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点力的定义是什么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各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就是共点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同时作用”和“同一物体”两个条件,而“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和“同一作用点”含义不同。当物体可视为质点时,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外力均可视为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的交点既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
解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成必为零,因此可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2、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可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成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即利用平衡条件的“等值、反向”原理解答。
❷ 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
1. 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可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训练最常用的手段。
2. 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对抗性练习不需要任何训练器械及设备,又可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3. 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 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5.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有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 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强度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即肉体既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常用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机理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势。
1. 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练习时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关节角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 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试验表明,肌肉做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40%。股四头肌做离心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是做向心收缩时所承受负荷的两倍。由此,人们利用离心收缩的原理创造了“退让训练法”。肌肉退让工作是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中逐渐被外力拉长的工作,即肌肉的起止点彼此相分离方向移动,故又称离心工作。如用杠铃做的两臂弯举中,当臂部积极用力将杠铃往上举起后,在用手抵抗回降动作慢慢地将杠铃放下就属于此种性质的工作。
与向心力量训练相比,退让训练能克服更大阻力,更有效地发展“制动力量”,这是因为离心收缩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做离心收缩练习时,动作要慢,所需时间应比向心收缩的时间长一倍左右。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
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中断,因而工作努不能持久。
运动员完成静力练习时常常憋气,憋气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如运动员背肌力量在吸气时可达到119公斤,呼气时为127公斤,憋气时,可达到133公斤。但是,运动员憋气时间过长,会使胸内压升高,肺的血液循环恶化,从而可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所以在练习前应先做几次深呼吸,并应注意控制憋气的'时间。憋气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如负荷强度为100%时,憋气的时间为2~3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憋气时间为4~8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憋气时间为6~10秒。
一次训练课的静力练习时间不应过长,冬季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达半小时。夏季比赛起,为保持已有力量水平,每次训练5~10分钟即可。
静力练习应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练习。
等动收缩训练
