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胰岛素的每次用量怎么计算
胰岛素初剂量选择方法:
(1)根据四次或四段尿糖:每1个加号用胰岛素2U左右。
(2)根据24小时尿糖:每2g尿糖用1U胰岛素左右。
(3)根据血糖:通常每 2g升高的血糖用1U。
胰岛素用量=(血糖值-100)×0.6×体重
÷2000=0.003(血糖值-100)×体重。
血糖值的换算:mmol/L转换mg/dl的换算系数乘以18。
(4)根据原用磺脲类降糖药剂量:约每片5U,总量不超过30U(6片量)。
(5)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U加到早餐前。例如每日18U按三餐前8、4、6U注射,或每日24U按三餐前10、6、8U注射。
胰岛素用法的调整:
1. 剂量的调整:原则是先调整饮食及体力活动,血糖稳定后再调胰岛素。
(1) 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指标,1个(+)加2U。
(2)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谨慎。
(3)每次调整后,一般应观察 3~5 日。
(4)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
2.注射次数的调整:以利于控制血糖为主。
(1)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不佳。
(2)改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为1:1左右,中效可略多。
(3)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过短效的1/2,晚睡前长效用量一般不超过8U。
如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 + 中效为10U+10U,早餐前用。
或短效 + 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餐前用。
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
3. 品种的调整:关键在于使用技巧。从普通胰岛素改为高纯品、从猪胰岛素改为人胰岛素以及从国产胰岛素改为进口胰岛素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
4. 调整注射部位:应轮流使用不同部位。对于多数人来说,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结或脂肪萎缩处不易吸取胰岛素,应避免使用。
5.注射时间的调整: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 分钟注射。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
6. 注射器具的调整:器具包括篮芯玻璃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目前前三种用得较多。
② 静滴胰岛素根据体重算出来的公式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
例1 FBS 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
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③ 糖尿病人想注射胰岛素,该怎样确定胰岛素的用量
糖尿病专业医生使用胰岛素的一般有小剂量用起,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没2——3天调整一次剂量,大多数患者经过1——3周治疗,血糖就会降至正常。
胰岛素的用量还可以根据血糖值估算,方法如下:估计每日胰岛素用量数=(空腹血糖数值—6)*体重数(kg)/18
一般先给估计量的一半,根据血糖变化,逐渐增加到血糖水平满意为止。
切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患者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发生危险。
④ 胰岛素的使用公式
常见的计算公式: (1)胰岛素敏感因子的计算:胰岛素敏感因子=1500(或1800)÷胰岛素的日总量÷18 详细内容见“高血糖的处理”部分。 (2)1个单位的胰岛素可以吃多少克的糖类:注意这里指的糖类是指食物中所含的糖,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提供能量,每克糖类大概可供给4千卡能量。糖类因子就是每克食物中所含的糖类的量,比如大米饭的糖类因子是0.24,那么100克的米饭所含的糖类为24克。每个患者的胰岛素量不一样,打1个单位胰岛素可以吃多少克的糖类也不一样,具体计算如下:450(或500)÷胰岛素的日总量,如果是短效胰岛素,就用450来计算,如果是超短效胰岛素,就用500来计算,例如,小王泵里面用的是诺和灵R(短效)胰岛素,基础总量是20个单位,早餐打8个单位,午餐打7个单位,晚餐打7个单位,那么小王打1个单位的胰岛素可以吃的糖类为:450÷(20+8+7+7)=10.7 克 。如果小王只吃100克的米饭,就需要注射24÷10.7=2.2个单位的胰岛素,当然,小王不可能每顿饭只吃米饭不吃别的东西,我们这里只是教大家一个计算方法,如果还吃别的东西,那么就可以根据糖类因子来算出别的食物的含糖量,再计算需要注射多少单位的胰岛素。
⑤ 糖尿病,怎么打胰岛素,打多少单位的胰岛素
一、每日胰岛素用量:
1、按空腹血糖估算: (u)=[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00为mmol转为mg/di的系数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指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指2克血糖使用1u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至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 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u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u/kg(公斤); 病情轻,0.4-0.5u/kg(公斤); 病情重,应激状况,不应超过1.0u/(公斤)。
4、按4次尿糖计算: 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用4u胰岛素。
5、综合估算: 人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再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根据上述估算,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分配。 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 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为2-4小时,午餐前胰岛素用量最小。 如果睡前不用胰岛素(晚餐至次日晨再用),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应比午餐前大。 如果睡前要用胰岛素,则晚餐前胰岛素用量要减少,睡前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进一步调节胰岛素用量。
