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脑显示器三脚架怎么安装
是把壳拆了还是只把底座那个盘拆了. 三星一般外壳螺丝很少,底座没螺丝就是拨的,有些要很大力才拨得出来.
㈡ 在摄影中为什么要用三脚架
可以说三脚架是摄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原因主要有三:
1、防止抖动。手持照相机拍摄,快门速度较高时可以避免相机抖动所产生的影像模糊,而快门速度较低时就需要三脚架的帮助了。快门速度也是相对的,一般用镜头焦距的倒数来衡量。例如:我们用200毫米镜头拍摄时为防止手颤快门速度可以用该焦距的倒数及1/200以上的快门速度拍摄。
我们在夜景,黄昏,黎明等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拍摄时,三脚架必不可少。
2、精确构图。当我们需要创作一幅构图严谨的照片时三脚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持相机拍摄虽然可以轻轻松松的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但构图容易变化,不易控制。
3、严格的控制景深。在这一点上在微距摄影中尤为重要,喜爱微距摄影的摄友们都很清楚,微距摄影拍摄所用的微距镜头景深相当浅,极其不易控制。如果手持相机,对焦都很麻烦,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构图需要相当精确,如果不借助于三脚架是不可能完成拍摄的。
多数摄影发烧友们只注意到了第一点,而第二和第三点常常被忽略掉了。
㈢ 摄影三脚架选购指南:入门/便携/专业 看看你最适合哪一种
大家好呀,我是佛系老司机。
先来说说我这3个三脚架的来历:
前不久我入手马小路ET-1541T三脚架后,写了一篇详细的旅拍体验文章,被马小路的创始人“色而不淫”看到了。我们通过客服联系上后,他表示:写得很不错,但没有对比,对用户的参考意义不大。老板讲话就是讲究,先给颗甜枣再给一巴掌!不过他说的这一点,我认。我曾用了两年时间,陆续评测了20多台行车记录仪,才对这类产品有了些相对深入的认知,才写出了多篇收藏过千的对比和导购文章。一个月前,他寄来另外两款脚架让我体验:一个是我之前特别纠结、“弃”而不舍的XT-15——设计极其轻巧;另一个是我压根就没正眼看过的MT-2542S套装——专业级中高端脚架(好吧,是我不敢看)。
各位放心,除了脚架,我并没有收到半毛钱费用——色总也对我大方地承认他是个小气的人,当然,他也颇为自信地没提出任何“创作要求”,所以产品的优缺点我都会直言不讳。
当然,本文并不涉及其他品牌竞品(手头没有),因此不具备客观对比的条件,所以本文只能算是导购文章。如果您本来就考虑马小路的脚架,那么本文应该非常适合你。如果您对三脚架还不太了解,那么本文也可以帮您迅速入门成精,因为都是通用的知识点。
相信大多数第一次购买摄影三脚架的人,并不会把预算定得很高,也不会考虑价格过低的三脚架——担心便宜没好货(确实如此)。在电商平台上随便逛逛就不难发现,500~1000元的产品数量和销量最多。你会不会纠结: 500的够不够用?1000甚至2000的能好到哪里去?
