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熬制中药
1、要选择合适的容器,最佳的选择是砂锅,不锈钢锅也可以,但是大家要注意避免选择铝锅。
2、在熬中药之前,一定要检查药材是否存在发霉,起虫的情况。第三步在熬中药之前,一定要将药材用清水慢慢的浸泡15到30分钟,将药材全部要浸透之后再去熬。
3、在熬中药的时候,选择的水量一般以浸过我们的药材三到五厘米为最佳。
4、在熬中药的时候,一般要先用大火将所有的药和水都煮沸开来,才慢慢的改为小火慢慢的煮,一般煮30到40分钟即可。
㈡ 中药熬制方法
你好,煎药应选用砂锅或搪瓷器皿,忌用铜、铝、铁等容器。按传统经验先将中药置入器皿内加冷水侵泡两小时,如果水被药吸少可加水至高出水面。煎煮时可先用急火至沸后改用慢火,保持沸态15分钟滤出。二次加水至药面3—5厘米,煎煮25分钟滤出,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后服用。每剂药煎大约400毫升左右,量多时可浓缩药液。
1、首先要选择好熬药容器,以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砂锅,钢锅等来熬制中药。
2、把药物放在煎药容器内,加水的量没过药面儿2到3厘米,浸泡半个小时。
3、把浸泡好的药物煮沸,然后再煎煮30分钟就可以倒出液体服用了。
4、一般情况下一副药物可以熬两次到三次,可以熬一次,喝一次,或者把二次到三次熬好的药物混合在一起,分成2到3次服用。
5、如果有先煎的药物,就按医嘱先煎15~120分钟,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煎煮。
6、如果有后下的药物,就要把药物在煎煮20分钟后放入再煎煮5到10分钟就可以了。
㈣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熬制有讲究,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中药治病是最接近我们食疗的方法,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㈤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熬制中药不仅仅要讲究步骤,还要讲究熬药器具。因为药物在熬制过程中是能够和锅进行接触的,如果选用的材质不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会在熬制过程中被破坏,大大降低药效。那么熬中药用什么锅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熬中药用什么锅
熬中药最好用砂锅、陶瓷锅或者是玻璃锅,不要用金属类的锅。砂锅、陶瓷锅、玻璃锅相对来说材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金属类的锅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怎么正确熬制中药
1、熬制前用水浸泡
拿到药物后,先检查是否有发霉或虫蛀等药物,发现后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药效。检查完后,用冷水浸泡50-60分钟。如果是花、叶子、草之类的药物可浸泡50分钟,如果是根、茎、皮等比较坚硬质地的药物需浸泡60分钟左右。充分的浸泡,可以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入水中。
2、煎药工具最好用砂锅
因为砂锅的导热较慢,受热比较均匀,而且保温效果较好,不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任何对身体有害得毒素,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次伤害。
3、加入适量的水
4、控制煎药时间和次数
煎中药一般情况下都是煎两次,第一次是头煎,药效可溶出45%左右,而第二次煎,药效可溶出35%左右,然后早晚各服一次,这样药效也才会发挥到最好。
以上就是熬中药用什么锅以及怎么正确熬制中药的相关介绍。熬制中药除了选器皿重要外,了解及掌握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也同样的重要。
㈥ 中药煎药机的机器操作
1、把要加工的药装入特制的无纺布袋中,把口扎好,放入容器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清洗煎药机,打开排废液阀,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关闭排药液阀门,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
加水比例(仅供参考):加水量=所需的药液量+20%。计算公式:
加水量=(每袋药容量×每日服几次×共煎几副药)×1.2
例如:所煎药为5付,每付药2袋,每180ml
加水量=(180×2×5)×1.2=2160ml
2、操作步骤:煎药机内放入中药和水,盖上锅盖,旋紧手柄,关闭放气安全阀,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按加热按钮,机器自动加热,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到达设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
待药煎好后,先打开排气安全阀,适当减压(使压力下降到1kg左右),再打开排药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转动挤压装置,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药液排完后,完全打开排气安全阀,压力减至大气压,打开手柄将药包取出,关闭电源,清洁备用。
具体操作步骤:
电源 → 加热 → 停止 → 打开排液阀门 → 挤压 → 清洗
㈦ 如何正确煎中药 正确地煎中药的方法
生活中多数的 中药 在服用前都是需要煎煮的,但是多数人可能对于煎中药的时间和放的水等不是很了解。如何正确煎中药?本文是我整理如何正确煎中药的资料,仅供参考。
如何正确煎中药
煎煮中药的器皿选择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 化学 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 中医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中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 清热 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其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煎中药的其它细节
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 决定 ,成人量一般每煎约200-500ml, 儿童 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 解毒 药宜冷服。
8. 注意事项 :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正确地煎中药的方法
