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儿脾胃虚弱,应该如何调理
小儿脾胃虚弱,分为先天性脾胃虚弱和后天性脾胃虚弱。先天性主要是由于先天脾胃发育不完善,后天性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当导致的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说一定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调理。
当然了,对于小儿脾胃虚弱,调理的方法比较多,以上几种方法比较常见,而且没有副作用
Ⅱ 小儿推拿!做好这四步,让宝宝有个好脾胃
推 拿处方
配方: 补脾经、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做法: 详见下文内容。
叮嘱:
1、可以在孩子身体没有疾病症状时给他做。
2、以上四个动作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做全,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来选取,比如孩子是仰卧的,家长就可以给他补脾经、摩腹、揉足三里,或者孩子比较不耐烦,家长就选择其中一两种给他揉一揉。
3、作为保健,也不建议家长天天都做,一周给孩子做上两三回就可以了。
4、家长在给孩子推拿前,一定要先搓搓手掌,让自己的手心微微发热,千万不能用冰凉的手去按揉孩子的穴位。
5、按摩腹部的动作一定要在吃饭前,或吃饭一小时后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
1、补脾经
定位:脾经在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旋推为“补”。在治疗具体疾病的推拿手法中,泄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力度越轻越好,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疼、会难受,不让推。家长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试做一下,有轻抚感即可。
时间:因为是日常保健,一般是三五分钟,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做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岁的孩子做5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10分钟。
其实还有一个补脾经的方法,就是按住孩子大拇指的指肚,顺时针揉,这个与上面的方法是同等效果的,力度也是要轻。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2、摩腹
定位:腹穴在整个腹部。
手法:以腹部为圆心,先逆时针按摩,再顺时针按摩,顺时针为泄、逆时针为补,力度也是轻抚即可。
次数:逆时针按摩圈数与顺时针按摩圈数一定要相同。比如,逆时针按摩49 圈,那么顺时针再转回来49圈。圈数并没有特定意义,36圈、81圈、108圈都行,重要的是逆时针、顺时针按摩的圈数一定要相同。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3、捏脊
定位:脊柱穴在背部正中。
手法:从长强捏到大椎,以把皮肉捏起来一小条为宜。一般孩子两个月以后,可以趴着、可以抬头了,就可以给他捏脊,通常都是从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捏脊。
次数:作为保健的话,做五六次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捏脊,捏完五次了,他会说:“妈妈再给我捏一会儿。”所以一般不限制贺族族次数,以孩子舒适为宜。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振奋阳气。
叮嘱: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火旺,要是睡前给他捏脊的话,他会兴奋得不睡觉。如果孩子晚上捏脊后睡不着觉的话,下次我们就从大椎捏到长强,也就是从上往下捏。
因为捏脊是可以振奋阳气的,心肝火旺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兴奋,难入睡,你要给他注一下阳气,他就更不睡了。反过来捏脊,相当于安抚他一下,让他的阳气收回来,反倒是对他的火旺做一个调整。
每一个孩子都是复杂的个体,虽然相对成人来讲比较简单,但也有可能在脾虚的同时,有肝火旺、心火旺等情况。所以还是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调理之前,先去找一个中医大夫看一下,综合判断一下这个孩子的体质,到底有哪些方面需要去调理,该怎么样去调理,然后自己再在家里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不要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就都给自己的孩子也试一试。
4、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按揉足三里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腿上的
穴位,尤其是孩子下肢的穴位灵敏程度要差一点。轻重以孩子不疼,但是能感觉到在点按为准。
时穗茄间:三五分钟即可。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薯仔、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
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禅弊吃些易消化的鱼类,其它肉类少吃为好。
调理脾胃虚弱可以按摩上面介绍的这些穴位,也可以选择脐灸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多吃健脾胃的食物。
Ⅲ 脾胃小儿推拿
近端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
穴位靠练,诊断靠看。
都是在激活脏腑的功能,调动脏腑的气血。
向心推:补
离心推:泄,清
肾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小儿病,太阴擒。
抵抗力不足,(肺气不足)(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
补肺气:艾灸肺俞穴
手臂内侧(阴)寒泻
手臂外侧(阳)温补
小儿:心 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
脾:补脾助吸收(化)
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脾主肌肉,脾开窍于唇。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是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重点:作为开始的手法。
推拿时间:5分钟。
2胃:清热止呕(运,消)胃气为降。
板门:开胃增食欲(吃)
开胃口
操作(吸定)
板门:开胃口进食(食欲不好)
胃:清胃热,消积食,降胃气。(积食、积食有热)
脾:补脾,助吸收。(脾虚)
胃强(热)脾弱。
4.大肠:
清大肠(泻)(加快蠕动):治疗便秘,食积,清热
补大肠(补)(减缓蠕动):治疗腹泻,
腹泻:热泻(红痢补肾水)、寒泻(白痢补三关)
5.小肠:清小肠
功能:利尿止泻(培槐通小便),分清降浊,清(膀胱)热.
