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汉服的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一场由青年人发动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或社会意识形态运动,所不同的是它选择了以汉民族传统的衣冠为切入点,以大众性为诉求,自其诞生以来就不仅以衣冠为唯一内容,无论各种声音争执再大,这一点是共识。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虽然有极少数人圈内人提出反对,但都是皮相之论。
汉服运动的行为主体是汉服论坛或团队,他们不是“汉友”,不是孤芳自赏的圈子,而是普通的汉族同胞,但他们是民族服饰复兴的先导,故称之为汉服者,汉服运动成功后,汉服者一词将只有历史研究价值。
现代汉服作为一种服饰符码,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首先,它是古典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反抗,对思想归属的寻找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开掘;其次,它是汉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人们在汉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冲击的双重焦虑下,重塑身份认同的应对策略;最后,它还是一种消费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学识、才智、地位的想象,在消费社会中对“独特”的追求。
2. 汉服运动遇到的瓶颈有哪些,以及相关克服方法
1、汉族人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不强。作为民族服饰推广的汉服,缺乏生长的土壤。
2、经济基础薄弱。一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具备日常穿着功能的衣服,只能靠情怀买单。然而衣食住行,哪里会嫌钱不够用呢。
3、基于第二点,存在的现象就是并没有精神上的需求。来一次汉服婚礼?冠礼?传统节日搞一次祭礼?大众眼里不就是不就是穿个戏服瞎胡闹么。
4、汉服体系尚且不能逻辑自洽,圈内吵成一团。
5、消费群体局限。主要是爱好仙里仙气的少女,形成一个小众圈子,影响力小。
3. 汉服运动最常见的活动有哪些
1.雅聚。
就是大家穿着汉服聚集到一起谈论琴棋书画或者其他的复兴华夏大汉文明的高雅的话题。
2.汉服宣传。
在汉族的传统节日里,穿着汉服在公众场合举办活动。向汉家族人宣传汉服和呼吁族人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3.汉家远足和汉家生活营。
只一些同袍利用假期,特别是暑假结伴远足,或者组织汉家生活营。在我华夏大地上寻找真正华夏文明的遗迹,领略汉家的大好河山,同事与所过地的汉家同袍就复兴华夏汉文明进行交流,沿途宣传汉服宣传汉文明。
如:宋豫人老师每年暑假都会组织汉家生活营(包括在马来西亚华人地区的汉家生活营),今年汉服吧的南楚小将,秦尸三拜手,燕十四的结伴远游等。
而且这种形式很可能成为今后汉服运动重要形式。
4祭祀华夏祖先和英雄
如祭祀炎黄,祭祀孔子,江阴祭祀阎应元等三公,祭祀岳飞!!!
汉服运动拒绝不文明行为,拒绝违法乱纪行为!!!
4. 汉服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汉服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衍生出来的一朵美丽的文化之花,汉服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很是书生气质。汉服消失了很久,而近几年汉服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很多人提倡汉服复兴,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与汉服文化相关的内容吧。
揭秘国家为什么不支持汉服运动
一、代价高昂。汉服包括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这么一整套东西,置办这么一套也得花不少银子吧。在大多数人都在为房子,上学,看病这些东西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不认为有这个群众基础。
二、不具实用性。如上一点所说,汉服是一整套衣冠系统,穿戴麻烦,其宽袍大袖的服装风格在生活中也带来诸多不便利,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综上,我认为汉服只能流行与少数有钱有闲的古文化爱好者群体中,难以推广。
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族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承。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展而来。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层次作用。
历史背景
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汉家衣裳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民族进过一番血的反抗失败后,最终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汉族女装则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山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
不过,中国大陆出现恢复汉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小结: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展开阅读
5. 汉服运动是怎么走错第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意义的汉服运动。
