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文望远镜计算公式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除目镜焦距
‘贰’ 2019-09-18
单个折射球面的无球差点
一般情况下,单个折射球面成像存在球差,但存在三个无球差点,物体位于这三个点时,不产生球差。
当L=0时,L’=0,S1=0这表明:物点与球面顶点重合时不产生球差;
当sinI - sinI1 = 0,即I =I1 = 0时,S1=0。表明物点位于球面球心时,不产生球差。这时L = L’ = r。
不管孔径角U多大,sinU1/sinU和L/L1始终为常数,故不产生球差。
这一对共轭点称为不晕点,或齐明点。
利用不晕点的无球差特性,可以设计特殊的不晕透镜。
慧差
彗差是轴外点以宽光束成像时所产生的像差之一,它是由轴外球差引起的。
子午彗差:轴外球差使上下光线相对于主光线失去对称
弧矢慧差
弧矢彗差:具有同一孔径角的前后光线经折射后,交点也不交在主光线上。前后光线的交点到主光线的垂轴距离即为弧矢彗差
彗差是轴外垂轴像差。一般上下或前后光线的交点不交于主光线上,存在彗差,也不交于高斯像面上。
上下(前后)光线的交点到高斯像面的轴向距离为子午(弧矢)场曲
二者之差称为宽光束像散
彗差是视场和孔径的函数:
同一孔径不同视场的彗差大小不同;
同一视场不同孔径的彗差也不同;
因此,为全面了解彗差的情况,必须计算不同视场不同孔径的光线的光路。
上面的分析表明:光阑在球面前时产生负的彗差。
如果将孔阑移至球心,则主光线与辅轴重合,上下光线对称于主光线,则不产生彗差。
光阑位于球心之后,同样由于轴外负球差,使轴外光束失对称,这时上下光线的交点交于主光线之上,产生正彗差。
由此可见:彗差与光阑位置有关。因此,合理选择光阑位置可以减小彗差的影响,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像散
将入瞳缩得很小,只让沿主光线的细光束通过光学系统。
根据轴外细光束的光路计算可知:轴外细光束也不能成完善像,而是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短焦线----子午焦线和弧矢焦线----轴外点的子午像和弧矢像。
子午像和弧矢像之间沿光束轴(主光线)方向的距离定义为像散。像散是用沿光轴方向度量的。
像散产生的原因
通过光学系统后的细光束所对应的波面变成非球面波,在两主截面内的曲率中心不同,而聚焦成子午像和弧矢像。
轴外点波面到达球面后,上、下、前后发生折射有时间差。
像散使得轴外物点的像变成在空间相距一定距离的、相互垂直的两条短焦线,而在其它截面上形成椭圆或圆形弥散斑。
像散严重时,会严重影响轴外物点的成像清晰度,因此,大视场光学系统不管相对孔径多大,都必须校正像散。
像散与光阑位置有关,光阑位于球心时,像散为零。
由于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是对称于光轴的回转曲面,当光学系统有较大视场时,将使平面物体上各点不能同时成像清晰。
中间清晰,则边缘模糊,反之亦然。
畸变是由于主光线的球差引起:主光线通过系统后不能与第二近轴光线重合,实际像与理想象的大小不一致。
畸变虽不影响成像清晰度,但使像变形。
正弦差
大视场和大孔径的光学系统: 上述五种单色像差同时存在
小视场光学系统:像散、场曲与畸变很小, 只需考虑球差、彗差(和位置色差)。
小视场光学系统的彗差比较简单, 一般用正弦差表示即可
正弦差表示小视场光学系统以宽光束成像时的不对称性。
色差
光学系统通常都是对白光或复色光物体成像,由于材料的色散
轴上点白光成像,形成按色光波长由短到长、像点离透镜由近及远地排列在光轴上,这种现象就是位置色差。
轴上点成像为一彩色弥散斑,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一般成像系统都必须校正位置色差。
位置色差的计算
要计算位置色差,必须首先确定消色差谱线,即对哪两个波长消色差。对于目视系统,一般对F光和C光校正色差,对D(或d或e)光校正单色像差。
倍率色差
系统校正位置色差后,两色光像点重合,可认为两色光像面也重合。对于轴外点而言,因为,则因不同色光焦距不同,放大率也不同,故轴外物体有不同像高。
光学系统对不同色光的放大率差异,称为倍率色差。
倍率色差的存在,使轴外点各色光的像不重合,严重时,使边缘像形成彩色弥散斑,直接影响轴外物体的成像清晰度。
倍率色差随视场的增大而严重,大视场光学系统必须校正倍率色差。
通常只对两种色光在某一视场校正倍率色差。
波色差
物体以白光成像,经系统后,由于各色光的像差不同,对应的波面变形程度也不同。用两种色光(如F光和C光)实际波面之间的偏差来度量。