等动收缩训练由美国李斯特尔等人于1967年创立。等动力量训练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静力性力量)和等张(动力性力量)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美国霍·西斯尔对等动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经过八周训练,等动力量训练组最大力量提高了47.2%,而等张力量训练组与等长力量训练组仅分别提高28.6%和13.1%。
超等长收缩训练
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如跳伸等练习。
超等长收缩的优点在于,在做离心收缩工作时,肌肉被迅速拉长,它所受到的牵张是突然而短促的,肌肉各个牵张感受器同步地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高度同步,强度大而集中,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参与工作,使肌肉产生短促而有力收缩。超等长练习与其他力量练习相比,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肌肉发力突然,技术结构相似,传递速度快,因而可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完成超等长练习时,肌肉最终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肌肉在离心收缩中被拉长的速度快慢所决定的,而不单是由肌肉被拉长的长度决定的,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
循环训练法
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如:手握轻杠铃片(哑铃)做双臂前后绕环、摆臂+肋木举腿+连续跳绳+手扶肋木腰弓起+连续快速摆髋+快速轻杠铃卧推+连续快速半蹲起+向前跨步跳。这样做可使上下肢、前后肌群和大小肌群的用力搭配在一起,一次课做3~5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慢跑作为间歇。
电刺激练习
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是一种被动肌肉力量练习法,具体方法是将电极放置于要练习的肌肉群表面,通过电刺激使肌肉被动产生收缩。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同时肌肉损伤的可能性也较小,除用于一般增加肌肉力量外,特别适用于肌肉损伤后的康复练习。电刺激增加肌肉力量需要有专门的电刺激器,用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时,最好与动力性练习方法结合使用。
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一、动静结合法
其方法是把动力练习和静力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先动后静。即先做动力练习至极限,而后固定在需要锻炼部位的角度上静止用力6-8秒,可练2-4组。例如:动静结合的弯举(发殿肱二头肌)先用60-70%的重量做6-8次,而后固定肘关节使上臂和前臂的夹角成90度,坚持6-8秒,做2-4组。
二、克制退让结合法
用动力练习(克制性收缩)重。复5-6次,做不起来后再做2-3次退让性工作。这样的结合能使肌肉得到更深的刺激。
三、先衰竭法
这是目前增大肌肉围径的有效方法。其做法是。要想发展那块肥肉,先选择只发展这块肌肉的局部肌肉练习来训练,做6-10次直到疲劳,使其衰竭,然后在3-5秒之内跑向另器械,做一个以发展这块肌肉为主的综合肌肉群练习,用79%的重量做到极限,这样交替训练4组左右,肌肉会感受到极大的刺激。据研究,这样能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促进其发育。举例如下。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胸大肌的方法;发达胸大肌的局部有效练习是仰卧飞鸟,而发达胸大肌等综合肌群的练习是宽握卧推,它除了发展胸大肌外,还能发展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和前锯肌。如将仰卧飞鸟和卧推结合起来举行训练,则效果会比单纯练一样要好。其方法是:运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仰卧飞鸟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卧推架前用事先准备好的60-70%重量做卧推,尽力举次数,直到起不来算一组,共做4组左右,累计总运动量为8组约50次左右。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三角肌的方法:发达三角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方向的平举,如前平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前束;侧平举(掌心向下)主要发展三角肌中束;后斜举主要发展三角肌后束。发达三角肌的综合练习则是颈后宽推,这个练习既能发展三角肌,还能发展肱三头肌,对胸大肌、前锯肌也有影响。为发达三角肌将这两个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训练,其效果会更好。做法是;是动员先用只能举6-10次的重量做哑铃侧卧倒上举的练习。直到起不来,紧接着跑到放置在另一侧的杠铃前,用杠铃做宽握颈后推举(70%),直到一个起不来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肱三头肌的方法:发达肱三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是各种臂屈伸如颈后臂屈伸、弓身臂屈伸等,而其综合练习是窄力量推,将这两种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训练效果比较好。做法是:运动员先做颈后臂屈伸6-10次直到疲劳,然后迅速跑向深蹲架前拿起架上事先放好的杠铃(杠铃重量为自己最高重量的60-70%),连续举直到起不来,这样两种练习算一大组,共做4大组,肱三头肌就会很胀,刺激很深,只要营养跟得上肌肉就能得到很快的发育。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背肌的方法:发达背肌的有效局部肌肉练习是负重山羊挺身,而发达背肌的综合练习则有弓身、直腿硬拉等。为了加深对背肌的刺激可以采用如下练法:先在山羊上做负重挺身6-10次直到挺不起为止,紧接着跑向深蹲架前肩负杠铃做弓身练习(或做直腿硬拉),直到疲劳。将这两个练习组合在一起训练4组,背肌就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用先衰竭原理发达股四头肌的方法。运动员先做发达股四头肌的局部肌肉练习;负重腿屈伸,尽力做8次左右,紧接着做发达腿部肌肉的综合肌群练习;深蹲,也尽力做6-8次,这样交叉轮换做8组(4大组)约50次,股四头肌就会因刺激较深而发胀。
