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资怎么算
月薪制的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方法: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时间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时间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时间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时间c:固定月薪/21、75*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75*1、5*1、5*平时加班时加班时加班时间/21、7、7、8*周末加班时间c:固定月薪/21、7、75*2*周末加班时间。⑵ 工资计算公式是什么
工资计算公式是:当月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举例说明
小编的月薪是5000元,7月有23个工作日,因为约会缺勤一天,出勤是22天,那么,我7月的月薪是多少呢。
5000÷21.75×22×(21.75÷23)=4782.6元。
也可以这么算:5000—5000÷21.75×1×(21.75÷23)=4782.6元。
但是,有一些企业是6天工作制,那么就不使用21.75计算月薪,这个21.75是劳动法规定的,也就是365天减去104个双休日,除以12个月的值。(365-104)/12,即21.75天,尤其是计算应休未休带薪年休假待遇以及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加班费,这个21.75很关键。
⑶ 工资计算方法
一、正常的月工资计算方法
计算月工资时应当按照21.75的计酬天数进行计算,因每个月天数不一样,按照30天算肯定不合理,所以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21.75平均工作日×实际工作日(即排除双休日)进行计算。
二、试用期的月工资计算方法
试用期满也是按照基本工资/21.75×实际工作日计算,如果2200和3400为基本工资(不包括生产性奖金、全勤之类)的话(2200/21.75×15)+(3400/21.75×6)=2455.1元。
不属于工资的范围
根据劳动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计划生育费用,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特殊规定
依据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所以不是80%的工资,而是全额。
每个月的工资可能会受休假、节假日等多方面影响,因此劳动者需要了解清楚月工资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⑷ 工资计算方法
月薪制的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方法:1、(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时间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时间2、(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时间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时间3、固定月薪/21、75*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⑸ 薪资计算的方式
法律分析:薪资计算方式: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⑹ 法定工资计算方法
一、正面回答
法定工资计算方法包括日工资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二、分析详情
法定工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如若加班时间是法定假日连带双休日,则双休日的假期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两倍支付。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工作的,应另外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实行轮班工作制的,法定休假日工作按加班处理。
三、适度调整工资的意义
1、推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着力吸引劳动力资源,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发展需要;
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4、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兼顾企业承受能力。
⑺ 月工资计算方法
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1、(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2、(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3、固定月薪/21.75*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基本工资指企业在全面测评职工潜在形态劳动的基础上,结合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在劳动前为职工预先确定报酬标准,供劳动后实际支付工资时做依据的包括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定级升级、工资调整、支付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综合。总结实践的经验,基本工资制度一般有:岗位技能工资制、基数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职务等级工资制、多元结构工资制和薪点工资制等几种。因工种、岗位制宜,选择适合其劳动特点的基本工资制度,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具体组织工资分配的起点和基础。基本工资制度中规定的工资标准,只是对职工提供的定额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月工资制又称“月薪”。按确定的职工工资标准每月支付工资,是计时工资的一种。在月工资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是出勤率。常与日工资、小时工资一起计发职工的具体工资数额,并辅之以奖金、津贴和其他工资形式。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⑻ 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
法律分析:按年、季、月的天数进行核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最后乘以公司规定的日薪、时薪即可计算出工资数额。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⑼ 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
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1、75*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C:固定月薪/21、75*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1、75/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1、75/8*2*周末加班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