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三物理杠杆问题
1,利用铅笔顶着木棍,适当移动木棍至木棍平衡,用铅笔记下支撑点,即木棍重心位置顷洞A。
2,利用铅笔顶着木棍适当位置(重心除外,并尽量不要太远离重心)昌磨,并在木棍重心的相反方向利用细绳悬挂钩码,调整钩码到支撑点的位置,至木棍再次平衡,分别记录支撑点O,和钩码位置B。
3,利用刻度尺测量OA和OB的耐乎斗长度。
4,利用杠杆原理OA×杠杆重力=OB×钩码重力,及 重力G=mg计算出木棍质量
❷ 把两根二十厘米长的木棒连接在一起捆在一起的地方长两厘米连接后木棒共长多少厘米
20+20-2=38cm。计算方法: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长2cm,也就是说有一个2cm是重合的,减个2。
比如:
每根棍子的长度是10厘米。
100个周期的计算如下:
两根:18+2=20(cm)
每根树枝:20÷2=10(厘米)
主题:Wordproblem就是用语言或单词来描述相关的事实,反映一些定量的关系,解决一些未知数量的问题。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双称木棒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有加、减、乘、除一次运算才能解决称为简单应用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的复合词问题。
数学公式:
添加+添加=和
假设一个加号等于另一个加号
被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去差是负的
差加上减法就是被减数
因子×因子=乘积
结果÷一个答案=另一个因素
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
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两个数的除法也称为两个数的比值。
比率可以根据比率的含义来计算;求比例的方法是用前面除以后面。
比率的基本性质:前者与后者的比率相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字(0除外),可以应用比率的基本性质来简化比率。
❸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两根同样长的木棒捆在一起总长是18厘米,捆的部分是2厘米,求出每根木棒的长度
每根木棒的长度是10厘米。
计算过程如下:
两根小棒一共:18+2=20(厘米)
每根小棒:20÷2=10(厘米)
题型: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用加、减、乘、除一步运算进行解答的称简单应用题;需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进行解答的称复合应用题。
数学公式:
①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③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④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❹ 物理!!!正确加分
很简单,杠杆原孝模理。木棒一头系上砝码,再用细绳系住木棒,使木棒橡慎指两端达到平衡。这时用刻度尺量出两端的长度,因为木棒是均匀的。所以可以设木棒质量为M,测得左端长为L1,右端长为L2,那么左端梁配质量为L1*M(实际是L1/1m*M),右端是L2*M,再用平衡原理则:L1*M=L2*M+m(砝码质量)。变形可知 M=m/(L1-L2)
L1,L2,m,都是已知。
❺ 两根木棒绑在一起总长是18厘米,重叠2厘米,求出每根木棒的长度
每根木棒的长度是10厘米。
计算过程如下:
两根小棒一共:18+2=20(厘米)
每根小棒:20÷2=10(厘米)
题型: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让弊。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以往,中国的应用题通常要求叙述满足三个要求:
无矛盾性,即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完备性,即条件必须充分,足以保证从条件求出未知量的数值;
独立性, 即已知的几个条件不能相互推出。
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用加、减、乘、除一步运算进行解答的称简单应用题;需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进行解答的称复合应用题。
(5)双称木棒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图解分析法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隐滑纯、行程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亲身体验法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直观分析法
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灶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
这样,就可以根据盐浓度的定义列方程。浓度=溶质÷溶液,但加盐之后,水即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但溶质盐增多,溶液也要增多(这点容易出错,很多同学只认为溶质增多而忘记溶液也增多了)
即设应加盐为x克,则(200*15%+x)/(200+x)=20%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
❻ 用这两种方法称木头重量是否一样
当然不一样
上面说杠杠原理的上面的你到底学过没有要力臂和拉力始终垂直那才是等于1/2
你自己看下图2明显的不保持垂直这个种情况下会随着拉力也就是绳子和力臂的夹角逐渐增大力也会改变
楼上错如果木棒均匀也不一定是重力的一半要看倾斜角
如果两个都比把木棒提起不以除称外的任何物体接触重量是一样的
但是现在图2于台面接触所以就不等于图1了
图一的称得的重量=木棒的重量
图二的称得的重量=cosθ*木棍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