只清不补。
退六腑:清热,都是手太阳小肠经。
清小肠:清热。都是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经膀胱经也清热。
6.八卦穴:逆八卦(大指到小指),降气机,针对腹胀,咳喘,
顺八卦(),升气。
逆八卦(),降气。
气:升、降、出、入。.
脾升胃降。
肺气肃降。
7.四横纹:调中行气、治疗腹胀,咳喘
降气:降胃气(腹胀),降肺气(咳喘)
四缝穴(掐,针放血)(积食发热,疳积)
8.二马穴:大补元气(肾气)。小便,惊吓。
肾主恐,恐则气下。
二马+补肾穴(小指头)
9.肾穴:向心推补肾,针对肾虚:小便问题(遗尿,小便短赤):时间久的咳喘,小儿惊吓。
肾主纳气。
补肾:艾灸关元,命门,肾俞,太溪。
肾为先天之本。
向心推一般为补。
离心推一般为清。
清热,泻火,解毒。
阳是功能性。阴是物质性。
10.小天心: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惊吓、惊风、实热急喘)
1.通窍(窍通的是神,昏厥,惊风惊厥,惊吓)(小天心,掐人中,推压内关)
2.通经络(气血),通气血,四肢冰凉。
耳垂和臀部是凉的发热就不危险。
11.外劳宫:温中祛寒,腹痛(一切寒引起腹痛),风寒感冒(解表取汗)
温中(温暖中焦,去寒【疼痛,肠梗阻,肠套叠,肠痉挛,腹泻】)
手掌臂阴面穴位:寒凉
手掌臂阳面穴位:温热
一窝风:腹痛要穴
向心推,
解表散寒(寒在表,风寒感冒),
清热化痰(热在内,风热感冒),
安神镇静,利尿,
适用感冒(发热,表寒,内热,咳嗽)
适用外寒内热,不能补虚(针对实证)镇伏。
退热效果好用,加快推天河水速度+推波助澜。
穴位的补与泻:重(泻),轻(补)
松肩、垂肘,旋腕,掌虚,指实。
13.退六腑穴:
离心推, 寒性 穴位,清实火,清壮火,退高热,除热痰。
一切实热大热症(高烧,热痰喘,热痢,便配旅友秘)
一般轻热症用清天河水。
发烧,发热,不一定身体内有热,体表肯定有热。
发烧:加快推天河水(解表)+推波助澜(内热)
解表:膀胱经刮痧,大椎刮痧放血,
14.三关:向心推,
补虚,培补元气(正气),温性穴,
适用虚,寒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新病多实,久病多虚。
上三关:补虚:寒证
天河水:平虚实:寒热
退六腑:泄实:热证
15.五指节:掐
二扇门。
开窍,镇惊,,急慢惊风。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
外感初起,感冒(头面问题明显),鼻塞头疼等
位置:臀沟最上缘。
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一次推拿选择一个方向
止泻,通便。
穴位具有双向调节性。
上七节骨,升气,补(治疗腹泻),
下七节骨,降气,泻(治疗便秘)。
缓解腹痛
(腹痛常见原因: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
遗尿的主穴(培肾固本,温阳散寒)
治疗遗尿主穴
小儿尿床:揉丹田+重捏八髎穴(艾灸关元,中极、八髎穴)
降逆止呕(自上而下), 止呕吐特效穴
解表散寒(来回推,搓),热感明显。
清热(来回推,搓)清咽喉,口腔,头面,上焦之热。
速度快,时间不宜过长,皮肤微微发红。
受凉感冒初期:(鼻塞,流清涕,恶寒)(解表散寒)头面四大法+搓迎香+搓天柱骨,搓大椎穴,搓督脉,【艾灸大椎,艾灸肺腧】+【多喝热水,喝葱姜水】+【泡脚】
发汗:微微出汗。
捏脊(从下往上):推脊(从上往下)。
发汗(风寒感冒,解表),遗尿、腹泻=重捏。
便秘=不捏(捏脊加重便秘)【轻推脊】。
作用:和阴阳,补气血,培元气,健脾胃,增强体质。
重捏可以出汗退烧。
便秘不能重捏,可以轻捏或推脊或下推七节骨。
放松肠道(补肠道虚),下行积滞物(泻积滞实),使用频 率最高。
手法要柔和,速度宜缓慢。5-10分钟,每分钟20次 或更慢。手始终不离患者皮肤,推动深部组织和脏腑,不可 摩擦皮肤。
手尽量张开和紧贴皮肤。
呕吐和肠胀气引起肠绞痛不能用。
调理脾胃急慢性疾病的特效手法。
对整个腹部操作。
补脾和胃,行气导滞。
主治脾虚。宜推时间长至少5分钟以上。
主治:
1、腹胀:腹胀特效穴。
