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齿根圆的压力角
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由渐开线方程里面的极坐标方程中的r=(db/2)/cos(alphak)变形得到,这个alphak即是渐开线此处的压力角,db是基圆直径db=d*cosα=m*z*cosα,也就是小齿轮的基圆直径是70.477和211.43,齿根圆直径为67.5和217.5,你实际的小齿轮齿根圆直径已经小于基圆直径了。在基圆以内已经不是渐开线了,也就没有压力角的说法了,压力角指的是这点过基圆圆心和渐开线过这点的切线之间形成的锐角,20°指的是在分度圆上的压力角。大齿轮齿根处cos(alphak)=db/df2,可以得到压力角,结果13.576°
Ⅱ 齿轮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在齿轮设计中,模数是决定轮齿大小的决定性元素。不同国家对模数的定义方法有所区别,最典型的就是国际标准(除英国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余国家的标准都与国际标准接轨)和英制标准。
国际标准定义模数的原理是:定义单个轮齿在分度圆(齿轮)/ 或线(齿条)出占有的圆弧(齿轮)/ 直线(齿条)的长度, 其长度为π * m,m 即为模数。
从这里可以看出,模数是有单位的,其标准单位为毫米(mm)。很多人,习惯于模数简写,譬如,模数为1mm的齿轮,简写m=1; 大家都逐渐接受这种写法,因此也是可以的。 但是,个别对齿轮模数理解不够深刻的同仁,认为模数没有单位,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
Ⅲ 齿轮计算公式是什么
齿顶高系数 :ha* =1,齿顶间隙系数:c*=0.25。
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锯=π*模数齿厚=齿锯/2齿槽宽=齿厚标准中心距=分度圆直径之和/2=模数*(次数之和)/2。
1、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2、分度圆直径=32*4=128mm。
3、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压力角
α 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