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体内体液量如何计算
人的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占体重的70—75%
⑵ 怎样计算人体血液的公式
我们怎么测量一个人的血容量呢?
人体血液可以看作是装在一个密闭且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内的液体,我们可以用浓度稀释法来测量其容量。
如上图所示,要测量液体B的体积,我们可以将已知含量的溶质标志物A注入到液体B中;经过一定时间,待A均匀扩散后,我们再从液体B中抽取样本,测量样本中A的浓度,就可以计算出液体B的总容量。
例如,假设注射前A的浓度为10mg/ml,量为1ml;从液体B中抽取的样本中A的浓度为0.01mg/ml,则
液体B的容量 =( 10mg/ml×1ml)/0.01mg/ml= 1000ml
同理也可以计算人体血容量。如下图所示:
对于血容量的测量,关键在于溶质标志物的选择。理想的标志物应该:
1、能够方便准确地计算,多采用放射型元素标记的方法。
2、在人体内的某一区室内能够快速均匀扩散,同时又不会渗透到其他区室。比如测量血容量的标志物就应该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不然就会测量不准确。
3、在测量需要的一定时间后可快速被人体代谢,对人体无害。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血容量估算方法,大都来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使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方法进行的研究。目前,使用铬51Cr标记红细胞测量红细胞容量,使用碘125I标记白蛋白测量血浆容量,仍然是血容量测量的金标准。
血容量的估算对于无偿献血工作很重要。对于较低体重的献血者,尤其是年轻女性献血者,我们需要对血容量进行较准确的估算,以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安全。Gilcher五分法简明易用,值得推荐。
⑶ 成人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生理需要量
急性期一般可按基础代谢需要量计算,即5%~10%葡萄糖50~60ml/kg·d,钠钾各1~2mmol/kg·d(生理盐水10ml含钠1 5mmol,10%氯化钾溶液10ml含钾13mmol),或按1500mL/ m2体表面积给予糖60~75g/ m2体表面积,钠、钾各50~7 0mmol/ m2体表面积。
生理需要量也可以用3∶1溶液补充。高渗脱水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远段的吸水作用,因而有人认为高渗脱水时,生理需要量宜酌减1/4。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补液量
⑷ 人体血液有多少如何计算
血液总量是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量。我国正常成人的血量:男性约占体重的8%左右,女性约占体重的7.5%左右,即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男性约为80毫升,女性约为75毫升。人的血液总量,不但在性别之间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经常有些变动。身体强壮的比瘦弱的略多。紧张的肌肉运动,可使血浆量减少。经常锻炼的运动员血量较一般人为多。妇女妊娠期全血量增加较多。幼儿按每公斤体重计算血量较成年人略多,每公斤约为85毫升左右。不过正常情况下,人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一般的增减不超过10%。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⑸ 人体的含水量是怎么测出来的
1、人体内不同器官含水量是有相对固定比例。
2、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分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三分之二)约占体重的40%。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三分之一)。
3、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
4、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男性体内含水分较女性多,年轻的人较年长者多,新生儿体内所含水量约为70%~75%。
5、在人体各组织中,水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分布于骨骼和软骨中的水约占骨总量的10%;脂肪当中的水约占脂肪总量的20%~35%;肌肉中水的分布已高达肌肉总量的70%左右;而血液中的血浆里面,除了6%~8%的血浆蛋白,0.1%左右的葡萄糖和0.9%左右的无机盐以外,其余的成分全是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1%~92。
(5)人体液体含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体脂脂率并不是衡量健康身材的唯一标准:
1、体脂率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体脂% =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一般来说,理想的体脂肪率,男性30岁以下为14%-20%,30岁以上为17%-23%;女性30岁以下为17%-24%,30岁以上20%-27%。男性体脂肪若超过25%,女性若超过30%则可判定为肥胖。
