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 简答题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一)剧毒物质(*为致癌)
*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辩敏含;*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拿蚂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携笑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四)中毒物质
三氯硝基甲烷;乙烯吡啶;三硝基甲苯;五氯酚钠;硫酸;砷化镓;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烯丙醇;二氯丙醇;糠醛;三氟化硼;四氟化硅;硫酸镉;氯化镉;硝酸;甲醛;甲醇;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联苯胺;二苯酮;苯磺酰氯;苯磺酸、多聚甲醛;三氯乙醛;四氢呋喃;吡啶;吡咯烷;二甲胺;三苯基磷.
(五)低毒物质
三氯化铝;钼酸铵;间苯二胺;正丁醇;叔丁醇;乙二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二甲基甲酰胺;乙内酰胺;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氨及氢氧化铵;四氯化锡;氯化锗;对氯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硝基氯苯;二苯甲烷;苯乙烯;二乙烯苯;邻苯二甲酸;四氢呋喃;烷基铝;苯酚;三硝基酚;丁二烯;异戊二烯;氢氧化钾;盐酸;乙醚;丙酮;已二胺;丙二胺;丙烯酸乙脂;环已烷;环已酮;同苯二酚;邻苯三酚;三乙撑四胺;萤葸.
二、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LD50 (毫克/公斤) 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 1/3~2/3浓度 (PPm) 兔经皮时LD50 (毫克/公斤) 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克) (人按60公斤算)
剧毒 1或<1 <10 5或<5 0.06
高毒 1~50 10~100 5~43 4
中等毒 50~500 100~1000 44~340 30
低毒 500~5000 1000~10000 350~2810 250
微毒 5000~15000 1000~100000 2820~22590 1200
无毒 15000以上 >100000 22600以上 >1200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分组
(一)极毒组
钋210,镭223 225 226 228,锕227,钍227 228 229 230,镤231,铀230 232 233 234,镎237,钚236 238 239 240 241 242,镅241 242m243,锔240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锎248 249 250 251 252 254,锿254 255,铅210
(二)高毒组
钠22,氯36,钙45,钪46,钴60,锶90,钇91,锆93,铌94,钚106,银110m,镉115m,铟114m,锑124 125,碘124 125 126 131,铯134,钡140,铈144,铕152(T1/2=13年)154,铽160,铥170,铪181,钽182,铱192,铊204,铅212,铋207 210,砹211,镭224,锕228,钍232,天然钍,镤230,铀236,钚244,镅242,锔241,锫249,锎246 253,锿253 254,镄255 256
(三)中毒组
铍7,碳14,氟18,钠24,硅31,磷32 33,硫35,氯38,氩41,钾42 43,钙47,钪47 48,钒48,铬51,锰52 54,铁52 55 59,钴55 56 57 58,镍63 65,铜64,锌65 69m,镓72,砷73 74 76 77,硒75,溴82,氪74 77 87 88,铷86,锶83 85 89 91 92,钇90 92 93,锆86 88 89 95 97,铌90 93m95 95m96,钼90 93 99,锝96 97m97 89,钌97 103 105,铑105,钯103 109,银105 111,镉109 115,铟115m,锡115 125,锑122,碲121 121m123m125m127m129m131 131m132 133m134,碘120 123 130 132132m133 135,氙135,铯132 136 137,钡131,镧140,铈134 135 137m139 141 143,镨142 143,钕147 149,钷147 149,钐151 153,铕152m(T1/2=9h)155,钆153 159,镝165 166,钬166,铒169 171,铥171,镱175,镥177,钨181 185 187,铼183 186 188,锇185 191 193,铱190 194,铂191 193 197,金196 198 199,汞197 197 203,铊200 201 202,铅203,铋206 212,氡220 222,钍226 231 234,镤233,铀231 237 240 240+,镎240 239,钚234 237 245,镅238 240 244m244,锔238,锫250,锎244,镄254
(四)低毒组
氢3,氧15,氩37,锰51 52m53 56,钴58m60m61 62m,镍59,锌69,锗71,氪76 79 81 83m85m85,锶80 81 85m87m,钇91m,铌88 89(66m)89(122m)97 98,钼93m101,锝98m99m,铑103m,铟113m,鍗116 123 127 129 133,碘120m121 128 129 134,氙131m133,铯125 127 129 130 131 134m135 135m138,铈137,锇191m,铂198m197m,钋203 205 207,镭227,铀235 238 239,钋235 238 239,钋236 243,镅237 239 245 246m246,锔249
注:1)1Bq天然钍相当于1α蜕变每秒(dps)(232Th:0.5dps,225Th:0.5dps).
