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发电厂的热电比怎么计算
热电比是热电厂供热量和供电量(换算成热量)的比值。也即有效利用热量中供热量与供电量(换算成热量)之比。
所以就是515/234=2.200854701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作了部分修改,修改后的文本关于热电联产的热电比规定如下:
(1)单机容量在5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
(2)单机容量在50兆瓦至20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
(3)单机容量200兆瓦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
热电比=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瓦时)×10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包括:燃气轮机+供热余热锅炉、燃气轮机+余热锅炉+供热式汽轮机。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应符合的指标为:
(1)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55%;
(2)各容量等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30%。
② 热电厂供热标煤耗如何计算
热电厂供热标煤耗计算公式:
br=Br/Qr×103
其中:br 供热标煤耗率 kg/GJ
Br 供热耗标煤量 t
Qr 对外总供热量 GJ
上式中Br;Qr的计算如下: Br=Bb〃αr αr=Qr/Qh
其中: Qh 为锅炉总产汽热量 GJ
其中一部分通过汽轮机或通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热, 另一部分通过汽轮发电机发电。
αr 为供热比,表示对外供热占总锅炉产汽热量百分比。
③ 电的经济热值
1.发电量
电能生产数量的指标。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发电机的电能表发生故障或变换系统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每小时记录其有功功率表的指示来估算发电量。
2.供电量
发电厂实际向厂外供出电量的总和。即供电量= 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单台机组供电量=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以出线开关外有功电能表计量为准。
3.综合厂用电量
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供热量
电厂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计量单位:吉焦(GJ)
5.平均负荷
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计量单位:兆瓦(MW)。计算方法:
平均负荷=计算期内发电量/计算期内运行小时
6.燃料的发热量
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7.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8.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千焦(或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煤。所以,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7000大卡/千克)的煤。
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即原煤耗量)均可以折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为:
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
=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
9.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折算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千焦(或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油。因煤耗率计算中的耗用煤量或标准煤耗用量还应包括锅炉点火及助燃用油量,所以还应将计算期间的燃油折算成原煤量或标准煤量中进行煤耗率计算。燃油折算成原煤或标准煤的计算公式为:
燃油折标准煤量(T)=燃油耗量(T)×燃油的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
=燃油耗量×41816/29271
=燃油耗量×1.4286
