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钓鱼的步骤与方法
钓鱼看起来很简单,谁都会钓,但是要想钓好鱼、钓多鱼是很复杂的,它受很多因素制约。我认为主要受四大因素制约。即时间、地点、气候和水情,它是由鱼的本性即趋食、趋温、趋氧决定的。
四大因素相会关联,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较好的四要素是钓鱼者的追求。四要素中,时间、地点钓鱼高手可能掌握运用,但气候和水情是钓者不可控因素,只能随机应变了。时间主要是指一天当中或一季度当中最佳的钓鱼时间,也就是鱼每天吃食的活跃时间。
钓鱼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即垂钓前、垂钓中、垂钓后。垂钓前要注意观察天气情况、 检查垂钓工具是否齐全,还要提前定好垂钓目的地。垂钓中要做好布窝、 开饵、调钓、抄鱼等工作。垂钓结束后还要做好收尾工作。
‘贰’ 钓鱼正确的调漂方法
钓鱼正确的调漂方法如下:
一、铅坠找底
找底永远是调漂的第一步,不管调漂是何种方法,因为找底是为了确定半水深度,为了确定水深,同时看看钓点周围的深浅情况,是否挂底也能大致试出来。
找底比较简单,就是铅皮座上裹上足够的铅皮,但是有一定需要注意,这时候的状态是铅坠躺底,浮漂最好露出少量的目数,保持水线是绷直的。
二、下拉浮漂
下拉浮漂确定个深度来调漂,这个深度就是常说的半水深度。半水深度越是接近水深,调漂越是准确的。下拉浮漂多少距离呢?铅坠找底的时候铅坠躺底,子线也躺在水底的,所以只要下拉距离超过子线长度,基本就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往往是1.5-2倍子线距离。浮漂座的第一个太空豆可以留在找底的位置上,后面挂饵找底的时候找底就在2个太空豆之间,找底也会非常迅速。
三、确定调目
确定好了半水深度,开始修剪铅皮了。至于调多少目,这个也不是乱来的,需要考虑钓目和饵重。总体来说,饵轻还想钓钓低目,那调目就不能高。反正有公式可以参考,钓目=调目-双饵重。
这公式可以看出来,钓目的高低跟调目和饵重都有关系,反过来说调目确定多少,也需要考虑饵重和钓目。比如说调个6目。
四、称饵重
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步,会有钓友直接忽略这一步,直接挂双饵找底,随便确定个目数就开始垂钓。要说钓肯定是可以钓的,但是不准确。最好是挂上双饵,看看2个饵有多重。这样方便灵活调整灵顿,清楚地知道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方便找口。
直接挂双饵找底,如果饵很重,那没问题,如果饵轻,找底都把人找得吐血。称饵重的时候有可能挂双双饵没目数,也可以有目数。如果没目数你钓几目双饵都是到底的,不过你也只是知道双饵都到底,到底什么状态还是不清楚。
如果有目数,假设是2目,那只要挂饵找底的时候钓目比2目多一点,那就到底的。
五、找底确定钓目
最后一步就是找底,找底才是调漂的精髓所在。我们铅坠找底的时候固定了一个太空豆,浮漂下拉了1.5-2倍子线长度,这样我们找底就不需要试首哪喊太多次了。
我们上面调了6目,挂双饵是2目,挂单饵应该是缓闷4目,如果你想钓一饵到底,一饵不到底,找底钓2-4目者野就行了,钓双饵到底,要钓4目多点。想钓几目钓几目,想钓什么状态就钓什么状态,这就是知道饵重的好处。
‘叁’ 钓鱼怎么拉方法才正确
新手钓鱼提竿技巧一:提竿要找准时机
1、如果鱼饵为素饵,则有鱼咬食时提竿要快,否则鱼很快吃完就会跑掉。如果为荤饵,则等鱼咬食一会儿再提竿。
2、事先掌握好水深,在1.5米以内的浅水垂钓时,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漂反应灵活,鱼一吞钩,漂立即上送或下托,因此浅水域提竿要稍晚,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时漂上送或下移应立即提竿。
3、掌握对象鱼来提竿。比如个头小的鱼身手敏捷提竿要快。其次也要根据不同鱼的咬钩习性来提竿,鲫鱼摄食时俯头翘尾,吸入口内抬头上游,漂反应是轻微拌动,明显上浮。钓鲫宜在漂缓缓上浮时提竿。草鱼(属中下层鱼)摄食先缓后急,开始慢慢品尝,随后将饵吞入口中拉着走,漂的反应沉多于浮。等漂全部没入水中一两秒提竿为适合。
新手钓鱼提竿技巧二:掌握好提竿的力度
很多新手提竿时因为过于心急会用力提竿,不仅会使鱼儿大力挣脱跑掉还可能把竿子弄断。提竿越重鱼越是会用力挣脱,鱼儿跑掉的几率很大,提竿力度太小钓钩并没有刺入鱼儿身体。在提竿时要等待鱼咬食之后顺势慢慢往岸边牵引,鱼感觉不到危险时就已经拉上岸。
新手钓鱼提竿技巧三:提竿的方向
很多人认为鱼类逃跑的一定是往深水区,其实不然,鱼会顺着提竿的反方向逃窜。我们可以作一个很简单的试验:你把钓点不要选择在竿身的延长线上,而是前方偏左一点,你今天提竿后鱼的第一反应都是向左前方跑。因为你的钓点偏左,提竿力的方向就偏右,鱼肯定就向偏左的方向跑,左撇子则刚好相反。你往左面提竿,鱼就往右面跑;你往右面提竿,鱼就往左面跑;我们经常是向正后方提竿,鱼也是经常向正前方跑。如果你能垂直的向上挑竿,鱼就原地打转。
提竿不同于钓具、钓点的选择,它更多的偏向实践性,因此每一次的提竿都要学会总结和学习。为何提竿没找准时机,为何鱼就要到了岸边还是挣脱跑了。在提竿的学习和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向其他钓友进行取经,希望所有钓友都能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