我手头这三个马小路的三脚架正好覆盖了500元、1000元、2000元三个价位,从用途上可分为通用和旅行三脚架,从设计上又可分为传统与创新设计,从定位上还可以分为入门与专业三脚架。 本文就从这三个维度详细聊聊三脚架的区别,帮您初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摄影脚架类型(不涉及摄像脚架),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欢迎收藏后阅读。
ET-1541T和XT-15的自重都比较轻,都很适合旅拍。其中,XT-15比ET-1541T还要轻500g,仅重900g,差不多两瓶矿泉水的重量。虽然它没有ET-1541T的反折式设计,但凭借异形中轴的设计,使其收纳后的体积要比ET-1541T纤细得多,普通背包的侧兜就能放下,更加适合长距离步行时携带。
不过XT-15并不适合所有人,请往下看。
如果你是想要一副能够应付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且希望它在轻巧的同时还能有足够的承重力、稳定性甚至一些扩展性,那么ET-1541T这种传统反折三脚架最适合。它的技术成熟,设计实用,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明显的优点。虽然给不到你极致的体验,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索尼全画幅无反相机A7C,加上腾龙28-200mm大变焦镜头,总重量1kg,放在ET-1541T上稳稳当当,拍延时或慢门时,即便有点小风也不会有明显的晃动。天台拍摄时,升起中轴可以避开护栏,但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如果相机镜头的总重超过2kg,我觉得还是要买ET高规格的型号,或者更专业的MT系列。更重的脚架还可以降低因“头重脚轻”带来的意外风险。
至于XT-15,从便利性和外观等角度来说,确实很吸引人,但它的承重、稳定性和不可拆卸云台,都不是为了满足你“既要又要还要”而设计的,除非你就是认准了它的优点,并接受它的不足。
ET和MT系列的设计思路都是在轻便与稳定中找各自的平衡点。ET追求轻便多一些,MT追求稳定多一些。
而XT-15为了追求极致轻巧,就不得不舍弃更多的稳定性。它的设计关键在于脚管的“内紧式”锁紧装置,这个装置的优缺点都非常突出。
“内紧式”的优点:
1、脚管展开速度更快更方便。
2、脚管关节结构平整,体积更小。
3、零件更小,重量更轻。
“内紧式”的缺点:
1、锁紧力度不如“外紧式”,在地上拖拽脚架时,锁紧装置更容易松开。
我之前最担心锁紧力度小的问题,其实只要你使劲拧紧,并且不在地上拖拽脚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新手可能会忽略这些使用上的细节。而用惯了笨重传统脚架的老手,则不会有操作技巧方面的问题,他们要的就是XT-15的轻便,这是传统脚架无法满足的。当然,老手肯定不会把重要任务交给XT-15,他们清楚XT-15这种内紧式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也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XT-15的弱点。
2、每节脚管的微调不太方便。
原本我以为“内紧式”无法对单节脚管的长度进行调整,拿到实物后才知道是可以的,方法和传统的“外紧式”一样,握住上下两节脚管直接拧即可,但由于脚管关节处并没有锁紧旋钮,所以如果你想微调腿脚高低,就必须双手操作,而传统的“外紧式”则可以单手操作。
其实“内紧式”的操作优势在于一次性“完全展开”的效率更高。
3、单节脚管不可拆卸。
三脚架最怕脚管进沙子,传统“外紧式”至少还能轻松卸下脚管DIY清理,但“内紧式”就没辙了,因此坚决不能在沙滩、沙漠、沙尘天气等环境使用。一旦脚管进沙出现卡死或者外观损伤,自己是无法拆解更换的,只能返厂维修。这是“内紧式”技术的天生缺陷,只能靠使用者的经验来避免。
仅从价格并不能完全区分入门与专业,比如XT-15近千元的价格,完全可以买到承重更强、更稳的传统专业脚架。专业脚架除了会在核心参数上做提升,如更高的承重极限、更强的耐候性、更安全和更便利的操控,还会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来满足专业用户的严苛需求。
如何把脚架的稳定性做强?其实只需把脚架做大做重做硬就行了,这事并不难,比如铝合金脚管天生比碳纤维脚管更重,更硬,所以依然是视频摄像类脚架的顶梁柱。当然,谁都想要“又轻又稳”的脚架,可是“轻”与“稳”压根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死对头,所以才会催生出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MT-2542S只比入门级的ET-1541T重了约600g,体现在脚管碳纤维的层数更多、直径更大,以及脚管更大1 的最小支撑角度,这些都是增加脚架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从体积上来说,MT-2542S也要更大一号,因此可以装载球头更大、功能更多的云台——大尺寸球头可以增加云台的承重力和稳定性;云台调节功能的完善,可以为重量级相机和镜头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操控性。
另外,马小路的ET和MT系列都配有隐藏式金属脚钉,可以在非光滑路面及冰面上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只有脚架、云台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才能提升最终拍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XT-15的极致轻便已经牺牲了较多的稳定性,也就没有必要在脚钉上找补了,去掉三块金属还能让脚架更轻。
正规厂家都会重视脚架的安全,只是根据产品定位的不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比如专业拍摄设备一般都比民用消费级产品重得多,贵得多。重量大,意味着操作风险就更高;设备贵,意味着维修成本就更大,所以专业级脚架除了基本的安全要考虑,还会将二八定律反转——用80%的精力研究如何防范发生概率仅为20%或更低的风险,力争万无一失。
专业级MT-2542S套装中的XB-2R云台,它的球体锁紧装置由两个旋钮组成,可以通过内嵌的小旋钮来限制主旋钮的锁紧行程(也就是设定球头最松是多松)。比如你在卸下很重的设备时,如果一不留神把球头锁紧旋钮松过头了,手又没扶稳,沉重的设备可能会突然倾倒。
为了防止这种意外情况发生,就可以提前通过小旋钮将主旋钮的“最松”位置做个限制,这样主旋钮即便拧到头,球头也有一定的锁紧力,避免设备突然倾倒。这个功能对于普通爱好者,或者不明白原理和操作的人来说,反而让人觉得多此一举。