燃油折原煤量(T)=燃油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燃油的低位发热量/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
=燃油耗量(T)×燃油的低位发热量/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
=燃油耗量(T)×41816/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
10.电厂汽温、汽压值
发电厂过热蒸汽的温度、汽压是机组运行的重要参数。由于各电厂的装机容量不同,各机组所设计的额定参数也不同,所以在计算全厂温度、汽压的实际值时不能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数,是分别以锅炉蒸发量和汽轮机组发电量做为权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电厂炉侧过热蒸汽压力=单炉过热器出口压力×单台炉蒸发量/电厂锅炉蒸发量
电厂机侧过热蒸汽压力=单机过热蒸汽压力×单台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电厂炉侧过热蒸汽温度=单炉过热蒸汽温度×单台炉蒸发量/电厂锅炉蒸发量
电厂机侧过热蒸汽温度=单机过热蒸汽温度×单台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11.电厂给水温度
电厂给水温度=单炉给水温度×单台炉蒸发量/电厂锅炉蒸发量
12.电厂排烟温度
电厂排烟温度=单炉排烟温度×单台炉蒸发量/电厂锅炉蒸发量
13.电厂飞灰可燃物
电厂飞灰可燃物=单炉飞灰可燃物×单台炉蒸发量/电厂锅炉蒸发量
14.高加投入率、电厂高加投入率
高加投入率= 计算期内高加运行时间/计算期内汽轮机运行时间
电厂高加投入率=单机高加投入率×单台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15.电厂汽机真空度
电厂真空度=单机真空度×单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16.单机凝汽器端差、电厂凝汽器端差
单机凝汽器端差=汽轮机的排汽温度-循环水出口温度
电厂凝汽器端差= 单机凝汽器端差×单台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17.单机过冷却度、全厂过冷度
单机过冷却度=汽轮机的排汽温度-凝结水温度
电厂过冷却度= 单机过冷却度×单台机发电量/电厂机组发电量
18.电厂汽水损失率
发电汽水损失量占锅炉蒸发量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汽水损失量(T)=锅炉补充水量(T)-对外供汽量(T)
电厂汽水损失率=电厂汽水损失量/电厂锅炉过热蒸汽流量×100%
19.电厂补给水率
电厂补充水量与锅炉蒸发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电厂补充水率=电厂锅炉补充水量(T)/电厂锅炉的过热蒸汽量(T)×100%
20.给水率
汽轮机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量与发电机发电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dg= Wg /E×10-1
dg—汽轮机组给水率(kg/kWh)
Wg—计算期内高加出口给水量(T)
E—计算期内发电机的发电量(万kWh)
21.热耗量
热耗量是指汽轮发电机组从外部热源取得的热量。一般来说“原因不明”的泄漏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下主蒸汽流量0.5%。
22.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供热比
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是指供热消耗热量与发电消耗热量分别占汽轮机热耗量比率的关系。用来分割供热和发电的各项成本。
供热比,是指供热热量占汽机热耗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供热比=供热量×供热焓值/(汽机进汽量×汽机进汽焓值-高加出口给水量×给水焓值)
ψ=Dcic/(Di0- Wgig)
ψ—供热比(%)
D —计算期内汽轮机耗用的主蒸汽量(T)
i0—汽机进汽焓值(kJ/kg)
Dc—计算期间对外供热量(T)
ic—供热焓值(kJ/kg)
Wg—计算期内给水量(T)
ig—给水焓值(kJ/kg)
发电比(%)=100%-供热比 =100%-ψ
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供热比/发电比=ψ/(100%-ψ)
23.锅炉正平衡效率
锅炉的输出热量与输入热量的比率(%)。是反映燃料和介质带入炉内热量被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电厂锅炉正平衡效率=锅炉总产热量/(燃料消耗量×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燃油耗量×燃油低位发热量+给水量×给水焓值)
q=Q/(B×QyD+B油×Q油+ Wg×ig)×103×100%
Q¬ — 计算期内锅炉总产出热量(kJ)
B — 计算期内燃料消耗量(T)