腹胀伴有:大便奶块多,食物残渣多。
2、肠胀气引起的肠绞痛。
夜啼很多是由肠胀气导致的腹痛导致啼哭的。
脾虚---食物消化不完全---胀气----腹痛----啼哭。
3、脾虚引起的便秘。
4、脾虚。
身体:前后动
肩膀:松肩,
肘弯:垂肘,动作可夸张
手腕:旋腕,柔和
手掌:自然贴合
力道:均匀,不加力不减力自然放于腹部
动作力度重,速度慢。
动作沉静缓慢,不可速度快。力量均衡。
治疗实性便秘(短期),缓解虚性便秘(脾虚性便秘,长期)。
一般2分钟左右。
手法快,肠道蠕动慢,手法慢,肠道蠕动快。
一气呵成,力透腹内。速度快,力道重。
腹天河距离短,不能推到中脘穴,容易引起呕吐。
便秘不可用
秋季腹泻早期不可用。
腹泻奶瓣,食物残渣比较多时先不用。
有疝气孩子不可用。
强力止泻,大便臭,食物残渣多,奶块多,先拉再止泻。
(1)搓胸八道【开璇玑】,止咳化痰,主治咳嗽。
(2)搓揉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咳嗽。
(3)搓胁肋,搓磨,竖搓,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主治咳嗽
(4)肺俞穴:横搓,竖搓(搓肺线)肺腧至,定喘穴调肺气补虚损。
(5)分推肩胛骨,
四大手法后,点按。
再加上热敷(艾灸)
治疗各种咳喘。
空手心拍后背,有利于排痰。
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痰(导致咳嗽,影响呼吸)
上迎香穴,下迎香穴,
通鼻窍要穴。
适用于闭塞。
调理积食。振腹(肚脐周围/小肠)一分钟
疏通通畅气血,躯干操作的结束手法,一般3遍。
咳喘:(近端)咳喘四大手法+远端(逆八卦+四横纹)
感冒:头面四大手法+迎香穴
遗尿:揉丹田,重捏八髎穴
解表发汗:头面四大法+来回推天柱骨+来回推督脉
1.诊断:(看适不适合推拿)
诊断:要看的准(前提是对疾病要有深刻的认识)
2.沟通:问诊。(问的全 准,讲的透 对)
小儿推拿师也是一个讲师(讲病)
意义:
让家长了解孩子病情
让家长了解你的治疗能力
让家长信任你,给你充足的治疗时间
你的推拿治疗过程就更轻松
80%流失的患者与沟通有关
20%流失的患者与技术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明,心明,手明。
理(内) 术(药,针,灸,按跷,导引)(刮痧,拔罐,足浴,汗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难经》
《神农百草经》
腹胀:太极摩腹,升清降浊。
食滞胃肠,脾胃运化失常
添加辅食后孩子积食多
食积表现症状繁多:腹胀,口臭,大便臭,厌食,手脚心热,磨牙,卧不安,趴着睡,烦躁哭闹,低热,
舌苔厚、腻,,积食斑,
嘱咐家长:推拿期间,食欲上升,食量不增。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饭前忌动,饭后忌静。
积食发热,热往上,往下,往外走,引起一系列症状。
乳食内积: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腹胀,睡眠不安,烦躁哭闹,
【乳食内积】
揉板门5,推天河水5,分腹阴阳3遍,【 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 升清降浊1,循经行气3遍。
【脾虚加积】
补脾经 5, 揉板门 5,分腹阴阳3遍,【 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 升清降浊1,循经行气3遍。
主穴:太极摩腹+推波助澜(腹胀时摩腹为主,推腹为辅,其余状况摩腹为辅,推腹为主)(一般做摩腹和推腹之前可以先做分腹阴阳)
脾虚:补脾
纳呆:没有食欲,不能吃:板门
有热:天河水,清胃,清大肠
便秘:天枢通便
腹部结束手法:升清降浊(震腹)+循经行气(晃腹)
1.脾胃虚弱:
补脾经5,揉板门5,太极摩腹10,循经行气3遍。
2.乳食内积:
揉板门5,天河水5,分腹阴阳3遍,【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升清降浊1,循经行气3遍。
