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机的聚光灯在哪里
手机的聚光灯,
一般安装在后置摄像头旁!在无光的黑暗环境中,前置摄像头显示黑幕,实属正常!!
Ⅱ 如何用手机拍出霓虹灯的效果来
你得先有一个手机像素高的手机,其次下载一个拍照软件,熟悉下拍照软件就可以了。我常使用的就是“美图秀秀”。
还别说用手机拍照软件拍出来的效果还真的挺不错,比裸拍好多了。
有一次晚上的时候,我和室友去我们大学市中心的商场逛。那个时候就正好是圣诞节,圣诞节的气氛在大街上特别的明显。
那天晚上人特别的热闹,商场店铺外都挂上了霓虹灯,显得这个冬天都特别温暖。
我看着这个景色好看,就拿起相机咔咔拍了下来。虽然我是个女生,但是论自己的拍照技术真的和直男没有什么两样。
相机咔咔两下之后就不管不顾了,回去宿舍之后,准备和室友交换下今天晚上拍出来的照片,才发现自己拍的不要太差。
我好歹也是个学过摄影的人,把夜晚原本灿烂的霓虹灯拍成了红不红黄不黄的模糊图景。
后来就问室友怎么拍得那么好看,景物清晰的条件下,还拍出了霓虹色彩斑斓的样子。原来就是像素和美图软件的构成。
Ⅲ 聚光灯有拍照功能,可以将所突出的内容拍下来.对吗
单反相机调到m档,ISO调到固定四百或八百,光圈固定选择一个,具体看镜头,比如3.5或4.0,然后再调快门,多挑几个快门,多拍几张对比效果,达到效果就可以了,拍摄位置很重要,可对比图片参考位置
Ⅳ 苹果8plus照相技巧
1、手动聚焦
苹果手机拍照时采用的智能聚焦模式,会根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过长按的照相界面固定住的聚焦点。
Ⅳ 人像外拍闪光灯使用技巧
导语:抛开闪光灯的存在只是为了弥补光线不足这个概念,想要拍出如同时尚杂志般的外拍质感,善加利用闪光灯进行 人像 创作,你我也能办得到。拍摄 人像 时使用闪光灯会有哪些好处?如何运用这些人造光源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以下编辑部整理几项闪光灯使用教学,让各位在学习拍摄人像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辛苦。
闪光灯带来创造性光源
首先,不要误读标题。既然有了自然光,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使用闪光灯?为什么我们会讨厌刺眼、生硬的闪光照片?
闪光灯原本是为了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比如在紧闭的室内、逆光条件,自然光照射不到。其次闪光灯可以任意调整照射角度、输出功率、光线的软硬,这比使用太阳光还要更加方便。当然,你可以将闪灯插入机顶热靴,但这除了方便之外并不是一项好的方式,不仅容易使得人物失去了立体感,且画面不自然,一看就知道是闪光灯打的。
我记得有个广告这样说:“你看得出来我化了妆吗?”来表现化妆品和肌肤巧妙地融合。而这种观念应该推广到闪光灯的使用上,让人看不出来你使用了闪光灯,这才达到了更完美的境界。哪些办法可以让闪光灯照片更加自然,与环境更协调呢?