QyD —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kJ/kg)
B油— 计算期内燃油耗量(T)
Q油— 燃油低位发热量(kJ/kg)
Wg — 计算期内给水量(T)
ig — 给水焓值(kJ/kg)
24.汽轮机组汽耗率
汽轮机组汽耗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计算公式为:
d=(D-Wgig/io)×(100-ψ)/E×10-1
d — 汽轮机组汽耗率(kg/kWh)
i0 — 汽机进汽焓值(kJ/kg)
Wg — 计算期内给水量(T)
ig — 给水焓值(kJ/kg)
ψ— 供热比(%)
D — 计算期内汽轮机耗用的主蒸汽量(T)
E — 计算期内发电机的发电量(万kWh)
25.汽轮机组热耗率
汽轮机组热耗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能所耗用的热量。对于凝汽式汽轮机,计算出汽耗率后,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qd=di0
qd — 热耗率(kg/kWh)
d — 汽耗率(kg/kWh)
i0 — 汽机进汽焓值(kJ/kg)
26.汽轮机效率(简称汽机效率)
汽机效率,是指计算期内汽轮发电机发出电能的当量热量与输入汽轮机发电热量的比率(%)。抽凝汽式机组汽机效率(给水系统采用联络母管制时)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ηd=10E×3600/(Di0- Dcic-Wgig)
E — 计算期内发电量(万kWh)
ηd— 汽机效率(%)
D — 计算期内汽轮机耗用的主蒸汽量(T)
i0 — 汽机进汽焓值(kJ/kg)
Dc — 计算期内对外供热量(T)
ic — 供热焓值(kJ/kg)
Wg — 计算期内给水量(T)
ig — 给水焓值(kJ/kg)
27.电厂发电热耗率
电厂发电热耗率,是指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热量。它反应生产过程(包括机、炉、电)的综合能耗。计量单位是“kJ/kWh”计算公式为:
qd=Qh/E×10-1
qd — 发电热耗率(kJ/kWh)
Qh — 计算期内电厂发电耗用热量(kJ)
E — 计算期内电厂发电量(万kWh)
电厂发电耗用热量=汽轮发电机进汽含热量-供热量-加热锅炉给水含热量
28.电厂热效率
电厂热效率,是指计算期内汽轮发电机发电量的当量热量占发电耗燃料含热量的比率(%),即每千瓦时发电量的当量热量与每千瓦时发电量所耗用燃料的含热量的比率,反映发电厂能源加工转换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ηd= 10E×3600/(Bb×29271)
ηd— 电厂热效率(%)
E — 计算期内发电量(万kWh)
Bb — 计算期内发电标准煤耗量(T)
发电标准煤耗量(T)={全厂原煤耗量×原煤的平均热值(kJ/kg)+耗用油量(T)×41816}×发电比/29271 (kJ/kg)
29.入炉燃煤热值的计算方法
入炉煤和入炉粉取样化验热值的加权平均值,计量单位:kJ/kg。
30.电厂耗用标煤量的计算
电厂标准煤耗量=(电厂原煤耗量×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耗用油量×41816)/29271
31.电厂发电原煤耗率(g/kWh)的计算
电厂发电原煤耗(g/kWh)=发电耗原煤量(T)×102/发电量(万kWh)
供热耗原煤量(T)=电厂耗原煤量(T)×供热比=B0×ψ
发电耗原煤量(T)=电厂原煤耗量(T)×发电比(%)= B0×(100-ψ)
32.电厂发电标煤耗率的计算
电厂发电标煤耗率(g/kWh)=电厂发电标准煤耗量(T)×102/发电量(万kWh)
33.供电标煤耗率的计算
供电标煤耗(g/kWh)=发电标煤耗/(1-厂用电率)
34.供热标耗率的计算
供热标煤耗(kg/GJ)= 供热耗用煤量(T)×103/供热量(GJ)
35.热电比
国家经贸纬“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规定》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热电比是指计算期内供热消耗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热电比= ×10-1×100%
36.发电用厂用电量(万kWh)、供热用厂用电量(万kWh)、发电用厂用电率(%)、供热用厂用电率(%)的计算
发电用厂用电量=(厂用电量-变线损耗)×发电比
供热用厂用电量=(厂用电量-变线损耗)×供热比
发电用厂用电率=发电用厂用电量/发电量×100%
供热用厂用电率=供热用厂用电量/发电量×100%
37.引、送、排、磨用电率计算
引风机用电率=引风机用电量/发电量
引风机用电率=引风机用电量/产汽量
送风机用电率=送风机用电量/发电量
送风机用电率=送风机用电量/产汽量
排粉机用电率=排粉机用电量/发电量
排粉机用电率=排粉机用电量/产汽量
磨煤机用电率=磨煤机用电量/发电量
煤机用电率=磨煤机用电量/产汽量
38.电除尘用电率计算
电除尘用电率=电除尘用电量/发电量
39.给水泵用电率计算
给水泵用电率=给水泵用电量/发电量
给水泵用电率=给水泵用电量/产汽量40.循环水泵用电率计算
循环水泵用电率=循环水泵用电量/发电量
41.变线损耗计算
变线损耗=厂用电量-发电、供热用厂用电量
④ 热电联产,蒸汽发完电之后再供热发电标煤耗如何计算
你可以将锅炉出来的蒸汽煤耗与汽轮机供热煤耗对比一下!
