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计算散热器散热面积,影响散热的因素
据我了解了房屋所需散热面积,接下来看看散热器的散热量与哪些因素相关。对散热器来说,散热量用公式表示为Q=K.F.△T,其中Q代表散热量,K代表传热系数,F代表散热面积,△T是指标准传热温度。
标准传热温度值是64.5,根据国家标准工况得出:Tin(进水温度)=95℃,Tout(出水温度)=70℃,Tromm(室温)=18℃,温差△t=1/2(Tin+Tout)-Troom=64.5℃。
散热器的散热量与传热系数、散热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在△T一定时,散热面积F值大,传热系数K越大,那么散热量便越大。一般在散热器表面上会有标签,上面标明了每片散热器的散热量W。
要达到供暖的效果,实际上是让散热器散热量与房屋所需热量相匹配。居室面积*每平方米热量=居室所需热量,为避免暖气热量不够,一般在房屋所需热量的基础上再适当加上20-50%,最终数值将是该房屋的所需热量。接下来根据散热器每片的散热量,可以直接推算出所需的散热器片数。
以上是对散热量散热面积的计算,但是影响散热的,不只是暖气片的数量,还有很多因素。暖气片十大品牌金旗舰在这里提醒,影响散热的因素的还和家庭所在地,房屋的朝向有关系。
⑵ 散热片的功率计算
任何器件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损耗,大部分的损耗变成热量。小功率器件损耗小,无需散热装置。而大功率器件损耗大,若不采取散热措施,则管芯的温度可达到或超过允许的结温,器件将受到损坏。因此必须加散热装置,最常用的就是将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利用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周围空间,必要时再加上散热风扇,以一定的风速加强冷却散热。在某些大型设备的功率器件上还采用流动冷水冷却板,它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散热计算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合适的散热措施及散热器。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它的主要热流方向是由管芯传到器件的底部,经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周围空间。若没有风扇以一定风速冷却,这称为自然冷却或自然对流散热。
热量在传递过程有一定热阻。由器件管芯传到器件底部的热阻为R JC,器件底部与散热器之间的热阻为R CS,散热器将热量散到周围空间的热阻为R SA,总的热阻R JA=R JC+R CS+R SA。若器件的最大功率损耗为PD,并已知器件允许的结温为TJ、环境温度为TA,可以按下式求出允许的总热阻R JA。
R JA≤(TJ-TA)/PD
则计算最大允许的散热器到环境温度的热阻R SA为
R SA≤({T_{J}-T_{A}}over{P_{D}})-(R JC+R CS)
出于为设计留有余地的考虑,一般设TJ为125℃。环境温度也要考虑较坏的情况,一般设TA=40℃ 60℃。R JC的大小与管芯的尺寸封装结构有关,一般可以从器件的数据资料中找到。R CS的大小与安装技术及器件的封装有关。如果器件采用导热油脂或导热垫后,再与散热器安装,其R CS典型值为0.1 0.2℃/W;若器件底面不绝缘,需要另外加云母片绝缘,则其R CS可达1℃/W。PD为实际的最大损耗功率,可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条件计算而得。这样,R SA可以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R SA值可选合适的散热器了。
⑶ 如何计算散热器片数
暖气片数量与朝向及房屋保温有关
消费误区:室内面积决定散热器数量
传统的“一片暖气带热多少平方米”的计算方法,其实并不能作为计算室内需要散热器数量的单一依据。事实上,“室内面积”与“散热片数量”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的关系,散热片数量是由房间朝向、保温系数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相关专家举例:在户型、面积、朝向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位于一幢楼不同位置,哪怕可能是“对门儿”关系的房屋,可能由于其中一户紧邻建筑的外墙,那么相同的散热片数量就会有不同的供暖效果。
走访中,百安居的散热片销售人员表示,在消费者选购散热片时,厂家会通过上门测量或参考户型图、原始暖气摆放位置、数量等途径折算房间所需散热量,再根据散热片的不同规格,为消费者建议合理的散热片数量。
不少消费者在遇到房间不暖的问题时率先考虑添加散热片,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科学设计的初始散热片数量可以保障室内供暖,不应擅自添加散热片数量。同时专家也提醒消费者,遇到暖气不暖的问题,先考虑管道自身的问题,例如是否因水垢沉积减少了散热片的蓄水量。并联系物业等相关部门进行检修。