‘叁’ 几个关于摄影的疑问
尼康50mm,85mm镜头
http://dc.itnow.com.cn/articles/bench/20050302/2005030209460535920-1.html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能被人眼所感受的波长范围为:400-760nm(1nm=0.000001mm)。无色光学玻璃的透光波段为:350-2500nm。
可见光波长从长到短排序为:A/(768.20)、b(706.52)、C(656.28)、D(589.29)、d(587.57)、e (546.07)、F(486.13)、g(435.83)、G/(434.05)、h(404.66)。括号中数字为波长,单位为纳米。人眼最敏感的波长为555纳米,介于D光与d光之间,属黄绿色光。
一般把波长为589.29nm的D谱线的折射率nD取为基本折射率,F谱线(蓝)与C谱线(红)波长分别为486.13nm、656.28nm,它们接近人眼光谱敏感界限的两端,而D谱线接近其中间、接近人眼最敏感的波长。德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取波长为546.07nm的e谱线的折射率ne为基本折射率,因为该谱线更接近人眼最敏感的波长。
一定波长的折射率差称为平均色散,nF-nc是光学玻璃的主要性能参数,此外还有平均色散系数即阿贝常数vD=(nD-1)/(nF-nc),部分色散系数等被作为光学玻璃的一般参数。依据nD和vD值的大小,光学玻璃可分为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含有大量氧化铅)两大类,冕牌玻璃属于低折射率、低色散玻璃,火石玻璃属于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冕牌玻璃折射率低,对消除色差有利,但其低折射率往往又需增大镜片的曲率,对消除单色像差(如球差)不利,且增加了加工难度;火石玻璃折射率高,可以相对地减小镜片的曲率,但其高色散性对于消除色差不利。一般需两种光学玻璃配合使用,以便消除各种像差;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是较理想的光学玻璃,目前这种玻璃已被用于摄影镜头的制造中。当前世界上光学仪器生产大国能生产三百多种光学玻璃,如前苏联。
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与其构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镜头构造特点(光学玻璃折射率、色散性质、镜片曲率与镜片组合方式等)除决定视场与焦距外,主要考虑的是校正各种像差。校正像差的基本原则为:在有效成像波段内对“接收器”最敏感的波长的色光校正单色像差,对有效波段的两边缘色光校正复色像差。可见,对像差的校正主要取决于“接收器”的性质。相对于摄影镜头来讲,传统的“接收器”是感光胶片。摄影镜头属于大孔径、大视场光学系统,必须校正各种像差,有些像差与孔径和视场都有关;有些像差仅与孔径或视场有关;个别像差与孔径和视场均无关,仅与光学系统构造有关。
球差是一种单色像差,它使轴上同心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不交于一点,使像的边缘模糊,一般与孔径有关。通常光学系统是对边缘光线校正球差,可采用配曲法减少单个透镜球差,由于正透镜产生负球差、负透镜产生正球差,简单的校正球差的方法是采用正负透镜双胶合或双分离方式的组合(普通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便是采用这种构造),另外,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减小透镜表面曲率,也可减小单个透镜球差。
彗差属单色像差,它使轴外宽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在像面上不再形成同心光束,而是形成圆心在一直线上的,按直径大小依次排列的圆形光束的重叠,形成状如彗星(圆头尖尾)的像。尖端离主光轴近的称正彗差,尖端离主光轴远的称负彗差,它们与孔径及视场都有关系。与消除球差一样,采用配曲法可部分地消除单个透镜彗差,也可利用组合透镜或胶合透镜消除彗差。消彗差与消球差的条件不一致,不易同时消除。
像散属于单色像差,光学系统的透镜表面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连续曲率,其子午截面与弧矢截面上的曲率相差最大,因此子午光束和弧矢光束能各自汇聚于主光线上一点,并不重合。它会使放射形同心圆的物体图案在于午像面和弧矢像面上得到不同的影像,像散只与人射光束的倾斜度有关。