⑤ 热电联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对热电联产界定节能指标的探讨东南大学钟史明上海电力设计院陈效儒南京热电工程设计院刘龙海摘要:热电联产的节能机理,我国以热电比,全厂总热效率作为界定热电联产节能指标的分析。经过几年,我国火电机组经济指标逐年提高,本文提出修改(1268)号文中的界定热电厂的数据和热电联产的供电(发电)标煤耗率作为界定节能指标之一及若干具体建议,供参考。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电比总热效率(燃料利用率)供电(发电)标煤耗率1、前言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以急计交能(1998)220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发布后,起到了推动我国热电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落实我国《节约能源法》中关于“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的规定,2000年原国家四部委又以急计基础1268号文下达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修订和补充,再次重申热电联产节能界定指标。通知发布后,经过宣传、学习、贯彻至今起到了推动我国热电事业更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跃,电力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全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二。2000年全国装机容量31932万kW,年发电量13685亿kWh;2005年预计4.3亿kW,27000亿kWh;安全、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6MW及以上机组电厂;1990年429g/kWh, 1998年404g/kWh,1999年399g/kWh,2000年392g/kWh,2001年降至385g/kWh,2002年为381g/kWh,去年为377g/kWh。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学习四部委220文和1268文,觉得有一些重大问题:如“热电比”、“总热效率”的含义、作用;怎样界定“热电厂”;“供电(发电)煤耗率”的作用和如何考核热电厂;热电成本分摊和热电厂的热、电价如何测定……等等,都得重新学习与研讨。今仅对如何界定“热电厂”的热电比,全厂热效率等作一些分析,提供讨论参考。2、热电联产节能的机理众所周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节能机理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热电联产,发电部份的固有的热力学冷源损失用作供热了,从而节约了燃料,称“联产节能”;另一方面是热电厂的大型锅炉热效率比分散供热小锅炉高,从而节约了燃料,称“集中节能”。显然比较的条件是热电联产与分产供应相同的热量和电量,看哪个节约了燃料。汽轮发电供热机组有两种型式,一为背压供热机组,它是纯粹的热电联产,发电的全部冷源损失都用作供热了,所以发电热效率很高,几乎等于锅炉效率乘管道效率;一为调节抽汽供热机组,它是部分的热电联产,仅有一部份的发电冷源损失用作供热,仍有一部份发电固有冷源损失,它的综合发电效率比同参数、同容量纯凝汽机组高,但不一定比高参数大型纯火电机组高,当供热抽汽不多时、甚至比全国6000kW及以上机组全国平均供电(发电)煤耗率还高。但背压机“以热定电”、热电负荷不可调节,热负荷大时,发电多,热负荷小时发电少,只有承担基本热负荷时,才能发挥最佳节能作用:而调节抽汽的抽凝机组,热电负荷可以调节,运行比较灵活,但有部分冷源损失。所以,一个热电厂,一般有这两类机型,以适应各类热负荷和部分电负荷调节的需求。为此,(220)号文、(1268)号文对热电联产是否合格,(是否节能),都作了如下界定: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应符合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单机容量在50MW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单机容量在50W至200W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单机容量200MW及以下抽汽凝汽两用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3、界定指标的数学模型(1)《规定》中公式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千瓦时)/(燃料总消耗量×燃料单位低热值)×100%。