⑷ 一片散热器散热面积大概多大,如何计算
当前采暖市场以钢制散热器和铜铝复合散热器为主。散热器材质不同,高度不同,品牌不同,单片散热器散热面积也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散热器出厂都会标记散热器单片散热量,以散热器进水温度70-90度,回水温度50-70度预估的散热器单片散热量,无需采暖用户在单独计算,但是因为每家具体情况不同,用户可根据家中实际情况在增加10-20%的富余量即可。
钢制散热器600mm高,单片散热面积约1.32-1.65平米,1500mm高,单片散热面积约3.19-3.99平米;
铜铝复合散热器600mm高,单片散热量约2.02-2.52平米,1500mm高,单片散热面积约4.21-5.27平米。
⑸ 请问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和功率怎么计算
对你的散热器进行估算,空气对流良好,软件测试出铝6063散热器的表面积,1W的LED大概需要3000平方毫米的表面积的。你按照4000算。散热一般没有问题。以上是铝6063的,ADC12的计算方法又是不一样的,不同材质不一样的,具体还是要看你的结构,与LED基板的接触面积,材质的热阻,对空气的辐射能力,空气对流情况等等。
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多余的热量不能有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很可能会毁坏正在工作的设备,这时散热器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散热器是附在发热设备上的一层良好导热介质,扮演犹如中间人一样的角色,有时在导热介质的基础上还会加上风扇等等东西来加快散热效果。但有时散热器也扮演强盗的角色,如冰箱的散热器是强制抽走热量,来达到比室温更低的温度。散热器,又被称为暖气片。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传输到散热器,最终通过散热器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⑹ 如何计算散热片能耗散多大的热量
新型暖气在出售的时候都按“片”或“组”论价,同时又标着“W”(散热量),许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房子到底需要买多少片或组暖气才合适,也不知道居室到底需要多少“W”才能暖和。购买时,要具体计算后才能知道购买量。购买暖气首先要与供暖房屋的面积相匹配,而鉴于不同品牌暖气的散热量又不近相同,所以,选购暖气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计算。
下面就为您介绍暖气计算的三种方法:即一算面积、二算瓦数(W)、三算片数。
1、算面积:分别计算自己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厨房等的面积,将其作为进一步测算的基础数据。
2、算瓦数(W):这一过程相对复杂,以下简要提供给消费者一组民用建筑供暖单位面积热指标测算的参考数据。一般家庭住宅可以按每平方米45~70W来计算。购买暖气时,用居室面积乘以每平方米的“W”就是该房间需要的供热量。一般情况下,出售的暖气都标着“W”。由于实际生活中变化差异较大,在估算时,应考虑楼房或平房、顶层或底层、端头或中间、北房或南房、城里或城外、墙体保温性等因素。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在计算出暖气片数后,可再适当加上10~20%,作为富裕量,以免暖气热量不够。
3、算片数:实际上,瓦数算出来以后就可以换算出暖气的片数进而计算出组数,实际暖气并不都是可以拆分组合的,尤其是卫浴型暖气,一般都是整体造型的居多,消费者根据面积选择其适用的款式就可以了。
⑺ 散热器选购时数量怎么估算
关于散热器的片数计算有多种方法,较为精确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散热量来得到最终的散热器数量,这个过程较为复杂,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也难于理解,不过大家可准备好自家房屋的各种尺寸,让商家帮您计算。另外,我们也能借助下面这个小妙招来粗略估算一下:一般散热器每片的散热面积在1.2—1.6平方米,钢制散热器散热面积数值要小些,铜铝和铝制散热器的数值则要大些,这样,消费者可根据每个空间的面积来确定散热器数量。譬如,面积为10平方米的房间,选用每片散热量为1.5平方米的散热器,需要的片数大约在6片左右即可。
⑻ 如何计算散热片的尺寸
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民品7805的最高结温Tj(max)=125℃,那么允许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65℃/2.45W=26℃/W。再查7805的热阻,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TO-3封装(也就是大家说的“铁壳”)的热阻θJA=39℃/W,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虽然达不到热保护点,但是超指标使用还是不对的),所以不论那种封装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应该加上4℃/W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