▲柔化闪光灯光线,这一天是下午3 点,MOKOMAN 利用手中的设备创造出了清晨的感觉。
离机闪灯运用
将外接闪光灯从机顶热靴拆下,手持或者置于灯架上,换一个非直射的角度,从而让光产生方向性。另外,使用内建闪光灯或触发器,可同时触发多盏闪光灯,进而创造出主、辅、轮廓、背景等创造性光线(但前提是你需要购买、借用等方式准备多台闪光灯)。
柔光罩:为机顶闪光灯安装柔光罩,或使用柔光伞、柔光箱,甚至借由餐巾纸、纱窗等道具柔化光线以减少明暗反差感,平滑光线的阶调。
反射光线:利用浅色的墙壁、较低的天花板以及闪光灯灯头的反光卡,甚至白色床单和衬衫来反射光线到期望的位置,减弱和扩散原本生硬凝聚的光线,使人物受光更均匀柔和。这在拍摄模特儿工作的幕后花絮时会经常使用到。
输出功率:一般闪光灯的光线要比现场光强,因此使用闪光灯手动模式,降低闪光灯的输出功率。透过几次测试,变换不同的档位,尽量使用闪光灯输出的光线强度与环境光接近与融合。最终使拍摄的人物照片受光更加自然,与环境更加和谐,大大改善闪光灯照片带来的突兀感。
随身携带的摄影棚
身为一名时尚摄影师,不应只局限在摄影棚内的创作。出没于时尚重地、咖啡馆、书店或其他一些容易营造浪漫氛围的地方拍摄,往往能发现更多的拍摄题材,因此拥有一套“活动摄影棚”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它不可能像真正的摄影棚那样的专业,但它却拥有更好的机动性、低廉的价格、相对较好的效果则是它最大的'特点。
你需要两到三盏闪光灯(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不需大品牌,只要全手动的即可,非常便宜;一拖二的无线快门线。两到三支灯架,建议那种前端能转换为90 度的,方便当悬臂架为美女打发丝光。黑白双伞,也就是一只反光伞,一只柔光伞,再加一套金银双面的反光板就齐全了,这一堆东西折叠后即使骑自行车也能轻松带走。
四种人像常用打光术
因为经常用来拍摄美女,有一些打光方是被称为“美女光”。比如在好莱坞影星剧照中被广泛使用的蝴蝶光,以及在蝴蝶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鳄鱼光。
蝴蝶光
用来拍摄高光调的女性肖像,正面光线可以比较有效地掩饰脸部的瑕疵。适当的阴影还可以让脸部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脸庞看起来更瘦。通常的打光方式将主光置于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透过高光为由上往下45 度方向投射到模特儿的脸部。这样的照明可以在鼻子下面形成蝴蝶形状的阴影。
然后在模特儿的下方增加一块银色的反光板,将主光源的光线散状地反射回去,不但可以为模特儿添加漂亮的眼神光,还可以为脸部适当的补光以减少阴影的强度和明暗反差。
而光源面积越小,阴影就越深,光源面积越大,阴影就越浅。然后通常还可以在脸下方用反光板或者另外的灯补光来调整阴影的强度。
鳄鱼光
鳄鱼光就是真正的“美女光”,因为可以让模特儿脸部得到柔美、均匀的光线,眼神光更加的特别、犀利。此种打光方式非常适合拍摄俏丽、娇媚的年轻女性。摄影师需要从两个竖起来的柔光箱中间去拍摄人物,一般上面为主光,高位向下45 度。人物的两侧需要添加反光板以减少明暗反差,并且会在美女脸颊两侧产生淡淡的阴影,从而让人物更具有立体感,协调却又不失平滑。
当然,为美女打光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U 字型光、包围打光、三角光(较常用于拍摄男性)等等。打光较少有对错之分,这取决于摄影师想表达的意境和感觉。但通常来说打光应于斜上方摄下照亮人物正面,反光板用来为另一面补光,轮廓光(通常为逆光)或发丝光(通常为顶光)从背后或上方射下勾勒出人物的立体感,背景光则朝向背景布幕打亮模特儿的身后,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就不会感觉很难了,接着就是自己揣摩和创新了。在大多数拍摄模特儿的经验中,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两种光 — 眼神光与发丝光,这会使美女更加完美。
眼神光