从理论上讲它符合极限负荷后的超量恢复的原则。这是因为肌体精疲力竭地负荷之后,首先功能能力大大减退,紧接着在恢复防疲肌体由适应一提高;超过它原有的水平;
四、先疲劳再重复法
先做综合肌肉群练习,紧接着再做局部肌肉群练习。如至少有四块肌肉参与的卧推,主要练习部分是胸大肌,肱三头肌在最大用力时并未最大限度地参与用力。根据先疲劳再重复的原则,首先练卧推(采用超组数法),然后,卧在板凳上持哑铃做飞鸟练习。
五、连续减重法
开始用较重的重量做到极限(8-10次);紧接着由同伴减低重量后再做到极限(4-6次人再由同伴将重量再减小,再重复做到极限(4次左右),如此连续做3组左右,一使肌肉极度紧张,得到最大的刺激。例如:仰卧推举(卧推)(80千克+70千克+60千克)/(8次+4次+4次)为一大组。又如;立姿弯举(35千克+30千克+25千克)/(12次+6次+4次)为一大组
六、连续加重法
其方法是先用轻重量做某一动作,轻松地完成练习后,紧接着加重练习使肌肉有所感觉,再加重做练习,一直到起不来为止,这种不断加强度、加深刺激的方法,提高了肌肉的鲜明度。
七、借力强行法(先实后虚重复法)
一在精疲力尽之后,还要借助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附加力量,做几次不太规格的重复。例如:直立弯举做不起来后,身体前倾然后向后摆动身体,两臂借助这个摆动顺势屈肘,坚持再做2-4次。又如:卧推起不来后,立即做挺髋式卧推,用挺髋之力补充双臂及购大肌用力之不足,这样再坚持做2-4次,对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和前锯肌的刺激就会加深。
八、念动一致法
根据优秀运动员的实践得以练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什么地方,想那块肌肉极为重要,这样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卜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因此,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的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九、同类动作组合法
把发展同一群(或一块)肌肉的相类似练习采用不同器械、不完全相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集中依次练习,加深对该组(或该块肌肉)肌群的刺激。例如,为发展肱二头肌可选择如下练习:1.立式弯举:(60%/8-10)42.轮换单臂弯举:(65%/8)4;3.斜板弯举:(60%/6-8)4;4.仰卧弯举:(70%/5-6)4;又如:为发展肱三头肌可选择如下练习。1.立式颈后臂屈伸:(60%/8)4;2.弓身单臂臂屈伸:(70%/6)4,身单臂臂屈伸;(70%/6)4;3.仰卧臂屈伸:(65%/8)4
十、双组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两倍的组数不休息地进行练习。通常有三种双组珠1.一组做主动肌;紧接着下一组做对抗肌例如:一组做主动肌(如肱三头肌),中间不休息接着做对抗肌(肱二头肌)。2·以同样的方法由可以连续用两种不同的练习练同一块肌肉。例如:一组做后深蹲(负荷约70%)8次,紧接着跑到另一器械做腿蹬出(负荷约70%)8次。3·同样的动作做伊限次数后休息20-30秒,接着以同样的练习和同等重量尽量多次重复。例如:为发展胸大肌采用仰卧飞鸟练习,先练仰卧飞鸟8-12Rm,休息20一80秒再用同重尽力做。
十一,难度递减法
开始练难度最大的练习;然后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再进一步减低难度做同一动作,每次都要求做到极限。
十二、难度递增法
此种方法是先做低难度(角度小)的动作,再增加难度(如斜板的角度升高)做,直到增加到最高难度做到极限。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不易受伤,但由于它逐渐增加难度并做到极限,因而增加了对肌肉的刺激,从而增加了肌肉的鲜明性。
十三、循环训练法
把同类的或不同类的动作编排在一大组内分设4-8个站,然后按序一个一个地进行练习,做到规定次数后即快速转换到下站进行训练。待所有的站都全部跑完,该大组训练结束。训练下来后,汗流满面,心跳加快。这种训练法是有氧训练,对去脂减肥,增加肌肉线条的鲜明性大有好处。例一:发达上臂伸肌(肱三头肌)的循环练习
十四、动作多变训练法
肌力训练有一个规律,一当几个固定动作,采用恒定运动负荷量训练一阶段后,肌体就会逐渐适应,肌力就不会提高或提高甚慢,此时应采用变异性训练法以促使肌体发生变化,从而进入新的适应过程。例如,采用仰卧飞鸟(30千克/8次)4组,在训练一阶段后,胸围提高甚微,则应适时变换训练手段和方法采用斜板飞鸟等动作,增加训练次数和强度来发展胸大肌,增加胸围。
十五、听从直觉训练法
高级健美运动员由于训练经验比较丰富,他会对训练方法的选择本能地作出反应,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有,因此,应重视并听从这些建筑在实践基础上来安排不同的训练手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有效地健美训练,使肌肉发达,轮廓清楚,、线条鲜明、形体健美。
❸ 解决共点力平衡的问题是哪六种方法
一、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数学解法
1、相似三角形法:
如果在对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的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
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求解.