场曲属于单色像差,它是球面光学系统所固有的像差,使得平面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像面变成一弯曲的面。这样,照相时平面物体中心与边缘的像不能同时聚焦。
畸变亦属于单色像差,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主光线的球差随视场角的变化而改变,因而在一对共轭物象平面上,放大率随视场而变化,从而使物体像的形状变形(不影响像的清晰度)。消除畸变的方法是采用相对于孔径光阑的完全对称结构。
位置(轴向)色差和倍率(横向)色差属于复色像差,前者表现为,轴上一点发出的复色光(白光)通过光学系统后,由于光学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不交于光轴的同一点上。1、2、3分别为蓝光(F)、绿光(D)、红光(C)的像点。在1和2的位置,物体(如恒星)的点像均有红边,在3的位置则有蓝边。由于单个正透镜产生负色差,单个负透镜产生正色差,所以只有当正负透镜以适当的曲率组合起来才能校正色差,这一点类似于对球差的校正。如果某光学系统使轴上复色光线1与3的像位在光轴上某一点重合,该系统便是消色差系统。但相重合的位置并不一定能与2的像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该系统还存在着二级光谱色差。只有当1、2、3像位重合于光轴上的某一点的情况下,即对三种色光消色差的系统称为复消色差系统(APO)。目前国外大多数中长焦镜头都采用了这一系统。
当校正了位置色差的光学系统,轴外点发出的复色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只能使其像点的像面重合在一起,但单色光的焦距并不相同,放大率不相同,因而各具有不同的像高,这种因为放大率的差异而引起的色差称为培率色差。倍率色差值受光阑位置影响,对于放大率=-1的对称式光学系统,光阑前后分别产生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的倍率色差,系统的倍率色差自动消除。
目视光学系统的校正:对C光和F光消色差,对D光(通行)或e光(德国、前苏联)消球差等。
对于普通摄影系统的校正:对d光和g光消色差,对F光消球差等。
对于天文与航空摄影系统的校正:对F光和h光消色差,对G/光消球差等。可以看出这种校正的选择,考虑到了大气中漫散射蓝紫光偏多的特点。
以上所述只是说明了在设计镜头时所要考虑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焦距、相对孔径、角视场是摄影镜头的基本性能参数;分辨率、调制传递函数(MTF)、像场照度分布、光谱透光特性、积分透光系数和光散射等是摄影镜头的质量标准。而镜头构造形式的演变与发展正是不断地力求消除或减少各种像差及增大相对孔径,从而提高摄影镜头的质量指标。
摄影镜头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按照镜片的组合形式分类,了解这一分类方法正是了解镜头性能的基础。
最简单的镜头是3片型的柯克镜头,这种镜头由“正、负、正”三个单透镜以分离形式组成,其中凹透镜由高色散的火石玻璃制成,凸透镜由低色散的冕牌玻璃制成。柯克型镜头利用三个单透镜的焦距,三个单透镜的表面形状、两个空气间隔及光学玻璃的色散性等为调整变数,用来校正各种像差。这种镜头是最简单的消像散镜头,理论上讲其主要缺点是高级像散、轴外高级球差和彗差较大,分辨率不太高。但其结构也较为简单,早期的航空镜头大多采用这种结构。笔者手中有一只原东德产500mm/4.8这种结构的航空镜头,1986年北京市东城区科技馆天文组用它在海南拍摄过哈雷慧星,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4片型的天塞镜头是柯克镜头的改进型,于1902年由德国人发明。天塞镜头可认为是将柯克镜头的后组镜片改为胶合透镜,其胶合面可以校正轴外彗差,且胶合透镜中负透镜的折射率低于正透镜的折射率,可对轴外宽光束中的上光线起收敛作用。前苏联产茵度斯塔尔 61/L 50mm/2.8“小微距”镜头便是采用了超重冕牌润玻璃的天塞镜头,这款镜头较高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普遍的公认(尼康手动55mm/2.8s微距镜头5组 6片,自动60mm/2.8D微距镜头7组8片,前苏联产沃尔纳—9 50mm/2.8“大微距”镜头4组6片,均不是这种构造)。