(改变饮食习惯,,,食欲增加,食量不增。)
舌苔由胃气所生。
脾虚--缺锌--地图舌。
脾虚--胃气弱---胃阴不足--地图舌。
补脾经5,揉板门5,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10,循经行气3遍。
【腹泻+腹天河1】
【便秘+天枢通便】
【轻度积食+腹阴阳3遍】
【疳积+畅通六腑2】
尿不湿后遗症(定时叫醒排尿)
肾虚:先天肾虚,后天肾虚(生病(吃药,手术,外伤),脾虚)
揉丹田+捏脊+重捏八髎穴+重按八髎穴,艾灸关元穴+命门肾腧穴
婴幼儿:2岁以内。突然生病并不出诊,热退疹出。传染性弱。一次终身免疫。
病程3-5天,前三天突然发热没有其它症状和不适,3天后主要头面,胸腹部出红诊不痒,然后热逐渐退去。
注意:体温不要超过38.5度,防止传染给其它婴幼儿。
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
护理退热:多喝水,多出汗,多小便,泡脚出微汗。
推拿退热:快推天河水5,推波助澜10。
攒肚子和便秘的鉴别。
攒肚:6个月以内:7天-25天。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
病因:
(实密)食积化热,蒸干水分,清热补水,
(虚密)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脾虚导致胃肠动力不足等,补脾。
(虚实夹杂便秘)
症状:排便困难,粪质干硬,排便时间长,排便间隔时间长,
实性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处方:天河水5,天枢通便5,推波助澜10
虚性便秘:
症状:大便头干,后面并不干硬,有便意,但排便困难,需努力方出,挣得汗出气短甚汗出,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舌淡苔白。
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一般一周为界。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处方:补脾5,天河水5,天枢通便5(家长不急可先不做),太极摩腹10,循经行气3遍。
案例1:
实秘:天河水5,天枢通便5,推波助澜5,升清降浊1。
疗程3天。
虚秘:
天河水5,天枢通便5,太极摩腹10,循经行气3遍。三次,食欲提升。
补脾5,天河水5,天枢通便5,太极摩腹10,循经行气3遍,又推四次。
一个疗程(7次)后,大便基本一天一次,不再困难,基本正常。
一个月后,加固一个疗程(7天)。
孩子多是胃肠道消化系统的问题。
急性腹痛:先检查后治疗,肠套叠,急性阑尾,肠梗阻(多与着凉和积食有关)
慢性腹痛:经脉气血阻滞,脏腑失养。时间长,时痛时不痛。
1:脾寒气滞
症候:时哭时止,睡喜卷曲。胃纳欠佳,四肢欠温,大便溏,小便较清,面色清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处方:外劳宫5,推三关5,太极摩腹15,循经行气3遍。
2:寒凝腹痛
症状:突然腹痛,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不甚,苔薄白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推三关10,外劳宫5,太极摩腹10,
呕吐(天柱骨5),腹泻(推腹天河水1)
3: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
症状:感冒后,吃凉食物后腹痛,痛处隐隐,经久不愈,常伴有厌食,便秘等。
治法:健脾清热,理气止痛。
处方:天河水5,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循经行气3遍。
4-15岁之间的儿童,以肚脐周围疼痛为典型特点,剧烈运动,吃撑后,感冒后都会加剧,没有腹泻等胃肠道问题,急性期手法要轻。
瘦孩子,女孩子偏多。
3-5个疗程可以彻底治愈。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