2、拉密定理
若在共点的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各力
的大小分别与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成正比.
3、正交分解法:
共点力平衡条件F合=0是矢量方程,通常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给解题带来方便.
4、函数图象法:
利用函数图象分析和解答问题,关键是分析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行推理判断和计算.
二、共点力平衡问题的物理方法
1、离法与整体法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二者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洁明了.
2、动态平衡问题———图解法
利用图解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行四边形),再由动态的力的四边形各边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
❹ 关于共点力
首先,共点力的提出时理想中的,也就是说共点力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把研究物体看做质点的情况下。所以你说的那个延长不延长的和我们所说的共点力没有关系
其次,关于重心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不参加物理竞赛只参加高考的话,高考题中力学部分给的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用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出。如果你要参加物理竞赛,那么好,我建议你去买一本微积分的书。因为卷面上不规则的图形,用中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只能用微积分来分析。
如果是现实中的物体,需要找出它的重心,可以用作图的方法,将其分不同部位吊起来,沿着绳子的方向作直线,多条直线相交的内一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就像高一物理书上说的那样。由此判断,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但是用上述方法对于有一定体积的物体也比较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希望你对我的答案满意
呵呵 我就是高中老师。听我的没错。书上那么说是因为,我们做的题,物体都是小方块,这种情况下,共点力就是延长线交于的那么一点,不但可以正反向延长还可以平移,只要让所有力从同一点出发并且每个力的方向不做改变就行。但是概念的建立还是在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是在没有学习杠杆的情况下,如果是杠杆的问题,就需要用到力矩了,不过你应该没有学呢。所以先这么理解就可以)
❺ 共点力平衡问题处理技巧
1、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
3、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4、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
(5)共点力训练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三个力始终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通常是用合成法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分析和计算。
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的问题,通常是用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分别等于零的条件,列两个方程进行求解(因为F合=0,则一定有Fx=0,Fy=0),这种方法常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❻ 分析解决共点力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是什么法则
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
共点力平衡问题始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因此也必然引起了大家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视。笔者最近几年一直从事高三教学和指导,就此问题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期对正在迎考的莘莘学子有所助益。