5片型的海利亚镜头亦可认为是柯克镜头的改进型,它的前后镜片组均为胶合透镜,利用胶合面可分别控制轴外宽光束的上、下光线的发散度,以控制轴外负球差和光束汇聚的对称性,使轴外点像质量有所改进。
松纳镜头基本也是5片型,也可认为是由柯克镜头发展而成,也有第2组镜片采用3片透镜胶合等形式的新松纳型。尼康105/2.5手动镜头(新款)的光学结构也可以看作是松纳型的“变种”。传统的松纳结构对称性较差,轴外彗差和色差较为严重。这种镜头曾被作为经典的中长焦镜头且一直沿用至今,许多德国镜头,前苏联镜头都采用了这一结构。笔者曾用两只原东德潘太康120相视的配套镜头(用在尼康机身上)拍摄星体,两只镜头皆为多层镀膜的松纳镜头;一只为 180mm/2.8,另一只为300mm /4。后者在调焦不实的情况下,从照片中能非常明显地看出星体呈“梨”状(一头大一头小),说明彗差严重,另外色差也较严重;在焦点调实的情况下,彗差不再明显,但观察明亮星体,在向心(画面中心)的方向上皆有多半圈的蓝边。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拍摄时(使用120正片),其分辨率与锐度均感觉很高,色彩还原性能明显优于独联体镜头。这说明某些镜头存在的像差并不影响一般内容的拍摄。两只东德松纳镜头我都拆过,光学结构也稍有不同。
6片4组的对称结构是高斯镜头的基本结构,常用来制作标准镜头。由于其对称结构,垂轴像差可以自行校正(如,无畸变),其缺陷是轴外高级负球差和高级正像散较为严重,在收缩光圈情况下可减弱球差。大孔径高斯镜头(光圈在l.4以上)缺陷尤其明显,尽管镜头的镜片数有所增加,所以标准镜头并不一定是像质最好的镜头。笔者曾用某名牌标准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拍摄星体,发现画面中部星体锐度非常小,象个小棉花团,而边缘部位星体已严重变形,这说明球差和像散等非常严重。
望远型镜头是根据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发展而成的,由正负两种透镜组组成,其光学系统从第一折射表面到后焦面的距离L小于物镜焦距f,L/f称为望远比。望远镜头的非对称结构和追求小的望远比,会使像差校正较为困难,尤其是色差和畸变较大,但由于其单个透镜的曲率都不大,球差与像散等不太严重。如果采用特殊方法复消色差,像质可大为改观,分辨率和锐度等甚至可以高于高斯型镜头(但畸变仍不易消除)。俄产镜头中有一种枪式组合相机的镜头:300mm/4.5,4 片3组结构,属于结构简单的望远镜头,其长度达255mm,望远比较大。从三只这种镜头拍摄的天文照片来看,画面中间部位星体色差非常轻微,几乎观察不到,边缘部位亮星有向心(画面中心)的半圈蓝色色差,但比前述松纳镜头色差要小得多,也比某些日本产ED镜头的色差要小得多,且看不出彗差,只是色彩还原不够饱和。从性价比来看,这款镜头已相当不错了。
传统的用于校正色差的镜片的光学玻璃多采用萤石玻璃(主要成分是CaF2),严格地说它属于光学晶体,常作正透镜。与其性质相近的异常色散玻璃有ED、 UD、SD玻璃等,常作正透镜。日本产的CaFK95光学玻璃的光学常数与萤石几乎相同,只是不知ED、UD、SD玻璃等是不是就是采用的这种玻璃。德国产的FK类和KZFS类光学玻璃属于异常色散玻璃,亦可减少二级光谱色差。但校正二级光谱的条件是各块透镜的玻璃有相同的相对色散,由于现在还没有制造出相对色散相同而阿贝常数又相差较大的光学玻璃,所以完全消除二级光谱是不可能的。
由于望远镜头由正、负透镜组组成,可以利用移动负透镜组中部分镜片进行调焦,在调焦过程中镜筒长度不发生变化,镜筒密封性比较好。现在大部分名牌中长焦镜头都采用了这种内调焦结构。
几年前市场上有一款适马手动APO望远镜头,400mm/5.6。这款镜头望远比小且采用了内调焦结构,非常小巧,带三脚架固定支架(包装内无说明书),市场售价仅三千余元。笔者使用这只镜头拍摄星体,效果非常好,星体成像非常锐利,只在画面边缘部位亮星的向心边缘上存在几乎不易观察到的极其微弱的蓝色色差。看来复消色差技术是非常可信的,其实物实拍效果与理论是非常一致的。
名牌相同焦距、相同光圈的自动与手动中长焦镜头(同一厂家生产的)镜片组数往往不一样,自动镜头的镜片数相对多一些,如,尼康AF ED180mm/2.8D镜头6组8片,尼康MF ED180mm/2.8S镜头5组5片,这是由于自动镜头调焦时行程需要相对短一些,因而镜片组构造需要复杂些。
折反射镜头是另一类型的望远镜头,现市场上有多种独联体产的折反射镜头。这类镜头即便与萤石镜片加异常色散镜片的折射镜头相比,在低色差方面也有绝对的优势,但从拍摄恒星的效果来看,综合优势并不如折射镜头,其边缘像质较差,因为球面反射镜存在光行差,加改正镜后也不能完全消除,且与收缩到相同光圈的折射镜头相比其弥散圆(是个环形)直径也较大。
请参考!!