2、通常判断身材还要结合BMI指数(BMI=体重÷(身高×身高),即体重指数,BMI正常值为18~24,过高则太重,反之则太轻。
4、减脂需要减少摄入,增加消耗,因此不少人认为要减脂就要少吃甚至不吃。但事实上,节食减脂是不可取的。节食的确会使体重下降,因为当你没有热量摄入时,身体想要维持生命,就不得不开始分解储备能量以供能,另一方面降低你的消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解肌肉以降低基础代谢。
⑹ 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多少
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包括血浆和细胞间液等。
人体内的液体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一起构成,统称体液。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细胞内液是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细胞外液则是机体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体液分布和含量随年龄、性别及体重不同而异。新生儿体液量可达体重的80% ,而老年人体液量只占体重的55% ;由于脂肪的疏水性,肥胖者的体液量比体重相同的瘦者少;女性脂肪较多,体液量比男性的少。
(6)人体液体含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在水中可以解离成离子而带电荷。
血浆与细胞间液间水分交换的动力主要是血压及血浆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 血管的动脉端血压大于胶体渗透压, 水分从血管内流向组织间隙;静脉端血压降低,胶体渗透压相对大于血压,组织间水分回流入血管。
⑺ 人身体的含水量是多少啊
人体含水量:
1、人体中每个器官的含水量有所不同。水分占大脑的75%、心脏的75%、肺的86%、肝脏的86%、肾脏的83%、肌肉的75%、血液的94%、软骨的80%、结缔组织的50%。
2、连脂肪细胞和脂肪分子的10%也是水分。只要身体缺少1%~2%的水分,各个器官就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而浸泡在脑脊髓液中的大脑只要失去1%的水分就将导致致命的后果。
(7)人体液体含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概念理解:
1、存在于雪样(或土样)中的液态水,往往用重量百分数计。以水当量百分数计的含水量等于100减去雪(土)量。
2、一堆土、一潭污水、一堆淤泥或一批筛余物所含的水量,通常用总重量中所含水分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3、生命体、人工制造的产品的含水量也用重量百分数计。
4、物料含水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湿基表示法和干基表示法。湿基表示法是以物料质量为基准计算的,而干基表示法是以物料中固体干物质为基准计算的。
湿基含水量的计算公式:
1、湿基含水量=物料中所含水的质量/(物料中所含水的质量+物料中所含干物质的质量)*100%
2、干基含水量=物料中所含水的质量/物料中所含干物质的质量*100%
3、干基含水量和湿基含水量的互换公式
4、湿基含水量=干基含水量/(1+干基含水量)*100%
5、干基含水量=湿基含水量/(1-湿基含水量)*100%
⑻ 人体内总体水量约几升
水与营养素的对比 宇宙万物都有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百多种化学元素。人体也是如此。现已发现的有60多种,并已证实人体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即生物微量元素)等所组成。这些化学元素或物质在人体内均占一定比例,既不能过量,也不能缺少。以60千克(120斤)体重的成年人为例:1.水含量为36千克占体重60% ;2.脂肪为10.8千克占体重18% ;
3.蛋白质为9.6千克占体重16% ;
4.无机盐及生物微量元素为2.58千克 占体重4.3% ;
5.维生素A、B、B2、C、D、PP等为0.6千克 占体重1% ;
6.碳水化合物0.42千克占体重0.7% 。 一)、水在人体的比例: 现在医学已测定出:老年人含水量占体重的60%,成年人含水量占体重的70%,儿童含水量占体重的80%,而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则为91%,受精卵高达90%,尤其包围住受精卵细胞的羊水100%是水分。人体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别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占85%、肺与心脏各占80%、脑中占75%、肌肉占76%、皮肤占72%、脾脏占75.8%,胃肠的 占74.5%,肝脏占68.3%,肾脏占68%、骨骼占22%,可以说人是一个水的生命体。(二)、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人体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人体在整个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水参与人体内所有生理、生化过程,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水是一切物质的最佳溶剂,在人体内,水也是一切物质交换的媒介。在饮食时,咀嚼食物要唾液,消化食物需要的胃液、肠液、胰液、胆液等消化液,绝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没有水,这些生理活动便无法进行,养料不能被吸收;食物不能消化;血液不能流动;体温不能恒定;废物不能排泄;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