一、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分解到
轴上和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例题】(广东2010-13).图2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
、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
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三力平衡问题,用正交分解法,设∠AOB=2θ,O点受到FA、FB、F三力作用,其中F=G,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列平衡方程得:
FA
FB
G
θ
θ
解出:
当θ=1200时:;当θ1200时:故选B
二、整体法:
当系统有多个物体时,选取研究对象一般先整体考虑,若不能解答问题时,再隔离考虑
【例题】(山东2010-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地面,
在这保),力
❼ 足球基本功训练方法视频
足球基本功练习方法:
一.传球:
1短传:短传分为脚弓传球和脚背传球。短传是足球运动中用到最多的技术。
动作要领:
脚弓传球:支撑脚的站位要选择适当,脚尖冲前,膝关节微屈,面向要传球的方向,触球脚的脚弓面与传球方向垂直,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用脚弓踢球的正后方,球踢出后贴地面前进,脚与地面平行摆动,不要外翻上来。
脚背传球:支撑脚站位与脚弓传球相同,上半身稍微下俯,重心稍微前移,触球脚脚面立起紧绷,用正脚背或外脚背踢球的正后方。
练习方法:
1、两人一球,一人脚踩球,另一人对面做传球动作,动作做到位,但不要太发力,此方法主要是初学传球的队员练习传球姿势用。
2、两人一球,间隔5至15米(距离视动作熟悉程度与个人能力而定),来球停稳后再用脚弓或脚背传出,此方法也练习停短传球。
二.长传:顾名思义肯定是长距离的传球,如果说短传是基础,那长传就是在基础上的提高,所以长传球的准确性是必须要有的,如果不准那还不如不传。其次,长传还要有高度,因为长传的距离远,所以传球路线如果低的话就会被对方拦截下来或者破坏掉,比如你从中后卫位置长传给中锋,球不高就会被破坏掉,这个长传球的高度相信有很多人是硬伤,下面就给大家说说长传。
动作要领:
常用的长传分为两种,一种是搓出来的(经常看电视的比赛直播中队员很轻巧的用脚一搓球就给的很高),另一种是抽出来的(力量相对较大)。两种方法练习的时候都不要考虑发力,先注意动作的规范与部位的准确,这些对了就能保证球的高度,然后再加力量。
脚内侧搓球长传:支撑脚站位距离要比短传稍微远一些,方向同样朝向传球方向,重心集中在支撑脚上(可以感觉到身体明显往支撑脚这边偏),脚绷紧且与支撑脚脚尖方向大约成90度,脚稍微向前斜一些,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搓球,用脚内侧搓球与地面的接触地方(不要心疼鞋钉,脚就是要擦着地面搓球的),球踢出去后是抛物线运行,空中球往后旋转。
正脚背抽球长传:这个动作的要领与前一个大体一致,只不过触球的时候是用正脚背抽球的正中偏下部,脚面要侧立起来了,球踢出后是相对平一些的抛物线,球在空中基本没什么旋转(感觉这个方法就是地面正脚背抽射调整了一下,但比地面正脚背抽射好把握)。
练习方法:
1.两人或三人间隔二十至二十五米,具体距离可做调整,运用两种方法进行长传练习,注意动作,同时也练停长传球。
三.带球
关于带球,大家不要一想带球就想到带球过人,这里说的带球是指平常的运球。在专业的训练中,没有专门针对这些动作的训练,也就是说这些动作不是正规训练的范畴。你可能会说球星那些过人动作怎么怎么样,其实他们都是在训练之余自己练习的,没有专门的训练方式。在这也奉劝大家,踢球尽量不要用那些花哨动作,如果你基本功练好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你就会觉得那些动作很拖泥带水,很不实用,你就会用简单实用的动作来代替它们。
动作要领:
正脚背运球(直线带球):重心降低,脚背绷紧,脚立起,用正脚背去触碰球的正后方,学会掌握力度,熟悉动作后加快动作速度,尽量多触球,提高触球频率,最好能达到一步一触球。
脚内侧运球:重心降低,用大脚趾与脚弓之间的部位触碰球的侧后偏触球脚方向,球的运行方向是斜前方偏支撑脚的方向,掌握触球力度与球运行方向,逐渐提高触球频率,加快动作速度。
脚外侧运球:重心降低,用小、无名、中三个脚趾的部位触碰球的侧后偏支撑脚方向,球的运行方向是斜前方偏触球脚的方向,掌握触球力度与球运行方向,逐渐提高触球频率,加快动作速度。两脚交替变换练习的时候注意支撑脚的站位,人在球后的移动范围要加大。
练习方法:
在一直线上间隔两米依次摆放6至8个标志桶(障碍物)。
(一)沿标志桶一侧正脚背直线带球到另一端,然后从另一侧同样方法返回。
(二)脚内侧运球通过标志桶之间的间隔,每个间隔用相同方向的脚内侧触碰球两次,然后再过下一个间隔的时候换脚。蛇形运球到另一端。注意脚步的调整,重心的降低。(此方法也可以改成脚外侧运球练习,内外侧结合运球练习)。
四.颠球
颠球是熟悉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孩子刚刚开始接受正规训练往往是从颠球开始的。
动作要领:
1、颠球要身体协调,放松,膝盖不要太紧张,踝关节不能松弛,否则会造成用力不稳;