‘肆’ 使用天文望远镜要怎么入门
天文望远镜分为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大类.它们各具特点,要灵活运用.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如下:①调节指导镜(为了捕捉目标天体,确定目标所在视域的附属装置)的光轴和望远镜的光轴,使其平行.(由于望远镜的倍率很高、视野很窄,为了捕捉到目标天体,必须有一个视野宽的指导镜.在白天找一个远景先把指导镜和望远镜的光轴调节到平行).②调节支架平台保持水平(调节三支脚的长度).③调节望远镜的极轴,使其指向天北极(只有带有赤道仪的,当拍摄照片或长时间跟踪时进行此项调节).④安装目镜.倍率=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倍率在口径(厘米)的10倍以内为宜.⑤窥视指导镜,使被观察的星星位于十字线的交点.⑥调节目镜镜筒,使其聚焦(调节目镜筒以看到清晰的星星的像为宜.如果像偏斜时修正光轴)
‘伍’ 关于天文望远镜 100分!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光学望远镜通常是呈筒状的一种光学仪器,它通过透镜的折射,或者通过凹反射镜的反射使光线聚焦直接成像,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编辑本段]【简介】
常用的双筒望远镜还为减小体积和翻转倒像的目的,需要增加棱镜系统,棱镜系统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别汉棱镜系统和保罗棱镜系统,两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是相似的。
个人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望远镜不宜使用过大放大倍率,一般以3~12倍为宜,倍数过大时,成像清晰度就会变差,同时抖动严重,超过12倍的望远镜一般使用三角架等方式加以固定。
[ 使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称为折射望远镜,即使加长镜筒,精密加工透镜,也不能消除色象差,牛顿曾认为折射望远镜的色差是不可救药的,后来证明是过分悲观的。1668年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斛决了色差的问题。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非常小,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2.5厘米,但是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等。1672年牛顿做了一台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至今还保存在皇家学会的图书馆里。1733年英国人哈尔制成第一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1758年伦敦的宝兰德也制成同样的望远镜,他采用了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造凸透镜和凹透镜,把各自形成的有色边缘相互抵消。但是要制造很大透镜不容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台折射式望远镜直径为102厘米,安装在雅弟斯天文台。1793年英国赫瑟尔(William Herschel),制做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30厘米,用铜锡合金制成,重达1吨。1845年英国的帕森(William Parsons)制造的反射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82米。1917年,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它的主反射镜口径为100英寸。正是使用这座望远镜,哈勃(Edwin Hubble)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的惊人事实。1930年,德国人施密特(BernhardSchmidt)将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的优点(折射望远镜像差小但有色差而且尺寸越大越昂贵,反射望远镜没有色差、造价低廉且反射镜可以造得很大,但存在像差)结合起来,制成了第一台折反射望远镜。
历史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构想可追溯到1946年。该望远镜于1970年代设计,建造及发射共耗资20亿美元。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负责设计,开发和建造哈勃空间望远镜。NASA高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负责科学设备和地面控制。珀金埃尔默负责制造镜片。洛克希德负责建造望远镜镜体。
一、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