1Ci天然钍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2Th:1.85×1010dps,238Th.
1.85×1010dps).
2)1Bp的天然铀相当于1α蜕变每秒(233U:0.489dps,243U:0.489dps,235U:
0.022dps).
1Ci的天然铀相当于3.7×1010α蜕变每秒(233U:1.81×1010dps,234U:
1.81×1010dps,235U:8.31×103dps).
四、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如下:
工作场所级别 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
甲级 >100 (毫居里)
乙级 0.5—100 (毫居里)
丙级 0.001—0.5 (毫居里)
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所用的各种同位素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分别除以放射性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为10,高毒组为1,中毒组为0.1,低毒组为0.01),再乘以操作性质的修正系数,其积为该工作的日用量.
五、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修正因子所得的商.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以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F1和表F2.
对于放射性核素,活度值不得超过:
极高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3Bq; 1.4X10^-7Ci
高放射性核素(二组):5X10^4Bq; 1.4X10^-6Ci
中等放射性核素(三组):5X10^5Bq; 1.4X10^-5Ci
底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6Bq; 1.4X10^-4Ci
⑵ 原子核中放射性在临床上的应用有那些
治疗癌症的“放疗”就是用放射性射线照射癌症患部,用来杀死癌细胞。
有时还会用一些周期比较短的放射性元素,摄入患者体内,用于拍摄特定部位的照片。
其他还有好多放射性核素应用在各种医疗器械中。现在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后都是用于医学。可以说,现代医学已经离不开放射性核素了。 1三种放射线及性质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的性质时,首先发现铀盐能自发地放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能穿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夫妇又发现镭、钋也能放出类似射线,而且强度比铀所放出的射线强度更强。铀、镭、钋等元素具有发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原来存在的不断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天然放射性元素,另一种是人工制造的能放射出射线的元素叫做人工放射性元素。将少量镭放在上部开有小孔的铅室底部,因为射线不能穿过很厚的铅板而沿小孔射出,在孔道上的空间,加一个磁场,射线就分为三束,分别称它们为α、β、γ射线。实验研究证实,α射线和β射线发生不同方向的偏转,即它们是带相反电荷的射线。其中α射线在磁场中稍向左偏转,表明α射线带正电,是具有很高速度的氦原子核42He流,即α粒子流。β射线在磁场中稍向右作较大的偏转,表明β射线带负电,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表明γ射线不带电,是波长比X射线还短的光子流。如图1。图1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带电情况略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放射性射线具有下述主要性质:具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可以贯穿可见光不能穿透的某些物体,如:黑纸板。以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其次是β射线,再次是α射线;能早手激发出荧光,如在硫化锌中掺入极微量的镭可以制成夜光物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能使气体电离,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其次是β射线,再次是γ射线;射线足够强时,能破坏组织细胞;放射性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不断地放出能量,能使吸收射线的物质发热,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放射性与四周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无关。无论是高温或高压,还是化合态或单质形式存在,放射性都是一样的,放出的射线的性质也是一样的。2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核医学是研究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线的医学理论及应用的科学。