XT-15在极致轻便的前提下,采用安全性较低的“内紧式”脚管也是合理的,从产品定位上来说利大于弊。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台轻便灵活的摩托车比一台买菜车更安全,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需求,在更轻便与更安全之间做出选择。如果选择摩托车,那么就戴好头盔护具谨慎驾驶,但即便是选择沃尔沃 汽车 ,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安不安全关键还是看自己怎么用。三脚架同理。
专业三脚架不会像入门脚架那样什么功能都做,比如可拆独脚架、中轴横置、反折低拍……这些都少见。因为增加这些功能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稳定性、增加故障风险。所以MT-2542S连中轴都没有,想要加高,只能再单独买根中轴拧上。这样的好处不仅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自重,还使脚架收合后的整体直径更小,更便携。
许多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越专业的产品功能越单一,想实现更多功能,就需要通过购买专业配件来组成一套系统。比如电脑、音响、健身等行业。
摄影新手往往偏爱“多功能”产品,来满足自己“说不定将来用得上”的需求。没错,将来确实可能用上,但未必很好用。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产品功能越多,就越要做出更多妥协,比如升起中轴后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购买三脚架时不能只看升中轴的最大高度,更多应该看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够不够。
回过头再看XT-15,它的功能其实并不比入门级的ET-1541T丰富和实用,甚至也不如ET-1541T稳定和安全,使用时需要更加小心,但它却在“小而轻”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因此也可以算是走轻量化路线的专业细分产品。
如果您就是一个普通摄影爱好者,相机设备不重也不是很昂贵,那么入门级的ET-1541T不仅价格实惠轻巧便携,而且功能齐全使用门槛低。新手上来就买笨重复杂的专业脚架,很可能会失去带出门的意愿。
如果您已经有丰富的三脚架使用经验,但时常犹豫到底带不带那只笨重的三脚架,那么XT-15这类“两瓶矿泉水重量”的超便携三脚架,应该会成为你的EDC(日常携带)新宠——有人甚至上下班都随身带着它。
世界上没有哪个产品是完美、全能、适合所有人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侧重点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所以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就会有不同的方向,例如马小路的ET、XT、MT三个系列,分别对应了入门、超便携和专业,三条不同方向的产品线。我们先大致确定适合自己的产品线,就不至于挑花眼了。
我也问过马小路的负责人,如果不考虑成本,能不能做出又稳定、又轻便、又专业的三脚架?他说:就目前国内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手段来说,这样的三脚架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即便有,也会在你不易发现的地方做出妥协。
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查的,求赞!
㈣ 数码拍摄提高照片像素的方法
初玩摄影的朋友,是否为照片的像素不高而烦恼?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拍摄提高照片像素的方法,希望你喜欢。
1. 尽量使用三脚架
很 多情况下,照片图像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摄者在按动快门时产生“手振”或相机反光板抬升产生“机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脚架,无论快门速度设定到 如何的“慢”,甚至长时间的曝光,即可防止图像由于“抖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脚架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快门线,忽视这一点,仍有可能在手 指接触快门时产生的震动而影响清晰度。
2. 尽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门
在手持照相机拍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高速快门来拍摄。没有经验的拍摄者,快门速度设定在1/30s以下时,照片拍虚的概率较大。即使专业摄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证在低速快门拍摄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门速度,会相应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概率。当然,在手持照相机提高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势必开大光圈,因而会失去“大景深”,但为保证照片的清晰度,放弃景深是不得已的办法。
3. 尽可能使用“最佳光圈”
任 何镜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误差,这些成像误差将使镜头的成像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镜头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线经过透镜中心和边缘时因折射率不同而 不能聚焦于同一焦点,从而导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将导致该镜头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拍摄, 会产生光的衍射,也会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问题,通常采用缩小光圈的办法来提高成像的质量。一般来说镜头的最佳光圈为该镜头 最大光圈缩小2~3档左右,拍摄者可对某个镜头的最佳光圈进行比较。
4. 尽可能采用手动对焦
目 前大多数相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别小的情况下,自动对焦往往会聚焦不准确,特别是在向主体近距离对焦,使用长焦距镜头,采用大光圈拍摄人像 特写的情况下,要特别小心。如果此时采用自动对焦,“靶子”非要对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宁可放弃自动对焦,而采用手动对焦。人们不希望照 片上人物的耳朵或鼻子是清晰的,而传神的眼睛是模糊的。
5. 尽量使用遮光罩