是指眼神中漂亮、闪耀的光点,它是人像摄影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会让照片看起来更加传神,人物看起来神采奕奕。眼神光所在的位置取决于光源的角度,如果在顺光或斜顺光的照射下,眼睛则会出现明亮的光点,若眼睛没有受到光线的直接照射,则不会产生眼神光。比如在室外逆光的条件下,因为光线没有直接照到脸上,所以就不会产生眼神光。这需要透过使用反光板,或拉出外接闪光灯上的小型白色反光卡来创造眼神光。而在室内,眼神光的位置、大小、多少、形状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一般取决于以下原则:
大小:灯光离人物越近,光点就越大;反之光点越小。而光线越强,光点越大;反之光点越小
数量:正面使用灯光越多,眼神光点也越多;反之光点越少。数量以一点或两点为最佳。
形状:形状取决于反光板或柔光箱的形状,圆形、方形,甚至梯形都有。时尚界比较流行使用环形闪光灯,能够产生圆环形的眼神光。
头发光
头发光又称为分离光,是来自模特儿后上方的一束聚光,它照射到头发上并有少许照在肩膀上,但要避免将光线投射到脸颊。该光线用来避免头发漆黑一片,并且能勾勒出被摄者上半身的轮廓,使画面主体和背景脱离,让人物更具有立体感。可使用小型柔光灯箱或长型柔光箱,长型柔光箱因为比较狭长,因此会使头发光更有指向性。因为光线由上而下,你需要使用悬臂灯架,以使光线从上方向下照射,并且不会在拍摄时拍到灯架。你可以使用造型灯来预测头发光所作用的精确范围。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透过天花板反射的方法来创造头发光。
Ⅵ 拍照怎么聚光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上述的4种照明是人像摄影用光的基本方法,这四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同时使用4种或两三种,也可以只用主光加上反光板。至于使用自然光在摄影室或在户外从事人像摄影,所用的光源则是现场的自然光以及反光板,当然,也可以采取自然光与灯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
至此,也许所有的用光方法都涉及到了,这些方法可以说也都够用了,这是摄影师们的常规做法。但是,对于人像摄影来说,现有的照明方法所拍出的人像有时仍然让人感到似乎缺点什么,总之,一句话:不够精彩。那么,有何高招能够解决这个微妙的问题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再用上一种光——强调光。
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运用强调光可以增强人像的戏剧性和立体效果,而且并不费事也不费钱。只要稍加实践就能掌握这一招,而结果将会使你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人像作品。
Ⅶ 摄影灯的类型,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标准250瓦和500瓦摄影泛光泡是摄影室的必备品,我们分别称之为1号灯泡和2号灯泡。其外形看上去与家用灯泡没有两样,而且通常装有反光罩。
如果你使用反光罩,那么无论里面安装哪一种类型的灯泡,这盏灯都属于泛光灯。如果你用的是图11.4所示的外形更狭窄的反光罩,那么它即为聚光灯。
各种不同功率的反光罩摄影泛光灯泡(如:200瓦、375瓦和500瓦)都可做为正规摄影泛光灯泡。这些灯泡的内层都镀有一层银,其作用相当于内置反光罩。这些反光罩灯泡经过改装之后同样也能投射出狭窄的强光束,我们因此称之为聚光灯。任何一种反光罩灯泡的后面都装有固定的反光罩,灯与罩接合紧密,便于安装。但其售价较高。
通常在永久性摄影室里,专业摄影师用的是标准灯泡,原因之一是它的价位低。而另一个因素金属反光罩可以"聚焦"并且由于采用"扩散器",从而改变灯泡与反光罩的距离,这样可以更为精确地控制布光。
最常用的专业泛光灯泡可产生3200K光线。
让我们来看看其意义何在。"胶片"一课曾论及色温,其中谈到光线的温度是用"开尔文温标"来衡量的,因此3200K的含义是:灯泡中的钨丝发光时的绝对温标是3200K。
从"胶片"一课中我们还得知,随着光源温度的升高,光线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光在低温状态下是红色的,随着光源温度的不断升高,光线会变黄。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光线就会变成蓝色。
在白天,光线的温度约为5500K,这时光的实际颜色为蓝色。天空也因此呈现为蓝天。与日光相比,摄影钨丝泛光灯泡发出的温度在3200K左右的光线颜色略黄。