2、颠球脚下不要站死不动,小碎步移动起来可以更好的调节重心来控制球;
3、脚尖不要向下或向上勾,造成球向前或向后运动使球难以控制;
4、如果刚开始练习不能连续颠球,可先颠一下然后用手拿住,然后再颠一下再拿住。动作到位熟悉了之后再连续。多尝试用不同的部位颠球,脚弓、大腿也是常用的地方。
练习方法:
(一)一人一球练习,体会触球的时间,触球的部位,触球的力量和整个动作的协调配合。
(二)多人一球练习,尽量用脚背、大腿、头部以及各个部位触球,颠几次以后颠给另一人。
五.停球
停球是把传来的球停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能做出下一步的动作,大家不要忽视停球的重要性,停球的速度往往能决定场上的节奏快慢,停好球往往能抓住很好的进攻机会。而选择好停球的方法和部位也是很重要的。
动作要领:
无论选择哪种停球方式,都是由一下四个环节组成的:
1、观察和移动。
为了更好的完成接球动作,事先要注意观察来球的情况。从球的运行路线、球的旋转与速度等情况中,迅速判断落点,及时移动,使自己能处于做停球动作的最佳位置。
2、选择停球的部位和停球方法。
停球的不同部位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场情况及下一步动作的需要,恰当的选择停球的部位与停球方法。
3、改变来球的力量。
根据来球的力量大小和停球的实际需要,可分别采取加力或减力(缓冲)方法。根据来球力量的方向和接球实际需要,还可按照反射定律调整入射角,获取理想的反射角。
4、随球移动。
停球动作一做完立即随球移动,紧密衔接下一个动作,在停球与处理球的动作之间不能有停顿。脚停球:脚的停球往往与对应的传球部位相对应,触球时力道回收,而且停球不要停死,停球要有利于下一步的技术动作。
大腿停球:大腿要抬平,触球力道要掌握好,一般比脚停球力道要大,也要有利于下一步动作。
胸部停球:该收的时候收,该挺的时候挺,这个用语言表达太麻烦,还是靠感觉,多用就知道了,建议颠球的时候如果球靠近身体稍微高,可以用胸部往上挺一下。胸部停球后还要连接下一步的脚停球,所以停球动作慢,建议尽量能用脚停就用脚。
练习方法:
(一)颠球。尝试十二部位颠球,两个脚的正脚背、内脚背、外脚背、左右大腿、胸、双肩、候可以同时练习停球。
(四)两人一组,甲头交替颠球。
(二)颠球七八个后一脚踢高,然后想办法停下,尽量一次性停稳。
(三)各种传球练习的时给乙用手抛球,各种身体周围部位的球乙用各种方法停,十个球交换。
六.射门
射门技术的关键是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的运用,良好的时机选择正确的射门方法才能使进球的可能性增大。按脚触球的部位来分,射门大致分为脚弓推射,脚背抽射,脚内(外)侧搓球,脚尖捅射。
1、脚弓推射,与脚弓传球大体一致,只不过加大力量,提高精准。
2、脚背抽射,强有力的射门往往是抽射出来的,力量大球速快,但要吃准部位才能把力量与速度发挥到极致。具体动作与脚背传球大体一致,只不过支撑脚的站位如果有变化,身体的重心要作出相应的调节,摆动腿与支撑腿的角度要把握好(如果球在运动当中的抽射,还要对球有提前的预判)。
3、脚内(外)侧搓球,就是所谓的弧线球,球路有弧线使防守队员与守门员产生判断错误,或利用球的弧线线路绕过人墙或防守队员,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这个不用再多说了吧)。
4、脚尖捅射,这个是不会踢球的人最常用的方法,但也有它的优点,比赛中近距离的脚尖捅射很奏效(五人制比赛中经常用到),因为该动作隐蔽,球速快,球的路线难以判断,但是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受伤,脚尖踢球很容易伤脚的。
训练首先是要看你的态度,基本功的训练很枯燥很单调,要认真对待才能有所体会和收获,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建议大家不要忽视基本功,先把基本功练好再去考虑那些贝氏弧线,电梯球,还有那些花哨的动作,那些东西你一场比赛能用到多少次?用上你又能有多少次达到目的?还是传带停射这些基本功用的多。
足球比赛规则: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赛分高下。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首先是比赛场地
1.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在90米和120米之间,宽度在45米和90米之间(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在100米和110米之间,宽度在64米和75米之间)。
2. 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 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 旗杆,上系小旗一面。
3.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4.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6. 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 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然后是参赛人数
