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车库地面钢筋长度
要看设计是否要求在分仓处断开,一般基闷会要求断开。如果要求断开就要按分仓绑扎孝漏。但如果后切割时能将钢搏慎弯筋切断,就可以按12m长绑扎。
㈡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1.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2.25d
45度弯勾手棚顷=4.9d
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2. 简介: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毕陆-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3. 举例:
箍筋弯90°弯钩时,两个弯钩增值为:2*(0.285D+4.785d);当D=2.5d,平直段为5d,两个弯钩增加值为11d。
拓展资料:
钢筋切断时的长度称为下料长度。
对钢筋下料长和模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具体分为: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㈢ 已知砼量,如何计算钢筋量
钢筋量与混凝土量并无具体数值关系。
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 :搏铅
(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级别;
(2)、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3)、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4)、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重量;
(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
(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
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
(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下料长度(m)×相应钢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钢筋下料长度(m) =构件图示尺寸-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弯起部分的增加长度-量度差(钢筋弯曲调整值)+图中已经注明的搭接长度
(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二十五、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十六、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敏桥筋); 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桥银猛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一)、基础层: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设计构造要求长度
(二)、中间层:柱纵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三)、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应根据规范设计要求计算其长度。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㈣ 地下车库5米高,7000平方能用多少钢管
1 需要知道每根钢管的长度以及直径,才能计算需要多少钢管。
2 根据公式,圆的面积 = π × 半径²,可以计算出钢管的横截面积,再根据地下车库的面积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洞唯侍需要多少钢管。
3 假设每根钢管长度为10米,直径为20厘米,根据地下车库的面积和高度计算可得,需要约为880根钢管。
具体计算方法为:地下车库总体积 = 面积 × 高度 = 5 × 7000 = 35000立方米山森,每根钢管的横截面积 = π × (20/2)² = 314.16平方厘米,每根钢管的体积 = 横截面积 × 长度 = 314.16 × 1000 = 31416立方纳吵厘米,880根钢管的总体积 = 880 × 31416 = 27646080立方厘米,即约为27.6立方米,因此需要约为880根长度为10米,直径为20厘米的钢管。
㈤ 混凝土地坪钢筋配多少公斤合适
混凝土地坪钢筋配比仿芹败,根据房子的构造配40公斤到备颤70公斤
普通混凝土,一般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首简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成混凝土或混凝土。
㈥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长度轮蚂(m)×钢筋每米重量(可查钢筋理论重量表)(kg/m)。
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㈦ 钢筋工程计算要点有哪些
1)钢筋的工程量按以下方法计算:钢筋的长度的计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钢筋工程量=图示钢筋长度×单位理论质量
钢筋长度=构件尺寸-保护层厚度+弯起钢筋增加长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
有关计算参数确定如下:
①钢筋的单位质量,也可根据钢筋直径计算理论质量,钢筋的容重可按7850kg/m3计算。
关于钢筋的单位质量,如果记不准时,还有一个公式可直接计算出钢筋的单位质量:困滚孙每米钢筋质量kg/m=0.00617×钢筋直径的平方(这里钢筋直径的单位是mm)。比如求直径是12mm的钢筋的单位质量=0.00617×122=0.888kg/m.
②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混凝土验收规范的规定确定。备察
③弯起钢筋增加长度。1弯起钢筋增加的长度为S—L.不同弯起角度的S—I值计算见教材。
注:弯起钢筋高度H=构件高度-保护层厚度。
④两端弯钩长度。采用I级钢筋做受力筋时,两端需设弯钩,弯钩形式有180°、90°、135°三种。,三种形式的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6.25d、3.5d、4.9d.
⑤图纸钢筋搭接。图纸注明的钢筋搭接长度应根据图纸标注确定,图纸未标注的受拉钢筋可按计算。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计算。
⑥箍筋长度的计算。矩形梁、柱的箍筋长度应按图纸规定计算。无规定时,可按减去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周边长度(箍筋的内包尺寸)另加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的经验参考。为简化计算,也可近似地按梁柱断面外围周长计算。
箍筋(或其他分布钢筋)的根数,应按下式计算:
箍筋根数=[箍汪链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箍筋分布长度一般为构件长度减去两端保护层厚度。
㈧ 地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从预算角度来讲是一根根抽算的,钢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2.5,这样就能大概知道含钢量了,要算的精确必须逐根计算:钢筋长度=净长+节点瞄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地系梁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采用主筋和箍筋分开计竖绝算的方法,根据地系梁钢筋平面图查得主筋每根的长度,再根据截面图查得主筋根数,则主筋工程数量=单根长度*根数*钢筋单位长度重。箍筋的重量采用类似的计算方法,根据大样图查询箍筋单股的长度,再根据系梁配置箍筋距离/箍筋间距得出箍筋根数,或者根据施工图纸可直接查阅,最终用单根长度*根数*钢筋单位长度重。则系梁钢筋重就为两种钢筋重量之和。地系梁混凝土的重量则采用水平截面团纤没面积乘以系梁高即可。塌纳地系梁截面面积可采用CAD按照一定比例绘制直接测量即可,注意地系梁截面面积计算时不要算桩的面积。
㈨ 车库置钢筋怎么算直径M12螺纹钢假如间距为0.15米,车库长度为76.8米,宽度45米,要多少钢
这个悔睁州就碧蔽要用到翻样了 看图早桐纸要求比如接头如何处理等
不考虑损耗的情况45/0.15*76.8*12*12*0.00617
㈩ 钢筋混凝土地面里的钢筋怎么计算
道路砼中钢氏坦筋分两类;
道路砼枝绝中钢筋分两类。一类纵、横向缩缝、施工猛核姿缝、胀缝、锐角版等构造钢筋可以根据板厚确定;一类是连续配筋砼路面,钢筋配置需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及砼强度、基层强度等指标综合计算确定。这个有点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