人体每天饮水量约2500至6000毫升的水,亦即常人每天消耗2500至6000毫升的水,睡前用餐多喝水帮助消化。每日出入水量受气候,劳动和生活习惯等影响波动较大,但人体内水的动态平衡必须保持,否则将引起疾病。现在医学已测定出成人的每日水出入量:成人每日通过饮水、食物进入人体内水量约2200毫升,糖、脂肪、蛋白质氧化产生水约300毫升,每日人体内水量总计约2500毫升。每人每日排出的水量为:2500至6000毫升,其中:从呼吸蒸发的量约400至1500毫升,若天气干燥时会更多;流汗的蒸发量约500至 1000毫升,若辛勤攀岩过程会有每小时1000至2000毫升的流汗量,等于背负40斤的背包行走的流汗量;尿液排出约1500至3000毫升;粪便排出约100至500毫升;腹泻则会有25000毫升水分的惊人流失,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
若水补充不足会有轻微的头痛与开始疲倦,若未能补充到1500毫升的水会降低22%的耐力与降低22%的氧气摄取量(从心肺功能测试),若再低于3000至4000毫升的水,您的耐力至少低50%而氧的摄取量降低25%此时尿液是深黄色,此时最好选择扎营,因为人以脱水状态出现时,病情是失去判断能力、脾气急燥、脉搏速度加快、筋疲力竭,人体内的含水量太低会破坏肾脏功能。
水是人体生死攸关的根本,其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
1、水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全过程 ---- 水的溶解力甚强,并有较大的电解力,可使人体内的水溶物质以溶解状态和电解质离子状态存在;又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循环、排泄过程中,可加速协助营养物质的运送和废物的排泄。使人体内新陈代谢和生理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2、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体的每个细胞及其基本单元均有水分,人体的各种腺体分泌物均为液体。如果体内缺水,则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受到影响,食欲下降,血流减缓,体内废物积累,代谢活动降低,导致体力衰竭致病并加重病情。
3、水保持着人体一定的血溶量 ---- 水能输送血液。人体的血液中含水量占80%以上,如大量失水,则使血溶量减少,而产生低血压,从而影响人体的各种器官,特别是心、脑、肾的体能活动,故血溶量与水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4、水对调节人体体温起重要作用 ---- 水的比热值高,每克水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就需要10千卡热值,由于人体含有大量的水,吸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使体温不至显着升高:其次水的蒸发数值大,每毫克水的蒸发热约为579.5千卡(37摄氏度),故人体只要蒸发少量的水,即可散发大量的热,以维持人体一定的体温,如外界环境温度高,体热可随水分经皮肤蒸发散热,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温度, 流汗的目地是调节体温维持身体恒温。 5、水对人体关节肌肉和体腔起着重要的润滑作用 ---- 人体如果缺水,对消化吸收、血液循环、关节活动、体温调节、体腔器官功能、废物代谢等,都会受到影响,故水对人体的各种器官、关节、肌肉、组织都能起到缓冲、润滑、保护之作用。呼吸是维持肺部的湿润。6、水是医药、医疗的三大法宝之一 ---- 医药上的输液、输血、输氧被称为三大法宝。尤其对高热、腹泻、脱水的病人,常用静脉输液,输入生理盐水及必需的药物,由静脉血管可迅速通往整个身体,一般疾病多由各种病原入侵导致,服用药物消灭病原以后,则需排除病原,代谢废物及多余药物。故需大量饮水,以便产生大量汗液和尿液,将死亡的病原、代谢废物和多余的药物排除体外。,水亦是保持皮肤光滑、湿润、有弹性的基础。补充水分在医学临床实践上有明显的功效,如安定神经、解决便秘、治疗感冒,预防膀胱炎,肾结石和尿道结石,消除运动后的疲劳等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饮食”包含了两重意思,一为饮,二为食。明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水列为各篇之首,明确指出:“水是百药之王,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水疗”。可见他对水的“保健”、“疗效”的作用的重视。而现代人逐渐忽略和淡忘了水本身应具有的保健疗效作用;只注意了水的纯净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水的纯净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的两个方面。水的纯净主要针对水污染而言,健康水主要针对人体健康来讲,纯净水不等于健康水,我们希望饮水应做到纯净与健康的统一。
⑼ 护理上需要计出入量食物与毫升怎么计算例如,一个馒头多少毫升
一个馒头 只能用重量 多少 克 来计算;
毫升 只能用于 液体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