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 ,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来说,结构非常简单,光能损失少。镜筒短,很轻便。而且成正像,但倍数小视野窄,一般用于观剧镜和玩具望远镜。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来说,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使眼睛观察到的是正像。一般的折射望远镜都是采用开普勒结构。由于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因为冶炼大口径的优质透镜非常困难,且存在玻璃对光线的吸收问题,所以大口径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 以下为详细介绍)
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开普勒望远镜
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在地球大气外进行天文观测的大望远镜。由于避开了大气的影响和不会因重力而产生畸变,因而可以大大提高观测能力及分辨本领,甚至还可使一些光学望远镜兼作近红外 、近紫外观测。但在制造上也有许多新的严格要求,如对镜面加工精度要在0.01微米之内,各部件和机械结构要能承受发射时的振动、超重,但本身又要求尽量轻巧,以降低发射成本。第一架空间望远镜又称哈勃望远镜 ,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上离地面600千米的轨道 。其整体呈圆柱型,长13米,直径4米 ,前端是望远镜部分 ,后半是辅助器械,总重约11吨。该望远镜的有效口径为2.4米 ,焦距57.6米 ,观测波长从紫外的120纳米到红外的1200纳米 ,造价15亿美元 。原设计的分辨率为0.005 ,为地面大望远镜的100倍 。但由于制造中的一个小疏忽 ,直至上天后才发现该仪器有较大的球差,以致严重影响了观测的质量。1993年12月2~1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成功地为“哈勃”更换了11个部件,完成了修复工作,开创了人类在太空修复大型航天器的历史。修复成功的哈勃望远镜在10年内将不断提供有关宇宙深处的信息 。1991 年4月美国又发射了第二架空间望远镜,这是一个观测γ射线的装置,总重17吨,功耗1.52瓦,信号传输率为17000比特/秒 ,上面载有4组探测器,角分辨率为5′~10′。其寿命2年左右。
双子望远镜
双子望远镜是以美国为主的一项国际设备(其中,美国占50%,英国占25%,加拿大占15%,智利占5%,阿根廷占2.5%,巴西占2.5%),由美国大学天文联盟(AURA)负责实施。它由两个8米望远镜组成,一个放在北半球,一个放在南半球,以进行全天系统观测。其主镜采用主动光学控制,副镜作倾斜镜快速改正,还将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使红外区接近衍射极限。
太阳望远镜
日冕是太阳周围一圈薄薄的、暗弱的外层大气,它的结构复杂,只有在日全食发生的短暂时间内,才能欣赏到,因为 天空的光总是从四面八方散射或漫射到望远镜内。
1930年第一架由法国天文学家李奥研制的日冕仪诞生了,这种仪器能够有效地遮掉太阳,散射光极小,因此可以在太阳光普照的任何日子里,成功地拍摄日冕照片。从此以后,世界观测日冕逐渐兴起。
日冕仪只是太阳望远镜的一种,20世纪以来,由于实际观测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太阳望远镜,如色球望远镜、太阳塔、组合太阳望远镜和真空太阳望远镜等。
红外望远镜
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接收天体的红外辐射的望远镜。外形结构与光学镜大同小异,有的可兼作红外观测和光学观测。但作红外观测时其终端设备与光学观测截然不同,需采用调制技术来抑制背景干扰,并要用干涉法来提高其分辨本领。红外观测成像也与光学图像大相径庭。由于地球大气对红外线仅有7个狭窄的“窗口”,所以红外望远镜常置于高山区域。世界上较好的地面红外望远镜大多集中安装在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是世界红外天文的研究中心。1991年建成的凯克望远镜是最大的红外望远镜,它的口径为10米,可兼作光学、红外两用。此外还可把红外望远镜装于高空气球上,气球上的红外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为1米,但效果却可与地面一些口径更大的红外望远镜相当。
数码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Instant Replay)——高性能数码成像望远镜。
被主流科技媒体评为“百项科技创新”之一,由于结构简单,成像清晰,能够用较小的机身长度实现超长焦的效果,在加上先进的数码功能,可以实现较为清晰拍照录像功能,在大大拓宽了望远镜的应用领域,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侦查、观鸟、电力、野生动物保护等等。
数码望远镜还具备拍照、录像、图像传输等功能,传统望远镜长时间的观察,可导致眼睛不适,但是数码望远镜的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通过LCD液晶显示屏观看放大,如果觉得显示屏较小不能满足要求,可以直接通过tv接口连接到电视或者是mp4上,甚至可以直接通过usb连接线连到电脑上,实现在线录制或者图像传输,当然视频的流畅程度和颜色远不及自然颜色,即使如此,数码望远镜做为一种高端的望远镜,同样提供舒适的直接观测功能!
