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香拜佛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如何给供奉佛上香呢?
分5步:请香、点香、跪拜、请愿、上香
1、请香:去任何一个寺庙,首先需要请香。有的人会说什么叫请香。其实就是在外面买香用。但是在外面可以说是买香,到拜佛用的香,应该叫请香。这点要注意,购买的时候注意说话的用语哦。
请香数量讲究:很多年轻人,就是喜欢一把一把的请。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上香皆为单数,比较1、3、5、7、9。因为单数为阳,阳为尊。
但是这三个数也是有区别的。单数表阳,阳为尊也,不会超过9支。1支香为平安香,三支香佛法香(一切佛皆可用三支香),5支香为天地五行香,7支香为北斗七行香,9支香为九九连环香。5、7、9的摆法也是另有一番讲究的。
2、 点香的方法
一般拜佛都是请三支香(称为礼香)即可。首先请到三支香,在炉边的用右手点烧,手高,香低,香过于胸口,与佛平视。点燃后,如果香头有火焰,则对着大门或者佛前三拜让火焰熄灭。记得不可用嘴吹灭哦。这个是关于点香的方法。
3、 跪拜
那点香之后,即要进入大门去跪拜。进入有佛像的门,应该从两侧进入,不可从中间大门进入。如果是左侧门进,那么先左脚进入,如果是右侧进入,那就右脚先进入。并且不要脚踩门槛。进入佛殿内,不可左边旋转走,应该往右边旋转走。
4、 请愿
进门之后,即是去拜佛,拜佛过程中也是有规矩的,首先,举香过前额,跪拜或站立都可以的。最好跪拜,脚应该打直,重心在后座,闭目请愿的项目。在请的过程中,应该报明自己出生以及地址,如为他人请愿,应报清他人的出生以及户籍和请愿的项目。其间不可念其它无关的事情,和对佛不敬的语言。
5、 上香
当然请完愿之后,理应将手中的香插入指定的地方,不可乱插。切记左手插香。如果上一支香,即插入即可。如果是三支香,那么第一支应该插中间,第二支插右边,第三支插左边。然后退半步双手合十半拜 一次即可
最后:教大家一些在寺庙的规矩
在佛面前,其实是有很多规矩的。首先得对佛带着尊敬的态度,诚心的跪拜,在寺庙里不可大声喧闹,吐口水等不雅行为。不可拿着手机对佛像拍照。在寺庙内不要奔跑,移步要轻,稳等等。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贰’ 中国拜佛时正确的下跪姿势
呵呵
你问的问题很对
我告诉你一个大概吧。
如果你是女人:膝前有个跪垫, 首先合掌,然后逐渐下跪,在下跪的过程中,右手先放跪垫右上角,在跪上跪垫的时候,左手放在跪垫左上角,俯下身子, 然后头低至跪垫上(也可保持一点点的短距离) 最后,双手翻过来 掌心向上
‘叁’ 如何拜佛磕头视频
问题一:演示刘素云老师具体怎样拜佛, 拜佛就是磕头 有大、中、小区分 磕大头了业速度最好 最快 礼佛拜忏 不用多想 真心忏悔 礼佛功德很大 可以化解业力
注意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三途八难具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问题二:烧香磕头怎么磕头的视频。 来
问题三:如何拜佛磕头视频我想学学咋样拜佛 网络:教拜佛视频!
问题四:怎样磕头拜佛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
上香的方法 -
①将香点燃后,②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④再举香齐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⑥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 -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 -
如何拜佛. 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
(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 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
(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
(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
(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
(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
(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 -
(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 -
(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
(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 -
(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转自学佛网-
-
-
-
-
-
-
-
-
...>>
问题五:寺庙正确的磕头视频 网络:拜佛视频。。。。。。
问题六:怎样拜佛磕头视频 网络搜索栏里面有一个视频搜索,通过这个视频搜索就可以找到拜佛的视频了。
问题七:去庙里烧香,怎么磕头有没有视频? 剪掉了
问题八:正确拜佛的方法及视频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借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大德拜佛示范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姿势
1、佛者觉也,拜佛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着走。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视力集中于中线。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顶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检查足趾要完全放松。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彷佛一线拉直。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
问题九:给死人磕头和拜佛视频 1、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以菩萨身度众生。
2、佛不礼佛,佛不绕佛,佛不拜佛,怎么烧香。
3、世俗娱乐,不可当真。
供参考,阿弥陀佛!
问题十:怎样给观音菩萨行礼磕头视频 在优酷网,薯仔网,都有一些学拜佛的视频,请搜关键词“佛教常识(学拜佛)”,就可以找到。
‘肆’ 求拜佛时的跪拜动作规范。
您好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也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跪拜礼出现之初,并不带有,或者说并不带有十分严重的等级或人格侮辱的色彩。上古之时,无论宫殿庭堂,还是官府民宅,皆无后来的桌椅高床之类的生活用具,男妇老幼,不分贫穷贵贱,一律席地而坐,其方法是“两膝着地,以尻着踵而安者为坐”。也就是说,人们以双膝着地,臀部抵于脚根为坐。这种坐姿,相互之间不是一方向另一方的致敬,更不是卑己尊他的单向行为,而是无任何意义的相对而坐。人们采用这种坐姿时,如若需要向某人表示敬意的话,只要将腰杆伸直,臀部离开脚根,即演化为跪姿;而当人们以手触地之时,则演化为拜姿;以头触地,则为叩首。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同时还衍生出女子的跪拜礼,肃拜。春秋战国时期,跪拜作为礼仪形成了严格的制度。汉代以后,渐渐有了高座,“跪坐”起了很大的变化,但跪拜礼依然存在,而且逐渐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用于官场之中。后又增加了打千、作揖、鞠躬等礼节。而程式繁复、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三跪九叩”始于满清,是对跪拜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的强化,彰显皇帝的显赫、威严和臣民的卑微、低贱。
‘伍’ 正确的礼佛方法
诚心诚意
‘陆’ 拜佛磕头的正确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柒’ 拜佛的正确方法和礼节是什么
【拜佛的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虚。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了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只知道“他”在拜。
【拜佛步骤】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是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撑起,直腰起立,两手合掌立直。
【注意事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经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