核医学所提供的技术,放射性物质应用到检查、诊断和治疗方面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能在体外对体内存在的各种放射性物质进行超微量分析,又能从体外定量的和动态的观察体内脏器的形态功能和组织、生理现象。对我们熟悉生命现象的本质,弄清疾病的病因和药物作用的原理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核医学的成果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为示踪原子和治疗两个作用。2.1示踪原子作用放射性核素能放射出轻易探测的射线,显示一种非凡讯号标记,它的踪迹易被放射性探测仪器观测出来。又由于放射性核素和稳定同位素核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当二者混在一起时,可借以测出稳定同位素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变动情况。放射性核素总有放射线相伴随,用它作为标志,可以起“指示踪迹”的作用陆态嫌。放射性核素的这种作用叫做示踪原子作用。它能用于脏器扫描显像、功能测定、体内微量物质定量分析、追踪体内代谢物质变化等。示踪原子的应用有两个突出优点:其一,轻易辨认,方便简单,不需动大手术,就可以进行体外测量。例如:要了解磷在人体内的代谢变化,可以把放射性磷的制剂引入人体内,利用探测器追踪就能准确地测出各个组织吸收磷的情况。要诊断甲状腺疾病,可口服适量Na131I,在病理状态下,碘代谢发生变化,用γ照相机或扫描仪显像,可诊断甲状腺病情。其二,示踪原子灵敏度高。用放射性示踪原子方法可以检查出10-14g~10-18g的放射性物质。2.2治疗作用利用放射性核素射线的穿透性和它对机体组织的破坏作用治病,能抑制和破坏组织,如破坏癌组织,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体外照射治疗。例如钴�60照射治疗。钴�60能放出很强的γ射线从体外进行照射,是治疗深部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内照射治疗。如用131I引入体内,随代谢过程汇集于甲状腺癌,有一定疗效。用磷�32治疗骨、肝、脾及淋巴的病变和肿瘤组织,可以破坏和抑制病变组织的生长;敷贴治疗。利用磷�32、锶�90等放射性核素敷贴于患部,如治疗眼科和皮肤病变有一定作用;放射性胶体治疗。把放射性闭信胶体注入体腔,放射性元素胶体敷于体腔表面对该处局部组织肿瘤进行照射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医学上利用放射性核素,既要对放射性核素物质进行严格的选择,又要注重控制进入体内的剂量。否则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甚至要危害生命。通常选用的放射性核素考虑同位素的性质、半衰期和能否迅速排除体外等因素。总之,要遵守操作规程,注重安全。3辐射量与放射防护放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电离的现象叫做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会对人体发生理化、生物变化等辐射效应,它既能治病,又会致病,为了安全有效地利用,必须对射线的剂量进行控制,常用的辐射量有照射量X、吸收量D、计量当量H三种。照射量X射线辐射使空气电离所产生离子的电荷量Q与被照射空气质量m之比,叫做该处的照射量X。可表示为:X=Q/m,国际单位制中,照射量X的单位是C/kg,代号为C/kg。照射量的单位还常用伦琴R和毫伦琴mR。1伦琴=2.58×10-4C/kg,1毫伦琴=2.58×10-7C/kg我国规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日照射量在50mR以下。吸收剂量D受照射物体吸收的辐射能E与该物体的质量m之比叫做该物体的吸收量D。用公式表示为:D=E/m,国际单位制中,吸收量的单位是戈瑞,代号是Gy。1戈瑞=1焦耳/千克。物体受照射后,受射线的危害程度与吸收射线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放射线的电离作用是导致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生物效应按损害的影响分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按时间分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等。在人体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的照射时,正常组织受到破坏引起病变。放射防护的目的是为了使医务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证;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核医学的应用和发展。放射防护的措施有: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防止放射源扩散,做好三废处理的环境保护;尽量减少照射时间;尽量增大工作人员与放射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屏蔽物质,如:铅玻璃、铅橡皮等吸收放射线,有利保护自己的身体等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核物质在医学、军事、电力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又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地使用才会给人类真正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