遮 光罩的使用,很多人并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侧光或侧光时,遮光罩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时,必须使用遮光罩,有时即便使用了遮光罩,阳 光仍会直射到镜头上,造成画面“冲光”,产生雾翳,影响被摄体的色彩饱和度和清晰度。这时,应调整镜头角度,避开直射到镜头上的光线。此外,遮光罩还有助 于防止镜头镜面损伤,同时避免手指接触到镜面。
6. 合理利用景深
景 深的大小是根据拍摄者拍摄的目的来决定。如果是拍摄风光摄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为让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围从近至远都表现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摄特写,景 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让照片上主体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虚化(模糊),突出被摄主体。用小景深来表现风光题材,或用大景深去表现被摄体特写,从摄影表现手 法上来说适得其反。如何合理运用景深呢?请记住:采用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远距离对焦拍摄三种方法,景深就大。采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近距离对焦拍摄三 种方法,景深就小。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拍摄方法也行,但效果没有三种方法合起来使用作用更明显。
7. 尽可能选用低值感光度
要获得影像的高清晰度,让照片看起来具有丰富的质感,除选择使用高像素的数码照相机和大画幅的传统相机外,还有个简便的办法,即选择低感光度拍摄。
传统感光材料和数码影像电子传感元件有个特性:即ISO感光度设定得越低,胶片的颗粒度就越细(数码图像表现为噪点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对高。ISO感光度设定得越高,胶片的颗粒度就越大(数码图像表现为噪点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对较低。目前,胶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范围可供选择;数码相机的ISO感光度,根椐厂家对低端、中端、高端相机的不同要求,设计在ISO50~3200不同的范围。了解了传统感光材料和数码影像传感元件的这一特性,在拍照的时候,将ISO感光度设定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8. 把握正确曝光(测光)的方式
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都会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准确曝光,必须掌握正确测光的方式。
采 用反射式平均测光时,有时,按测光数据将导致曝光不准确。举个例子:你想表现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画面中占多数),如用反射式测光,拍摄结果,白雪却不是原 本的白色,而是呈现为浅灰的色调,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测光提供的“准确”数据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现“正确”的白色。相反,你 想表现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画面中占多数),结果,煤炭呈中灰色,这时,就要在测光的基础上再减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摄人像(背景较亮)时,采用反射式平均测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当然,用具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或者用“点测光”功能的测光表去测被摄体的反射光(测人物脸部),曝光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采 用入射式测光的原理是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上的光线照度。因此,无论被摄体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的物体,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结果,都能正确体现被摄体原有的 影调和色彩(这比反射式平均测光有利)。但在入射式测光时要注意,测光表必须挪到被摄体的位置测光,同时,测光表上的乳白罩中心须对向摄影镜头。
9. 合理设置白平衡
照片偏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色温偏差所致。呈“白色”的光线的色温度为5500K。色温度低于这个值,光线呈红色,越低,越红;反之,色温度越高,光线越蓝。在使用传统相机时,对色温的控制,是选择“日光型”胶片或“灯光型”胶片或使用各种色温滤色镜的办法来解决。
数码相机可直接在菜单上控制色温的白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偏色光的“补光”去“中和”色光,达到白光的目的。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一般有三种:①预设的白平衡(Preset);② 自动白平衡(Auto);③手动白平衡(Manual)。
如果光源色温变化不大,又较明确,如阳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分日光灯、暖色荧光灯、冷色荧光灯)等,那么,只要在“预设的白平衡”中去“对号入座”就行了。 如果光源色温变化很快,如忽晴忽暗的天气,变化较快的舞台灯光,使拍摄者无法适从,此时应运用“自动白平衡”。
如 果光源为混合光或色温值很高或很低,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能解决,此时,最佳的办法就是采用“手动白平衡”。方法是将—张无光的白纸放在拍摄对象的现场光 线下,将镜头对准白纸,撑满画面,按相机菜单中“手动白平衡”的说明操作,设定完成后即可拍摄。这个手动的白平衡,只有在此一种光源下有效,换了其他光 源,需要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设定白平衡。
有 意思的是,利用白平衡的“补色”原理,可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比如,在阳光下拍摄,要想偏蓝,可用设置白平衡的“白炽灯”模式,要想偏红,可用设 置白平衡的“阴天”模式。如果要达到更多的色彩,可采用“手动白平衡”来自己设定,如用蓝色的纸预设,画面效果呈现黄色;如用青色的纸预设,画面效果呈现 红色;等等,还有可以打开Photoshop制图软件,选择或配制需要的“补色”(成千上万种颜色),储存于“手动白平衡”备用,有兴趣者可一试。