热电比=供热量/(供电量×3600千焦/千瓦时)×100%实质是:总热效率,分子是能量品位不等的二种能量,一为热量,一为电能;电能是高品位能,电能能100%转变为热能,而热能不可能100%转变为电能,而且有条件地十分困难才可转变成电能,所以,总热效率实质是一次能源的能源利用率,或称“燃料利用率”。令:η总热效率(燃料利用率)100%;Qc年供热量kJ/a;(GJ/a)W年供电量kWh/a;(104kWh/a)B年耗标煤量kg/a;(t/a)Qdw标煤低位热值kJ/kgβ热电比100%η=Qc+W3600/BQdw(1)β=Qc/W36000(2)ηCr=Qc/BcQdw年平均供热效率(3)ηtd=W3600/BdQdw年平均机组综合供电(发电)效率(4)B=Bc+Bd式中: Bc年供热耗标煤量t/a Bd年发电耗标煤量t/a从(1)把B=Bc+Bd和(2),(3),(4)式代入化简可得:η=(β+1)/(β/ηCr+1/ηtd)(5)β=(η/ηtd-1)/ (1-η/ηcr)(6)ηtd=η/[β(1-η/ηcr)+1](7)如按《规定》文中的界定指标:η=45%,β=0.5,β=1.0和β=2.0时,而ηcr≈锅炉效率×管道效率=0.9×0.98=0.882计,代入(5)式求ηtd:ηtd=0.45/(0.49β+1)当β=0.5时,ηtd=0.361,bd=340.7g/kWhβ=1时,ηtd=0.302,bd=407.3g/kWh。可见当η一定,β增大,ηtd降低。1998年6000kW及以上机组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率435g/kWh,而全厂“总热效率”等于45%,热电比50%,100%时,扣除厂用电率,热电厂机组发电标煤耗率340.7~407.3g/kWh,是界定节煤的。所以当时核定的界定指标数值,应该说是合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我国火电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机组比重迅速提高,年平均供电标煤耗历年下降4g/kWh左右,2003年为377g/kWh,所以,原《规定》界定数值应与时俱进,加以调正修正,提高界定数据,才能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节能效益。4、热电联产的节能条件(判据)如前所述,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一般可以分为凝汽汽流发电和抽汽供热汽流发电两块。前者由于机组容量一般较小,蒸汽参数较低,其发电效率不如大型纯凝汽机组来得高;但后者由于不存在凝汽(冷源)损失,其发电效率很高,以致于其综合发电效率可能超过大型高效的纯凝汽发电机组,这正是热电联产的生命力所在。今拟以热电联产最常用的调整抽汽凝汽机组为例来与全国6000KW单机容量及以上平均供电(发电)标煤耗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热电联产机组在发电这一块上的节能条件。△Bd=W(bpd-bcd)≥0(8)式中:W为机组总发电量(kWh)bpd为6000kW机组及以上全国平均的发电标煤耗率(计及锅炉效率),(kg/kWh);bcd为热电机组(计及锅炉效率)的综合发电标煤耗率,(kg/kWh);bcd=[Wc bc+(W-Wc)bk]/ W(kg/kWh)式中:Wc为抽汽供热汽流的发电量(kWh);bc为抽汽供热汽流的发电标煤耗率(kg/kWh);bk为凝汽汽流的发电标煤耗率(kg/kWh);由于要求△Bd≥0,可以从(2)式和W=Wc+Wk推导得:Wc/W≥(bk-bd)/(bk-bc)(9)(9)式的物理意义就是热电联产(抽凝机组)在发电这一块上的节能判据表征为抽汽供热汽流的发电量必须占总发电量中的一定份额≥(bk-bpd)/(bk-bc),才能节能。而对于抽汽供热汽流而言,其发电量(以Kj计)与供热量之比可推导为:WC×3600/QC=DC(io-ic)/Dc(ic-tc)=(io-ic)/(ic-tk)即热化发电量:Wc=Qc/3600×(io-ic)/(ic-tc)代入(9)式得热电比β为:β=Qc/Wc×3600≥(ic-tc)/(ioc-ic)×(bk-bpd)/(bk-bc)(11)11)式也可表示为:β=Qc/Wc×3600≥(ic-tc)/(io-ic)×(qk-qpd)/(qk-qc)(11A)式中io,ic,tc分别为新汽、抽汽、和热网返回凝结水的焓值,它们可以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参数从蒸汽热力性质表中查得,其中热网返回凝结水焓如无回水可按20℃考虑。