我们用肉眼辨别不出日光与钨丝灯光之间的色差,但胶卷,尤其是彩色胶卷却可以做到。当你用日光型胶卷拍摄在3200D灯光照明下的场景时,画面中的每个要素都呈现出黄色。因此,你如果拍彩色照片,就应该使用经过色温平衡处理的胶卷。如:钨丝平衡胶卷,或简称为钨丝胶卷,它是专为在钨丝灯照明下拍摄而设计的。
家用灯泡产生的光线的温度为2800K,所以其颜色甚至比专业泛光灯泡产生的3200K的光线更黄。
黑白胶卷受光线色温的影响不太大。因此,当你拍黑白照片时,无需考虑光源。只有在拍摄彩色照片时才需要注意胶卷的色彩平衡。
石英碘钨丝
石英碘钨丝是另一种有必要了解的白炽灯。这种灯配套齐全,自成一体。普通石英碘钨丝灯可发出功率高达600瓦至1000瓦的强光。由于其结构紧凑轻松,深受众多专业摄影师的青睐,它便于携带的特性备受行家珍视。但其售价却比传统的摄影专用泛光灯或照明器材高得多。因此,初学者不必贸然购置。
Ⅷ 如何用iPhone的原相机拍出大片的感觉你知道哪些拍照技巧
1.使用网格线,学会构图。网格线布局常用方法:
(1)将主体人物至于纵向竖线,头或者眼睛等关键部位至于某个横竖线交叉点。
(2)将地平线或海平面等场景分割线条至于1/3水平线上,这点常用于大场景风景照拍摄(3)利用水平/垂直参考线来让画面中水平或者垂直的线条与之平行,进而获得画面感官上的水平。
4. 用苹果手机拍出大片,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选对视角拍摄;注意背景细节,遇到比较复杂的场景,可通过虚化背景,也能调整照片颜色;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多张照片;用iPhone自带的滤镜;适当的后期处理照片等。
Ⅸ 摄影中灯光该如何正确使用
正确地表现人物细部皮肤质感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1)光源性质;(2)光源照射角度;(3)用灯多少;(4)辅光运用;(5)曝光量控制。
光源性质与质感
摄影光源性质不同,对物体表现质感亦不同。光质可分为硬聚光和软、散光两大类。作为人像摄影的主光源,在对肌肤层次质感的表现,两者各有千秋。主要是看我们艺术上需要怎样选用。
硬聚光,如聚光灯效果,强烈鲜明有力,投影清晰锐利,强调亮部高光点的反射和细部(如毛孔、绉纹等)阴纹加深。对表现皮肤质感平淡的人可增强皮肤质感。如艺术上需要刻划人物个性特征,而用于皮肤粗糙的人物,就更能助长质感和气质表现。
软、散光如汇射、散射灯的效果,柔和、细腻、虚化、投影松散、层次丰富、亮部反射的光点隐约、细部影纹松化,能使皮肤更滋润、细嫩,用于皮肤粗糙的人物,能使粗糙性得到减弱。拍摄儿童、少女就更能表现出富于弹性细嫩的皮肤特征和生气勃勃、富有活力的儿童、少女气质。
光源照射角度与质感
表现好质感还需要一定角度的光线来表现。它可用高低角度、正侧方向调节灯位,使质感得到加强或减弱。
层次质感明显与否,和光照下皮肤纹理组织的直向、横向有很大关系。以主光而言,照射的角度垂直于皮肤纹理时,影纹最深,皮肤的质感得到最大的表现力,层次也丰富,面部纹理有直、横,所以一般用光多呈45°左右高度的侧光,使直横皮肤纹理都兼顾,面部的皮肤质感得到较好的表现。
细微光点与细微影纹同样是影响质感的重要部分。因为光与影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细微光点同样要在一定角度光照下才能出现的,因为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等的,只有在光源照到面部某一点,再正好反射到镜头,才能出现某一点上的光点,否则就看不到光点。
用灯多少与质感
对质感的表现是多用灯好或是少用灯好?我认为少灯比多灯好。一般人想象人像照灯光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表现人物皮肤细部质感是以细微处见精神,灯多影多并且光斑零乱,影调灰平,皮肤细部质感得不到显现。因为人的皮肤表面是由无数的细微毛孔和肤纹组成,多一个灯会增加一个细投影、一个细光点,它们互相交射、互相对冲就会损失层次,减弱肌肤毛孔的质感。也就是说,多用一个灯就减少一层层次和质感。不论拍摄高、中、低影调,在不需要多灯情况下,我主张要少用灯。要把每盏灯有目的地用在关键上,决不能滥用灯光,把灯光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增强皮肤质感。如拍摄高调照相,为了保持细微变化的脸部层次和质感,采用一个灯光照明面部(指人物面部、背景例外),其余以反光板代替,这样才能不失高调照相白中有白的细腻丰富皮肤质感。
