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计算直升机起飞螺旋桨需要达到多少转速
固定翼飞机也好直升飞机也好他们能飞起来都是因为机翼(直升机螺旋桨)高速运动在上下两个表面的空气相对流动速度V1和V2不一样(这里V1>V2),由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可以知道,流速大的一边空气压力小,于是产生了压力差抵消重力升空。在这里升力即压力差*机翼面积,而V1-V2除了和机翼速度还是和机翼形状有关的量。这个数据一般由软件模拟理论模型然后由风洞实验验证。
另外就是关于转速,正常的话老式的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发动机应该是直接连螺旋桨,直升机如果尾桨不是独立发动机的话应该有传动机构来平衡主浆的转速。
❷ 遥控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的转速是是多少
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流经桨叶各剖面的气
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显而易见β=α+φ。
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合成后
总空气动力为ΔR。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
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从以上还可以看出。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螺旋桨工作时。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从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对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式中D—螺旋桨直径。理论和
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
计算:
T=Ctρn2D4
P=Cpρn3D5
η=J·Ct/Cp
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D—螺旋桨直径。其
中Ct和Cp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变化。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特性曲线给出该螺旋桨拉力系数、功
率系数和效率随前进比变化关系。是设计选择螺旋桨和计算飞机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到,当前进比较小时,螺旋桨效率很低。对飞行速度较
低而发动机转速较高的轻型飞机极为不利。例如:飞行速度为72千米/小时,发动转
速为6500转/分时,η≈32%。因此超轻型飞机必须使用减速器,降低螺旋桨的转速,提高进距比,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❸ 螺旋桨推力如何计算
螺旋桨的推力公式:推力F=通道面积*空气密度*流速^2
螺旋桨的翼型剖面和展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螺旋桨的推力,产生推力对应所需的扭转力矩(来自发动机)。对于螺旋桨背风面被排出的流动结构(下洗气流-直升机,滑流-螺旋桨推进器),可以看作是每一小段螺旋桨翼型前飞所产生下洗气流的综合效果。
螺旋桨叶的拉力随转速的变化过程如下: 由于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大,使螺旋桨转速(切向速度)迅速增加到一定值,螺旋桨拉力增加。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
工业中的螺旋桨尺度都很大,螺旋桨推进速度或尾流速度产生的压力变化足以引起周围环境流体的大尺度流动,螺旋桨上游气体有抽吸作用,对下游有吹除作用,压差阻力和排出尾流得速度变慢,不可避免的引起推进力下降。
桨叶剖面迎角为零时,桨叶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它反映了桨叶角的大小,更直接指出螺旋桨的工作特性。桨叶各剖面的几何螺矩可能是不相等的。习惯上以70%直径处的几何螺矩做名称值。国外可按照直径和螺距订购螺旋桨。如64/34,表示该桨直径为60英寸,几何螺距为34英寸。
❹ 飞机的螺旋桨转速怎么求
发动机转速*X
满意请采纳
❺ 哪位高手能够告诉我螺旋桨风力的计算方法
首先,螺旋桨风力指得是风速?风速计算大概在93年的时候我就看到过,不过那时不懂,但清晰的记得书上说,相关的因素太多(你没提到的就有空气密度、粘度、气压、温度、桨的翼 型和翼 形),所以几乎无法给出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没办法,流体力学里本身就有好多东西是经验公式,不是推导公式)。
然后,那篇文章在老家,现在我是拿不出的,不过就算拿出来了,对你帮助也不大,太学术了。
有个简单的,台湾网站上的。我帮你找找。
不过,你知道,奥运来了,台湾网站不好上的说。我尽力吧。
还行,记得没错
转速 (RPM)*60*pitch*2.54/100000,得到的单位是 (公里/小时)
转速单位 转/分,pitch是螺距H,单位米
tan30(30度正切)=H/2*3.1416*r(米,桨半径)
算下来会比实际小些。
你的情况算下来是风速10.88公里每小时。
还有,螺旋桨的“叶片倾角”是变化的,不是不变。我这里当做是不变的,就取你说的30度。准确的测H的方法是,取全半径的1/2处,测角度A,
然后tan A=H/2(pai)(0.5r)
❻ 螺旋桨功率及反冲力的算法怎样算
P=c ρ n^2 D^4 b=6n
其中D为螺旋桨直径,n为转速,ρ为空气密度,c为拉力系数. b表是拉力
螺旋桨有效功率:
N=PV/87
其中P为拉力,V为飞行速度,功率N单位为马力
❼ 直升机螺旋浆每分钟多少转
这个要因“机”而异~~
直升机由于旋翼(主螺旋桨)直径大小有区别,转速(角速度)也高低不一。从大型直升机的三、四百转每分钟,到小型机的六、七百转每分钟,甚至某些超轻型无人机达到近千转/分不等。
可是它们却有着近似的翼尖转速(线速度)。也就是旋翼桨叶部分的圆周速度通常被设计控制在180—220米/秒,这样的转速相当于音速的0.55—0.6倍(当然这是在海平面及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
PS:由于现代直升机旋翼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旋翼平面设计已经由第一代矩形、第二代简单削尖加后掠、第三代曲线尖削加后掠,发展到下反式三维桨尖。这是因为桨尖部分速度对旋翼性能有十分密切的影响,当向前飞行时桨尖速度就等于旋翼的转速加前行的速度,这时的前行桨叶尖空气压缩性不能过大,通常被限制在0.92倍音素以下。旋翼的转速受到桨尖速度的限制,以免叶尖出现过大的空气压缩效应。当桨尖速度过高引起的噪音很大,速度过大时所产生的极大噪音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会使后行桨叶产生较大的失速范围,所以桨尖速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❽ 螺旋桨,浆尖速度怎么算
你首先知道螺旋桨的转速和几何尺寸(半径),角速度乘以半径=线速度
❾ 如何计算螺旋桨产生的升力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 。
升力的成因较复杂,因为要考虑实际流体的粘性、可压缩性等诸多条件。目前大多用的是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它是工程师计算飞机升力最精确的方法。
具体内容就是由绕翼环流导致升力,产生了上下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 (Y),升力和向后的诱导阻力(d)合成为空气动力(R)。流过各个剖面升力总合就是机翼的升力。升力维持飞机在空中飞行。
影响升力的因素
(一)飞行速度
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
飞行速度增大,为什么升、阴力会随之增大呢?飞行速度愈大,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将增大得愈多,压力降低愈多。与此同时,机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减小得愈多,压力也增大愈多。
于是,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愈加相应增大,升力和阻力也更加相应增大。另外也可以从其公式中看出:升力公式L=1/2CyρV²S、阻力公式D=1/2CyρV²S
(二)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这是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也就会减小。
❿ 直升机的螺旋桨每秒要转多少转
直升飞机螺旋桨尖端速度若取300m/s(一般直升机的最快螺旋桨速度),最常见的螺旋桨直径为6m(指主旋翼),则转速为300/(3.14*6)=16转/秒=960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