数码望远镜具备的拍照功能,可以保存人生历程中经历的众多难忘瞬间,在美国,此款产品广受体育运动教练员、球探、猎鸟人、野生动物观察员、狩猎爱好者以及任何一个摄影、摄像爱好者的青睐。在中国,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当属watchto系列的远程拍摄设备,尤其是WT-20A系列和30B系列,目前国内很多公安、军警、野生动物保护已经利用数码望远镜的优势,应用到工作中了,尤其是公安部门,他们可以轻松的远程拍照取证。
高达5.1百万像素coms传感器的内置数码照相机结合在一起的。可以快速并简单的从静态高分辨率照片(2594*1786)拍照转换到可30秒连续摄相。这能确保使您捕捉到最佳效果。照片和录象存储在内存中,或sd卡中,并可以通过可折叠的液晶显示屏查看、删除、通过电视机查看,或不需安装其他软件将照片下载到计算机中。光学部分目前主要流行的倍率是35倍和60倍,并且可以进行高低倍的切换!( Windows 2000, XP或Mac无需驱动。Windows 98/98SE需要安装驱动)。
马克苏托夫望远镜
【中文词条】马克苏托夫望远镜
【外文词条】Maksutov telescope
【作��者】杨世杰
一种折反射望远镜,1940年初为苏联光学家马克苏托夫所发明,因此得名。荷兰光学家包沃尔斯也几乎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类似的系统,所以有时也称为马克苏托夫-包沃尔斯系统。
马克苏托夫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和施密特望远镜类似,是由一个凹球面反射镜和加在前面的一块改正球差的透镜组成的。改正透镜是球面的,它的两个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差不大,但有相当大的曲率和厚度,透镜呈弯月形,所以,这种系统有时也称为弯月镜系统。适当选择透镜两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使弯月透镜产生足以补偿凹球面镜的球差,同时又满足消色差条件。在整个系统中适当调节弯月透镜与球面镜之间的距离,就能够对彗差进行校正: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像散很小,但场曲比较大,所以必须采用和焦面相符合的曲面底片。弯月透镜第二面的中央部分可磨成曲率半径更长的球面(也可以是一个胶合上去的镜片),构成具有所需相对口径的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系统,也可直接将弯月镜中央部分镀铝构成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系统。马克苏托夫望远镜的主要优点:系统中的所有表面都是球面的,容易制造;在同样的口径和焦距的情况下,镜筒的长度比施密特望远镜的短。缺点是:和相同的施密特望远镜比较,视场稍小;弯月形透镜的厚度较大,一般约为口径的1/10,对使用的光学玻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限制了口径的增大。
目前,最大的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在苏联阿巴斯图马尼天文台,弯月透镜口径为70厘米,球面镜直径为98厘米,焦距为210厘米
[编辑本段]【常见参数】
1、放大倍数: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但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景物被望远镜拉近的程度,比如一具10倍放大倍数的望远镜表示用此望远镜观察距观察者1000米处的景物的效果,距观察者不使用望远镜而直接在100米处肉眼观察该景物的效果是一样的。
2、视场角(视场范围)用1000米处产品可视景物范围标示,如126M/1000M,表示距观察者1000米处,望远镜可观察到126米范围的视场。
3、入瞳直径
4、出瞳直径
5、分辨率
6、黄昏系数 由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发表。反映了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计算方法:望远镜的倍率和口径的乘积求开平方。
7、视度范围
8、光轴平行度
9、像倾斜
[编辑本段]【望远镜之最】
最大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大小,主要是用望远镜的口径来衡量的。为了对天体作更仔细的研究和观测,为了发现更暗弱的天体,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增大望远镜的口径上下功夫。但是,对不同的望远镜在口径上有不同的要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远镜,是1975年苏联建成的一台6米望远镜。它超过了30年来一直称为“世界之最”的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的5米反射望远镜。它的转动部分总重达800吨,也比美国的重200吨。1978年,美国一台组合后口径相当于4.5米的多镜面望远镜试运转。这台望远镜由6个相同的、口径各为1.8米的卡塞格林望远镜组成。6个望远镜绕中心轴排成六角形,六束会聚光各经一块平面镜射向一个六面光束合成器,再把六束光聚在一个共同焦点上,多镜面望远镜的优点是:口径大,镜筒短,占地小,造价低。目前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是10米口径的凯克望远镜。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是在德国陶登堡天文台安装的施密特望远镜,改正口径1.35米,主镜口径2米。德国这台折射镜也超过了美国最大的施米特望远镜。美国在望远镜上的两个“世界之最”被人相继夺走了。