一、水洗中药降低疗效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因为药材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 用药 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二、煎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别在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三、药材入锅注意顺序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10分钟便可。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应先将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搅和后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温,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
四、煎药加多少水合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 疾病 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 感冒 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0%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 指示 ,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八、煎药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
无论 居家 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九、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 性病 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 消化 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 肿瘤 及某些 皮肤病 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 饮茶 等。
十、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切忌加冷水,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2、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 咳嗽 、呕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溶化:
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冲服:
㈧ 用煎药机 煎中药的基本步骤 都是什么
一、煎药机调整:接通电源,第一次按电箱上的设置键,显示屏数字在闪烁状态,用▲和▼键调整,设定所需温度,出厂设定值115℃。第二次按电箱上的设置钮,显示屏数字在闪烁状态,用▲和▼键调整,设定所需时间,出厂设定值50分钟。(药量多,室温低,则时间可以设定长些,反之短点。慢慢摸索经验)
二、机器操作
1、把要加工的药装入特制的无纺布袋中,把口扎好,放入容器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2、清洗煎药机,打开排废液阀,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关闭排药液阀门,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
加水比例(仅供参考):加水量=所需的药液量+20%。计算公式:
加水量=(每袋药容量×每日服几次×共煎几副药)×1.2
例如:所煎药为5付,每付药2袋,每袋180ml
加水量=(180×2×5)×1.2=2160ml
(简便计算法:400ml乘以煎药的付数)。2、操作步骤:煎药机内放入中药和水,盖上锅盖,旋紧手柄,关闭放气安全阀,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按加热按钮,机器自动加热,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到达设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
待药煎好后,先打开排气安全阀,适当减压(使压力下降到1kg左右),再打开排药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转动挤压装置,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药液排完后,完全打开排气安全阀,压力减至大气压,打开手柄将药包取出,关闭电源,清洁备用。(也有一体式机器上边煎药,下边封袋,更简单。)。
具体操作步骤:
电源
→
加热
→
停止
→
打开排液阀门
→
挤压
→
清洗
五、清洁及保养
1、清洁:
煎药机:每锅煎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煎药机,排净废液,用软布察净锅盖和密封圈,防止残留药液粘连,每天工作后,请将滤桶取出,用软布将底部和内壁彻底清洗干净,不能用掉丝、掉毛的清洗工具清洗。
2、保养:
煎药机:旋转手柄丝母、丝杆用一段时间后,加黄油,使操作更加灵活,防止磨损,排液软管定期用清水冲冼内壁。
六、注意事项:
1、为保证人身安全,必须做好接地保护。
2、清洗过程中,电器控制部分不能用水清洗。
3、打开锅盖前,必须打开排气安全阀,排掉锅内压力。
4、在煎药过程中严禁打开排废液阀门,防止人员烫伤。
5、每锅药煎好后,要清洁锅盖与密封圈的接触面,防止残留药液粘起密封圈。
6、每次煎药药关锅盖前,应仔细检查密封圈,保证密封圈能正确安装在槽内。
7、如煎药过程中,包装药的无纺布袋破损,一定要把药渣清洗干净后再用,防止残渣打到包装机后造成包装机的堵塞。
8、煎药机切忌干烧。
9、煎药机拧紧把手时,要对角均匀加压,以防锅盖变形。
10、煎药机在工作中未达到设定时间时,下次再煎药时应关闭电源开关,使计数器清零。否则机器累计自动计时,到达时间后自动停机。[1][2][3]
㈨ 谁能告诉下中药正确的熬制方法
对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了,可以查看我的回答.现在简单回答一下,先用清水泡半小时,加温煎,水开后计时间第一汁5-6分钟,滤出放置一旁,再加清水,煎15-30分钟,视药性定时间长短,补药时间长,清药时间短,滤出后与第一汁兑匀分多次温服.
㈩ 中药熬制方法如何熬制中药
1、熬制中药,首先选用的去年多数是陶罐或者砂锅。尽量不要用金属的容器来熬药,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需要用干净的水,不要用污染的水。
2、熬药前要浸泡30分钟,以超过中药饮片两厘米为宜,熬制中药的时候,先武火后文火,煮沸以后文火再熬10到15分钟。
3、一副中药可以熬2到3次。熬出的药液有3碗左右,不可过多或过少,也不要熬焦,以免药物失效。特殊标明用法的药物需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