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种计算方法
1、底部剪力法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2、振型分解反应普法
适用范围:除底部剪力法以为的建筑。
3、时程分析法
适用范围: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7度、8度ⅠⅡ类场地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8度Ⅲ
Ⅳ类场地高度大于80米;9度高度大于60米的建筑。
⑵ 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柱子重如何计算
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 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一切的配置都是为了柱子延性,所以柱的最小配筋率必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接头;
二级宜采用焊接接头,而底层柱根应焊接;三级可采用搭接,而底层柱根宜焊接;直径大于32mm的钢筋必须采用焊接。在纵向钢筋连接区段内宜加密箍筋,防止纵向钢筋的压曲,增加粘结强度。
框架柱对抗震的构造是有要求的。
框架柱对抗震的构造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住房用户的安全性。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有3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且与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砌体房屋,地震后只是墙体裂开,并没有坍塌。千万不能忽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的作用。
发生地震时,由于地震振动时不时来袭,首先碎落的往往是柱端钢筋保护层。所以,钢筋必须要有足够的箍筋约束。箍筋对框架柱的核心混凝土有着很重要的约束作用,提高箍筋的配箍率可以使受压的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显着提高,从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
⑶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建筑面积是按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几何尺寸进行计算。
一般指的是抗侧力计算,比如抗震,主要方法有剪力分配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剪力分配法
( non-shear distribution method) 由着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于1951年出版的《超静定结构学》中,根据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提出的调整分配法,后来被人称为“无剪力分配法”。
剪力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剪力分配法的思路:用剪力分配系数将结点外荷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杆端,先得到柱端剪力,再求柱端弯矩。
(2)剪力分配法的条件:具有无限刚性横梁的刚架或排架在水平结点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3)抗剪刚度D:当杆端发生相对侧移Δ=1时,柱顶产生的剪力。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柱: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等截面柱:
(4)抗剪分配系数γ:(5)柱顶剪力Qi:
剪力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a)计算剪力分配系数;(b)计算分配剪力;(c)将分配剪力作用于反弯点,求杆端弯矩。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
时程分析法是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和工程抗震研究等。
⑸ 框架结构建筑中各梁和各柱的计算方法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楼层或柱顶面高度计算,楼层间的柱高应按楼层面至上一楼层面或柱顶面计算,即框架柱与框架梁相交的节点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并入框架柱中计算。
框架梁的长度,按照梁的净长计算,梁的高度按照梁底至梁顶面全高计算,即梁和板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并入梁的工程量之中。
板的工程量计算,按照板的净长乘以板的净宽乘以板的厚度,以立方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