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劳动法工龄计算方法
一、劳动法工龄计算方法是什么
1、计算劳动者工龄主要有三种方法。如下:
1、连续计算法;
2、合并计算法;
3、工龄折算法。需要区分清楚劳动者的工龄与司龄,一般来说从劳动者开始参加工作开始就会开始计算工龄,但通常说的司龄则往往是指劳动者在某一家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实习期间是否算入工龄
劳动者在单位实习期间应当算工龄。 如果劳动者主动离职是因为公司方面存在违反劳动法规的情形,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相反,如果公司不存在违反劳动法规的情形,劳动者的主动离职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另外,合同到期,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B. 工龄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法律分析:工龄计算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2、合并计算: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C. 灵活就业转事业单位工龄计算
法律分析:采用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相加,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D. 灵活就业缴了10年单位缴了20年工龄怎么算
在社保方面不存在工龄的说法。
社保系统中记录和显示的是“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没有视同缴费者计算实际缴费年限即可,在养老金计算、退休后养老金调整都是采用这个数据。
工龄计算方法:连续计算法,合并计算,工龄折算法。
E. 工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法律分析】
按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年限计算。
企业职工退休,计算退休待遇不再按照工龄,而是缴费年限,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职工,在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1、连续计算法:具体计算时间是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这段时间,如果期间有工作调度的,也不中断计算;
2、合并计算法: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用人单位调整等非主观原因中断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应当扣除中断的时间,把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即为工龄;
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人可用此法计算,比如实际工作一年,按一年半进行工龄折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的调整而发生岗位调动的,其调动前后的工龄应当连续计算,但是连续计算的前提是劳动者档案中有调动审批表等调动手续的证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F. 灵活就业人员的工龄该如何计算
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没有工龄,领取养老金的要求和工龄无关,只和退休年龄以及缴费年限有关,灵活就业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低于15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G. 关于工龄是怎么计算的
工龄的计算方法有: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条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H. 工龄计算公式是什么
工龄计算公式是工龄工资=工龄×工龄工资标准,工龄即服务企业年数。
1、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职工因主观原因中断工作,把中断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端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简介
凡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动工作、安排下岗者,调动、下岗(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调派国内外学习者,其学习期间以及调派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I. 工龄怎么计算
计算工龄的方法有三种:1、连续计算法:是指企业依法办理变更、合并、分立手续后,导致劳动者工作单位变更的工龄计算。.合并计算法:指因主客观原因在工人工作中间歇一段时间,扣除间歇时间后间歇前后的两段工作时间。.服务年限转换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工人可以转换为连续服务年限。服务年限政策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持续时间长,情况非常复杂和敏感。服务年限的计算与工人的社会保险支付和提取有关,这对员工有很大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不会做出太多的调整。建议工人更加关注国家服务年限政策的趋势,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J. 工龄怎么计算
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确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备退休条件时,一般只用连续工龄。所以一般工龄已经失去意义。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以后,以实际缴费年限作为退休和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