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案例:
第一天:天河水5,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循经行气3遍
第二天:天河水5,太极摩腹10,推波助澜5,循经行气3遍(可加力度)
第三天:天河水,畅通六腑5,推波助澜5,升清降浊1,循经行气3遍。
第四天,同上,2-3个疗程(7天)治愈。
减少感冒和上火的次数。
腹痛可以不辨寒热,都可以热敷和艾灸。
4:婴儿腹胀肠绞痛
婴儿15天大小,傍晚夜里夜啼,肠胀气引起的肠绞痛。
补脾行气,
脾经5,太极摩腹15,揉外劳宫5,
3到5次治愈。
松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自然力不加不减。配合呼吸,把握节奏,匀力匀速,自然流畅。
疮:疮口,溃疡。
部位:口腔内(舌,唇,牙龈,腮部)发生溃疡
原因:外因(咬破,烫伤)
不吃硬的,脆的,不吃发物,
外用药物:冰硼散,西瓜霜,开喉剑。
虚症:脾胃虚弱所致
实证:胃火上炎所致
1)胃火上炎
症状:口腔溃疡,色红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
处方:揉总筋5(清上焦之热),天河水5,天柱骨2,推波助澜10
便秘明显+揉天枢通便5,腹胀气多+太极摩腹10。【一窝蜂:解体表之寒】
2)脾胃虚弱
症候:溃疡色淡,不甚疼痛,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口干不渴,食欲低下,舌红,苔少或花剥落。
治法:补气健脾
处方:补脾经5,补肾经2,揉总筋5,天柱骨2,太极摩腹10,循经行气3遍
小儿口疮实证居多,虚症的少。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皮肤黏膜(眼睑,口唇,口腔黏膜,甲床、苍白)苍白或苍黄,疲乏无力,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头晕,眼前发黑
处方:补脾经2,揉板门5,推波助澜10,升清降浊1,循经行气3遍。
便秘+天枢通便、腹泻+腹天河、积食+畅通六腑。
一般2周会有效果。
或者7天一个疗程,一个月一个疗程,最少三个疗程。
病因:受凉,传染。
特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
反复感冒多因肺气虚弱,体表卫气不固,可用玉屏风颗粒。
1)风寒感冒:(初期)
症候:鼻塞,流清鼻涕,喷嚏,咳嗽,喉痒,舌淡白,苔薄白,怕冷
辛温解表(解表发微汗)
处方:揉一窝风2,清肝平肺2,推三关5,推天柱骨2,头面四大手法1,特效通鼻术。
重捏脊,轻刮痧。艾灸大椎。泡脚(葱姜、艾叶、紫苏叶)。
2)风热感冒:(后期)
鼻涕黄,咽喉红肿痛,痰黄,舌红,苔黄、大便干、臭。
治法:辛凉解表;
处方:平肝清肺2,清天河水2,擦肺腧3,头面四大手法2,特效通鼻术,退六腑。
加减:痰+小横纹2 积+升清降浊1 惊+小天心5
脾虚(补脾+少吃))(淡糖盐水)
病因:感受风寒,,内伤饮食,,脾胃虚弱
家长配合:少吃。
1:伤食泻:
症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腹胀满,不思乳食,夜卧不安,口臭,舌苔厚腻。
(残渣【相对多】+臭)
处方:揉板门5,清天河水5,太极摩腹15,循经行气3遍。
注:待肠道气质通畅以后(残渣明显减少),用腹天河收尾,即可止泻。
先用腹天河止泻会气滞加重,腹胀加重,易夜晚啼哭。
2:风寒泻:
症候: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大便清稀,肚子疼,不怎么臭)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处方:推三关15,揉一窝蜂(外劳宫)5,推腹天河1
艾灸肚脐(神阙)
3:湿热泄
症候: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或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腹痛时做,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恼,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