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54//x=26,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
⑼ 散热片的计算实例
一功率运算放大器PA02(APEX公司产品)作低频功放,其电路如图1所示。器件为8引脚TO-3金属外壳封装。器件工作条件
如下:工作电压 VS为 18V;负载阻抗RL为4 ,工作频率直流条件下可到5kHz,环境温度设为40℃,采用自然冷却。
查PA02器件资料可知:静态电流IQ典型值为27mA,最大值为40mA;器件的R JC(从管芯到外壳)典型值为2.4℃/W,最大值为
2.6℃/W。
器件的功耗为PD:
PD=PDQ+PDOUT
式中PDQ为器件内部电路的功耗,PDOUT为输出功率的功耗。PDQ=IQ(VS+|-VS|),PDOUT=V^{2}_{S}/4RL,代入上式
PD=IQ(VS+|-VS|)+V^{2}_{S}/4RL=37mA(36V)+18V2/4 4=21.6W
式中静态电流取37mA。
散热器热阻R SA计算:R SA≤({T_{J}-T_{A}}over{P_{D}})-(R_{ JC}+R_{ CS}})
为留有余量,TJ设125℃,TA设为40℃,R JC取最大值(R JC=2.6℃/W),R CS取0.2℃/W,(PA02直接安装在散热器上,中
间有导热油脂)。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得
R SA≤{125℃-40℃}over{21.6W}-(2.6℃/W+0.2℃/W)≤1.135℃/WHSO4在自然对流时热阻为0.95℃/W,可满足散热要求。
注意事项
1.在计算中不能取器件数据资料中的最大功耗值,而要根据实际条件来计算;数据资料中的最大结温一般为150℃,在设
计中留有余地取125℃,环境温度也不能取25℃(要考虑夏天及机箱的实际温度)。
2.散热器的安装要考虑利于散热的方向,并且要在机箱或机壳上相应的位置开散热孔(使冷空气从底部进入,热空气从顶
部散出)。
3.若器件的外壳为一电极,则安装面不绝缘(与内部电路不绝缘)。安装时必须采用云母垫片来绝缘,以防止短路。
4.器件的引脚要穿过散热器,在散热器上要钻孔。为防止引脚与孔壁相碰,应套上聚四氟乙稀套管。
5.另外,不同型号的散热器在不同散热条件下有不同热阻,可供设计时参改,即在实际应用中可参照这些散热器的热阻
来计算,并可采用相似的结构形状(截面积、周长)的型材组成的散热器来代用。
6.在上述计算中,有些参数是设定的,与实际值可能有出入,代用的型号尺寸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批量生产时应作模
拟试验来证实散热器选择是否合适,必要时做一些修正(如型材的长度尺寸或改变型材的型号等)后才能作批量生产。
IDT热量数据
考虑到微电子器件的功率消耗问题,热能管理对于任何电子产品能否达到最佳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微电子器
件的操作温度决定了产品的速度和可靠性。IDT积极致力于加强其产品和封装的研发,以达到最佳的速度和
可靠性。然而,产品性能经常受到执行情况影响,因此小心处理各项影响操作温度的因素有助于充分发挥产
影响器件操作温度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功率消耗、空气温度、封装构造和冷却装置等。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决定
了产品的操作温度。以下是目前计算操作温度所采用的方程式
QJA = (TJ - TA)/PQJC = (TJ - TC)/PQCA = (TC - TA)/PQJA = QJC + QCATJ = TA + P [QJA ]
TC = TA + P [QCA ]
QJA = 管芯到周围环境空气的封装热阻力 (每瓦摄氏度)
QJC = 管芯到封装外壳的封装热阻力 (每瓦摄氏度)
QCA = 封装外壳到周围环境空气的封装热电阻 (每瓦摄氏度)
TJ = 平均管芯温度 (摄氏度)
TC = 封装外壳温度 (摄氏度)
TA = 周围环境空气温度 (摄氏度)
P = 功率 (瓦)
以上方程式是目前决定封装温度的方法。业界有时会采用更为精确和复杂的方法,但相应地需要获得更多的
⑽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怎么计算
对你的散热器进行估算,空气对流良好,软件测试出铝6063散热器的表面积,1w的led大概需要3000平方毫米的表面积的。你按照4000算。散热一般没有问题。以上是铝6063的,adc12的计算方法又是不一样的,不同材质不一样的,具体还是要看你的结构,与led基板的接触面积,材质的热阻,对空气的辐射能力,空气对流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