式(11)、(11A)就是以热电比β的形式来表示热电联产在发电这一块上的节能判据(临界值)。由于汽轮机厂方提供的性能参数,常常给出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qdkj/kwh),它尚未考虑锅炉效率和管道效率,因此发电热耗率qd:qd=bdQdw/ηglηgl式中Qdw—标准煤低位热值为7000×4.1868=29307kJ/kg ηgl—锅炉效率(链条炉75%,煤粉炉90%,CFB,85%)ηgd—蒸汽管道效率(一般取98%);bd—机组发电标煤耗率(kg/kWh)5、计算示例 (1)比较条件:我国6000kW及以上机组年平均供电标煤耗2003年为377g/kWh,折成热电厂(抽凝机组)供电效率90.2%,发电标煤耗340g/kWh,发电热耗9964.38kJ/kWh,作为热电机组节能界定数据对12MW、25MW和50MW调节抽汽机组几种机型进行具体测算:βmin,Dcmin和ηmin。从(11A)式βmin=(ic-tc)/(io-ic)×(qk-qpd)/(ql-qc)式中:ic抽汽焓,kJ/kg tc供热回水焓,回水20℃,补水温84kJ/kg io新汽焓,kJ/kg qk抽汽机组纯凝工况热耗率kJ/kwh qc抽汽机组抽汽流发电热耗率kJ/kwh qpd全国6000kW及以h 机组平均发电热耗率kJ/kWh(2)例一:C12—3.43/0.981中压中温抽凝机(如南汽Z011机型)io(3.43MPa,435℃)=3305.07kJ/kgic(0.981MPa,313℃)=3080.39kJ/kgtc(t=20℃)=84.0kJ/kgqpd=9964.38kJ/kWh(全国平均发电热耗)qc=3600/ηjjηjd=3600/0.95×0.98=3866.81kJ/kWhqk=11836kJ/kWh/0.9=13151.11kJ/kWh(制造厂机组发电热耗率除锅炉效率后便为厂发电热耗率)ηpd=3600/9964.38=0.362,即调节抽汽机组发电效率ηtd要达到的数值,ηcr=ηjjηjd=0.95×0.98=0.882,即抽汽汽流部分的发电效率。从(11A)式:βmin=(3080.39-84)/(3305.07- 3080.39)×(13151.11-9964.38)/(13151.11-3866.81)=13.336×0.3432386=4.58Dcmin=β×W3600/(ic-tc)=4.58×12000× 3600/(3080.39-84)=65.994 ≈66t/hηmin=(β+1)/(β/ηcr+1/ηtd)=(4.58+ 1)/(4.58/0.882+1/0.362)= 5.58/(5.193+2.762)=70.14%计算结果可见:βmin=4.58,Dcmin=66t/h,ηmin=70.14%时,才能与2003年全国6000KW及以上机组发电煤耗相当。查C12—3.43/0.981机组,额定抽汽量50t/h,最大抽汽量80t/h,此时,供汽量必须超过额定抽汽量50t/h≥66t/h时,才可能节能。(3)其余以上各机组计算从略,其结果汇总如后表。(4) NC200/160-12.7/535/535超高压抽凝机(如东方汽轮机厂D35型机)查该机组的纯凝工况机组热耗qk=1979.2×4.1868=8286.51kJ/kWh,机组发电热耗qk=qk/0.9=9207.23kJ/kWh,已小于2003年全国6000kW及以上机组供电标煤耗377g/kWh,发电标煤耗为340g/kWh,发电热耗为:29307×0.34=9964.38kJ/kWh。因而,这种机组即使不抽汽供热目前也是节能的,若是再抽汽供热,则节能效果更佳。6、计算结果分析从以上几种单抽热电机组的计算结果汇总表中可以看出,若使抽凝机组的发电部分节能,首先应尽量选用进汽参数高的高效机组,如200MW抽凝机(两用机组)和高压高温机组(C25、C50机组);同时,可看出降低供热(抽汽)参数,节能的最小热电比(β)和临界总的燃料利用率也可降低。对C50—8.83/0.981 50MW抽凝机来说,为确保节能的最小热电比(80%)和临界总燃料利用率(49.6%)已超过1268号文《规定》的指标(即50%和45%),但只需抽汽量大于50t/h,还是可以节能的;对单抽C25机组,为了节能必须采用高压高温新汽参数,其节能最小热电比为0.963,临界点的燃料利用率为51%,也临近和超过1268号文《规定》的指标,(即100%和45%),其节能最小抽汽量~30t/h;对C15次高压次高温机组,其节能最小热电比为3.51,临界的燃料利用率66.9%,也超出了1268号文《规定》的指标(即100%和45%),其节能最小抽汽量为63.7t/h,超过了额定抽汽量50t/h;对C12单抽供热机组,其节能最小热电比都大于2.7,临界燃料利用率63.7%,均大于1268号文《规定》的指标(100%和45%),其节能最小抽汽量41.5~46t/h。