(食物残渣不多,里急后重)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推天河水15,清大肠5,太极摩腹10
先排气后+推腹天河1,
4:脾虚泄:(很少单独出现常和伤食,风寒,湿热同时出现)
症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松软,舌淡苔白。
治法:
处方:补脾经5,太极摩腹15,推腹天河1.
(残渣【相对少】+不臭)
作用:过滤加湿空气。
病因:
中医:虚:脾胃虚弱,导致肺虚,反复外感.
实:积食内热,熏灼咽喉。
铁三角: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
危害:堵塞气道,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
缺氧:腺样体面容:目光发呆,鼻子扁,颧骨高,天包地,嘴唇变厚,干。
1:治疗:补脾益肺
处方:补脾5,推三关5,太极摩腹5,推波助澜5,揉肺腧2,鼻通迎香1,四白穴1,搓天柱骨1.
7天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会有变化。3个疗程以上。
轻者一个月一个疗程。
重着一个月两个疗程。
2:肠胃积热型
治:清热泻火通便
处方:揉板门2,清大肠2,揉总筋2,天河水5,推波助澜5,揉肺腧2,天柱骨1,鼻通迎香1,四百穴1,搓天柱骨1
分泌,淋巴液,淋巴细胞,有免疫功能。
生病后,有炎症,淋巴结肿大,。病好后就会变小。
淋巴结肿大,不要触摸,不做处理。
夜啼:晚上哭闹,睡觉不好,都可以属于夜啼。
原因:惊吓、鼻塞,积食,肠绞痛,湿疹,积饿,恋奶。
(1)惊吓:
(长期夜啼一般都不是惊吓,短期夜啼有可能是惊吓)
特点:一岁以内多见,突然出现,眼神躲闪。
“心神不安而夜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
处方:小天心5,五指节1,天河水10,耳后高骨50次,捏脊1。
(2)鼻塞
1、肺常不足,风邪易侵
2、鼻腔窄小,容易堵塞。
特点:睡觉张口,吃奶停顿。
多发生在感冒之后和秋冬季节。
处方:搓迎香 加湿。
(3)、积食
积食引起腹胀
腹胀则夜卧不安。
特点:
翻身多,趴着睡,多发生在上半夜。
伴口臭,舌苔厚,腹胀,大便臭残渣多。
处方:
揉板门、天河水,分腹阴阳3,推波助澜10,循经行气3遍。
(4)肠绞痛
原因:肠胀气造成的肠绞痛。
特点:只发生在6月内婴儿(多是2,3月),
多在晚上固定时间发作
哭闹持续30分钟以上
吃奶哄逗无效。
护理: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过凉,吃奶时把沫去掉,
吃奶后拍嗝,进食时减少哭闹,引起肠绞痛。
取穴:补脾穴5、太极摩腹20分钟。
(5)湿疹
特点:湿疹的孩子皮肤瘙痒,夜啼伴随湿疹加重同时出现,并伴有抓挠。
不适合推拿。
西药:尤卓尔
中药:紫草油,神农本草膏。
(6)饥饿。
上半夜醒少,下半夜频繁醒
食后安然入睡,多为饥饿。
(7)恋奶
吃夜奶正常频率:
0-6个月:每晚三次。
6-12月:每晚两次。
12-24月:每晚一次。
因夜奶而夜啼的孩子多为母乳喂养,断奶后自愈。
增强肺的功能:咳喘四大法,,热敷肺部(前胸后背)
肺喜润而无燥。
痰能过滤和加湿空气,
但影响呼吸的痰和刺激咳嗽的痰需要化痰。
咳嗽:
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气阴,发展成为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感受风寒。
1)风寒咳嗽:
症候:咳嗽频做,咽喉发痒,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一窝蜂1,推三关1,揉小横纹1,咳喘四大收发4,
2)风热咳嗽
