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附加税费计算公式
应该根据应交增值税计算,如:当期应交增值税*12%=应交城建税7%+5%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附加税是按照国税增值税金额分别计算:
城建税=增值税*7%
教育附加=增值税*3%
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2%
增值税附加税是附加税的一种,对应于增值税的,按照增值税税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其纳税义务人与独立税相同,但是税率另有规定,是以增值税的存在和征收为前提和依据的。通常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
增值税附加税的计提标准
1、增值税附加税分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是不用交附加税的,内资企业得交。 从2010年12月起,外资企业也需要缴纳附加税
2)内资企业的增值税要交附加税,附加税就是市区按增值税的百分之七计算城建税(县镇按百分之五计算城建税);按百分之三计算教育费附加;按照百分之二计算地方教育费附加。
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差额,销项税按照17%交税。小规模企业,按照3%交增值税。
增值税的附加费具体税种:附加税费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区域设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税率为2%。
中国现行税制看,附加税包括两种:
(1)是根据正税的征收同时而加征的某个 税种。这种作为税种存在的附加税,通常是以正税的 应纳税额为其征税标准。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的税额作为计税依据的。
(2)是在正税征收的同时,再对正税额外加征的一部分 税收。这种属于正税一部分的附加税,通常是按照正税的征收标准征收的。
附加税的运用:
附加税曾被广泛使用。美国对超过一定数额的收入常采用附加税的形式进行累进课征。
1960年,美国的联邦所得税对全部净收入课征30%,同时对应税收入总额在2500美元以上的,加征22%的附加税。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后期,各级地方政府在各种正税上层层加征,附加税名目繁多,仅田赋附加一项即有百余种,其数额常常超过正税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成为劳动人民在正税负担之外的又一沉重负担。
‘贰’ 附加税怎么算
附加税又被称为增值税附加税,增值税附加税一共有三种,具体如下:
1、城建税=增值税*7%;
2、教育附加=增值税*3%;
3、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2%。
增值税附加税是附加税的一种,对应于增值税的,按照增值税税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其纳税义务人与独立税相同,但是税率另有规定,是以增值税的存在和征收为前提和依据的。通常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
增值税附加税的计提标准具体如下:
1、增值税附加税分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是不用交附加税的,内资企业得交。 从2010年12月起,外资企业也需要缴纳附加税;
2、内资企业的增值税要交附加税,附加税就是市区按增值税的百分之七计算城建税(县镇按百分之五计算城建税);按百分之三计算教育费附加;按照百分之二计算地方教育费附加;
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差额,销项税按照17%交税。小规模企业,按照3%交增值税。
增值税的附加费具体税种:附加税费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区域设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税率为2%。
从中国现行税制看,附加税包括两种:
1、是根据正税的征收同时而加征的某个税种。这种作为税种存在的附加税,通常是以正税的应纳税额为其征税标准。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消费税的税额作为计税依据的。
2、是在正税征收的同时,再对正税额外加征的一部分税收。这种属于正税一部分的附加税,通常是按照正税的征收标准征收的。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十九条 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发生应税销售行为,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二)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叁’ 增值税、附加税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计算
应交增值税是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本项目按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填写。
应交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属于损益类账户。
一、一般纳税人: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二、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附加税:
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3%
地方教育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2%
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级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x税率
‘肆’ 增值税及附加怎么算 增值税及附加税怎么计算
增值税附加的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作为税目而设立的附加税,一般都是以正税的应纳税额为它的征税依据。归属于正税的一部分的附加,在一般状况内都得按照正税的征缴规则来进行征缴。以上就是增值税及附加怎么算得相关内容。
1、 增值税附加 的征缴对象 分 为 外 、 内资公司, 对于 外资公司 来说, 是 无需被征缴 附加税的, 但是 内资 公司则是需要征收,但是 从 2010年12月 开始 ,外资公司 同样必须 缴纳附加税;
2、 内资 公司 的 经营 所得税要交附加税, 城区 企业 附加税税率按 其经营 所得税的 7% 测算附加税(区县按 5% 测算附加税),按 3% 测算教育附加费,按照 2% 测算地域教育附加费;
3、对于 一般纳税人 来说 ,增值税是销项税减掉增值税抵扣的差值,销项税依照 13%缴税 ;
4、 小规模企业,依照 3%交增值税。
本文主要介绍了增值税及附加怎么算的相关知识点,内容仅供参考。
‘伍’ 增值税附加税计算公式及实例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企业要缴纳的增值税额就是将本月的销售商品或者劳务而产生的销项税额总额,减去购进商品或者劳务的进项税额总额得出的。
计算公式是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如果有留抵税额和需要转出的进项税额,则再加上留抵税额,再减去需要转出的进项税额。
以增值税为计税基础的附加税有三种,分别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几项附加税是为了加强城市维护建设以及扶持教育事业发展而征收的税种,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依据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照所在地的不同,税率分为市区的7%,县城、镇的为5%,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为1%,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税率为2%。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应交城建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7%
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3%
地方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2%
收入10万以内免征增值税和附加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一条规定,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19号)第三条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根据上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收入不超过10万,免征增值税,同时附加税随同免征。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则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
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统称应税销售行为),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陆’ 附加税怎么算
增值税的附加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以本月的销售商品(或者劳务而产生)销项税额总额-购进商品或者劳务的进项税额总额,所得出的数额,即为应该缴纳的增值税纳税额。‘柒’ 附加税的计算公式2022
1、增值税
①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②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③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2、消费税
①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②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关税
①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②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③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4、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