就我个人认为,第一步走错了的跟当年中国现代化探索是一样的。
低级教育获取来的知识是这样形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过程的,从学器——到学政——到学思想。这三步,跟西方的发展是完全相反的。
由此映射到汉服运动。当然,不是学习西方,是自身文化的重拾,可是这个运动本身在我个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一个东西正常的开端不应该是物品,而应该是思想。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很喜欢黄袍,他披上黄袍,大喊一声:"朕是始皇!"这会非常荒唐,因为他没有了解到那时候的比较真实的情景,所以才会把年代和服饰搞错。
然后再想想现在的汉服运动。大家是从汉服开始支持汉服运动口号的,可是很显然,现在的支持者越来越偏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上的那个人一样,他们偏向了外在。也因此商业家看中了利益,开始包装。这样子日积月累,偏向越来越明显,也就终会导致内部的空洞。
所以肤浅的分析下来,走错的就是支持者本身,这有包括主观与客观原因。客观按下不表,说主观。就我个人认为,有很多支持者都是看着好看才买的,就比如我以前高二的时候,看到宿舍有人穿着汉服(具体我已经记不清了),然后串宿舍,走的很招摇。在我看来,这种是很让人抵触的。因为喜欢,觉得好看,所以去买,不提有部分人去汲取关于汉服的知识,有一部分人只是因为商家包装的服装外表而喜欢上的,其中也不外于有想吸引眼球的人。这样子汉服也不过是一套服装而已。汉服都是有自己的灵魂的,有自己的内涵和深意。而现在往往很多人都是看中的外表,外貌协会的人不断增多,这也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毫无作用。这是一种失败。
接下来,一个人穿着汉服,在街上走。你了解她是否理解汉服,深爱汉服的内在或是爱着汉服的外表,都可以通过她的行为来判断。很多人会抵触这种,难免因为她的行为举止很不得当导致的,如果一个人走路很规矩,行为很柔和,穿着汉服很自信,可能会少一半指指点点的人。她既然在乎外表,也应该注意自己是否得当。所以这也是一种失败。
然后,最深的就是内涵,上面所提到的内涵。为什么会有人穿着汉服行为却不得当,原因很简单。他们看着好玩,喜欢衣服的外表,然后就买了。这不关中华文化什么事情,只是大家买了几样东西,所以当他们看到汉服复兴,了解自己有汉服,随后去发照片支持的时候,整个都是虚造的。当初因为好玩买的东西,到后来怎么能够体现中华文化之美呢?只要轻轻一挖,里面就全都是空气。因为很多人不去了解汉服,不去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有些人说自己感受了,看汉服喜欢就是感受,但那些人就不会觉得自己看的只是这个衣服的颜色样式图案花纹。为什么古代要穿,因为她有意义,在乎的是外表的?也许有些人是,但是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政治经济的要求;然后到现在,都侧重于外貌,虽然穿汉服的人越来越低龄,大家都奔向表面形式,各种走红和吸引别人注意的目的,将整个运动乌烟瘴气起来。这是根本的错误。
他们爱的或许只是样子,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件有颜色的服装。
既然都不了解,又何谈有力的支持?这不就跟一个没看过棒球比赛的人,对世人讲说棒球的经验一样吗?
结果都是可笑的。
真正适合中华文化复兴的,应该去阅读那种诗词散文以及传奇,感受儒雅和端庄或者慷慨激昂,表面的东西依旧是表面的,这些东西经过时间的冲洗,无法留下来什么,但是一个有内涵的,被冲去了外表,却依旧留下了灵魂。
(说的有点混乱,只是个人感觉,主观较多。)
6. 为什么现在有人提倡汉服
汉服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衍生出来的一朵美丽的文化之花,汉服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很是书生气质。汉服消失了很久,而近几年汉服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很多人提倡汉服复兴,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与汉服文化相关的内容吧。
揭秘国家为什么不支持汉服运动
一、代价高昂。汉服包括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这么一整套东西,置办这么一套也得花不少银子吧。在大多数人都在为房子,上学,看病这些东西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不认为有这个群众基础。
二、不具实用性。如上一点所说,汉服是一整套衣冠系统,穿戴麻烦,其宽袍大袖的服装风格在生活中也带来诸多不便利,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综上,我认为汉服只能流行与少数有钱有闲的古文化爱好者群体中,难以推广。
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族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承。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展而来。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层次作用。
历史背景
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汉家衣裳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民族进过一番血的反抗失败后,最终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汉族女装则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山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
不过,中国大陆出现恢复汉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