上场比赛的两个队每队队员人数不得超过11人。
每队必须有一名守门员。
每队在比赛时可有1-2名替补队员,如果是“友谊比赛”,可以有5名以下的替补队员。
在经裁判员同意后,在比赛暂停时,替补队员可替换队员。
只有在被替补队员下场后,替补队员才能上场。
未经裁判员同意,任何队员不得上场或下场。
看到这里感觉裁判好厉害,我说不让你换人你就真的不能换人呐呐呐
然后就是正经比赛规则啦
裁判职责
a.执行规则
b.避免作出对犯规队有利的判罚。
c.记录比赛成绩和比赛时间,使比赛赛足规定的时间或双方同意的时间,并补足由于偶然事故或其它原因所损耗的时间。
d.因违反规则、遇风雨、观众或外界人员干扰及其它原因妨碍比赛进行时,裁判员有权暂停、推迟或终止比赛。事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有关要求将具体情况书面报告主办机构。书面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经投邮即为合乎手续。
e.裁判员从进入比赛场地起,对犯有不端和不正当行为的队员应给予警告并出示黄牌。事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有关要求将该队员的姓名和具体情况书面报告主办机构。
f.除参加比赛的队员及巡边员外,未经裁判员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g.如裁判员认为队员受伤严重时,应立即停止比赛,须将受伤队员尽可能迅速地移至场外,并立即恢复比赛。如队员受轻伤,则比赛不应在成死球前停止。凡队员能自己走到边线或球门线接受任何护理者,不得在场内护理。
h.裁判员对于场上队员的暴力行为、严重犯规、使用污言秽语或辱骂性语言,以及经警告后仍犯有不正当行为者,应罚令出场并出示红牌。
i.在每次比赛暂停后,以信号指示恢复比赛。
j.审定比赛用球是否符合规则第二章的要求。
还有巡边员哈哈哈我一直都叫这俩人副裁判
每场比赛应委派两名巡边员,他们的职责(由裁判员决定)应为示意:
1.何时球出界成死球;
2.应由哪一队踢角球、球门球或掷界外球;
3.当要求替补时。 他们还应协助裁判员按照规则控制比赛。巡边员如有不正当行为或不适当地干扰比赛,裁判员则应免除其职务并指派他人代替(裁判员应将此情况上报主办机构)。
现在看来裁判好重要的
然后就是开球方法之类的
a. 比赛开始前,应用投币方式选定开球或场地,先挑的一方应有开球或场地的选择权。比赛应在裁判员发出信号后,由开球队的一名 队员将球踢入(即踢动放走在比赛场地中央的球)对方半场开始。在球被踢出前,每个队员都应在本方半场内,开球队的对方队员还应当保持距球不少于9.15 米;球被踢出后,须滚动到它自己的圆周距离时,才应认为比赛开始,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b.在进一球后,应由负方一名队员以同样方式,重新开球继续比赛。
c.下半场开始时,两队应互换场地,并由上半场开球队的对方开球。
§罚则:
a.任何违反本章规则的开球都应重开。如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再次触球,则应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
b.踢间接任意球。
c.开球不得直接射门得分。
d. 比赛如因本规则未规定的原因暂停时,球并未越出边线或球门线,则恢复比赛时,裁判员应在暂停时球所在的位置坠球,球着地即恢复比赛,如果比赛暂停时球在球 门区内,则应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位置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坠球时在球落地之前,队员不得触球,否则应由裁判员重新坠球。
❽ 共点力平衡的七大题型分别是什么
如下:
热点题型一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第三个力角度(方向)已知。
热点题型二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但夹角(方向)已知。
热点题型三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且夹角(方向)未知但存在几何边长的变化关系。
热点题型四矢量三角形法类。
热点题型五相似三角形法类。
热点题型六单位圆或正弦定理发类型。
热点题型七衣钩、滑环模型。
平衡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反力。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那么这三个力不是平行的话就必共点,而且其中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求解三力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力的合成法,当然也可以用分解法(包括正交分解)、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和相似三角形法等。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