辅光与质感
在主光的光质、光的照射角度确定以后,还必须正确运用好辅光灯,原则上以不损失主光来造就良好质感,只是适当地减弱主光的投影而不能消除投影。这就决定了辅光的性质必须要软散,亮度低于主光,尽量不留下投影痕迹。“主光硬,辅光软;主光软,辅光散。”这是我使用辅光的原则。所以运用辅光时多用灯光的边缘散射光。因中间部分比边缘部分亮,而且光质也是中间硬、边缘软。中心光是灯泡直射光加灯罩汇射光,而边缘光则是灯罩的散射反光。使用其亮度必然减弱。所以宁可把灯位靠近被摄者,这样比用中心光在远处照明质感层次要好得多。阴辅光和阳辅光口都向画面外侧偏离,即阳辅光偏向主光一边,照明面部大部洽接阴阳两面过渡层次,阴辅光偏向相对的另一边,只照明以鼻梁为界的阴面,不照到阳面,只有层次丰富,才有好质感。
辅光的应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比。如果光比过大,超过胶片的宽容度,那么明面或暗面两者必有一个部分损失质感;过小层次又平淡无力,质感随之损失。所以运用辅光时,还要考虑到胶片的格玛值高低、感光度、宽容度以及冲洗条件,因为各种胶片记录亮度等级能力都不同,特别是使用彩色胶卷更要注意。
控制曝光与质感
正确地控制曝光,对质感的真实还原有重要的意义,似乎在广泛应用测光表的今天,控制曝光意义不大了。其实不然。从艺术上理解,我们不光要能以测光表所测得的EV值来控制曝光,还要掌握不同对象艺术要求,有意识地增加曝光或减少曝光来达到艺术上的曝光标准。因为测光表只是正确表现好中性灰色的曝光量。如只有中性灰色的物体能依据测光表所得的EV值,曝光能得到最逼真质感。因为不管黑、白、灰测光所得的效果都表现为浅灰色,在底片上都是中级密度,即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中点,这种曝光对中间调子的照片无疑是正确的,只要亮度差不要太大,各种层次质感都能得到很好表现。但是高、低调子的照片,如依此曝光,那么所得的效果都是偏向中间调子,所以高调照相必须依测得的曝光量增加1-2级所得的密度,从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的中点提高到上部,而使黑色部分密度处于直线部分,浅色部分提高到肩部,这样黑色部分的正确记录层次质感,不至于一团黑。浅色部分密度等级间距压缩后变化细微。同样道理,低调照相所测得结果减少0.5-1级曝光量,阳面层次质感得到正确表现,而大面积阴部的密度等级变化细微。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曝光艺术标准,当然增加或减少曝光量都必须纳入胶片的宽容度,包括利用特性曲线的肩部或趾部。
表现好质感,除上述几个因素外,对选用照相机的焦距长短、分辨力的强弱、口径大小都有很大关系,还必须聚焦正确,充分利用画面拍摄特写镜头来表现皮肤质感。
Ⅹ 摄影用光最柔和的打灯技巧
技巧如下:
第一步:放置主灯
把泛光灯作为主要光源。主灯通常被称为关键灯,它的位置取决于你所寻找的效果。但一般把它放置在与主体成45°角的主体一侧,而且其水平位置通常要比相机高两三英尺,主灯的照明效果如11.9图所示。
将主灯置于主体右侧,并与主体成45°角,这只是一种可能的灯位。不同的灯光布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灯的位置一旦选定,照片的基本影调便得以确定和控制。
一盏关键灯制造出了很强的高光区和深色阴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打算用一盏灯,我们只是想让你感受一下主光的特征以及光线的方向。这也是于模仿自然的考虑。室外只有一个主光源,即太阳。我们所看到的每个物体的高光区的位置和阴影都是太阳赋予的。同样,在摄影室里,我们也在利用一盏主灯制造高光区和阴影,正是这样高光区和阴影使照片具有了三维视觉效果---立体感。如果用两盏或两盏以上功率同样很强的灯,就会造成几个阴影和高光区,以致分散注意力,引起混乱。
第二步:添加辅助灯
主灯可以投下很深的阴影,辅助灯的作用是阴影补充一些光线,以便使阴影的细部突显出来。但是,切忌用功率大于或者等同于主灯的辅助灯,以免产生另一个与主灯产生的阴影互相抗衡的阴影。主灯应该居主导地位,它决定着阴影-高光区的基本影调,因此辅助灯的强度必须比主灯弱一些。
添加辅助灯的原因之一是,阴影在照片中看上去通常比拍摄时用肉眼看到的更暗。辅助灯可使最终的照片看起来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