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确服用中药丸剂的方法有哪些
中成药传统的丸剂由于制作方法和功效的不同,在服用时也有一定的差别。常见的丸剂有大小蜜丸、水丸、浓缩丸、糊丸等。中小蜜丸、水丸、浓缩丸体积小,可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体积大(每丸重6克、9克不等)不能直接吞下,可以嚼碎后咽下,或者洗净手后掰成小块或搓成圆粒后用水送服;糊丸是一种用米糊制成的干燥丸剂,很硬,服用时必须在一洁净的容器内锤碎后再吞服,不能整粒吞服。
‘贰’ 中药的熬制即服用方法
完备的详细答案:.....................................................................
一般中药在饭后半小时--一小时吃最好。一副药,煲两次来喝好。
一、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 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五、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 饭后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时服用: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 睡前服用: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次数: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叁’ 中药饮片怎么服用才比较方便的平时住宿舍没条件煮
一、中药饮片怎么服用
1、服用方法:一般是煎煮一次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50~200毫升左右。最好将药物连煎3次,将3次煎煮药液混匀再煎煮浓缩到450~600毫升左右,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2、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空腹服用,便于吸收药物。若空腹服用后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时,应改为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3、服用注意: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二、中药饮片如何正确服用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温暖·生活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中药饮片的常见服用方法一般是将药材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冷水浸泡后进行煎煮。煎煮中药饮片和服用方法应谨遵医嘱,一般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只有正确服用才能起到良好的药效,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饮品服用方法,大家可以对应相应的药物种类进行选择。
1、温服
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
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
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
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
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肆’ 中药讲究怎么吃
服用中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几种日常吃中药的方法,希望对喜欢使用中药的人会有所帮助:1、温服 这是最普通的中药服法,即中药煎好后晾温服用,适合多数中药,但需注意服药与进食时间间隔应在1个小时以上。采用温服的方式普通,可是根据不同病症找准服药时间却很重要,不同的药服药时间是不同的。大多数中药适宜饭前服用,原因是胃肠吸收效果好,比如驱虫药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更是如此;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或者消食药物需要饭后服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补养类药物需要在早晚空腹服用,这时吸收最好;泻药适合在早上空腹服用,这类药物服后很快见效,如果在睡前服用,那估计一宿都睡不成觉了;用于安神补脑的中药适宜睡前服,比如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能够充分发挥药效;驱虫药适合隔夜服,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次,能够将虫杀死并迅速排出体外。2、凉服 不是所有中药都适合温服,治疗热病的药,最好凉服,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吃些凉爽的食物,对于药物也是凉服为佳。3、热服 治疗寒症,如治疗风寒的药物,需要热服,最好热服后应再喝些热水、热粥,再躺在热炕或电热毯上蒙上厚被发汗,这样药效能得到显着发挥,治疗效果最佳。4、顿服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采用顿服的方式,即一次性将药全部服完,达到猛药治顽疾的目的,迅速发挥药效。但需注意不是什么中药都可以使用顿服,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殊不知中成药中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时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可擅自加大药量。5、频服 如果是用于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中药,可以采用频服,即不分次数随时服用。但如果患者呕吐较重,就不宜使用此法。6、兑服 兑服多数是指兑酒服用,用于治疗风湿病或跌打损伤的中药适宜此法,可以增加药力。我国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治疗手段,使用中药的讲究和说法也很多,中医在给患者开药时往往会叮嘱很多服药禁忌和服用原则,患者切不可觉得这些无关紧要而不加注意,那样的话治病也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严格遵照医嘱,悉心掌握合理用药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伍’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剂叫中药汤剂,中药的煎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时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药和火候四个环节。
1.容器。煎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尽量不要用金属器皿,以防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与金属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用水。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来水、泉水或井水。应尽可能的注意水质的优良。煎药前先用适量的水在容器内浸泡均匀,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药面2厘米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与药面持平。给小儿煎药时水量一般应少些,煎煮时间稍长些,尽可能使药汁浓稠,以使不因小儿服药量较少而影响药效。
3.入药。贝壳、甲壳、化石、矿物药应该单独先煎,某些芳香性药物需待其他药物煮沸后加入。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是另外煎的,后与汤液合并服用;一些贵重细料粉末药物,如三七粉不入汤煎,多用汤药分次冲服;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另行烊化后,冲入煎成的汤药服用;个别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汤药中烊化后服用。
4.火候。分为“武火”与“文火”。火候的运用与控制,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味与质地。一般而言,解表发汗,通便驱邪,治疗急性病的中药宜用武火,且时间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后,继续煮10分钟左右即可。治疗慢性病虚弱症的补养药宜用文火,且煎煮时间宜适当延长,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药力。
‘陆’ 免煎中药怎么服用
服用方法:
1.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用约300毫升热开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再二等分早、晚服用。晚上服用时可加一些热水兑热或加热。如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2.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3.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
4.若嫌药味太苦不愿服药,可在冲药时加入少量白糖,以改变药味利于服用;也可适当减少冲药的水量,提高药物浓度;或少量多次服用,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
‘柒’ 中药应该怎样喝
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采纳哦
‘捌’ 中药服用的正确方法
要根据是什么药来决定。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而驱虫药和泻下药则于空腹时服用较好;不言而喻,安神类药物应在睡前服用。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三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二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大多数药物宜乘温服下,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喝完后太苦可吃点糖。一般喝药都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喝完后睡不睡都没有关系了
‘玖’ 吃中药的正确方法,吃中药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早晚各一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拾’ 中医中药 服用方法
一天二到三次,每次六克,用细纱布包粗药末熬到水开十来分钟就可以了,因为本来就是药末子药物有效成份很容易就会渗透出来,所以不必久煎。再一个就是不是毒药一般不用久熬,因为久煎会让药物里的一部分有效成份丧失,所以这个药方一般在水开十来分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