10. 尽可能选用RAW图像存储格式
RAW是一种无损压缩的文件存储格式,它能在拍摄的一瞬间将各种有关参数,包括相机、镜头、焦距、曝光组合等最原始的数据完整地记录下来。
RAW格式与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储存空间要比TIFF格式小。尽管TIFF格式是一种无损压缩文件格式,且不必转换文件格式便可直接打印照片,但TIFF格式占用的储存空间较大。拍摄同样质量的照片,采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数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产商在相机上已不采用TIFF格式,看来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与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图像质量显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显)。由于JPEG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文件格式,而且压缩后是无法恢复的。如果JPEG格式文件每改动一次,仍用JPEG格式储存,又有损压缩一次,导致图像再次受损,因此,一个JPEG文件应在完成所有编辑后一次性保存。放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采用JPEG格式拍摄。但JPEG格式仍有优点,文件小速度就快、张数多、兼容性强,可以通过网络传输。
11. 用好闪光灯
①尽量使用反射闪光法 反射式闪光就是把闪光灯朝天花板和墙壁或反光板等反射闪光。反射式闪光好处是,光线均匀、自然、阴影柔和。但采用时要注意:1. 在用手动闪光方式时,要注意“闪光灯指数摄距=光圈系数”公式中的“摄距”是指:闪光灯至反射物的距离加上反射物至被摄体距离之和。2. 应注意按照“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光学常识,掌握好闪光灯射向反光物的角度。3. 如房间太小,避免向天花板反射,不然会产生眼窝阴影和鼻影,可以射向墙壁或反光板。4. 反射物必须是白色的,不然会改变闪光灯的色温,使被摄体偏色。
②用漫射闪光法 就是直接在闪光灯上加乳白色柔光片和蒙上白色的手帕或纱布等,向被摄体闪光。这种闪光能产生柔和的光线效果。使用慢射闪光法,由于在闪光灯上蒙了织物,光线有所减弱,因此,需加大光圈系数或减小摄距的办法来弥补闪光的损失。
③用闪光灯拍摄带有夜景人物拍摄,必须使用三脚架 夜景拍摄靠闪光灯是不可能解决背景亮度的,如果加大闪光强度,人物的面部曝光就会过度,背景仍漆黑一片。使用三脚架的秘诀是在快门速度上,一般根据背景的亮度来决定,由于夜景的光线一般较暗,曝光“倒易律”失效,此刻快门时间设定在1s或者2s,感光密度相差不太大。在决定背景的曝光速度后,就可以让人物站到指定位置拍摄,光圈系数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闪光灯指数为32,人物摄离拍摄距离为4m,经计算,光圈系数为F8,经这样的曝光组合,人物亮度合适,背景亮度也得到了表现。
④在室外逆光下拍摄人像用闪光灯手动补光时,要根据拍摄距离来决定光圈值(或根据光圈系数来决定拍摄距离),光圈系数过大或过小(摄距或远或近),都会影响人像的正确曝光。
⑤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要注意外接式闪光灯的涵盖力问题。闪光灯的型号颇多,但都指定了各型号闪光灯使用的焦距范围。比如一只标明24~105mm镜头焦距范围内使用的闪光灯,在使用24mm镜 头时,表明闪光涵盖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使用更广角的镜头,这只闪光灯会出现涵盖力不够的问题,表现为,照片的中心部位感光正常,周边或四角却发黑,照 片边缘与中心感光不均。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用闪光灯自带的广角扩射片(有的闪光灯自带);二是使用反射闪光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闪光灯对广角镜头涵盖力 不够的问题。
12. 充分利用电脑修饰照片缺陷
拍 摄中—旦出现失误,可利用电脑进行后期修补。在数码扫描仪未出现前,照片的修饰和“改头换面”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难度高、成功率低。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 的今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易行。当今,无论是负片或反转片还是数码影像文件,都可以输入电脑,通过图片编辑软件进行修饰或创意加工。
分别将两图后方三球体放大,我们发现f8一张比f2.8更实。我们说f8比f2.8景 深更大。所以够大的景深才能够容纳后方的球体,使之在清晰的拍摄范围以内。反之,小景深只能够容纳对焦区域内的大球,使后方的球虚化,而突出了主体,也产 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规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 径越大。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测试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小光圈为f8,f值越大相对景深范围越大。
这两张照片分别使用相同光圈下镜头的28mm端与140mm端所拍摄。在构图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右图的主体更加的突出,因为背景更加虚化了,说明28mm的焦距比140mm的焦距景深大。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这是两条非常实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创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人像以及对于个体的特写。如果进行大场景的描写,比较开阔地风光片的拍摄我们就需要使用足够大的景深,这样每个细节都能详尽地表现出来。
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里小小的数码相机,哪怕不能和专业相机媲美,也同样可以拍出不逊于专业的片子,将数码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找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摄影乐趣!
