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联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
你讲的联产品,我理解是生产中产品的副产品,对吗?如果是,应分段计算产品成本。1、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副产品在其他业务收入核算2、产品成本确认后,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副产品产生后,依然建库,入库开始,归集精加工(深加工成本)。
㈡ 按实际产量比例计算各种联产品成本
刚上网帮你查了下,联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好几种呢,
1.系数分配法
2.实物量分配法
3.销售价值分配法
你提的问题是2.实物量分配法,这个比较简单
甲20040%27200136
乙 16032%21760136
丙 14028%19040136
合计50068000
介绍的太过简单,你可以上网络文库上看下,联产品成本计算
㈢ 联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有哪些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分离点总售价+B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A产品分配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B产品分配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分离点总售价
许多成本可通过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责任单位、各产品。为了确定各责任单位的业绩,需要进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责任单位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那些间接成本或约束性固定成本。因此从成本分配的精确性角度来分析,往往会陷入困境。
但如果通过成本分配,在明确责任单位业绩的同时起到了激励作用,则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标就算达到了。当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针对责任单位的性质作具体分析。
㈣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什么
副产品的主要特点:
(1)副产品是企业的次要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2)销售价格较低,销售收入大大低于主产品,在企业总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很小。
主副产品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甚至可以相互转化。
原来的副产品,由于新的用途而提高售价,就可能从副产品上升为主产品。例如,焦炭与煤气就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目标,以生产煤气为主的企业,煤气为主产品,焦炭为副产品;以生产焦炭为主的企业,则反之。
副产品既是次要产品,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影响甚微,通常确定副产品的扣除价格从联合成本中扣除,所以副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副产品的计价。
1、副产品的扣除成本为0。
当副产品价值极微时,假定其分配的联合成本为0,联合成本全部由主产品负担,副产品的收入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其他业务利润。
2、副产品只负担继续加工成本。
联合成本归主产品,副产品的收入列其他业务收入,副产品继续加工成本列其他业支出。
3、副产品作价扣除。
把副产品的销售价格扣除继续加工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合理利润后作为扣除价格,再从联合成本中扣除。
副产品扣除单价=单位售价-(继续加单位成本+单位销售费用+单位销售税金+合理的单位利润)
4、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间分配。
如果副产品在企业销售额中还能占据一定的比例,可以按照联产品分配的办法来分配联合成本,使副产品占少量成本,这种方法相对准确。副产品所分配的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就是副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的计价方法:
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的或计划的单价,以固定的或计划的单价计价。副产品的计价额,一般从总成本的原材料项目中扣除。
对副产品进行正确的计价,对正确计算主副产品的成本很重要。
(二)主、副产品分离前后的成本计算
如果副产品与主产品分离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形成市场所需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还应根据副产品加工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单独计算副产品的成本。
(三)副产品成本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如果副产品加工处理所需时间不长,费用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副产品也可以按计划单位成本计价,而不计算其实际成本。这样从主、副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中扣除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副产品成本后的余额,即为主产品的成本。
㈤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联产品从原料投入到产品销售要经过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时和分离后。分离前在联合生产过程发生的费用汇总后确定联合成本。联产品分离时的分离点或分裂点是最关键的,它是联合生产过程的结束。在分离点就必须采用可行的分配办法,将联合成本分配于各联产品。分离后,不需进一步加工即可销售或结转的联产品,其成本就是分配的联产品成本。分离后如需进一步加工的,继续加工费用为直接费用的可直接计入,为间接费用的应在相关的产品间分配计入。联合成本加上继续加工成本为该产品的销售成本。 又称“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在此方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配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果联产品在分离点上即可供销售,则可采用销售价格进行分配。如果这些产品尚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则需要对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估计。此外,也可采用可变现净值进行分配。 采用实物数量法时,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这里的”实物数量“可以是数量、重量。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㈥ 成本计算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有10种方法。分别是:
主要方法:
品种法
分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作业成本法
分类法
辅助方法
标准成本法
定额法
责任成本核算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㈦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品种法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适用情况主要有两个:(1)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2)生产是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分批法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批别。适用情况主要有三个:(1)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如造船业、重型机器制造业等);(2)一般企业中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3)在建工程、设备修理作业。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生产步骤。适用情况主要是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附注:成本核算步骤及要点
一、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对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应根据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该企业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经济责任。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应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3.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对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汇总,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对能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不能确认某一费用,则应按其发生的地噗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综合费用账户。
4.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对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废品损失”等账户的综合费用,月终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并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5.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通过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均已归集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产品本明细账中。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总成本;在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需将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划分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品种法、分批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成本即为产品的总成本;分步法下,则需根据各生产步骤成本明细账进行顺序逐步结转或平行汇总,才能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
1.设立材料明细帐,按主材,辅材分类
2.确定工时单耗(可以是计划工时,也可是实际工时)
3.按生产计划(或作业单)投料
4.汇总直接费用,(动力费,制造费,直接人工费),并按工时分摊费用。
5.按完工产品品种数量结转完工成本(在产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额投料或约当比例,生产周期短的在产品可以不分摊费用,待完工时时在分摊费用)
6.期初在产+本期投产-本期完工=本期在产(生产成本借方余额)
㈧ 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运用
对一个企业来讲,要计算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选择采用一种最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但这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并不一定能满足该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企业的情况错综复杂,要全面考虑具体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步骤,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运用,达到最佳的成本计算和最优的成本控制。
1.品种法
2.分批法
3.逐步结转分步法
4.平行结转分步法
5.作业成本法
6.分类法
辅助方法
1.标准成本法
2.定额法
3.责任成本核算
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㈨ 联产品转化成主产品怎么算成本
先把
联产品
的成本算好,然后按转移的数量和
单位成本
计算
转移成本
。