症候:咳嗽,痰黄,不易咳出,鼻流浊涕,咽喉肿痛,舌红,苔黄,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咳
处方:平肝清肺2,天河水1,咳喘四大手法4,头面四大手法1.特效通鼻术。
3)气虚咳嗽
症候: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语声低微,睡眠盗汗,舌淡嫩,边有齿痕
治则:补肺止咳。
处方:补脾经2,补肾经2,推四横纹5,运八卦2,推三关5,太极摩腹5,咳喘四大手法,捏脊。
4)阴虚咳嗽
症候:
治则:
处方:
护理:
咳嗽期间尽量少活动,咳嗽好后经常到户外活动。
经常变化体位,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吃好消化,精良不吃不易消化和刺激的食物。
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色素,被他染色后粪便呈黄色。
胆红素可被氧化成为胆绿素,从而使大便变绿。
1:饥饿:导致肠道蠕动加快。
2:着凉: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可伴有腹痛,肠鸣,呕吐等)
3:惊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恐则气下,可伴有眼神躲闪,黏人,夜间睡觉哭闹)(惊吓得时间不会太长,一般2,3天左右)
4:脂肪未消化完: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于的胆汁从大便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5:黄疸
宝宝黄疸时候可能会有较深的绿色大便。
6:食物过敏。
当宝宝拉绿便的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皮疹等反应时,需要考虑可能是宝宝对食物过敏了。
7:高铁奶粉。
宝宝如果吃高铁奶粉,也会拉出绿色的大便。
8:胃肠炎
如果同时宝宝拉得厉害,大便又是水样的绿便,那很可能是胃肠炎。
9:食物中的颜色。
饮食过敏的预防,辅食添加,前三天一次一点,给三天试用期。
Ⅳ 调理小孩脾胃虚弱的方法是什么用过哪些
您好,小儿的脾胃虚弱,调理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不吃肥甘油腻的食物。中医小儿推拿可以很好的调理宝宝脾胃。推荐给您几个调理孩子脾胃的穴位手法:
1、补脾经500-800次
脾经所在位置为:小儿拇指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将患儿拇指屈曲,从拇指桡侧(拇指方向)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为补。
2、顺时针摩腹5分钟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速度宜快,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3、揉板门50次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4、顺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小儿掌心周围的,可以开胸利膈,消食除胀,推拿刺激此处可以帮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改善小儿消化不良的症状。按摩时需托起小儿四指,使掌心朝上,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心四周内八卦穴运按50次
5、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6、捏脊5-7次
捏脊: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的一种小儿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