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修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修改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使计算准确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理清算理,掌握算法
算理是算的一种道理和想法,而算法是算理的一种表达形式或书写格式,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体现算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特别突出对算理的理解,追求算法多样化。
1.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但是这些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教师的“架桥”,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从而概括出计算法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奠定基础。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2.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的运用法则,并简化运算过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运算法则的掌握过程是从开展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度到压缩的、省略的思维活动。开展是为了理解,以确保初期运算的准确,压缩是为了简化中间环节,提高计算速度,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书写要规范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要想使小学生能尽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键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比如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严谨、规范。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让学生看得懂并给孩子一个示范。经常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计算的错误率会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2.计算时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一拿到题就做,根本不去想它的运算步骤。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四则运算中:75+25×4和128-28×4这两道题往往小学生是先做加法和减法,后做乘法。又如9×9÷9×9这道题往往小学生认为都是一级运算怎样做都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先算9×9和9×9,最终结果等于1的错误结论。因此在计算四则运算前应先想一想四则运算的法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看清每一个步骤,这是正确计算的关键。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3.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计算的习惯
小学数学中简便算法的技巧归纳起来就是“合、分、变”三方面。“分”的技巧适用于两个数。例如:12.5×88就要将88分成8×11或者80+8;455+398简算时需将398分成400-2;49÷35简便算法就是49÷7÷5等。“合”的技巧适用于三位数或三位以上的数。如算式4.5+7.2+5.5+2.8简算算式就是(4.5+5.5)+(7.2+2.8);24×25×4简算算式是24×(25×4);15.2-3.6-2.4=15.2-(3.6+2.4);189÷2÷5=189÷(2×5);2.5×4.4+2.5×5.6就应合成2.5×(4.4+5.6)等,不胜枚举。“变”适用于简算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算式63×111+93×999,硬算比较麻烦,若能看出其中蕴含的数字特点,将63×111变换成7×9×111再进一步变换成7×999,原来的算式就可以写成63×111+93×999=7×999+93×999=(93+7)×999=100×999=99900,这样从头至尾只需口算就能较快得出结果。经常不断地要求和检查,学生就可以增强简算的意识,对题中简算的因素找得全,看得深,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