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护士配药剂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1、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 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所测得值为准。若按体重计算结果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2、药物剂量换算,是临床护士最常见、接触最多的工作,但又是差错、事故好发的环节,主要原因:抢救病人时所用的急救药均为限剧药加上抢救工作紧张,更易出错。
3、我国现有的注射针剂浓度高,而婴幼儿的用药量极少(成人剂量的1/14—1/18),占每个安瓿的百分之几,所以mg→ml的换算存在一定的难度。
4、因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换算与配药过程中稍有疏漏易引起中毒、或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后果不堪设想。
5、另外,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加上现在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6、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
⑵ 护士配药剂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护士配药剂量计算公式是每日(次)剂量=患者体重(kg) x 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1、按体重计算。
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方法。许多药物已经标出每千克体重、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此法计算非常方便。
计算公式为: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 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所测得值为准。若按体重计算结果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计算药物剂量更准确,因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心搏量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30kg体表面积(㎡)=体重(kg) x 0.035+0.1。
>30kg体表面积(㎡)= x 0.02+1.05。
儿童用药剂量=体表面积(㎡2)x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药量。
3、按年龄计算。
用于不需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和剂量范围大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
4、按成人剂量计算。
由于所得剂量偏小,一般不常采用。
计算公式为:儿童剂量=成人剂量x儿童体重(kg)/50。
⑶ 护士配药剂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体重应以实测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剂量为限。
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更为准确,但较复杂。小儿体表面积可按“小儿体表面积图或表”求得,也可按公式计算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护士配药原则
1、应根据医嘱给药。用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其病情变化。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方法和时间。备好的药品应及时分发或使用,避免放置过久药效降低或污染。
4、注意用药后反应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毒副反应较大的应加强观察,做好记录。
⑷ 配药计算公式是什么
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体重应以实测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剂量为限。
药物剂量换算,是临床护士最常见、接触最多的工作,但又是差错、事故好发的环节。
相关信息:
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加上现在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 剂量
⑸ 护士配药剂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从成人剂量折算: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方法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按体重计算: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体重应以实测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剂量为限。
护士配药剂量注意事项
1、配药时要认真负责,全神贯注,严格执行三查,即配药前要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变质、失效等,凡药品标签模糊、变色均不能使用,配药时按医嘱所要求的浓度配制并注意配伍禁忌。
2、用药时一定严格依照遗嘱执行,严格执行八对制度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用法、剂量、时间和有效期。静脉滴注时要特别注意滴速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多巴胺用于防治肾衰,滴速过快药物能强烈收缩肾血管,是肾衰加重并导致心律失常,地西泮静推过快易致呼吸停止,氨茶碱静注过快导致血压骤降,严重时病人有猝死可能。
⑹ 药物换算剂量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按体重计算
这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应以实际测量的体重为准或按公式计算获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近年来多主张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30]×0.02+1.05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剂量/(平方米)。
3.按年龄计算
适用于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按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5.小儿中药用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药物剂量换算,是临床护士最常见、接触最多的工作,但又是差错、事故好发的环节,主要原因:1.抢救病人时所用的急救药均为限剧药(限剧药是指毒性较强而又常用的剧药),加上抢救工作紧张,更易出错。2.我国现有的注射针剂浓度高,而婴幼儿的用药量极少(成人剂量的1/14—1/18),占每个安瓿的百分之几,所以mg→ml的换算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使用强心甙、氨茶碱、肾上腺素类等药物,因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换算与配药过程中稍有疏漏易引起中毒、或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加上现在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
⑺ 给小孩配药怎么算剂量
一种是按年龄估算。新生儿至1周岁儿童的用药量为成人药量的1/24~1/12;1~2岁为成人药量的1/8;2~4岁为成人药量的1/6;4~6岁为成人药量的1/4;6~8岁为成人药量的1/3;8~12岁为成人药量的1/2。 另一种是按体重估算。成人体重以60公斤计算,小孩体重根据实际重量,可按下列公式算出小孩用药剂量。 小孩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公斤)/60 有时同一种药物可治疗几种疾病,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采取的用法和剂量也不同。例如,驱蛔灵治疗蛔虫症的用量比治疗蛲虫症时大得多。 即使治疗同一种疾病,有时服药的方法不同,用药量也不完全一样,例如,驱蛔灵治疗肠蛔虫症时,有1次服用,也有2次服用的,每次的剂量当然不同了。 总之,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又不发生副作用,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服药时应遵医嘱。
⑻ 小儿输液用量公式
在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才能按医嘱有效地为患儿给药,以避免导致不良后果。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护理中,总结一种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各种注射剂的小儿用量可准确地计算出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受益匪浅。
1 所需液量的计算公式实际需取用的药液量(ml)=需要药量(g或mg)÷该针剂的单位总量(g或mg)×该针剂的毫升数。
2 临床资料例1,某患儿需肌注安定3 mg,现有一支10 mg的安定2 ml,问应抽取多少毫升安定为患儿肌注?可按公式代入:3÷10×2=0.6(ml),应抽取安定0.6 ml为患儿肌注。另外,有些药物用量极少,且不良反应大,更加需要我们护士严格地进行操作,有时需用1 ml、5 ml的针管来抽取药物,而1 ml针管的针头太短太细,往输液瓶内注入药液时,常常会发生针头弯曲现象,或者出现因针头短小未能刺破瓶塞薄膜或刺破口很小,导致药液大部分滞留于瓶塞薄膜处,不能充分溶解于溶液中,短时间内会给患儿输入较高浓度的药液,会导致不良后果。若我们先将药物稀释后再注入输液瓶中,输入药液量会更加精确,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例2,为某患儿静滴5%葡萄糖液100 ml,内加氨茶碱0.1 g,现有5%萄萄糖液一瓶(100 ml),一支0.25 g的氨茶碱2 ml。我们可以这样稀释:用10 ml针管抽取5%葡萄糖液8 ml,将氨茶碱全部抽取于针管内,充分摇匀;按上述公式代入:0.1÷0.25×10=4(ml)。将4 ml的氨茶碱稀释液注入5%葡萄糖液内。这比用1 ml针管取用氨茶碱0.8 ml加入会更加准确,还可以避免因1 ml针管的针头短小而弯曲,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体会此公式简单,计算起来快速、准确,尤其在应用急救药品时,此公式用起来更加方便,得心应手,不易出现差错。不论针剂为水剂还是粉剂,包装大小,只要知道某药成分在针剂中的总含量,便可准确计算出实际需取用药液量,粉剂可先稀释至一定量的溶液,然后再按公式计算取用。注意:某些药物需要稀释后加入时,我们要注意加入药液后输液量的变化;若输液量多于医嘱范围,护士应在加药前用针管抽取排掉一定的液体量,尤其为心肺疾患小儿输液时要严格注意,以避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