最早的望远镜
世界上最早的望远镜是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来的。因此,又称伽利略望远镜。这是一台折射望远镜。他用一块凸透镜作物镜,一块凹镜作目镜,因此观测到的是正像。伽利略在谈到这架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时说:“现在多谢有了望远镜,我们已经能够使天体离我们比离亚里斯多德近三四十倍,因此能够辨别出天体上许多事情来,都是亚里士多德所没有看见的;别的不谈,单是这些太阳系黑子就是他绝对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比亚里士多德更有把握对待天体和太阳。”
[编辑本段]【望远镜相关英文简称】
英文字母的型号,有时候在不同的望远镜厂牌里有不同的意义,大致上容易辨识的是以下这些:
(1) CF:中央调焦
(2) ZCF:传统波罗棱镜左右展开型、中央调焦
(3) ZWCF:比第(2)项多一个“超广角”(W)
(4) CR:迷彩色橡胶外壳
(5) BR:黑色橡胶防震外壳
(6) BCF:黑色、中央调焦
(7) BCR:偏黑色迷彩橡胶外壳
(8) IR:铝合金轻巧外壳
(9) IF:左右眼个别调焦
(10) WP:内充氮气防水型
(11) RA:外附橡胶防震保护
(12) D:德式棱镜、屋顶棱镜(直筒式)
(13) HP:高眼点
(14) SP:超高分辨率
(15) ED:超低色差镜片
(16) AS:非球面镜片
(17) ZOOM:可变倍率伸缩镜头
(18) WF:广角视野
[编辑本段]【如何选购望远镜】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望远镜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但总的来说可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按产地不同来划分,有国外的(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内的(广东、浙江、四川等);按牌子不同来划分,有仙力夫、宝龙、德宝、樱花、肯高、金三角等,按用途不同来划分,有变倍数镜、防水镜、夜视镜;按放大倍数不同来划分,有低倍数(2-5倍,多见于玩具产品)、中倍数(7-10倍)、高倍数(15-70倍)。
人们在选购望远镜时,常见其价目表上有几个阿拉伯数字,那么这几个数字说明了什么技术参数呢?下面试举一例子说明一下。例如标有10×50mm5°,即表示其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的直径为50毫米,视野为5度(即在1000处视野宽度为87.4米)。可能有人会认为技术参数的数字越大越好,其实不然。放大倍数与视野宽度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宽度越小,这就不利于搜索。物镜直径与进光量越多,在光线不足时分辩能力就越强,但这必然导致到望远镜的体积增大不利于携带。经这么一说,您兴许感觉无所适从,但只要能取长补短,同样可以购得一架合意的望远镜。在此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在选购望远镜时作为参考:
第一,如想到海上或海滨旅游,请不要忘记购一架防水望远镜(特别携荐美国产的德宝offshore系列7×50mm防水望远镜)。
第二,如想外出旅游观光,可购一架体积小具备变倍功能的望远镜。
第三,如打算到那些“可远观而不可近探之”的危险地带狩猎,那就应该购一架高倍数的望远镜。
第四,如要进行狩猎或长时间在外旅行,则最好购一架变倍数望远镜,现说明一下它的使用方法。因为变倍数望远镜可从低倍数逐渐调到高倍数,所以在使用时应先用低倍数、大视野进行粗略搜索,然后再用高倍数、小视野进行仔细观察。
[编辑本段]望远镜的保养
1、保证望远镜存放在通风、干燥、洁净的地方,以防生霉,有条件的话可在望远镜周边放入干燥剂,并经常更换。
2、镜片上残留的脏点或污迹,要用专业擦镜布轻轻擦拭,以免刮花镜面,如需清洗镜面,应当用脱脂棉占上少许酒精,从镜面的中心顺着一个方向向镜面的边缘擦试,并不断更换脱脂棉球直到擦试干净为止。
3、望远镜属于精密仪器,切勿对望远镜重摔、重压或做其他剧烈动作。
4、非专业人员不要试图自行拆卸望远镜及对望远镜内部进行清洁。
高档的望远镜
‘陆’ 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怎么计算总和
彗差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彗差的大小是以它所形成的弥散光斑的不对称程度来表示。彗差的大小既与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在拍摄时与球差一样,可采取适当收小光孔的办法来减少彗差对成像的影响。
球差
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球差的矫正常利用透镜组合来消除,由于凸、凹透镜的球差是相反的,可选配不同材料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给予消除。旧型号显微镜,物镜的球差没有完全矫正,应与相应的补偿目镜配合,才能达到纠正效果。一般新型显微镜的球差完全由物镜消除。
轴上物点发出的宽光束通过透镜成像,能产生球差。这种像差主要是由于透镜表面为球面而产生的像差故而称为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