提示 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摄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侧面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变化。拍摄方向通常分为: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 、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垂直角度 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对象的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例如建筑,无论古今在设计上都注重正面的样式与装修,如北京的天安门以及各展览馆、博物馆等。正面角 度能够表现对像的本色。人物相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面形象更具有人物相貌的特点。正面角度的构图,主要是表现对象多处在画面的垂直中心分割线上,常是 对称的结构形式,一般说来正面的构图形象比较端庄。稳重。
斜侧角度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位置。偏离正、侧面角度较小时,往往对正侧面的形象变化不大,可在正、侧角度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拍摄位置,使之既能表现对象正或侧面的形象特征,且物体形象又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侧面角度
一般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 角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些对象的侧面具有典型的形象。例如在人像摄影中,侧面角度能看清人物相貌的外部轮廓特征,使人像形式多样变化。在客观对象中, 有许多物体是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它的相貌的,例如人走动时的身影,各种车辆的外贸以及某些用具都有这样的性质,在这种条件下侧面角度就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 特色了。侧面角度较之正面角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侧面垂直角度左右可有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表现好对象侧面形象的拍摄位置。
反侧角度
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对象向 背面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精神表现出来,在与常用的正面、侧面、斜侧面角度的对比下,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 获得很生动的形象。当然对于某些对象来说有如斜侧的形象相似。因此反侧角度对摄影对象是有要求的,或者说是只有适当的对象才可选择反侧的方向。
背面角度
㈤ 联想台式电脑三脚架安装方法
1、制作好U盘启动盘,然后把下载的联想系统iso文件直接复制到U盘的GHO目录下;
㈥ 如何把蓝色妖姬摄像头装在三脚架
用双面胶固定。
这个要看你的显示器的结构而定,没有固定的方式,我是粘在显示器后面,用双面粘住就可以了,另外一种购买便携式摄像头安装架,安装完成后,直接将架子放至显示屏后面,将USB线联接上电脑,摄像头的高度调至适中即可。
㈦ 平板电脑按装在三脚架的连接件
在音响市场见过!
㈧ 三脚架电脑显示器怎么调
1、首先将显示断电,并且单手握住显示器的支架。
2、其次观看显示背面,检查是否有阻挡物、螺丝等物品。
3、最后另一只手搬动屏幕上端的外壳即可达到目的。
㈨ 水准仪怎么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 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 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㈩ 罗技C290摄像头安装之后找不到摄像头
操作方法:以罗技BRIOC1000E为例,支持即插即用功能,打开包装,将摄像头固定在电脑或者三脚架上,之后使用连接线将摄像头和电脑连接,等待几秒钟,之后使用社交软件的通话功能即可让摄像头开始工作。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1、罗技摄像头具有LED指示灯,指示灯亮起,表示设备在工作,指示灯不亮,可能是对方没有接受视频通话邀请。
2、罗技摄像头无法显示画面,可能是USB连接线松动,可以插紧线材再使用,可能是插头接触不良,建议联系售后检修。
3、罗技摄像头无法使用,可能是设备硬件故障,需要联系售后检修。
4、罗技摄像头画面不清楚,可能是镜头处有污渍,可以擦拭干净再使用。
资料拓展: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