上述计算结果,节能最小抽汽量超过额定抽汽量有C12—3.45/0.981,C15一4.9/0.981和C25—4.9/0.981机组,显然这些机组应重新设计,才不脱离设计工况,提高机组内效率。7、供电(发电)标准煤耗率众所周知,火电机组考核热经济指标,都是以供电(发电)标准煤耗率为比较准则。热电厂年综合供电(发电)标准煤耗率,我们认为可作为重要的热经济指标,特别是在节能界定上,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前述,ηtd热电机组综合发电效率,相应的综合发电标煤耗率(btd=123/ηtd g/kWh),ηtd( btd)是否与全国6000kW及以上机组相等,就表明其热经济性在发电这一块上的界定数据(临界值)。《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附件2计算方法中年节标煤量的计算公式,也取用供电(发电)标煤耗btd与全国6000kW及以上机组平均供电(发电)标煤耗率相比较而求得:△B={[(34.12/ηgl ηgd+bpd×5.73)-bpr]·Qc+(btd-bpd)(1-ζd)W}×10-3 t/a式中:ζd—发电厂用电率%, bpr—供热标煤耗率kg/kJ。所以,我们建议热电厂年均综合供电(发电)效率或标煤耗率,应重新列为考核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之一。8、对1268号文《规定》界定热电厂两个指标的再学习从1998年至今,全国火电机组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历年增加,6MW及以上机组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历年减少,几乎每年下降4g/kWh左右。1998年平均供电标煤耗404g/kWh至2002年为381g/kWh,去年下降至377g/kWh,当时界定热电厂最小节能热电比和总的燃料利用率,和相应的最小抽汽量是按当时情况界定的,其指标是略偏低的。当今全国发电技术水平提高了,供电标煤耗下降~23g/kWh,相当于提高了循环发电热效率5.35个百分点,因此,应与时俱进,修改提高1268号文《规定》的两个界定值。今建议:(1)新建扩建机组1对C12供热机组:新汽参数应采用次高压次高温,最小热电比300%,最小抽汽量为45t/h,临界总的燃料利用率65%,才能与当今全国6MW及以上机组平均供电标煤耗相当。2对C25供热机组:新汽参数应采用高压高温,最小热电比为100%,最小抽汽量30t/h,临界总燃料利用率50%。3对C50供热机组:新汽参数采用高压高温,最小热电比为80%,最小抽汽量50t/h,临界总的燃料利用率50%。4对扩建超高压以上高效大型两用机,经测算,不抽汽也比当今6MW及以上机组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低,所以当有一定热负荷时,经计算可采用这种机型。(2)运行热电机组1运行热电机组达不到新扩建机组βmin,DCmin和ηmin要求时,应限令改造或采用高压迭置改造,或扩大热负荷,降低抽汽供热参数和加强管理,以提高节能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2 80年代初期建立的中压中温3MW~6MW抽凝机组,设备已达报废年限,且达不到节能界定数据时,可淘汰一批。3由于总燃料利用率一定时如η=45%,热电比β越大,热电联产机组发电效率的要求就越低,这样就容易被低效的小热电机组(抽凝机)钻空子,可把热负荷报得很大,即热电比β很大,但却采用发电效率很低的抽凝机组而仍可满足总热效率的规定,而且条件不同,对β要求也不同。所以,建议除仍规定β与η的临界值外,热电机组年平均供电(发电)效率,或标煤耗率,应作为考核与界定热电机组指标之一,才可科学引导提高节能效益。参考文献[1]国家计委、经贸委、环保总局、建设部急计交能 (1998)220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2]国家计委、经贸委、环保总局、建设部急计基础 (2000)1268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技术规 定》[3]热力发电厂重庆大学热力发电厂教研室编电力 出版社1985.3[4]陈效儒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2000.12
⑥ 水资源税中 热电联产企业如何计算取水量
应纳税额=实际取用水量×适用税额;即墨地区一般企业地下水为1.5元/立方米,地表水为0.4元/立方米)
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贯流式(不含循环式)冷却取用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际发电量×适用税额。