1、根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应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阀正常者) 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糖(或当日晨尿糖)。
2、根据血糖调整: 糖尿病人,尤其是Ⅰ型糖尿病及肾糖阀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从短效胰岛素变为30R胰岛素的剂量计算: 日总剂量不变,将2/3的日剂量放在早餐前,1/3的日剂量放在晚餐前。
⑥ 如何计算预混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一般是在自己家中进行,患者有很多的选择。由于不能得到医生的及时指导,即使医生最初开出了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过程特点知道甚少,因而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医生(包括药师)应尽可能让患者掌握相应的药物治疗常识。
本文综合了一些基层工作医生(如,陈晓正、雷欧等人)的经验,加之笔者的医/药学背景,共同来为糖尿病患者及相关人士解惑释疑。
胰岛素治疗的应用常识
胰岛素治疗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文/陈晓正)
1,初次胰岛素日用量的计算,方法有:
⑴,空腹血糖(mmol/L)×1,8mmol/L
⑵,体重×0,3(或0,5)mmol/L
(注:上述计算的用量是一天的用量)
2,胰岛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
○每天注射3次胰岛素
适用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按“日用量÷3,中午减2加早”的原则分配。
如,日用短效胰岛素30U,30U÷3=10U,中午减2U,加到早上用量上。即一天3次用量的分配方案是:早上12U、中午8U、晚上10U。待血糖达标稳定后,改为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
○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可按照早餐前注射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分配。
○每天注射1次胰岛素
患者可于每天3餐前口服降糖药,临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U计算,追加一次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睡前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白天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低血糖反应更少,更加安全。
3,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按空腹血糖调节
在原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由于血糖不能达标或出现低血糖,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
空腹血糖在5,0—7,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不增不减。
空腹血糖在3,0—5,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减少2—3U,或餐后注射。
空腹血糖≥7,0mmol/L时,每增高2mmol/L,加1U。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6U。
4,肥胖或消瘦患者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若患者已经按标准体重和活动量计算了摄取的总热量,并制定了食谱配餐进食,但血糖仍高,应按如下方式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节。
对消瘦者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减少饮食;肥胖者则维持原胰岛素用量,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并增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若因某种原因患者需要临时多吃50克主食时,需加胰岛素5U。一般1U胰岛素可以降低1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
5,混合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早晚两次注射胰岛素。若午餐前血糖高,表示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不足;若晚餐前血糖高,表示中效胰岛素不足;若睡前血糖高,表示晚餐前的短效胰岛素不足;若清晨血糖高,表示中、长效胰岛素不足。可以按这一原则进行调节。
6,胰岛素注射期间血糖如何进行监测
胰岛素调节是以不同时段监测的血糖水平为依据的,可先测定空腹血糖与晚餐前血糖,3—5天各测一次。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时,改为每周测一次。
提示:
1,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都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
2,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监测要按需调整。血糖自我监测要纳入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如果没有定点监测血糖,饮食控制、锻炼和药物治疗就会变得盲目,科学的自我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相对可拉长一些,每周测定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追加凌晨3点血糖值)。
参考:
东方欲晓/ 博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一)
⑦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
"多少估算。一般一个"
"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血糖值(mmol/l)mg/dl
餐前胰岛素增量
其它处理
⑧ 基础胰岛素最大用量
