事、狩猎或军事活动。
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这种游戏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魏晋以后,历代都有跳绳活动的记载。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境异》:“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可见,唐代不仅有跳跃穿过绳索的游戏,还将这种游戏命名为“透索”,使跳绳活动开始有了专门的名称。
南宋以后,跳绳活动发展为杂技百戏,还有了“跳索”的名称。宋吴自牧《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记载:“百戏呈拽,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磐瓶、筋斗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从唐代的“透索”,到南宋的“跳索”,跳绳的名称更为形象而具体了。
1、握绳的方法:握在手柄中后端。
2、跳绳的长度:单脚踩跳绳,两端拉到胸口到肚脐眼的位置。
3、手上技术要点:两手上臂贴近身体,手腕用力。
4、腿部技术要点:脚尖和前脚掌起跳落地,起跳高度不能太高以刚能过绳子最好,落地时膝盖微屈做缓冲。
5、熟练跳绳:为了不失误速度不宜过快,当熟练掌握后加快速度。
6、减少失误的方法:以4下为一个单位,1234。
7、分段练习:以15秒为单位,要求不失误,逐步加强,争取达到50次。
8、分段练习2:15秒、20秒、25秒、30秒、35秒、40秒、50秒、60秒。
9、如何训练臂力:摇绳训练保证一分钟能摇250下左右。
10、如何保养绳子:悬挂绳子。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跳绳方法:跳绳主要是手腕用力。这样能节省体力,跳得再多也不会累。
有些人跳多了小臂会酸痛,那是因为小臂也随着绳子甩动。再者两手心不可朝上,尽量向下或者相对。手心朝下更能发力。比如乒乓运动中的扣杀。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就是两大臂自然下垂,不可向两侧张开,两手在身体前侧(向后跳时两手略往后靠),不离开身体。这样能把手臂的力量全都集中于手腕爆发出去。初学者无法觉察到此二点的重要性,因为单摇和双摇的技术含量不高,练到难度较高的三摇或四摇时便能体现出来。手臂张开容易泄力,手心向上没法发力,便无法完成接下来的高难度动作。但国内九成以上的跳绳者都张开大臂,动作大,不科学,很难提高水平。因此跳绳要从基本动作开始。刚练跳绳时要有意识的把动作改回来,将双臂往里收,但不可太紧张,身体挺直但不要僵硬,两眼直视前方。养成了习惯才有可能突破高难度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