纳税人超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计划(定额)取用水量,按以下规定征收水资源税:(一)超计划(定额)10%以内(含)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2倍征收。(二)超计划(定额)10%—30%(含)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2.5倍征收。(三)超计划(定额)30%以上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3倍征收。
⑦ 热电比达到多少算热电联产
单机容量在5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
单机容量在50兆瓦至20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
单机容量200兆瓦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
(7)热电联产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热电联产类型——
微型热电联产
微型热电联产(MicroCHP, 或MCHP)是所谓的分布式能源(DER),在房屋或小型企业中的安装通常小于5kWe,而不是燃烧燃料仅仅加热空间或水,除了热以外,能量被转换成电。这种电可以在家庭或商业中使用,或者如果电网管理允许,则被卖回电网。
小型热电联产系统的发展为住宅级太阳能光伏(PV)阵列的内部电力备份提供了机会。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PV+CHP混合系统不仅具有从根本上减少现有电力和供暖系统中的能源浪费的潜力,而且还使太阳能光伏的份额能够扩大约五倍。
三重热电联产
产生电,供热和制冷的工厂称为"三重热电联产"(Trigeneration), 或多重联产工厂。与吸附式制冷机相连的热电联产系统使用废热进行制冷。
参考资料:网络-热电比
⑧ 北方一个供暖期一平米大约需要多少煤
我国集中供热能耗平均在20至25公斤标煤/平方米,而欧洲为10至15公斤标煤/平方米。而我国很多老旧建筑,供热能耗更是高于25公斤标煤/平方米。与欧洲相比,我国集中供热能耗高出一倍都多。之所以比欧洲高出这么多,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燃料不同。在欧洲的集中供热,燃料通常以天然气为主,而在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两者在能源效率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其次,在热源方面,我国与欧洲也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集中供热热源以热电联产为主,而我国以区域锅炉房为主。目前我国热电联产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总供热量中占比只在三分之一左右,而区域锅炉房供热却占三分之二。
集中供热能耗
我国集中供热能耗比欧洲高出一倍之多,差距可谓悬殊,这与双方能耗的计算方法不无关联。计算方法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热电联产的好处(即热电节约能源的经济效益)分摊上。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热、电煤耗分摊通常有三种方法,即好处全部归电法、好处全部归热法和好处双方分摊法。好处归电法计算的供热煤耗最高,好处归热法供热煤耗最低,好处分摊是供热煤耗居中。
⑨ 热电联产项目热电比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
性质:
(1)单机容量在5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
(2)单机容量在50兆瓦至20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
(3)单机容量200兆瓦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
(4)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55%;
(5)各容量等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