在利用胰岛素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的用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是需要随着患者的病情、饮食情况等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计算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只有按照正确的步骤计算患者需要的胰岛素用量,才能保证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胰岛素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当中,胰岛素的用量至关重要。在治疗中,胰岛素的用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是需要随着患者的病情、饮食情况等随时调整。只有熟悉并掌握胰岛素用量的各种计算方式,才能避免错误用量后引起患者低血糖,最终导致致命的并发症的可能,及时。
正确的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患者每天需要的胰岛素总量
患者体重(单位为 kg)×0.7(每天每公斤需要胰岛素的量)
1 型糖尿病:0.5~1U/kg/d
2 型糖尿病:0.3~0.8U/kg/d
注:胰岛素的用量建议从最小剂量开始使用;如果是体重基数较大的患者,也可以从中间值开始使用。
第二步: 计算患者的基础胰岛素起始量和速效胰岛素的起始量
基础胰岛素剂量=每日胰岛素总量×50%×24小时
餐时胰岛素剂量=每日胰岛素总量×50%×24小时
基础胰岛素剂量和餐时胰岛素剂量的比例因人而异,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50/50 的比例。在患者开始进行胰岛素的治疗后,可以每 2~3 天对患者的基础胰岛素进行一次调整 ,直到患者的空腹血糖已经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测量值一直维持在 10 mmol/L 以上,那么患者每次进行胰岛素调整的单位剂量 +4U;如果患者的测量血糖值在 7~10 mmol/L 之间,那么每次患者进行胰岛素调整单位剂量是 +2U;另外,假如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很高,或者血糖值离控制目标已经很接近的情况下,则患者每次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为 +1U。
第三步: 确定患者就餐时的胰岛素用量
1. 对患者就餐时胰岛素的基本起始量进行计算:就餐时胰岛素剂量 = 0.1U/kg/meal
2. 向患者明确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在吃饭前 15分钟,患者应该进行速效胰岛素的注射,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吃饭前血糖值已经低于 4.5 mmol/L,那么推迟胰岛素的注射,直到患者吃第一口饭之前再注射胰岛素。
第四步: 对患者进行结构化的血糖监测,依据监测出的血糖值对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进行进一步微调,找到该患者的基础胰岛素-就餐时胰岛素的比例和使用规律。
第五步: 通过计算患者胰岛素敏感因子来进行患者餐前高血糖的治疗,其中,胰岛素敏感因子的单位为国际通用单位计算“mg/dL”。这个“1800法则”只适用于计算患者的速效胰岛素,可以计算出1U 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该患者多少 mg/dL 血糖。
1800 法则:1800/患者每日胰岛素总量
以上介绍的胰岛素的计算方法都只是一个估算,胰岛素的用量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只有正确的树立胰岛素用量的计算规则,才能正确的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真正实现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
⑨ 打胰岛素怎样计算胰岛素用量
你爷爷的这种打法应该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早、中、晚餐前用的是短效,睡前用的是中效胰岛素。
第一,请问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时间,如果是清晨空腹血糖偏低,那说明睡前的量加多了,可以从8个单位开始1个~2个单位加1次,每3天测1次空腹血糖了解变化,不要1次就从8个加到12个单位。
第二,其他时候有没有低血糖反应,有的话可以调整相应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原则也是步子要小。
总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过于心急,调整步伐要小,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时间较长,有较多并发症的患者,宁可血糖稍微偏高,也不要偏低。
⑩ 静滴胰岛素根据体重算出来的公式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
例1 FBS 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10)腺岛素用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丁(Frederick Banting)与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岛素,不同种族哺乳动物(人、牛、羊、猪等)的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稍有差异,其中猪胰岛素与人的最为接近。动物胰岛素是最早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注射制剂,一般是猪胰岛素,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存在1至4个氨基酸的不同,因此容易发生免疫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胰岛素过敏反应,并且由于其免疫原性高,容易反复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第二代胰岛素-人胰岛素
20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基因工程(重组DNA)(转基因)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出高纯度的合成人胰岛素,其结构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一样。
对比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较少发生过敏反应或者胰岛素抵抗,所以皮下脂肪萎缩的现象也随之减少;由于人胰岛素抗体少,所以注射量比动物胰岛素平均减少30%;人胰岛素的稳定性高于动物胰岛素,常温25℃左右常温可保存人胰岛素4周。
在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上不能模拟生理性人胰岛素分泌模式。需在餐前30分钟注射、有较高的夜间低血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